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艺术特色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艺术特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资治通鉴》的艺术特色
《资治通鉴》在文学表述上有很高的艺术性、这种成就表现在战争方面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它善于把战事前的策划、战役中的防守和奇袭写得十分出色。
说到最著名的赤壁之战、大多可说是算得上是家喻户晓、成为人们口中的美谈了。
对于战争描述主要特点、是用近六分之五的文字对战前准备写的比较细致。
首先第一步写鲁肃向孙权陈述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联刘,恐为操所先;
第二步写到诸葛亮会见孙权,先以词相激、试探其意向所在、继而陈说刘备、曹操在军力上的优劣、以坚定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并指出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最后第三步写曹操致书孙权进行恫吓后、孙权集团内部主和派主战派的不同态度、而着实写出了主战派将领周瑜对孙曹双方之政治、军事力量的分析、坚信“将军擒操、宜在今日”、最后写孙权决心已定、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抹者、与此案同!
此三步突显出整部战争的军事谋略才能所处的全局意识理念何其重要。
《资治通鉴》还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使用了一套“古怪”的多音节摄提(原始干支)计时术语作为全书的时间框架体系,如“阏逄摄提格之岁”之类。
“阏逄”相当于现代汉语“甲”,“摄提格”相当于汉语“寅”。
为什么不用汉语的天干地支,而偏偏要用一套多音节语言的干支体系呢?司马光没有交代。
《史记》的《历书》里面也用到了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司马迁也没有交代其来源。
这为后人胡思乱想提供了口实,如竺可桢就建议梵语学者用梵语破译这套术语。更有人藉此宣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西亚两河流域或古埃及。
其实,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这是天皇语言,即三皇时代的官方语言。
明代著名学者万民英所著
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
所以,司马迁和司马光所使用的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时间术语,属于“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9846.html
以上是关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艺术特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艺术特色;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