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府兵制的利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宇文泰-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府兵制的利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府兵制的利弊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被摧毁的西魏军队
宇文泰和高欢
北魏末年爆发六镇起义,出身武川镇的宇文泰和怀朔镇的高欢,在平叛战争中开始崭露头角。
宇文泰系鲜卑人,他作为心腹参军随魏将贺拔岳平定关中义军,贺拔岳死后,宇文泰受贺拔氏余众拥戴,成为关中陇右一带的新主人。
武川赵氏、独孤氏、李氏等势力都是在这一时期加入宇文泰,形成著名的关陇集团。
高欢是鲜卑化汉人,是六镇之乱后新崛起的实力派。
公元534年,高欢自晋阳率兵南下进攻首都洛阳,企图武力控制北魏朝廷,北魏末代皇帝魏孝武帝不自量力与高欢掰腕子,结果在滑台、虎牢和洛阳接连战败。
孝武帝匆匆逃入长安,依附宇文泰,史称孝武西迁。
高欢随后奉北魏宗室元善见(魏孝静帝)为新皇帝,并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于次年弑杀不听话的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新帝,定都于长安,史称西魏。
宇文泰与高欢的势力分布
宇文泰和高欢的五次大战
一山不容二虎。高欢和宇文泰都坚持自己是正统,必欲灭对方而后快。
高欢拥有富庶的东方,人口3倍于西魏,军队4倍于西魏,迫不及待地抢先发动进攻。
在536年至546年10年间,接连爆发五次规模宏大的战争。
有实力者容易烧包,也往往因为烧包葬送天赐好局。如高欢者,正此谓也。
536年高欢率10余万大军进攻关中,大军分三道进攻,前锋窦泰打到关中的东大门潼关。
宇文泰不顾另两路东魏兵虎视眈眈,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集中骑兵主力突袭窦泰于小关,将其全军干掉。高欢不敢再进,令另外两路撤回。
是为小关之战。
537年又爆发了沙苑之战,高欢以20万人对宇文泰1万人。宇文泰在渭河河曲的芦苇丛中埋伏,高欢在已经侦知敌情的情况下,拒绝使用火攻,中了邪似的要打阵地进攻。
结果被宇文泰以重骑兵突击战术当场打崩,高欢损失兵力达七八万人。
宇文泰连胜两战,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不顾实力差距主动进攻,连续发动河桥之战和邙山之战,结果被东魏打回原形,军队损失五六万人。
宇文泰辛苦攒下的本
好在高欢也被数次大战弄的有点怯,转而打起了攻城战。
他先后两次进攻西魏坚城玉璧,这一愚蠢至极的政策出力不讨好,546年在久攻不克后高欢被迫班师,并于次年连病带气地归了天。
西魏的军事危机
高欢的去世暂时中止了东魏的攻势,但西魏军事危机仍很严重。
邙山之战对西魏军的损失是伤根动本的,伤亡起码不低于6万人,而且多是宇文泰直接统领的中军主力。西魏国防力量一下子空了。
危机在内外两方面都有体现。
于外,宇文泰最能打的当属鲜卑兵,损失殆尽后,国防线上缺少可以支撑危局的机动作战兵力,只好转由各地的豪强进行自主防御。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相当尴尬,能不能守住,全看豪强们自觉了。
于内更严重。
关陇集团起初是个股份制大杂烩,宇文泰虽说是最高统帅,但赵贵、独孤信、李虎、李弼等大将,都是带着部众投奔的,对其原有部众有很大的影响力。
宇文泰嫡系力量损失,诸将如果有异心,谁来压服,谁又有力量压服。
这危机,可远比丢掉几座要塞来得更加厉害。
这是宇文泰改革兵制、建立府兵最迫切的现实动因。
逼出来的天才兵制
府兵制到底是啥?
