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

  •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毛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22 04:3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

《新民主主义论》最初是毛泽东1940年1月的讲演稿,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2月同题首次发表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
近年来,学界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还产生了论争,主要焦点问题和主要观点如下:
究竟有没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思想
20世纪80年代,学者于光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观点,受到了党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学者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探讨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者探讨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建立、建设好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前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备的理论体系,理论内容丰富且有独创性,并得到了实践的成功验证。后者是一个初步具备蓝图,且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而最终遭到提前终结的、不甚完备的理论。
但也有学者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

中国历史上赛马的故事是谁

提法,认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理论著作里只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提法,根本就没有&l

图片中的中国历史故事作文

dquo;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或“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思想和概念。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重要意义
学者陈根认为,《新民主主义论》中出现了过去马列著作中从未提及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并且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毛泽东还第一次从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阐述了未来的国家形态,奠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论”的基础。学者阎颖提出这一理论为落后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具体途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国家学说,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实践参照。这一理论完全是毛泽东的独创,标志着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把马列主义关于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非资本主义前途”的思想变成了科学的实施方案,从而为后进国家提供了实践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补充。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吗
学者一般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大体经历了酝酿(1921至1939年)、形成(1939至1948年)、发展(1948至1952年)和放弃(1952至1953 年)几个阶段。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具有自身的规定性。但这个社会到底有多长,毛泽东等领导人只作粗略估计,如“几十年”、“二三十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等估计。还有学者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过渡性,又有相对独立性,既不属于资本主义范畴,也不属于社会主义范畴,而是进入社会主义之前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是何时开始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的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止过程,学界一般认为,毛泽东1952年6月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标志着他开始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1953年6月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法,随后中共中央在同年12月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标志着中共中央正式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1955年9月,毛泽东把中国的过渡时期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及评价

界定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终结。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中止了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中止原因,学界研究颇有深度,主要观点有:(1)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身存在的罅漏是导致这一理论被放弃的根本原因,如两个革命阶段转变时间衔接的模糊性、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不一致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不确定性、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短暂性等。(2)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以及苏联、东欧的影响,如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意味着必须放弃原先设想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形式,苏联斯大林一直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东欧国家很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现实给中共造成了压力等。(3)中国建立工业化需要。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及选择苏联工业化的模式,使得中国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的、能控制各种资源支持工业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当时历史的必然。
另外,为了支持工业化建设,中国实行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也加速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一种战略设想,还是一种策略考虑
学者杨奎松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抗战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出于抗战统战的需要以及为中共在战后联合政府中获得美国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提出了“中国需要资本主义大发展”以及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设想。这是中共在与国民党斗争中争取政治地位与领导权的一种策略而已,毛泽东并没有从理论上真正认识到中国为什么需要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由于没有内在的理论和实践冲动,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就毫不奇怪。学者王也扬认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其出发点是列宁关于争取农民、麻痹和孤立资产阶级,以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策略需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还是超越
主流观点认为,二者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有学者认为二者在时间上是一种递进关系,但本质上是不同。在新民主

中国历史间谍的故事

主义社会,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出于策略上考虑,并且是被“限制”发展,被改造的命运不可避免,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由“必要补充”提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出于战略上成熟考虑。
学者蒲国良提出,从非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完成的恰恰是新民主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而过渡时期未能完成的建设任务,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在物质基础上的某种回归。
学者王智、文红玉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表现为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和超越。继承表现为政治上坚持工农联盟为基础,允许其他阶层参政议政;经济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发展;文化思想上提倡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下的多元发展。超越表现为政治上前者中央集权有强化趋势,后者中央集权有弱化、民主化、法制化趋势;经济上前者公有制逐渐加强,非公有制逐渐弱化甚至消亡,后者则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思想文化上前者存在不恰当的政治干预,后者则较少。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主要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以单一的公有制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6401.html

以上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几个研讨热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4021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