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

  • 荆州花鼓戏,艺术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7-28 18:5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

荆州花鼓戏是江汉平原知名的地方戏曲,主要流行在仙桃、天门、潜江、洪湖等地,演出活动则覆盖荆楚之地大部分地区,也有戏班到湖南北部和河南南部等地演出。

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
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

脚色

荆州花鼓戏早期的脚色行当主要为小生、小丑、小旦。后来随着剧目的变化,形成小生、生脚、正旦、花旦、丑5个行当。其表演自由灵动,轻松活泼,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和民间生活气息,有“摘花”、“带彩”、“咬碗”等特技。

唱腔

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其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腔属于板腔体,包括高腔、打锣腔、四平腔、圻水腔等;小调分单篇牌子、专用曲调、插曲三类,乐曲短小,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色彩丰富。

荆州花鼓戏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腔高亢朴实,曲调音域宽阔,旋律进行中大跳较多,男女唱腔都以本音结合假嗓演唱,“唱、帮、打”三者紧密配合,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其主要声腔【高腔】是在当地流行的【薅草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声腔(而并非指习称之弋阳腔系统的高腔)。【高腔】表现力丰富,音乐承载力强,擅于表现多种人物的不同情绪。【圻水腔】凝重、端庄,在表现“大派”人物性格方面有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

【高悲腔】实为高腔的反调,是荆州花鼓戏旦角行当的专用腔,多用于劳动妇女倾诉悲伤情绪时使用。【四平】多富于跳跃性,而【还魂腔】和【打锣还魂腔】多反映于悲痛之至的情绪。【小调】则更多的具有一番出神入化的艺术色彩。其【站花墙】、【摘花调】、【绣荷包】等均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代表曲目。在民间盛传着“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美誉。

乐器

荆州花鼓戏主要伴奏

奇闻趣事史

乐器包括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

荆州花鼓戏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地方戏曲之一,不仅深刻的体现着荆州及荆州地区乃至荆楚大地的曲艺文化的精髓。同时

关于奇闻趣事的文案素材

也深刻的反映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曲艺文化的需求和热爱。从荆州花鼓戏的起源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看,它与中国戏曲发展史是极为“对应”和“吻合”的。

楚地有《九歌》,王国维在《宋

看好真实的奇闻趣事

元戏曲考》中说,《九歌》之曲,是“后进戏曲之萌芽”。在地下沉睡了二千四百多年才出土的编钟面前,领略楚先民最早创

动物图片世界的奇闻趣事

造的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时,完全可以例证江汉平是歌舞音乐的王国。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而就在此此时期,荆州花鼓戏萌芽、发展和形成。她与同处荆楚大地的汉剧、楚剧以至京剧是亲缘是血亲。因此,发掘抢救和保护完善荆州花鼓戏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中国音乐史以及挖掘荆楚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7793.html

以上是关于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的文化特征;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914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