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司马迁的取材与秦国人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司马迁-司马迁的取材与秦国人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司马迁的取材与秦国人物
《史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料。司马迁修撰时,汉王朝收藏的众多书籍和文书是其主要资料[1] 。然而,《史记》的编撰并不限书面资料。作为另外一类资料来源,还利用了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从同时代人那里得来的传说与旅行收集的见闻、民间歌 谣等等[2]。因而,在考察《史记》构造时,除书面资料之外,还必须对采 访所得的传说和口述资料加以检讨。这里构成问题的是,司马迁通过旅行获得的资料。例如司马迁20岁时即游历江南、山东,其后作为使者或皇帝随行,足迹及于相当汉王朝三分之 二的内郡领域。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说司马迁是当时的大旅行家。不过,关于司马迁旅行的路线及其与《史记》著述的关系,尚有欠明晰之处。
本文将对司马迁得自旅行的资料及其与当时人传闻的关联加以检讨,特别是对《史记·白起列传》与对秦国人物的记述试加讨论。
一、司马迁的旅行与采访
为了比较司马迁的旅行与《史记》的记述,首先必须对旅行路线的概况加以确认 [3]。迄今对旅行年代的复原如下所示,依地域不同可分为三类(旅行路线图是对鹤间 和幸氏所作图增补所成):
第1次:元朔三年(前126) 元鼎元年(前116)20岁时的旅行
第2次:元鼎五年(前112) 以郎中为武帝随行
第3次:元鼎六年(前111) 出使西南夷
第4次:元封元年(前110) 随从武帝参加封禅
第5次:元封二年(前109) 以郎中为武帝随行
第6次:元封四年(前107) 以太史令为武帝随行
第7次:元封五年(前10
中国历史吴氏名人故事简介
6) 以太史令为武帝随行
(一)秦汉时代的关中及其周边关中(三辅)一一其中左冯翊为司马氏故乡夏阳县(陕西省韩城市)所在,其地包含有魏、秦至 秦汉时代的内史,是司马迁熟知的地域。司马迁父子后移居右扶风的茂陵(陵邑),为官后在长安任职,大概因而了解周围的传闻。第二次旅行时,以郎中随从武帝,在雍举行祭祀之后 ,越过陇山,进入今甘肃省境,登上空峒山。因而,如果说司马迁将采访资料用于《史记》著述的话,最多的应该是关中的资料。
(二)东方地域司马迁20岁时的第一次旅行,是以长江、淮河流域等南方之地为中心,通过黄河流域回到 长安。从占领楚国旧都而设的南郡到云梦方面、楚国以及齐、魏等,是战国时秦的东方战略重地。又第四次旅行,在泰山封禅之后,东向取海路至碣石、辽西,经九原、直道返回甘 泉。第六次旅行随武帝出萧关,经涿鹿、代返回。第七次旅行的路线,与第一次颇为相似,主要是旧楚、魏、齐、燕的领域和代的一部分,几乎没有经过韩、赵之地。因而如果借旅行 获得资料的话,当以旧楚、魏、齐、燕之地为多。
(三)西南地方自长安往西南的蜀与昆明方面的旅行,只有第三次。这个地域还有如下经历:战国中期司马氏家族的司马错,征服蜀地后,将当地情报带入秦地。因而在西南方面,存在着司马错的传 承及司马迁旅行取材与《史记·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等的关系问题。
在以上地域,以《史记》战国部分为例,可以指出的是,旅行路线与采访资料并不一定是一致的[4]。
例如,基于《秦记》的《秦本纪》《六国年表》,以秦人根据地所在的关中为中心,这从资料性质以及汉王朝接收秦的图书经过来看,可以说是当然的结果。又《魏世家》的纪年,可 由秦、赵的资料推测,而不一定通过旅行采访获得。
又如,虽然司马迁曾经到过南方和东方,但《楚世家》的内容较少,《燕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中也缺乏战国时期的纪年资料,并且事件的编年有误。其所以如此,可以认为是将秦 的资料分解给各国
中国历史友善故事500
,而远地资料稀少的原故。这与收集诸国资料的情形不合[5]。其他记载的资料来源,可以设想大致也是如此,而出自流传者为数极少。
与此对照,司马迁几乎未曾到过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长河故事
的赵国记载较详细,《赵世家》敬侯以降的纪年资料尤多。这些记载的历法与以十月为岁首的秦历不同,推测是基于赵资料。这与旅行的路线是不一致 的。因此,赵国纪年资料,当非旅行采访所得。
这样,从《秦本纪》,战国各世家的构成来看,司马迁旅行所至的楚、齐、燕等国的资料缺少,几乎未曾到过的赵国资料却比较丰富。据此可以确认,《史记》战国七国的史料,主要 是基于在长安获得的书面资料,而旅行采访所得的成分很少。易言之,司马迁旅行主要目的,至少就秦代以前而言,并非收集诸国的资料。
接着,我们对《史记·白起列传》与关中、东方地域采访的关系试作检讨。
二、《史记·白起列传》与秦国人物
《史记》战国部分中,卷72《穰侯列传》以秦的纪年为基础,同时将战国故事列入编辑而成 。在封君一类场合,这是典型的一篇[6]。因而,也是秦将军、封君列传的 《白起列传》,可设想同样是将秦纪年与战国故事配列而成的类型。与其他列传比较,只是纪年资料较多,而且依《太史公自序》,作为司马错之孙、司马迁祖先的司马靳奉事白起, 参与长平之战,与白起一起死于杜邮、葬于夏阳县华池。这便有了一个问题:白起列传的资料,来自何处?
