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岳飞含冤而死的事件始末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岳飞-岳飞含冤而死的事件始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岳飞含冤而死的事件始末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
靖康元年冬,岳飞在相州从军,次年春,金人虏徽、钦二宗北去。康王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是为高宗。岳飞当即上书请“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不久,往河北投奔张所,转战太行山。后归宗泽,防守东京、河南。
至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高宗慌忙渡江逃往杭州,岳飞只好随军撤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这年冬天,金兵渡江深入江浙,岳飞转战而南,六战皆捷,移师广德、宜兴。次年五月,趁金军北返之机,在常州、镇江、清水亭、牛头山、静安镇等地,伏兵截击,大败金兵,遂收复重镇建康。这是岳飞参军以来取得抗金战争最大的一次胜利。
绍兴七年正月,高宗和宰相张浚商议,欲乘胜恢复中原。考虑到近几年来,岳飞在战场上的表现,及其在诸将中的声望,如果要在抗金方面有所作为,自然非他莫属,便下令岳飞速来行在奏事。
三月初九,岳飞到建康受到高宗接见,高宗决定加以重用,遂在一次单独召见时对他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岳飞对高宗这一决定,自然感到极大的信任,必须加倍努力,决不辜负知遇之恩,当即亲手写了北向用兵的详细计划,进一步表达了“致身报国,复仇雪耻”的决心。
谁知,转瞬间高宗对岳飞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原来这时秦桧又担任了枢密使,极力宣扬议和,岳飞上奏请求解除军务,不待批准便于三月下旬离开建康,溯江西上,回到庐山东林寺,去给亡母守孝。
绍兴八年三月,一贯主张投降的秦桧,重新担任了宰相,并且兼任军事职权的枢密使。他一上台就加快了议和的步伐。
金熙宗派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来行在。不称宋国而称江南,不称国信而称诏谕,要高宗面北跪拜,接受诏书,“奉表称臣”。这些条件都极为苛刻,因而引起群情激愤,纷纷痛骂“秦相公是奸细”,“义不与桧戴天”。但高宗求和心切,不惜屈辱降尊,便采取欺骗的手法,由秦桧代行跪拜礼,接受和议,以称臣纳贡为代价,获赐原由刘豫占据的河南地。
岳飞上书认为这次“金人无事请和,此殆必有肘腋之虞,名以地归我,实寄之也。”其中必有阴谋,议和决不可靠,因此请求派兵前往京西洒祭皇陵,刺探敌人内部究竟有什么活动,早作应付的准备,以免临时措手不及。可是秦桧怕岳飞挑起事端,不肯批准。
岳飞的估计果然不错。这次议和是由于金朝统治者内部发生矛盾的结果,以挞懒为首的一派掌权后,对刘豫的不受控制极为不满,因此废除伪齐,将河南地归宋,达成和议。但以兀术为首的一派,又对挞懒的政策不满,向金熙宗控告,说归地于宋必有阴谋,结果挞懒被杀,兀术掌权。宋金议和纸墨未干,便岌岌可危了。
到绍兴十年五月,金兀术撕毁和议,分兵四路大举南侵。东京、西京、
岳飞一见敌军分道入侵,他便北连两河忠义,东摇顺昌,西应同州,自率大军直捣中原。在颖昌(今河南许昌)、郾城等地大破金兵,攻克了西京等许多河南州县。金军损失惨重,兀术之婿也在一次战斗中被岳家军打
金兀术遭此惨败,把一身的怒火都发泄到岳飞的头上,不久他便写了一封信给暗藏在宋朝政府内的奸细秦桧:“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秦桧本来就对岳飞的反对和议极为不满,就想方设法陷害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秦桧一伙从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
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他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名人名言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syls/11025.html
以上是关于岳飞-岳飞含冤而死的事件始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岳飞-岳飞含冤而死的事件始末;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8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