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简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天下郡国利病书》简介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
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
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
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原稿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现通行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所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王氏藏书,不少后归黄丕烈。“余所收王莲泾家书最多,皆得于其族孙处,犹是家藏未散本也。就中有《孝慈堂书目》,分门编类,叙次颇
士礼居的藏书,维持时间比传是楼更短,未及黄丕烈去世,已经散出殆尽,其书多归苏州富豪汪士钟的艺芸书舍。黄丕烈身前曾为此感慨不已。道光五年(1825)七月七日,已经垂暮的他作《宋廛所藏唐女郎鱼玄机诗》,成七绝八首,其八自注:“予家百宋一廛中物,按图索骏,几为一空。惟此以予所钟爱,得以守之勿失。此宋廛百一之珍也
瞿镛所编《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没有关于《利病书》的记录。也未见任何材料,提及《利病书》流入汪氏和瞿氏、杨氏。据嘉庆八年(1803)平江徐撷芸跋云:“此书向未付梓,流传于前者悉皆抄本,余无从购觅,心窃志之。壬戌之秋,锡山杨南池表兄过访,道及同邑虞君锡纶家藏此书原本,间亦借人抄录。”(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乌丝栏抄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据此,《利病书》原稿,可能在黄丕烈身前,早已流出。
现已不清楚其间《利病书》究竟经过多少转折,落入何人之手。据诗人莫友芝说,同治六年(1867)九月,他客居苏州,有人想出售兴化某氏家藏《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稿,书末有黄丕烈跋(《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三)。遗憾的是,莫友芝没有写明某氏的真实姓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十五日,叶昌炽在苏州时,赴同年吴讷士昆仲之约,看到吴氏收藏的《利病书》初稿(《缘督庐日记抄》卷十二)。吴讷士为晚清名臣吴大澄之侄。据此,《利病书》似乎并未离开苏州。
宣统元年(1909),《利病书》返回故土昆山。据当事人王颂文说:“光绪之季,方君惟一(还)与颂
1933年,昆山县县长彭百川、图书馆馆长王颂文、教育局局长潘鸣凤合议决定将《利病书》原稿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列《四部丛刊》三编中。这也是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第一次用影印原稿的形式出书,可见张元济等人对此书的重视和珍惜。现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炎武全集》,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即以《四部
知封建(指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译文:分封制变成郡县制,而知道郡县制的弊端又再变回分封制,然而变回封建可以吗?不可以。分封制的弊端是因为地方权利过大,郡县制的弊端是因为皇权过于集中。大概意思是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但有弊端,不可再倒退实行分封制。
《天下郡国利病书》对于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叙述特别详细,则又可看到作者对于祖国边陲的深切注意及其中蕴含着的爱国深情。在有关云南省的篇章中,历述了云南、大理、临安、永昌、楚雄、曲靖、澄江、蒙化、鹤庆、姚安、广西、寻甸等府和车里、木邦、孟养等军民宣慰司的沿革。在“边备”一卷中介绍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哈密等地的形势。在“河套”及“西域”二卷中叙述了交趾、安南、流求、日本、真腊、爪哇、三佛齐、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佛郎几等国的位置、沿革、交通和物产等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古代边境各地和国外的情况仍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6977.html
以上是关于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简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