与《史记·秦本纪》比较,《白起列传》的资料大致分三类(《秦本纪》)纪年中,附睡虎地 秦简(《编年记》相关记事)。
其一,昭王四十四年以前的纪年,《秦本纪》与《六国年表》大致相同。但在《秦本纪》中,白起登场的13年至44年间,基本每年均有记事,其中记有白起以及向寿、左更错、蒙武、 尉斯离、蜀守若、客卿胡阳、客卿灶等人参与的战役。《白起列传》的纪年,其中十七至二十六年、三十至三十二年、三十五至四十二年间略去了其他战役,只选用了白起参加的战役 。又两者的纪年,有一些出入。像昭王三十二年条华阳之战,《白起列传》中多有错误。此外,昭王十三年条所记穰侯、任鄙之事,看似与白起无关,但可认为是补述与白起有关的当 时形势。相反,《秦本纪》所见的关于秦王行踪、会盟的记载,在《白起列传》中则予以省略。据此可以认为,《白起列传》的纪年,大致是在《秦本纪》《六国年表》的范围之内。
其二,昭王四十五年以下的纪年,或者不见于《秦本纪》《六国年表》,或者《白起列传》记载比较详细。四十七年的记事,王齿乞 继攻取上党之后 ,四月攻赵,至六月,均是与白起无关的战事。七月暗中以白起为上将军。其后,秦王行至河内和长平之战的记载比较详细。但四十八、四十九年分月的记事,虽有“其十月”与“其九月”等若干不同记载,但基本与《秦本纪》相通。又所记载事有,四十八年十月王齿乞、司马梗之事,正月“皆罢兵”之事,九月王陵之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王齿乞之事,八月、九月秦军围邯郸。当 时白起称病未从军。因而昭王四十五年以后,虽然《白起列传》的记事看似丰富,但实际是与长平之战对应的有关武安君白起的记述,基本与《秦本纪》的记事相近。
应该注意的是,四十五年条有关上党守冯亭的记述,乃是《战国策·赵策一》故事的概略;四十八年条对赵的战争,与《战国策·秦策一》相通。这显示列传有关上党、长平的一部分 ,存在其他的资料。因而《白起列传》中,即使有独白的资料,也为数极少;可以认为是来自祖上司马靳的传承,几乎难以看到。如果说有极少传闻存在的话,那就是如下的资料。
其三,《白起列传》独自的记载。如昭王十三年条穰侯的记事,四七年条“赵人大震”,四十八年条“赵、魏恐”,为说明情势的记述。这与白起的行动相应,大概可以看做是附加对 状况的记述。但武安君得罪为士伍以后(五十年)的记事,除昭王与应侯、群臣的议论之外,记述的形式稍稍有异。特别是白起自杀时的话,是独特的表达。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 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这里“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可能基于汉代的传闻。然而,即使包含有部分传闻,也不能认为其在构成列传的主干方面起到过多的作用。
那么,司马迁的旅行与《白起列传》的关系,究竟如何?在白起参与的战役中,攻战楚都郢( 纪南城)的事件,发生在司马迁两度旅行的地域。但《楚世家》和《白起列传》中,并没有 记下秦军占领的传闻和自楚人一方所见的情势。到了近年,通过对包山楚简和睡虎地秦简的分析,南方社会的情势终于逐渐明朗[7]。又白起时代的战场,如伊阙、安 邑、华阳等地,可能也为司马迁踏访,而《史记》诸篇中亦未见详细记述。因此《白起列传 》可以说是以秦纪年为基础,加入战国故事、情势说明及传闻等而构成的。至于事件所在的上党、长平,几乎是司马迁未曾经过的地方,也不存在比旅行所经之地更详细的记述。
此外,与司马迁旅行相关联的是《史记·蒙恬列传》。在其论赞中,司马迁写到他对长城、直道的见闻:
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 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蒙恬列传》的构成,有与《白起列传》极其类似的特征。即(2)(4)中对长城、直道仅有概 略记述,可认为有其他来源。于是可能是传闻的,只有(7)中关于自杀背景的记事。
(1)蒙恬的谱系,庄襄王纪年,始皇纪年。
(2)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 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3)秦始皇信任蒙恬、蒙毅。蒙毅与赵高不和。
(4)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5)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沙丘阴谋。
(6)赵高弹劾蒙毅。子婴谏,蒙毅辩白。杀蒙毅。
