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秦始皇-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 秦始皇,中国古代史,政治文化,扶苏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5 23:0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秦始皇-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秦始皇-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 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

中国历史故事集隋唐

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杰出的 思想家李贽盛赞为“千古英雄”[1]、“千古一帝”[2] 。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独创体制的 封建君主,统一天下后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寻神仙、求仙药的活动中。为此,他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兴建宫室,不惜一切手段企图长生不死,以至最后死在了巡游求 仙的途中。秦始皇的求仙活动对秦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3]。秦始皇为什么会对成仙不死之道如此虔诚、神往、至死不悟呢?毫无疑问,这一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深层次的多种原因,其中既包括社会的、政治的,也包括个人的因素。深入 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解开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千古之谜。
一、社会因素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铭刻着时代的烙印。秦始皇的求仙活动自 然也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影响,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1.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神仙思想起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据闻一多先 生考证,西方的羌族很早就有了肉体毁尽、灵魂永生的观念。后来这一思想东渐并流寓于齐地,与齐地的肉体不死、灵肉并生的观念相结合,演变成纯粹的肉体不死的神仙思想[4]。 神仙的老家在西方,今甘肃、新疆一带,正是古代羌族的居地。西北黄土高原的人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神仙住在昆仑山上的传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记载着传说中西方 的不死民、不死树、不死药等。周穆王西游,见到过西王母,竟流连忘返。可见在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神仙学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
秦国虽然起源于东夷,“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三国故事

。”[5]但是他们长期 居住在西北,在羌的 包围之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已相当羌戎化了。传说中秦的先人造父曾经在周穆王西游时为之驾车[6],自然,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也会在秦地广为流传 ,对秦人产生着巨大 的影响。斯维至先生认为,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很多方面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及其他羌戎文化的特点[7]。据《史记》的记载,秦国历代国王也都有迷 信神灵、祭祀神鬼的 传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秦始皇,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受到神仙学说的影响。
2.方士文化的推波助澜。
在战国秦朝时期,鼓吹神仙学说最积极的阶层是方士。他们大力宣扬海外有三神山,上有 黄金、白银砌成的宫殿和纯白色的禽兽,仙人们就居住在那里。他们有不死之药,因而可以永远逍遥自在。仙人不与普通人往来,方士们自称他们掌握着神奇的办法——方术,利用方 术就可以见到神仙,并从神仙那里求得不死之药。方士们还宣扬他们收藏着一些秘方,用这 些秘方可以炼成仙丹,常人无论是吃了仙药还是仙丹,都可以成为仙人。
成了仙人就可以使天生肉体的生命无限延长,并永享快乐,因此这一学说对世人产生了巨大 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饱尝荣华富贵之乐的王侯,更是被方士们的神仙学说迷住了心窍。《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去寻找不死之药,结果 自然是 一无所获,但统治者们仍乐此不疲。秦始皇征服六国后,自己也很快被神仙学说所征服。方士们对仙山、仙境活灵活现的描述,对仙人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而又长生不死的生活的深情 赞美,都令秦始皇心慕神往、沉迷于此而深信不疑。几次巡游全国,秦始皇所到之处,方士们无不闻风而动,云起雾和,使他进一步处于方士文化的笼罩之中。秦始皇笃信方术,反过 来又刺激了神仙学说的发展,使求仙之风愈演愈炽,蔚为高潮,成为秦始皇苦苦追求成仙之道的社会基础。
3.海市蜃楼的诱惑。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治时代,神仙学说由西方向 东方迁移,燕齐滨海之地成为

