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知识分子-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

  • 知识分子,民族主义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24 02:5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知识分子-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知识分子-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


【核心提示】在现代文明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中个人观念、个性意识的兴起,促成了现代国家理论的引介和生成,引发从传统“朕即国家”的君主国家思想到“人人有自主之权”的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型,从以宗法制、家族主义为基础的“家天下”观念到以“个人”概念、个人权利、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公天下”观念的转型。
国家观念的生成、现代国家的创建与现代中国国号的形成是在晚清接触西方文明之后的现代性事件。在讨论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时,我们可以从国权、民权与公民个人的人权三个维度,去梳理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形成的基本线索。
从天下到国家观念的转变
鸦片战争以前,在国人心目中只有“天下”的概念,没有现代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的意识。西方列强通过枪炮把中国强行纳入世界秩序,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知识系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摆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主义与“华夷之辨”、“华夏中心主义”的华夷秩序观,促使国人逐渐走出了中国即“天下”的误区,而意识到中国是需要遵守“公法”的“万国”中的普通一国,进而把建立有特定地域而非漫无边界、主权属于特定族群的现代民族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不过,现代国家意识、现代国家观念、现代保国爱国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即19世末20世纪初。
当时,在现代国家观念建构的过程中,国家观念与民族观

中国历史上的智者故事

念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民族主义立国、建国,建设“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之国家”,被普遍视为是建设现代国家的根本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民族主义观念输入,“民族”、“民族主义”、“中华民族”等概念得以生成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石与动员手段,建立独立于世界的民族国家成了清末重建政治共同体的方向与目标。“天下共主”梦幻的破灭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生成,带来了国家版图、疆域、边界、领土、国防、国境等相关意识尤其是国权观念、国家主权意识。清末,朝野上下、知识精英的国家领土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在边界谈判、反割台斗争、拒俄运动、巡视南海等事件中及有关政论中得到了一一体现。
在国家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清末思想家、政治家、革命者一方面倡导建立民族国家以及捍卫国家生存空间、捍卫国

中国历史上孝善立德的故事

家主权的民族主义意识;一方面又提倡接轨全球化、融入国际社会、学习他国文明、从“世界之中国”视角思考中国发展的世界主义意识,注重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平衡中去把握国家意识,将建立“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之国家”与建立“世界的国家”、“世界主义的国家”有机结合与统一起来。
国民意识的产生
在国家与社会(国民)的关系上,现代国家观念的建构,其趋势是在现代社会(群体)观念、现代国民观念形成的基础上,彰显与“君权”相对的“民权”理念,同时培育全体国民的国家认同。“朕即国家”语境之下的“国君”一词渐渐走进历史,“主权在民”目标之下的“国民”一词应运而生。
“社会”一词,在近代的对应概念最初为“群”。清末,“群”被赋予了与现代政治文明共同体相关的全新内涵,是指具有自由权力的公民个人组成的团体,而“合群”、“善群”则是体现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合多数之独而成群”的公共精神。群有不同的层级与形

叙述中国历史故事的作文

态,如大而至于一国全体人民的“国群”、“国族”,甚至于将来过渡到“大同世界”后的“天下群”。“国群”与后来的“国民”一词近义,反映了先驱者对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提纲

国家公民应具有爱国情怀、群体意识、国家观念、公共精神的倡导。国群观念新内涵的界定,为现代国民思想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国民观念的形成,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变迁,推动了从古代封建王朝国家到现代民主国民国家的转型。在现代国家观念的视野之下,古代那种“朕即国家”、“君主一人之天下”的王朝国家观念被打破,国家最高统治者即君主不再等同于国家,朝廷与国家开始在政治层面、学理层面被严格区分开来。与此同时,现代国家国民是国家的主人、“天下人之天下”的国家观念初步确立了起来。由王朝国家到国民国家的转型,其核心是实现统治权从君主到国民的部分或彻底转移,其目标为实现主权在民,变“君主”为“民主”,使国民取代国君成为国家主体意义上的主人。清末,维新思想家从现代国家观念出发,致力于改变君权独尊的局面,通过对君权进行分权重新定位“君”与“民”的关系,提出了与“君权”对应的“民权”概念。不过,维新思想家当时并未提出主张废除君主,而只是主张从君权中析出部分权力转为民权,实现国家权力由君主与国民共同所有、共同分享。
个人意识的兴起
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现代国家观念的建构,其趋势是在引入现代性的个人观念、自由观念的基础上,催生国家尊重与保障个人自主之权的意识,同时倡导公民个人为国家服务、为国家牺牲的忠诚与公共精神。
晚清以来,作为现代国家权力主体的概念,除了整体性的、集合体的“民”、“国民”、“公民”、“人民”这些概念,还有具有个性的“个人”概念。相对于“国民”集体所应拥有的“民权”(“集体人权”),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权利,更为具体也更加现实。晚清在广泛使用复合性的“民权”概念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与个人权利相联系的“人权”概念。从个人与国家、人权与国权的维度进行现代国家观念的建构,作为现代社会核心价值的个人主义成为现代国家观念的核心理念,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成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话语的关注焦点。
清末知识界在引入个人观念后,将其纳入自由主义话语体系,并以个人主义、个性解放作为自由主义的核心范畴,还将其使用于现代国家功能的定位,凸显了现代国家为个人谋福祉、为自由作保障的功能。
个人观念、个性意识的引入,成为现代性国家观念生成与拓展的最关键元素,它为晚清知识层从个人与国家这一维度展开国家观念的建构、国家盛衰根源的探寻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近代中国个人观念的兴起是与社会观念、合群观念相伴而生的。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近代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一面强调个人权利、个人观念、个性活力对建构现代国家观念、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强调现代国家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职能,呼唤国民的个性意识、自由观念与自治精神;一面强调培养国民的公德、公共精神,培育国民的国家认同,以及个人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
在现代文明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中个人观念、个性意识的兴起,促成了现代国家理论的引介和生成,引发从传统“朕即国家”的君主国家思想到“人人有自主之权”的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型,从以宗法制、家族主义为基础的“家天下”观念到以“个人”概念、个人权利、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公天下”观念的转型。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芳摘)
原文刊于《河北学刊》2013年1期,17000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0720.html

以上是关于知识分子-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知识分子-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4159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