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崇碧将军打完铁原阻击战后的状态,铁原阻击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傅崇碧将军打完铁原阻击战后的状态,铁原阻击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1、傅崇碧将军打完铁原阻击战后的状态 ;2、铁原阻击战。
抗美援朝有很多战役都非常惨烈,其中就就包括铁原阻击战这一役,我军当时投入的主力部队是第63军,军长名叫傅崇碧,傅崇碧在打完这一仗之后,瘦了整整25斤,还差点阵亡了。
傅崇碧17岁参加红军,因为作战非常勇敢,傅崇碧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升为了团政委。也因为作战勇敢,傅崇碧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比如在川陕根据地的反“六路围攻”作战中,傅崇碧来到前线视察敌情,结果一颗子弹就击中了他的后脑勺,好在当时他下意识的低 了一下头,不然当场就没命了。
还有一次,傅崇碧带着十几个干部下乡考察,结果遭遇了地主武装的围攻,他们最终被逼到了一处悬崖峭壁上,不愿投降的傅崇碧就带着大家一起跳下了悬崖。好在傅崇碧非常幸运,他被一棵树挂住才保住了一条命,但也逃不过遍体鳞伤。
傅崇碧征战一生,最难忘的还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铁原阻击战。那是在1951年春,傅崇碧刚刚升任志愿军第63军军长,很快就就赶上了五次战役,不得不和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进行对垒。
进攻的号角一吹响,联合国军就展开了车轮战,先是派出英军一个旅,然后又是土耳其、菲律宾、比利时等国家的军队,但是没有一个是63军的对手,傅崇碧将他们全部击败,宣告了首战的胜利。
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志愿军的防线接连被撕开了口子,傅崇碧也不得不停止追击,转而担任阻击任务。更严酷的是,傅崇碧要面对美军英军共计5万多人的兵力,还有1300多门火炮和不定时的空中支援。
彭老总知道这次任务非常艰巨,但铁原不容有失,于是就给傅崇碧下了死命令,坚守铁原15天。傅崇碧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铁原阻击战异常惨烈,在敌军重炮的轰炸下,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战士只能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很多连队都在战斗中全军覆没。傅崇碧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非常心疼,但也只能咬着牙继续任务。最终傅崇碧坚守了13天,“联合国军”选择了撤退。
而在这13天中,傅崇碧瘦了整整25斤,还在最后一天受了重伤,在后方医院抢救了四天才苏醒。
1955年,傅崇碧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个军衔对于傅崇碧来说其实有些低,因为他手下的两个师长也是少将,但是傅崇碧毫无怨言,他说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政府打着“救朝鲜就是救中国”的旗号,迅速从各大战区抽调精锐部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入朝作战,最终经过全军将士们的浴血搏杀,成功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涌现出了无数场经典的战役,在志愿军第五次战役期间,就爆发过一场事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生死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共计投入兵力多达七万余人,惨烈程度与长津湖战役不相上下,炮火密集程度更是堪比上甘岭。而负责担任阻击任务的六十三军,在人数武器均落后于联合国军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与联合国军鏖战十三日之久,六十三军将士用血与泪,书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战争史诗。在战后彭德怀元帅前来视察部队时,看到六十三军的惨状都忍不住潸然泪下。本期视频就带领大家一同回顾,那场被称为“铁在烧”的铁原阻击战。
截止至1951年4月22日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发动了四次大型战役,使得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场连连败退。但是当时时任联合国军统帅的麦克阿瑟将军依旧不以为然,他始终认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为惧,因为在当时无论是从武器装备、后勤支援,还是国家工业生产实力等角度来分析,中国军队都是远远落后于美国军队的。并且当时美军的军事行动是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的,在朝鲜境内作战的部队除了美军外,还有十五个国家部队参战,所以即使是在经历了四次失败后,麦克阿瑟仍然保持着一副狂妄自大的模样。但是美国政府方面却是难以接受联合国军接二连三的失败,最终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授意下,联合国军临阵易帅,任命李奇微担任统帅。
而李奇微一上任就表现出了与麦克阿瑟截然不同的态度,李奇微是麦克阿瑟的手下的一员虎将,李奇微十分熟悉中国的兵法,在前四次的战役中他的部队也曾和志愿军多次交战,并且他还十分认真的研究了志愿军的各类战法,最终发现了志愿军部队作战的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就是志愿军部队作战虽然十分善于穿插、包围、夜袭,但是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志愿军每次作战都仅仅只携带一周左右的干粮补给,之后就会因为后勤补给问题而暂停作战,李奇微也将志愿军部队的这一打法称为“星期攻势”。第二个致命缺点就是志愿军作战喜欢短兵相接,因为志愿军部队的火力严重不足,这一点尤其是在第二次战役中尤为凸显。