中国历史故事隶书

方士文化的中心,这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琅琊、芝罘等地濒临渤海,波涛拍岸,景色壮观,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方士们盛传:“海中有三 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8]“此三神山者,其传 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 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9] 这种美妙异常的景 观,显然就是对海市蜃楼现象的生动描绘。由于大批方士对三神山的一再渲染,无疑会使秦始 皇信以为真。为求仙药,他几次亲自到琅琊、芝罘等地巡游,并曾长时间停留,想 必应该亲眼看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对海市蜃楼那可望而不可及、神奇莫测的变幻,云气缭绕、宫室 辉煌的景观,在当时科学文化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下,只能解释成神山仙境。这自然更使 秦始皇对神仙学说信之如神,更加激发了他求取仙药的决心和热情。
二、政治因素
秦始皇信奉神仙学说,除了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及人们认识水平的影响外,还与他所 处的政治地位、政治环境有极大关系。
1.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产物。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他以气吞山河的气魄 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由于秦始皇的权力是登峰造极、无所限制的,群臣们对他的任何想法只能是迎合,很 难提出异议。因此,他渴望成仙的愿望也在不断受到周围的支持和赞同。没有当头棒喝,自然很难迷途知返。由于陶醉于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无限的权威,使在臣僚们一片歌功 颂德之声中的秦始皇更加忘乎所以。既然自己所取得的功业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 不及的”[10],那么自己的寿命也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别人没有达 到的求仙愿望,自己当然也应该达到。在专制主义的文化背景下,秦始皇自我陶醉、惟我独尊、惟我独是,什么历史经验、自 然规律、生命周期,他都完全抛置脑后,很容易做起了权威无限、生命无限的美梦。
2.安邦定国的需要。
秦皇朝的建立,使秦始皇获得了政治上无与伦比的 巨大成功。同时,秦朝政权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压力。由于统一后,秦始皇没有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反而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挥霍无度,搞得天下怨声载道 。特别是到秦始皇晚年,人民的各种反抗活动此伏彼起,接连不断;六国旧贵族也乘势而动,企图东山再起。秦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而作为一名独断专行 、刚愎自用的专制君主,秦始皇认为自己有能力统一天下,就有能力和责任治理好天下。他不相信别人能把秦帝国从动荡中稳定下来,更不情愿把一个危机四伏的秦帝国交给后人。为 了治理好国家,他需要时间,需要长寿甚至长生,而求仙活动恰恰能虚幻地满足他的这种政治和心理需要,因此,他对求仙活动的热情和执着也就不难理解了。
3.接班人的困扰。
秦始皇晚年在醉心于求仙之道的同时,思想始终处于 矛盾之中。求仙活动的一次次失败,使他不得不想到了死。而在接班人的选定上,又始终难作取舍。尽管希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无穷。” [11]但选谁为二世,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秦始皇有子20余人,史书中记载较多的只有长子扶苏和少子胡亥,这两人也当是秦始皇诸子 中最有能力、最有地位、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者。扶苏身为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 士”[12],“百姓闻之贤”[13]。但是他 在治国方略上却与其父有很大的不同。秦 始皇专断严酷,主张以法治国;而扶苏却对儒家学说情有独钟,主张以仁德治国。秦始皇坑杀儒生,扶苏直言劝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14]秦始皇大为恼怒,把他赶出首都,“使扶苏北监蒙 恬于上郡”[15],以扶苏的地位、能力、威望来说,都应该是最佳 的皇位继承人,对此,秦始 皇也非常清楚。但他并不希望把权位传给一个与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不相同的人。因此,传位 扶苏,似乎是大势所趋,秦始皇却并不心甘情愿。
少子胡亥最得秦始皇喜爱,但这种喜爱更多的是老年人固有的疼爱幼子的心理作用。胡亥 “慈 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16],也曾跟赵 高学习法律。他表面木 讷而内心狠毒,在秦帝国无尺寸之功。让胡亥少年继位,群臣未必畏服。传位于他,自然也难使秦始皇放心。对有才干、得人心的长子和钟爱的幼子尚且如此,其他诸子自不待言。 找不到一位让自己放心满意的继承者,而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又搅得天下不安,社会危机十分严重,秦始皇为其接班人面临的严峻局面而忧心忡忡。以秦始皇的性格,他决不甘心把一个 动荡的江山传到一个不满意的接班人手中。为了使国家基础坚如磐石,他深感必须长寿。这样 看来,无休止地寻求不死之药,不仅是一种个人愿望,而且已经成了秦帝国的政治需要了。
三、个性因素
秦始皇的求仙活动,除了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