(7)关于自杀背景的记事。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又,汉代传闻中,《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有樗里子死后的经过和秦人的谚语。这种例证极少。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 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欲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因此可以说,《史记》战国、秦代列传中,基本是利用纪年、记事资料写成的;即使是秦国人物,利用关中传闻和司马迁采访所得的资料也是极少的。
三、结 语
《史记·白起列传》的资料,有两点值得注意: 与司马迁先人和汉人的传说相关联,成为 在关中取材的线索。[2]与其他人物相比,纪年资料较多,与旅行所至的南方地域有关。
然而看《白起列传》的构成,并不能认为司马迁掌握了很多与白起有关的独家资料。白起的纪年,基本与《秦本纪》《六国年表》的纪年相通,乃是将他放在与当时战事有关的环境 中加以描述。在纪年之中,插入秦人的事迹;至于秦王的事迹,则除昭王四十七年条之外未加记述。这大概是因为列传以描写白起的形象为基点。
同时,长平之战和攻赵邯郸之战的背景,虽然乍看起来似乎有独自的资料来源,但其年月则与白起以外的人物相同。当中如同有与《战国策》相同的故事一样,可以设想还有一部分其 他资料。因而《白起列传》中几乎没有利用先人传承的痕迹,而源自汉代人的传闻,似乎也限于白起自杀的资料。
在另一方面,白起率部攻占的战国楚都(纪南城)以及征战过的伊阙、安邑、华阳等地,可能 为司马迁旅行所至,但《史记》中并没有记述从秦或楚一方留下的有关传闻。因此,司马迁 未曾到过的地域可以设想书面资料的存在,而应该旅行所经的地域资料也很少。于此,《史记》卷72《穰侯列传》与卷88《蒙恬列传》等的构造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首先可以指出的是,《史记》秦国人物列传是以秦的纪年资料和记事资料为基础,得自旅行和传闻的内容并不多。此外,《史记》中作为秦国相关人物,还有卷68《商君列 传》、卷70《张仪列传》[8]、卷71《樗里子甘茂列传》、卷79《范睢蔡泽列传》、卷85《吕不韦列传》、卷86《刺客列传》荆轲条、卷87《李斯列传》[9] 和卷73《王翦列传》等。这些列传的构造,应分别加以分析,但可以推测采用了基 本相同的编辑手法。这里谈到的乃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图一
[1][4]拙著《史记战国史料の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2]张大可:《论史记取材》(《史记研究》甘肃人出版社,1985年)将司马迁所用史料分为六类:1)皇室所藏图书档案;2)金石、文物、图像及建筑;3)游历访问、实地调查;4)诸侯史 记;5)他人口述材料;6)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又,宫崎市定《身振りと文学》(1965,后收入《宫崎市定全集》第五卷,岩波书店,1991年),强调对说唱故事的利用。
[3]司马迁的旅行,以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观堂集林》卷11),郑鹤声:《司马迁年谱》(商务印书馆,1933年)为首,有众多研究。佐滕武敏:《司马迁の研究》“司马迁の旅 行”(汲古书院1997年)对近年成果作有整理考证。又鹤间和幸:《司马迁の时代と始皇帝》 (《东洋学报》77卷1、2号,1995年)中,检讨了与始皇帝传说有关的司马迁旅行。
[5]《西京杂记》第六作“子迁年十三使乘传行天下。求古诸侯史记”。即便13岁之说有误, 但取材自诸侯
中国历史主线故事
史记等资料的说法则多见。
[6]拙稿《史记·穰侯列 の一考察》(《东方学 》)71辑,1986年版)。
[7]工滕元男:《睡虎地秦简よりみた秦代の国家と社会》(创文社,1998年版),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拙稿《包山楚简よりみた战国楚の睟と封邑》 (《中国出土资料研究》3号,1999年版)等等。
[8]拙稿《史记·苏秦、张仪列 の史实的考察》 (《爱媛大学教养部纪要》25,1992年版)。
[9]宫崎市定:《史记李斯列を む》(1977年版,后收入《宫崎市定全集》第5卷)。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9/527715.html
以上是关于司马迁-司马迁的取材与秦国人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司马迁-司马迁的取材与秦国人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