当时联合国军部队已经完全陷入志愿军包围圈,但是志愿军并没有选择进行火力打击,而是选择采用围困的方式获取胜利。其原因归根集结地就是因为志愿军火力不足,在第四次战役中他在进行部队的战略部署时,开始有意的针对志愿军部队的这两个弱点,最终成功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于是在之后的第五次战役中,李奇微采用中国的兵法中“诱敌深入”之计,他命令前线军队以退为进,不和志愿军部队进行直接的火力交锋。而是采用了边打边退的作战方式,并且在撤退期间摧毁了一切可能为志愿军所用的物资,李奇微的这一战法有效的消耗了志愿军的体力与耐力。同时在随着志愿军作战的深入,志愿军部队的后勤补给线也在逐步被拉长。
之后李奇微借助联合国军的火力优势,开始全力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等到志愿军部队弹尽粮绝的时候,再命令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火力反击,李奇微这一扬长避短的战术打法,在之后也被称为“磁性作战”。后来第五次战役的作战时间被联合国军越拖越久,而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也已经达到了极限,李奇微敏锐地意识到战机已到,立刻集结联合国军最强的部队和火力装备,兵分三路利用重武器来路展开全线的反击,计划利用联合国军火力优势,直捣黄龙,彻底摧毁志愿军部队的后勤补给枢纽。同时将志愿军前线作战部队全歼在三八线以南,从而实现联合国军第五次战役的最终胜利,而李奇微集合部队最终要占领的地区就是铁原。
当时彭德怀元帅也对李奇微的战场动作有所察觉,他立刻命令志愿军部队展开防御同时进行后撤,但是当前线各部队接到指令进行后撤时,联合国军的攻势已悄然来袭。在美国装甲师团的突袭之下,志愿军部队的防线被迅速攻破,开始直逼铁原地区。彭德怀元帅深知如果铁原被联合国军占领,对于前线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意味着什么。如果前方的志愿军部队全部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地步,那么对于整个抗美援朝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打击,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整场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于是彭德怀元帅立刻调兵点将,铁原阻击战一触即发。
彭德怀元帅首先想到的是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而是当时第十九兵团的六十四军正在与北进的联合国军交战,并且兵力损失严重,于是负责铁原阻击的任务就落在了傅崇碧的六十三军头上。当时六十三军虽然已经入朝作战两月有余,但是部队编制尚未满员,仅有两万四千余人,而当时前来进攻铁原地区的却是联合国军主力师团,四个整编师共计五万余人,另外还携带有各类火炮1600余门、坦克300余辆。在其身后还有着美国空军强大的火力支持,以两万人对五万人,并且对方武器装备、后勤支援均占上风,想要在这种情况下阻击敌人,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是最终傅崇碧将军还是欣然答应了这项任务,傅崇碧将军十分清楚此次阻击战的意义。这是一次完全不同于以往作战的战役,这一次志愿军部队没有任何的战场优势,只能处于彻底的被动防御。当六十三军接下这项阻击任务时,联合国军的装甲部队距离铁原已经不足40公里,六十三军甚至连挖战壕的时间都没有,火力配置上六十三军全军,重武器也仅有火炮240余门。但是要负责驻守的铁原地区,宽约二十五公里,纵深二十公里,想要在这五百平方公里的地区内,阻止联合国军前进,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此十万火急的时刻,傅崇碧将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将自己的三个师分别布置在三个地区,呈现出一个倒品字的态势,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的战法,尽量减少分兵,集中优势兵力,从而进一步减少联合国军对我部火力打击的影响。同时将部队分为多个战斗小组,用麻雀战的方式袭扰联合国军前进的步伐。在总体战术上,运用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的战术,并在夜间派出小股部队对联合国军进行骚扰,根据联合国军的进攻路线分析,联合国军会集中优势部队从我军阵地左翼率先开始进攻。而驻扎在左翼的则是六十三军第189师,189师师长蔡长元下令部队化整为零,采用钉子阵的方式,将自己的整个师划分为了二百多个狙击小组,并命令他们自行寻找阻击阵地进行阻击,二百多个狙击小组就如同二百多的钉子一样,牢牢地镶嵌在了广阔的战场上。
按照兵法常规来讲,在面对着人数众多的联合国军,只有紧抱一团才会有一线生机。而蔡长元将军的这个方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个命令其实无疑是在让战士用生命换取时间,但是却并没有一个战士临阵退缩,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一切都是为了那个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战略目标。没有一个战士会知道这项战略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因为在那个战略目标达成或者失败之前,这些士兵已经全部倒在了敌人的枪火之下。而负责进攻此处的美军少将范弗里特是一位战争狂人,他深得李奇微的真传,在作战中非常喜欢用使用炮火压制,也正是因为他在作战中喜欢无限制的消耗弹药,所以在他身上也有这样一个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
1951年6月1日6时,范弗里特迅速调集数百门火炮,对于189师的阵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狂轰乱炸,炮弹的轰鸣声震耳欲聋,189师阵地也陷入了一片火海。仅仅一个小时内美军向189师阵地倾泻了1800枚炮弹,而范弗里特在此次作战所使用的弹药数,是美军常规作战弹药消耗的五倍,没有人知道189师全体官兵,在这场惊世骇俗的轰炸中经历了什么。在这场极限的心理考验中,189师将士顽强抵抗最终胜出,当炮击结束后,联合国军部队发起了第一次冲锋时,但是我军部队官兵也开始迅速展开反击,用自己无畏的身躯在阵地上筑起了一座血肉长城。联合国军的冲锋一次次被击退,他们不知道这里究竟驻扎了多少志愿军部队,只知道每当他们开始冲锋的时候,总是有中国军人站起来射击,并且向他们投掷手榴弹。