简要的说,就是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每个军府负责从本区的军户中征兵。
所谓的军户,就是由政府评估选定的、稍微富裕些的、男丁数量足够的百姓家庭。为保证兵源的稳定性,军户一般不作改动。
政府通过均田制将土地分配到军户手中,并免征部分赋税和力役,保证军户有经济力量提供兵员。军户出人当兵,要自己准备一部分武器和粮草、衣甲。
府兵兵员分为现役和预备役,但和现代概念有所不同。现役府兵需要到军中值班参战,预备役的在家从事农业生产。
那么值班与不值班怎么划分呢?军方也有办法。
把府兵总体上12等分,每1批值班1个月,1年轮换1遍。当然,在战事紧急的时候,军方有权将所有府兵征发参战。
不值班的府兵,一边种田打粮,一边由各军府的郎将,负责组织平时训练。
这个相对完善的体制,克服了以往征兵练兵模式的随意性,使得政府对兵员的控制、管理、训练有了可依之制,用起来相对得心应手一些。
自宇文泰在550年左右建立起府兵制后,西魏—北周的军队员额急剧增加,也就用了10年时间,军队数量从4万多暴增至20余万。
要说它不是天才兵制,老天爷都不信。
召募汉人当兵
这么好的兵制,为何北魏不用、东魏也不用呢。
这涉及一个根本问题:胡汉矛盾。
在胡人建立的国家,此矛盾一直是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五胡乱华以来,但凡有点脑子的胡人皇帝,都不敢放心征召汉人当兵,宇文泰也一样。所以尽管鲜卑兵源近乎枯竭,关中陇右汉人也很能打,他却一直没有征用。
道理很简单:鲜卑人少,汉人人多,过度依赖汉人,难保不被架空和推翻。
就算不推翻,汉人慢慢占据军中要津,肯定会利益均沾、分一杯羹。
东魏高欢一直不敢放心使用汉兵汉将,以高昂为代表的汉人武装力量很强大,也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高欢父子一直不放心,在接连搞死高昂三兄弟后,更加激化了胡汉矛盾。
但宇文泰是真的逼急眼了。
利益均沾和玉石俱焚,哪个更可怕?再不把汉人拉进来,整个国家就是死路一条。
于是乎,韦孝宽、李远、田弘等一大批关陇汉人豪强接连进入西魏军界,并日渐成为支柱力量。
政府代表的利益面越大,政权就越稳固。宇文泰意外地在兵制探索上,实践检验了这一政治原理。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当然,精明绝顶的宇文泰,绝不是单打一的二楞子,他对汉人也既用也防。在征召汉人为兵的同时,给府兵制上了一道保险。
府兵的军制设置,从上到下分别是柱国大将军、大将军、开府将军、仪同将军,下面还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柱国大将军一共有8位,分别是宇文泰、魏广陵王元欣、赵贵、独孤信、李虎、李弼、于谨、侯莫陈崇。
府兵制与八柱国
宇文泰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全军总司令。元欣是西魏宗室代表,手下无一兵一卒,是个花瓶而已。其余6人是实际统兵的元帅。
这6位元帅,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是鲜卑人,赵贵、李弼、李虎都是鲜卑化的汉人,在民族认同上都是妥妥的胡人。
查看关系图谱历史上西魏的八位柱国大将军
大将军共有12位,分别是元赞、拓跋育、元廓(后为魏恭帝)、侯莫陈顺、宇文导、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
也就是说,汉人虽然当兵的很多,也有不少能打仗的将军,但军队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鲜卑人手里。
胡人为本,汉人为末,宇文泰这个制度设计巧妙地适应了西魏北周的国情,使得府兵制迅速发挥了惊人威力。
北周府兵翻盘
从挨打到打别人
南北朝中后期,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和梁朝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
南朝无心北进,一直处于自守状态。东西魏互为世仇,一建国就开启互掐模式。西魏实力弱小,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中。
但到了高欢去世、高澄继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宇文泰先是趁东魏政局动荡,派兵侵入河南——这里是东魏的传统地盘,一口气吞下河南十三州,虽然最后得而复失,但着实让东魏人吓出一身冷汗:西魏人一夜之间从哪变出来这么多兵?
不过好戏还在后面。
547年爆发了侯景之乱,梁朝被搅扰的一片狼藉。北齐忙于趁火打劫攻南朝,宇文泰借此天赐良机,接连低调地干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整顿消化陇西。念贤和独孤信两位重量级大将相继镇守陇西,率陇西府兵拍平了不服从西魏的胡汉诸族豪强,河西走廊彻底归入西魏治下。
第二件,连续拿下梁、汉和益州。这一带原本都是梁朝领土,但由于梁武帝被侯景困死台城,梁朝中枢崩溃,西魏府兵趁机南下,在达奚武、王雄、尉迟迥率领下拿下三个大州。
第三件,趁北齐在江东进攻梁朝,西魏再度出手,接连攻下随郡、安陆地区和江陵,灭亡了萧绎政权(梁武帝法统的继承者),将版图扩展到长江流域。
尉迟迥灭蜀之战要图
这三件大事都办的异常低调,事前不宣扬,事后不得瑟,虽说取得大片实土、增加大量人口,也没有引起世仇北齐的警觉。
而西魏之所以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梁军,正是得益于府兵建制后高效的征训机制,以及充满战斗欲望的汉兵。
府兵统一北方
557年宇文氏废元氏西魏、建立北周帝国。
北周府兵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兵员数量和部队训练质量都逐步提升,各军府的兵员调发、后勤供应经过对南朝几次作战也得到检验。
561年3月,北周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也就是说府兵原来每年要番上值班45天,现在减少至30天,可见兵力之充足、局面之稳定。
此前的10年中,西魏并不敢过多招惹北齐,矛头更多是针对软弱的梁朝。但随着实力的上升,加上政治并未对军事造成过多干预,北周府兵力量越来越强。
北周实际统治者宇文护(宇文泰亲侄)受命辅政,当政期间连连发动大战。
他先是联合突厥闪击晋阳,又发20万大军强攻洛阳。晋阳是北齐的副都,洛阳是北齐西部防线的核心,都是重兵防守之地,北周一反常态地进攻,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北周已经完成实力逆转了。
昔日穷得饭都吃不上的穷光蛋,如今变身兵力雄强的霸主,此消彼长,令
公元577年,也就是府兵建立后第27个年头,北周武帝动用20余万大军,分三路攻入北齐,彻底消灭高氏北齐,畅快淋漓地完成了终局大逆转。
取得梦幻开局的府兵制,后来被隋唐两朝发扬光大。
兵员充足、战斗力强悍、战斗欲高涨的府兵部队,二百余年间四面出击,为隋唐帝国开拓了广大的疆域,创造了中古时代最令人神往的军事神话。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2207/132040.html
以上是关于宇文泰-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府兵制的利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宇文泰-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府兵制的利弊;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