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织田信长-“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织田信长(Oda Nobunaga,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战国大名的登场
织田信长生于天文3年(1534年),当时正值战国时代最动荡不安之时。享德3年(1454年),统治东国的鎌仓幕府统治者,即担任鎌仓公方的足利成氏杀害了担任辅佐职位关东管领的上杉宪忠,鎌仓幕府自此逐渐衰退,东国则持续近30年处于内乱之中,随即进入了战国时代。
另一方面,西国也开始发生战乱。应仁元年(1467年),由于将军足利义
战国大名要求家臣主动申报自己的土地面积和收入额度,并登录于“检地帐”(现在的土地台帐),这种检地政策称为“指出检地”,大名依据名为“贯高”的基准将土地面积换算成金钱,整体掌握家臣的收入金额。大名保证家臣的地位和收入,但同时也要求其担任与贯高相符的军事职位。另外,大名还以贯高为基准向领国人民征收年贡。
此外,战国大名还设置了“寄亲寄子制&
为了领国的繁盛,大名还大肆开发新的田地和矿山。石见大森银山、但马生野银山以及甲斐、佐渡、越后的金山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发的。为了发展农业,大河川的治水和灌溉事业亦相当盛行,例如武田信玄在釜无川和御勅使川的交汇之处修筑了坚固的堤防——信玄堤。
总之,在这样的战国时代,以尾张的武将信秀嫡长子的身份降临这个世上的信长,不久急速扩张势力,仅差一步之遥便实现了天下统一大业。本文将追溯信长平定天下的业绩,并揭示当时的时代背景。
统一尾张之路
永禄3年(1560年),骏河、远江的大名今川义元率领4万大军(关于人数有不同说法)进攻尾张。信长率军前往迎击,以两千精锐之兵袭击今川的本阵(大本营——译注),义元于阵前殒命,这就是“桶狭间之战”。信长军出乎意料地大获全胜。继而信长与三河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保障领国东部的安全,同时为了攻打西边的美浓国,展开与斋藤义龙的争战。
此时,中国地方(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译注)统治安艺的毛利元就在严岛之战中获胜,歼灭了周防的大内氏(名将陶晴贤),进而攻入出云尼子氏的领地。在甲信越地方,甲斐的武田信玄歼灭了信浓的诹访氏,在川中岛与越后的上杉谦信交锋,意欲吞并信浓。关东地方则是北条氏康以小田原城为据点,以伊豆、相模、武藏为领国,逐渐将势力扩张到上总及下总等地。而在九州地方,丰后的大友宗麟统治北九州一带的势力正盛。
欧洲人来航与基督教传教
特别是大友宗麟,他多方保护耶稣会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并允许其在领国内传教,也因此陆续有传教士来到九州岛各地,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欧洲正值大航海
信长采取的经济政策
永禄10年(1567年),信长驱逐斋藤龙兴,征服美浓,将斋藤氏的稻叶山城改为岐阜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在城下町(以城郭为中心建立的都市——译注)加纳发布“乐市乐座令”。解散“座”这种垄断性的同业行会,营造让商人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的环境,并轻减税赋。此外,整修包括岐阜城下在内的各个街道,还废除了许多关卡,因此城下町呈现出一派繁荣之势。
从此时起,信长开始使用“天下布武”的印信,表明以武力统一日本的意志。次年,奉足利将军家的义昭之命,率领大军进入京都,复兴室町幕府,以此为基础,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京畿之内。此外,信长意欲牵制石山本愿寺和比叡山延历寺等佛教势力,于是保护基督教以相抗衡。信长召见路易斯·佛洛伊斯等传教士,从他们身上积极吸收西洋知识。
但此后将军义昭转为与信长对立,更与各地大名结盟,打造织田包围网,此举让信长面临巨大的危机。不过信长拔擢羽柴秀吉和明智光秀等出身与地位低微却极有才能的人,不屈不挠地将敌对势力一一摆平。他火烧比叡山延历寺,歼灭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家族,并彻底包围了石山本愿寺。元龟3年(1572年),武田信玄从甲斐率领大军来势汹汹,次年却在途中病死。信长就此摆脱了这场危机,将义昭驱逐出京都,摧毁了室町幕府。
应用新式武器火枪
另一方面,传到种子岛的火枪,也因为正值战国时代,所以开始在近江的国友村与和泉的堺地大量生产。但由于有效射程仅有100公尺,发射前还要花时间准备弹药,因此这种武器不太适合实战。而彻底改变这种认知的人正是信长。
天正3年(1575年),信长偕同德川家康在设乐原与甲斐的武田胜赖会战,武田军被誉为最强部队,但信长使用3000支(一说)火枪击溃了武田军,这场战役史称“长筱之战”。信长以大量火枪同时射击的方式,将实战时单独一支派不上用场的火枪变成了无敌的武器
突发本能寺之变
次年起,信长开始在琵琶湖畔的广阔土地上修建完全由石墙砌造的城堡作为新据点,这就是安土城。修筑地下1层、地上6层(高达30公尺以上)的天守阁作为城堡的象征,这是日本真正的天守阁之滥觞。其后,这座安土城成为日本近世城郭的典范。
天正8年(1580年),持续近10年的石山战争(石山本愿寺包围战)也宣告终结,派遣至中国地方的羽柴秀吉将毛利氏拖入苦战,派遣至北陆地方的柴田胜家侵入了上杉家的领国。天正10年(1582年)3月,信长终于歼灭了甲斐的武田氏。若依此势头,数年后信长统一日本应为大势所趋。但同年6月2日,信长却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叛变而亡。真可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明智光秀
光秀奉信长之命,支援与毛利作战的羽柴秀吉,他应该从龟山城出发前往中国地方。信长也计划随后前往中国地方。但率领1.3万大军的光秀在进军途中突然改变方向,杀入信长所在的本能寺。此时信长的嫡长子信忠也在京都,亦于二条御所兵败身亡。
明智光秀谋反之谜
光秀究竟为何谋反起事?
关于此事,主流说法是光秀对信长怀恨在心,胸怀征服天下的野心,但也存在着“黑幕说”,即朝廷、将军义昭或秀吉在背后操控。在诸多说法中,近年来突然出现的是所谓“四国说”。光秀在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和信长之间居中协调,信长容许元亲平定四国全土,但之后突然转变态度,仅容许元亲统治土佐一国和阿波半国的领地,元亲反抗此决定,信长便开始集结军力欲攻击土佐的长宗我部。此时光秀前往说服元亲,元亲也表示谅解。但信长却仍在大阪集结军力,为了讨伐长宗我部,准备渡海前往四国。颜面无光的光秀对信长的行为感到愤怒,因此才发动叛变。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这个说法,目前仍无法厘清光秀叛变的真正动机。
总之,织田信长仅差一步之遥便可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却突遭家臣背叛,怀抱着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与世长辞。
信长的未竟之业由在山崎之战中击败光秀替主君复仇的秀吉继承。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2207/131823.html
以上是关于织田信长-“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织田信长-“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2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