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 文学,历史,庾信,南北朝,文化
  • 中国历史人物-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2-12 22:4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别名庾兰成、庾开府、庾义城,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庾信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爱玲曾写过喜欢庾信的诗赋,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写《民国女子张爱玲》时用过一段庾信的赋:“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诸窗倂开,遥看已识,试唤便来。”以此来表达 “爱玲与阳台外的全上海即是这样的相望相识,叫一声都会来到房里似的。”意思真是极好,胡兰成果真是最懂张爱玲的人,也不知张爱玲是先从哪个兰成喜欢起的……

  庾信的诗赋对唐代文学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为“初唐四杰之先路”(纪昀语),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千古传诵的名句:“落霞与孤

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评析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发端于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这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成为诗于古而胜于古的绝唱。

  杜甫极为欣赏庾信的诗赋,年轻时曾盛赞李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中年之后留有诗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读出了庾信从清新,到意纵横,一生萧瑟乡关情,感受到家国之痛、故土难回的共鸣,是庾信隔着时代的知音。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庾信祖籍河南新野,南郡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出身于“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为东晋文学家庾阐的后人,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也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庾信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这年父亲庾肩吾27岁,太子萧统13岁,萧纲11岁,萧绎6岁,徐摛43岁,徐陵7岁,这些都是与庾信命运相关联的人物。

  庾信出生这年,创四声八病的一代大家沈约离世,这没有什么必然关联,只是交代一句文化背景环境:庾信是读着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作长大的,因此日后庾信律诗规整,被后世学者喻为唐诗的先驱。比如这首《燕歌行》: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

  寒鴈嗈嗈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

  晋阳山头无箭竹,疎勒城中乏水源。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疎。

  原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

  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

  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少阵云。

  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

  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春分燕来能几日,二月蚕眠不复久。

  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筴新开巧似钱。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这首诗是庾信人到中年,江陵陷落故国不再之后所作。从边地苍莽风光

中国历史人物海报设计

入手,描述了激烈的战争造成夫妻分离的痛苦,与在春光旖旎的日子里饮酒修道的快乐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此诗笔意纵横,上承曹丕,下起高适,清代刘熙载评价说:“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北朝是我国比较混乱的历史时期,一些人、物、事,不捋一遍不够清晰。先来说一下庾信生活的几个阶段,37岁之前,生活在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萧衍就是那位动不动出家一段时间,再由大臣们用钱从寺庙赎回来的狂热佛教徒皇帝,他对汉传佛教具有重大影响,汉传佛教徒断食酒肉实行吃素,就是由他开始制定的规矩。

  这位菩萨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长子萧统为太子,庾信15岁入宫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萧统爱好诗文,两人经常唱和,庾信有首《奉和山池》颇被世人称道:

  乐官多暇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限,飞盖历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馀。

  此诗可见庾信咏物功底,精细而清新,还有游山的诗句也非常清丽:“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萧统文学造诣也很深,首次在文选中整理录入了民间收集的古诗十九首,此后这些佚名作者的《古诗十九首》才得以文字形式单独流传下来。

  可惜这位皇太子在母亲去世后过于悲伤,几近绝食,守孝期结束后,身体已经拖垮,英俊青年几乎变成羸弱老朽,年仅三十一岁就去世了,弟弟萧纲续为太子,此时庾信十九岁,任东宫抄撰博士,父亲任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父子常出入宫禁,徐摛、徐陵父子也在宫中任文职,均才华横溢,诗文渐渐形成“徐庾体”,文风绮丽,当时后进纷纷效仿。

  史书记载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成人后“身长八尺,腰带十围”,是个相貌堂堂的英武汉子。公元542年,庾信为郢州别驾(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彼时湘东王萧绎任江州刺史(今江西九江),所辖境内有人叛乱发生械斗,庾信奉命前去与萧绎讨论水战之事,乱党听闻庾信名德,四散而逃,梁主深为赞赏,时年庾信30岁,诸事顺遂。33岁时曾受命聘于东魏,以文章辞令获得很高声誉,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佳话。一切转变来自37岁这年的“侯景之乱”,庾信开始了人生下半场,笔下渐渐有了老杜所说的“意纵横”,少了宫体诗的浮艳之色。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在众臣反对之下,菩萨皇帝萧衍还是收留了他,但后来梁朝与东魏通好,引发他的不满,548年冬,侯景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安徽寿阳发起叛乱,549年三月攻破都城建康(南京),菩萨皇帝萧衍被困台城,竟活活饿死,太子萧纲即位,为梁简文帝。庾信在动乱中散失二儿一女,逃往江夏栖身(今湖北武昌)。551年十月

中国历史人物英文鲁迅

,萧纲被杀,庾肩吾、徐摛相继去世,徐陵被拘在北齐,庾信接二连三受到冲击,倍感世间苍凉。直到552年三月,侯景之乱才被平定,萧绎即位于江陵,为梁元帝,任命庾信为右将军,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

  梁王室为帝位之争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外援,导致被觊觎而不自知。554年四月,梁元帝萧绎派庾信出使西魏,在庾信滞留长安期间,西魏大军一路南下攻破江陵,萧绎被俘,年底被杀。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庾信《拟咏怀》第十一首,悲叹梁元帝萧绎江陵之败: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苦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生。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从此后,庾信被迫留在北方生活,再也没能回到南方。西魏政权以及后来取而代之的北周,对庾信等南朝名士都极有礼遇,北周贵族也都重视文采,因此也不肯放他南归,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是一品大员的官职,又封临清县子,食邑五百户,世称“庾开府”。

  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受皇家礼遇,被奉为文坛宗师,物质上极度优渥;另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不得已身仕敌国而羞愧,为不得自由而愤怨,精神上极度痛苦,因此后期诗文大多都是乡关之思,如名篇《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其中《怨歌行》假借远嫁长安的南方女子之口,直接抒发了自己滞留长安不得南归的苦愁: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江陵被破后,梁朝王公贵族及百姓男女数万口被掳掠到长安,作为战利品分赏三军做奴婢,有的贵族女子被迫下嫁。这首诗就是以这样背景的女子口吻写出,语言浅显,却充分表达了眷恋家乡又无可奈何的绝望心情。

  庾信认为自己形同“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拟咏怀》),一直郁郁寡欢,到67岁才因病得已去职,但仍不予南归,两年后,卒在长安,结束了滞留北方的二十七载岁月。这一年正是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暂时统一中华大地,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庾信早期是南朝宫体诗代表作家,这类诗作今存较少,多为奉和咏物之作,内容较空乏,只在声律和用词技巧上有过人之处;入北之后,风格大变,多为吟咏亡国之痛、羁旅之愁,留下不少传世诗篇,成为整个北朝时代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际遇,使他成为最早将南方文学的文采与北方文学的气骨融合统一的作家,清代倪璠《庾子山集注》中称其“穷南北之胜”;王夫之《古诗评选》中言:“六代有心有血者,惟子山而已”,因他后期的诗里有自我,有灵魂,而当代其他诗人还没有自我的觉察。

  灵魂的吟咏,可以穿过时光抵达后人,譬如引发了大诗人杜甫的共鸣。钱钟书也曾评价庾信的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作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

中国历史人物的巧合

  庾信貌似流水春旗的一生,却暗含了多少悲思,也促成了他诗文的独特性,好比木心谈张爱玲:她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仿佛也适合庾信。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2108/12600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学-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3263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