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考古-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

  • 考古,文物,秦始皇,博物馆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5 23:5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考古-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


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10日-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召开,来自日本及中国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甘肃、河南、湖北、广

中国历史的故事简介

东、江苏、山东等地的1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108篇。会议的讨论主题为“秦代的中西文化对比和秦俑文物的科学保护”。与会专家学者就秦文化、秦陵、秦俑等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经过五天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对秦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会议主要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秦陵、秦俑研究
秦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在秦陵、秦俑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秦俑馆研究员袁仲一就秦始皇陵园区的陪葬坑、陪葬墓发表了自己的新观点。秦俑馆助理研究员张颖岚立足于秦墓考古发掘资料,对秦代车马殉葬制度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其阶段性特点做了深入探讨;秦俑馆副研究员张志军就秦俑文物保护研究的新发展作了介绍;秦俑馆副研究员周铁就秦兵马俑二号坑几个出土彩绘俑的现场保护作了情况汇报。秦俑馆研究员张文立就二十多年来的秦俑学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秦俑馆副研究员刘占成对以前秦俑研究中的发髻、怪手势、服饰颜色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广州师范学院吴小强副教授利用古代人相信鬼神的理论提出秦俑是用来为秦始皇驱鬼的新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秦俑馆副研究员李鼎铉认为秦始皇陵确实被盗过,陵东的殉葬墓绝对不是秦二世重新安葬于秦始皇陵园的;秦俑馆副研究员刘富生认为对于秦俑的艺术应该用美学的科学理论进行评价和分析;秦俑馆助理研究员张涛结合秦俑坑出土的骑兵论述了秦骑兵的渊源、发展及特点;秦俑馆助理研究员孟剑明和副研究员李淑萍通过对修建秦始皇帝陵和广筑宫殿的剖析认为秦“不恤民力致短祚”;还有多篇论文是研究秦陵铜车马的。
二、秦文化的研究
对秦文化的研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既有宏观的研究,也有微观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秦文化特质、秦文化与周文化、楚文化等其它文化的比较、秦都城的发展演变等方面对秦文化进行多角度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杨瑾认为,秦文化呈现出吸收与传播双向交流的趋势,是开放性的。秦人吸收外来文化的途径主要有北部草原的“皮

中国历史卡通故事

毛之路”,西部“玉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秦文化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指通过陇西通道远传波斯,通过川滇道与印度交往,通过东南海路传向日本等。陕西历史博物馆杨东晨研究员认为,比起同时期的古埃及、希腊、伊朗及印度四国,秦朝的经济、军事势力超过了它们,但科学、文化、宗教则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应从对比中了解秦文化的进步性、缺陷性,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丁毅华教授在《秦文化、楚文化、汉文化》一文中指出,秦文化和楚文化,原来都是古老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秦文化的核心是政治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制度文化,秦文化奠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继秦文化而兴的汉文化,既不是楚文化,也不是汉文化,而是对文化上全方位的吸纳和扬弃后的更新和创造。汉文化在功利色彩上和秦文