6月2日联合国军再次向189师的阵地发动了冲锋,最终暂时占领了种子山、五峰寺等阵地。当联合国军的部队冲上了阵地后,立刻他们却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到了,在这片被炮火轮番轰炸过后的阵地上,遍布着志愿军战士的遗体,他们用着自己的血肉之躯,生生的阻挡了联合国军的狂轰乱炸。这是一幕让人窒息的场面,任何一个孤立无援的中国阵地,每一个视死如归的中国士兵,拼尽自己的全力,也要让进攻的联合国军付出惨痛的代价。若敢来犯,唯有踏着我的尸体过去,或许是被我志愿军将士视死如归的气势所震慑到,在经过了多番交战后,189师又成功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到了6月3晚189师仅仅只剩下了4500余位官兵,伤亡高达三分之二,而在这三天的时间里,187师与188师也成功的挖通了战壕,建立起了完整的防御阵地,但是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189师在面对着联合国军的进攻时,在6月4日又天降暴雨,暴雨冲毁了189师构建起的反斜面隐蔽部,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而此时189师还可以战斗的官兵仅仅只剩下了2800人,之后在傅崇碧将军的命令下,188师前来支援接替了189师阵地。188师部队历来擅长坑道作战,在接管阵地的第一天,他们就迅速作业,将原有的坑道改造成了纵横交错的防御阵地,有效的减少了联合国军轰炸带来的伤亡。并且188师各部结合与美军作战经验,发明出了各种各样崭新的作战打法,其中尤其以563团8连连长郭恩志发明的打法最为强悍。
563团8连连长郭恩志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参军入伍,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过太原、大同等战役。因为在战场上勇猛过人,所以迅速被提拔为连长,而此次他所发明的三朵花战术,在与敌军的实际交战过程中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563团8连在这一战术的指挥下,以伤亡16人的代价,击退了联合国军15次的进攻,同时造成了敌军近800余人的伤亡,战损比例令人瞠目。就这样在六十三军战士的拼死奋战中,铁原阻击战足足打了13天,而此时志愿军前线作战部队都已成功转移,并且建立起了相应的防御阵地。
1951年6月14日,六十三军奉命开始向伊川地区转移,当六十三军抵达伊川开始进行休整时,六十三军在编官兵已从最初的两万四千人,锐减到了不足三千。六十三军以近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出色地完成了彭德怀元帅所交付的任务。而彭德怀元帅在之后也专程赶来慰问六十三军,要知道在当时的那种战况下,能够让彭德怀元帅亲自赶来慰问可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连被彭德怀元帅亲封的三十八军,都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殊荣,当彭德怀元帅风尘仆仆的赶到伊川后,当他看到将士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赤脚光背时,纵使是久经沙场的彭德怀元帅,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彭德怀元帅对着六十三军的将士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他们说:祖国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铁原阻击战是六十三军成立以来最为惨烈的战役。而作为六十三军军长的傅崇碧将军,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却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每当有人问起是什么缘故的时候,傅崇碧将军都眼含热泪地说,我当时走的时候是带走了两万多的娃娃兵,但是我却没本事把他们都好好的带回来,我傅崇碧有愧于家乡的父老乡亲。
在此次铁原阻击战中,虽然六十三军损耗巨大,但是当初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联合国军统帅们也从此次作战中得出结论,联合国军无法战胜中国军队,铁原阻击战也直接影响了,之后联合国军同意在板门店谈判的决策。而对于双方的最高统帅来说,彭德怀元帅在这场战役之后,开始着重加强对于志愿军后勤补给的工作,同时努力改善志愿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现状。而李奇微则是开始研究志愿军部队的运动战,随着战争的延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靠着缴获的武器装备,将原本的武器火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而志愿军部队后勤补给也开始不断加强,最终将部队作战的持续作战时间,延长到了一个星期以上。
而联合国军方面,虽然李奇微不断进行战术尝试,直到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他也始终没有领悟到中国部队的战术精髓。后来在美军当中也开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国人永远也不可能再打赢中国人,因为上帝已经给了美国一次最好的机会,那就是朝鲜战争。当时中国最弱,而美国最强,但是美国人最终也没能获胜。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唯有多难才可兴邦,只有经过苦难的考验,才可以真正的向世界证明自己。
铁原阻击战,六十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西方侵略者肆意蹂躏中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是关于傅崇碧将军打完铁原阻击战后的状态,铁原阻击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傅崇碧将军打完铁原阻击战后的状态,铁原阻击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29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