中国历史故事每篇读后感

外,还与他贪婪自负的个性息息相关。统一全 国后,他“意得欲从”[17],人力所能做到的好事他都有了。正如 丘琼山所说:“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惟不可必得志者,寿耳。”[18]特 殊的经历、自负的性格和无限的欲望,都导致他对求仙的兴趣超出了常人。
1.身体状况、复杂经历的缘故。
对于秦始皇的身体状况,尉缭有一段描 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19]有学者认为 :“这里所说的‘ 蜂准、挚鸟膺,豺声’都是生理的缺陷,特别是‘挚鸟鹰’,即今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 骨病的一种特征。‘蜂准’应该是马鞍鼻,‘豺声’表明有气管炎。”[20 ]可见,秦 始皇从少年时起就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身体素质极差。登上王位后,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他日理 万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21]。统一天下后,又骄奢淫逸,纵欲无度,使多病的身体过早地衰落下来。可以说,由 于疾病缠身和无节制地消耗,秦始皇的身体非常虚弱,使他不得不经常面
对和思考生死问题 ,力图寻求摆脱死亡威胁的途径,这也是他长期迷恋和相信神仙学说的基础。
秦始皇13岁登上王位,面对的却是大权旁落的局面。丞相“仲父”吕不韦把持朝政,生母又 与假宦官私通,秦始皇与他们有着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矛盾。经过激烈斗争,铲除了吕不韦、假宦官的势力,才把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但他仍然面对六国残余势力和敌对势 力的暗杀活动。荆轲刺秦王、张良博浪锥击,逢盗兰池……面对政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行为,更激起了秦始皇的好胜之心,坚定了他一定要找到一种生长不死办法的思想,而求仙 活动恰恰迎合了这一心理,自然使他紧抓不放。
2.私欲的无限膨胀。
为了夺取天下,统一六国,早年的秦始皇积极进取,礼贤下士,办事谨慎,生活节制。为笼络尉缭,他“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22]对国家大事,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决断。统一中国后,由于陶 醉于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至高无上的皇权和臣僚们的歌功颂德,秦始皇开始忘乎所以,贪婪暴虐的本性逐 渐显露,无限的私欲恶性膨胀。在咸阳,他大兴土木,模仿建造六国的宫殿,“所得诸侯美 人、钟鼓,以充入之。”由于享乐的欲望越来越强,又开始嫌“先王之宫廷小”,动手兴建 富丽堂皇、规模空前的巨型宫殿——阿房宫。方士劝诫他:“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他 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23]在尽情享受华宫美女之乐的同时,又带着豪华的仪仗队及庞大的车 队到全国不断巡察,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在政治上称皇帝、建郡县、击匈奴、徙民众……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是“自古莫及己”[24]。就在他的欲望不断 得到满足,荣华富贵无人能敌之时,身体也在不断衰弱,死亡日渐逼近。对欲壑难填的秦始皇来说,只有成仙才能长生,才能保住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才能使自己的欲望无限度地伸张 。所以,他对求仙活动也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
3.个性的自负。
特殊的经历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造就了秦始皇自以为是 、独断专行的性格。“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他贪图权势,对待他人“少恩而虎狼心 ,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25]统一后更加忘乎所以,惟 我独尊,听不进任何 不同意见。诸生因批评秦的政策而遭焚书之祸;李斯勿攻匈奴的建议被他拒绝,长子扶苏因对坑儒有不同意见,被发配到边疆监军。这样的性格,自然使他对任何人都心存疑虑,不放 心把政事交给别人处理,只好“事无大小皆决于上”[26],更不甘 心死后把政权交给别人,对他来说,最佳的选择只能是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了。
在求仙的过程中,秦始皇的思想始终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尽管他听信方士之言,求神仙、 炼不死之药,但事实却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于是大规模营造骊山墓,希望把生前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搬到地下。求仙与建墓,同样是秦始皇个人私欲无限膨胀的产物。但是直到躺在 陵墓里,他仍然固执地追寻着成仙之路,从兵马俑的发掘可以看出这一点。古代帝王讲究面南坐北,而兵马俑却是面向东方。据勘测,躺在地下的秦始皇也是头西脚东,秦人称为面东 。面东表现了他向往东方、入海求仙之梦。可见,未能长寿成仙,成了秦始皇死不瞑目的遗憾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接受神仙学说,求不死之药,既反映了剥削者共有的追求享乐 ,不愿放弃骄奢淫逸生活的贪欲,也有自身经历、身体状况的因素;既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又有个人性格爱好的影响;既有科学文化水平与认识能力低下的局限,又有现实 的政治需要。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个性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才使得秦始皇对求仙活动表现出始终如一的坚定和异乎寻常的热情,也使得神仙学说对秦始皇的晚年生活及秦朝 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注释:
[1]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
[2]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华书局1959年版。
[3]关于神仙学说的来源及对秦朝政治的影响,作者已有专文《论神仙学说对秦始皇及其统治政策的影响》论及。
[4]闻一多:《神仙考》,《闻一多全集》第1卷,上海开明书店民国三十七年版。
[5][6]《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以下凡引《史记》,版本均同此。
[7]斯维至:《神仙思想与兵马俑的羌戎文化》,《陕西师范大学报》1994年第2期。
[8][10][11][14][15][17][19][21][22][23][24][25][26]《史记·秦始皇本纪》。
[9]《史记·封禅书》。
[12][16]《史记·李斯列传》。
[13]《史记·陈涉世家》。
[18]袁了凡、王凤洲编:《纲鉴合编·秦纪·秦始皇》。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3月版。
[20]徐为华:《秦始皇二重性格的心理试探》,《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4期。
(编校王关成)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9/527685.html

以上是关于秦始皇-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秦始皇-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524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