厉害的中国历史故事名字

化基本相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臧知非从“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到“焚书坑儒”来探讨秦朝文化政策的转变及影响;秦俑馆、研究员张仲立认为宗祖文化是一个有着漫长历程和深远影响的文化现象,成为秦汉时代确立统一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基础;陕省西考古研究所王学理研究员就法天意识在秦都咸阳建设中的规划与实施进行了详细论述;秦俑馆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徐卫民就秦都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城进行比较研究以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自智先生论述了秦都邑迁徙的几个问题;宝鸡市考古队刘明科先生就秦国早期频繁徙都问题,通过对史料、地方史及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实地考察,对秦早期都邑的形式、位置以及在秦国发展中的作用了进行探讨;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副教授李虎就秦都咸阳的自然环境及其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秦俑博物馆的彭文、花艳芳对秦都咸阳和成都城进行了比较研究;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徐日辉结合他在天水附近的考察实际,论述了甘肃东部早期秦文化的特色。秦俑馆副研究员田静对秦人的医学实践和理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张铭洽论述了秦代思想言论罪的特点。有多篇论文对于物质文化的进行研究,包括对秦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的研究,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王昱东先生的《从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质》,秦俑馆孔利宁的《秦冶铁业浅探》,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王恺研究员的《秦汉冷兵器》,秦俑博物馆何宏的《
从〈商君书〉看秦国的农业政策》,长沙矿冶研究院李文秀和秦俑博物馆玛丽娜合写的《关于秦代采矿及冶炼铸造技术的探讨》,秦俑博物馆朱学文先生《试谈秦国农业发展的原因》等均作了详尽的论述。对于制度文化的研究,是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热点之一,这方面问题集中在对秦的强大及秦的迅速灭亡原因的探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晖指出,西周时期,处在西北边陲,被认为是戎狄的秦人虽有宗法制度,但不健全,这造就了秦人可以不用亲族众弟而大量使用贤能的用人机制。这种用人传统为秦国以后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秦人崛起、强大的根本原因。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教授贺润坤认为,由于秦国奉行拿来主义的功利性政治思想指导原则和用人政策,吸引了该时期关东诸国具有各派思想的大批文武人才入秦效力,形成了当时最具实用价值的政治思想。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健在《秦人事功精神脞谈》一文中说,秦人重事功,集中体现在秦历史上有为君主对于创霸业帝之事功目标的恒定取向以及与时俱进的提升和韧性的追求态度。秦人事功精神包容了震烁古今的政治智慧和应形无穷的军事韬略,也表现出非道德主义倾向和权变性特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辉研究员就周秦职官的异同进行论证比较。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唐群就秦汉时期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论述了对后世的影响。
一些学者利用汉秦简牍诠释秦文化,这是把秦文化引向深入的途径之一,如湖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陈松长的《新出秦封泥考论三则》,秦俑博物馆蒋文孝先生的《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盾》,秦俑馆芦建华和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杨玲两先生合写的《用银雀山汉简兵法解读秦陵兵马俑》,秦俑博物馆史党社先生的《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与“墨子”城守诸篇》等,利用新出土简牍材料以补正历史文献的不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秦人物研究
台湾文化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陈文豪通过对李斯出仕前及沙丘之谋时的心理分析及探讨,归纳出影响李斯一生行事及最后被

小鲁讲中国历史故事72

腰斩的关键在“利禄心”耳。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敏就秦始皇及秦亡问题进行再思考,指出沙丘之变是导致秦朝速亡的直接原因,而且这主要是因为秦始皇不预立太子造成的。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藤田胜久教授从司马迁《史记》的取材探讨秦国人物。徐州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度先生认为秦汉之际社会剧变是由于秦始皇暴死而起,有其偶然性。秦俑馆汪红梅就赵高提出自己的全新见解,认为历史对赵高有失公正,他一手导演的秦末宫廷大杀戮是压迫越深反抗越强烈的具体表现,是继刺杀秦王、揭竿起义反抗秦暴政之后的最为淋漓尽致的杰作。还有论述秦始皇、商鞅、胡亥、徐福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技考古成为考古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次学术讨论会上也有几篇这样的论文,如秦俑博物馆孟中元先生的《从秦陵秦俑考古资料管理谈计算机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秦俑馆王继宁先生的《科技考古初探—模型在考古发掘资料记录中的作用》等。
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还实际考察了秦始皇陵新出土的石铠甲坑、乐舞百戏陶俑和二号坑的彩绘俑及汉景帝阳陵的考古新发现,增强了感性认识。这次学术讨论会是在秦兵马俑发现25周年、秦俑博物馆开馆20周年之际召开的,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正如秦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研究员在开幕辞中讲的:“这次学术讨论会具有总结成果、开拓新路的意义。它将总结20多年来秦俑研究的学术成就,在这个基础上开创21世纪秦俑研究的新局面、新课题、新思路和新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9/527666.html

以上是关于考古-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考古-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526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