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
国家的治乱振兴,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是那些制造动乱,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在坐稳大位后,也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不是念念不忘天下大乱。至于老百姓,更是做梦都巴望着平安无事,安居乐业,谁不知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道理。
然而,由于皇帝们对乱源的生成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治乱观,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历史后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看唐太宗与隋炀帝不同的治乱观,也许对任何执掌国家权柄的人,都是有好处的。
隋末,兵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叛乱,不愈月而败。可见当时天下尚未出现土崩瓦解之势,百姓之心,犹望乐业。可隋炀帝却悖逆民心行事,派郑善果、裴蕴、骨仪与东都留守樊子盖一起“深挖”杨玄感党羽,并指示:“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不尽加诛,无以惩后。”隋炀帝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认为,
推荐阅读:刘铭传是何人?刘铭传幼时为何立志习文练武
而处处以隋炀帝国灭人亡为鉴的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却迥然不同。一次,唐太宗与群臣讨论“止盗”的话题,有人提出应以重法以禁之。太宗不悦,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少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到底不愧一代英主,知道乱根在官不在民,在上不在下,懂得百姓之所以为盗,是由于官吏的贪腐,苛捐杂税太重,弄得民不聊生,饥寒交迫造成的。根子找准了,从源头认真治理,收效自然显著。数年之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野宿,海内升平。贞观之治始焉。
唐太宗
为何会隋亡而唐兴?从唐太宗与隋炀帝的不同治乱观,不同对待百姓态度这面历史的镜子中,就能窥见兴替之道了。唐人陈子昂说:“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袄逆乘衅,天下乱矣!”官逼民反,根子在上,是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历史也一再昭示了这一不争的事实IDe。由此可知,心地善良,胆小怕事,甘于逆来受顺的中国百姓,不是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那一刻,是万万不敢犯上作乱的。就连弱智的阿Q仁兄都知道,造反可是要杀头的啊!
系统推荐:
>>> 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高力士从中作祟
>>> 田豫在刘备的心中曾比赵云高 分道扬镳后他被淹没
>>>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故事的来历是什么
>>> 揭秘隋文帝杨坚惹老婆生气的后果有多严重?
>>> 清官太难当!阎敬铭因反对慈禧修颐和园被革职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9306.s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9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