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老子想尔注》
一说是张陵著,如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都认为张陵曾注《道德经》,是《想尔注》的作者,所世道书多沿此说。
《老子想尔注》早已散失,《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都未记载,《道藏》中也没
此残卷在一九零五年失窃,现收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编号为斯氏(斯坦因)六八二五。该残卷始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终至第三十章“无欲以静,天地自止(正)”,大致反映了《想尔注》的基本思想内容,是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珍贵资料。今人饶宗颐据《河上公注本》,分章排列。
突出之处
《想尔注》在写法上有两大突出之处。一是用删、增、改字的方法,对《老子》原文进行一些有意修改,以树立自己的意思。如《老子》第十六章原文是“公乃王,王乃大”,而在《想尔注》中,将“王
《想尔注》的思想内容虽然与《道德经》不尽相同、甚至有所违背,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良好政治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研究道家哲学如何转变为道教神学的重要的材料。
《想尔注》与其他道经,在北周武帝时均受禁。以后,《想尔注》长期失传被埋没,这大概与它夹杂房中术有关,也与它“注语颇浅鄙,复多异解,辄与老子本旨乖韦”有关。
《想尔注》做为道家历史上的重要的文化符号显示了道家的思想主旨是倾向于对学派重要人物思想的探讨性的阐释。和中国哲学和社会史中的论古之习气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哲学以古为大的内存和追求。是中国哲学从秦到当今缺乏创新的重要的体现和延伸。
是研究五斗米道的重要材料
关于《老子想尔注》的作者,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与五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义》列历代诠疏笺注《老子》各家,其中有《想尔》二卷,云: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广弘明集·辩证论》也说张陵曾注五千文
而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则说,《老子想尔注》二卷,原注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传授经戒注诀·序次经法》说:系师得道,化道西蜀。蜀风浅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15492.html
以上是关于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