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隋朝末淮南义军首领吴王:杜伏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杜伏威-隋朝末淮南义军首领吴王:杜伏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隋朝末淮南义军首领吴王:杜伏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杜伏威(583年-623年5月2日),名尧,字伏威,以字行[1],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
自幼家贫,惯于偷盗,与辅公祏是刎颈之交。辅公祏常从姑家里偷羊送给杜伏威吃。因盗案案发,官府追捕,两人落草为寇,时年十六。大业九年(613年)逃窜到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地区,组织山贼,与辅公祏率众起义。后转战到淮南,渐渐扩张势力,自称将军,陆续合并苗海潮部、赵破阵部等起义军,势力大增,屯并六合,威胁江都(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境),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前来镇压,杜伏威用计将其引入芦苇荡中,放火将其烧死。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派虎牙郎将公孙上哲率军前往镇压,双方战于盐城(今江苏盐城),公孙上哲军队被全歼。次年(617年)伏威又击败名将陈棱率领的隋军,乘胜破高邮,之后在淮南的历阳(今安徽省和县)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又合并江淮各
大业十四年(618年),杜伏威向东都(今河南洛阳)越王杨侗称臣,获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由于唐朝实力强大,便归安于唐朝,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预宗正属籍,封其子杜德俊为山阳公。次年,击败李子通,将根据地迁至江南的丹阳(今江苏南京)。武德四年,唐军攻围洛阳,伏威遣兵助战。
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镇压河北刘黑闼、徐圆朗,连下十余城,淮北震动,七月,召杜伏威入朝,临行前以辅公祏留守丹阳,将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辅公祏心生不满。武德六年(623年)春正月[2],朝廷以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2106/124573.html
以上是关于杜伏威-隋朝末淮南义军首领吴王:杜伏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杜伏威-隋朝末淮南义军首领吴王:杜伏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3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