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揭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揭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以一人敌一国:揭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历 史 网。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这个国家,这是真正的惨败。120年后,我们仍然以极大的投入来研究它,其实质是想追索:何以如此?其历史逻辑何在?李鸿章辞世,他的“政敌”梁启超在其撰写的《李鸿章传》里引用西方评论家对甲午战争的分析:“以一人敌一国。”——实则异常清晰地揭示了晚清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而且这种洞见,也开拓了从清朝内部认识其运行乃至失败的观察理路。“从中国发现中国”,这个样本很标准。
自强运动,是晚清中国,从中央内部发生的一场主动引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尝试。它的实际领导人,在中枢为恭亲王奕訢,在外则为疆臣之首李鸿章。后来恭亲王被罢除,只剩下李鸿章独力支撑。所以,研究李鸿章,实则是理解这场运动,以及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何以延宕并失败的关键所在。一般批评,李鸿章重器械,尤重军械,但轻制度与思想。更准确的描述是他所进行的“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lTT。——可是,就是如此低层次的现代化改革,结果却以一场战争而告全盘失败,原因何在?这是我们追索的疑问起点。两次鸦片战争,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中国,这是晚清中国重大的挑战:是否以及如何融入现代化的潮流之中?在当时,这尚以“远忧”的面目出现。
与此挑战相伴随的,对清廷来说更具生死性质的是太平天国的起义,这一延续14年的战争,虽然清廷最终未被推翻,但在扑灭太平军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的权力关系完全改变。纵观中国历史,皇权高度垄断与集中,至清达到高潮。这一朝,不仅没有所谓“相权”,甚至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也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一人而集天下之权,有清一朝,满人给真正创造出来了历史网。
任何制度达到高峰,自必下坠,然后再造。席卷中国16个省(当时全国为18个省)的太平军,清朝的“国家军队”无力抗击,节节败退。作为一种替代,乡勇聚集成军,最后竟以曾国藩的湘军完成了平定太平军之乱的重任。曾国藩攻克武汉之时,咸丰皇帝即欲授
编辑推荐:
>>> 孝庄太后独葬之谜:高规格的国葬表示大贡献
>>> 壮族文化 壮族文学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和意义
>>&g
推荐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11933.shtml
以上是关于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揭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揭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9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