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做学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高翔-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做学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做学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
当今时代,各种学术思潮相互激荡,各个学术流派相互争鸣,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方法相互交织。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理论和学术的支撑。我们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辨别真伪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怎样促进学术研究科学深入,进而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
记者:梁启超
仿写中国历史故事集
曾说,“有新学术,然后有新道德、新政治、新技艺、新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崛起的动力、一个国家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研究的活力。您怎么看当前我国学术研究的使命?
高翔:可以说,当前的我国学术研究呈现当代与传统并存、中学与西学互动的景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形势日新月异,实践不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
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自己固有的品性,离开了这些品性就难以称之为学术。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好地推进学术研究,就需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发扬光荣传统,认清职责使命,立足现实国情,深入研究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断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站在两个制高点上:一是历史的制高点,二是时代的制高点。什么叫历史的制高点?就是对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源流和分野,在内在逻辑上有个完整准确的回答。什么叫时代的制高点?就是我们的学术研究要对时代问题做出理性回应,也就是弄清学科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处的方位、时代对学科的要求以及如何去回应。
记者: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需要应对新的挑战。您认为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高翔:我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术创新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可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不相符合。学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两个教条化倾向。一是所谓的马教条,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二是西教条,把西方的学术、西方的观点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当作学术标准。这个在当前影响更大,危害更重。对西方学术的盲目迷信和崇拜,正妨碍着我们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中国学术研究如果走不出对西方学术的盲目迷信,就没有尊严,更无法走向世界。中国学术必须说中国话,否则就没有前途和出路。
还有一个问
中国历史先贤名人故事
题是理论脱离实际。表现为学术研究远离现实、远离人民群众的实践、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与从事自然科学
中国历史故事手绘简单图片
研究不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关注现实问题。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开展了民族大调查。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多样性生活鲜活地体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演变的历程,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了解中国现实,不懂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建立起来的理论是很容易被驳倒的。
此外,学风问题也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学术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风。当前,不良学风主要表现是有的学者缺乏求实严谨精神,有庸俗媚俗之习、轻浮贪功之气;有的学术评论谀词充斥,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这些不良风气败坏我国学术声誉,制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记者:我国的学术研究要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地位,首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念。面对历史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学术研究应向哪些方向努力?
高翔:我国的学术要发展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立足中国的国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学术传统。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学术的旗帜和灵魂,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所谓学术传统,就是求是、求真和经世。求是,就是追求真理;求真,就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经世,就是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服务于国家和人民。以此为基础,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走了一些弯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科基础理论亟须加强。例如,在经济学领域,我们在学习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实践,形成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一些新兴学科必须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科基础理论体
中国历史故事主 要内容
系。没有学科基础理论支撑的学术繁荣是虚假繁荣。因此,学术研究要高度重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科基础理论体系。
推动学科对话与交流。当前我国学术研究面临两个基本事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能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建筑在相关学科取得的成就基础之上,学科之间的互相依存度进一步增强。因此,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流,从多学科视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研究问题,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前沿问题绝不是单纯思维的前沿,而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当代中国发展,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这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推进理论创新、贡献理论智慧提供了广阔舞台。有责任感的学者,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努力超越“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独白式研究,走出象牙塔,走出书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勇敢地融入改革发展的时代潮流,自觉地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投向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投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解决的重大基础性学术课题,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提供科学方案。
克服碎片化倾向。碎片化倾向,是当前学术研究中的一大弊端。以史学研究为例,史学研究的高明境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规律;通古今之变,就是通晓社会演变的逻辑与规律;成一家之言,就是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碎片化的研究成果很可能是精心挑选的历史细节,用细节来歪曲和篡改历史。现在的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追求量化,但也要看到,量化并不等于科学化,对不能量化的东西强行量化,就走到了科学的对立面。在研究中一定要坚持三个观点:一是长时段的观点,二是全局的观点,三是发展的观点,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0894.html
以上是关于高翔-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做学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高翔-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做学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4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