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皮影戏-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
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划。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在早时泰山脚下的皮影戏班有十几个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但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皮影界流传“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在表演皮影戏时,通常需要八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个人的话整个后台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有九个人的话,那就有人闲着。
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
“十不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文化部统计,皮影“十不闲”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古籍《韬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其记载,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民间“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谚语。
泰山皮影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完善,于2007年首批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种传统的戏剧表现形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接连获得了“文化遗产奖”、“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博览会最佳表演奖”等奖项,在2007年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泰山皮影获得了最高奖项《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泰山皮影被誉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多次为国家、省、市领导人以及国内外重要客人和旅游团体进
2011年被收进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名录。当时的“十不闲”绝技唯一传承人范正安也被评为“中国非遗优秀传承人”、“山东省十大优秀非遗传承人”等。
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受到了温总理的亲切接见,为温总理表演的中国皮影绝技“十不闲”,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同时也被李长春赞誉为“真专家”。
其艺术成就先后被《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文化访谈录》《走遍中国》等栏目制作专辑。其子范维国为第七代传承人,艺术硕士研究生,泰安市教学能手,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进课堂第一人”。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7796.html
以上是关于皮影戏-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皮影戏-泰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