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 鲍叔牙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7 14:5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首发)
简4—5:……疲弊齐邦,日

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佳句

盛于纵,弗顾前后。百【4】姓皆怨厌,奄然将丧,公弗诘A,臣虽欲谏,或不得见,公沽(故)弗察……【5】[1]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A)
整理者将A隶作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读作“独”,说“诘独”即单独责问。
禤健聪先生认为:此字确从“蜀”从“皿”,惟“皿”旁稍讹,变与“五”字形近,而“虫”符亦因为位置有限而笔划未能舒展。但对比简3同一字形,其基本形状还在。此字在简文中可读为“触”,取直臣触谏之义。[2]
苏建洲先生认为:此字应分析为从之“眔”声,可以读作“及”,当介词用,意为“等到”。[3]
杨泽生先生认为:此字从“蜀”从“止”,或是“躅”之异体。并怀疑此字可读作“逐”。“诘逐”见于古文献。……“公弗诘逐”当指朝中有竖刁、易牙等人而桓公没有诘逐,反而像《新书》记载的那样,“谄谀亲贵,谏臣诘逐”。[4]
何有祖先生认为:字当读作“属”,且属下读。[5]
张富海先生认为: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整理者读为独,认为“诘独”是单独责问的意思,显然不合语法。但整理者认为此字从蜀从皿,则是正确的,其字形不过是“皿”旁略有讹误而已。此字又见于鲍3号简,陈剑先生根据文例,读为“蠲洁”之“蠲”,确不可易。《说文》以“蠲”从益声。陈剑先生疑“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是“蠲”之省,可信。简文此处的“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字亦应读为“蠲”。“诘蠲”同义连用,犹言“禁除”。“诘”本义为责问,引申则有禁止、去除之义。《周礼·天官·大宰》:“以诘邦国”,郑玄注:“诘,犹禁也。”《管子·五辅》:“逐奸人,诘诈伪,去谗慝。”“诘”与“逐”、“去”并举。秦简日书甲种有“诘咎”之语,即去除灾咎之义。“蠲”训洁,又训除,皆系常训。“公弗诘蠲”,犹言“公不禁除之”。[6]
季旭昇先生认为:字上从“蜀”,下似“五”,如依原考释视为“皿”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梗概

之讹体,则字与【鲍三】“蠲洁”之“蠲”同字,属上读。“公弗诘蠲”,谓百姓奄然将亡,而公弗闻问、弗蠲除也。近见张富海《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亦主此说,并谓诘亦有禁止之意,诘蠲谓禁除。[7]
李守奎先生认为:整理者所释不可信。此字下部肯定不从“皿。郭店《成之闻之》5号简“畏”字作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与简文此字形体相近,疑为同字。疑“畏臣”是使君主有所畏惧的诤臣,其构词方式与后代“畏友”相同。[8]
按:诸家多从整理者分析为从“蜀”从“皿”,其中“皿”旁稍讹,但这样就与同篇三号简中的“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字变成了同一个字,三号简中的“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字作: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A)
比较可知,二者差别还是比较明显,“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字上部所从“蜀”旁下部“虫”形有一右斜竖笔。而A字上部所从则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A字上部所从偏旁与下部所从偏旁的中间空隙处有一短笔相连,这当是由于起笔稍顿所致[9],由于起笔稍顿而形成的粗笔见于同篇中的许多字当中,仅就三号简来看,如: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畝)[10]、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全)、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内)
可见上下偏旁空隙处的短笔并不是“蜀”旁下部“虫”旁中斜竖笔的省略,所以将A字上部隶作“蜀”,并不一定合适。我们怀疑此字上部从“视”,[11]楚文字中“视”及从“视”之字作: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包17)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包249)
比较可知,A字上部所从与“视”相近,不同之处在于A字中的“视”旁下部人形右边一笔稍有残缺,这当是由于竹简过窄未能写全所致。[12]
正如字守奎先生所说,此字下部所从肯定不是“皿”,但同楚文字中常见的“止”相比[13],差别还是比较明显,所以认为从“止”可能也不可信。楚文字中“五”字常见,如: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包15)、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郭·缁27)。相比可知A字下部所从即“五”字。所以此字可分析为从“视”“五”声。在此疑读作“悟”,“悟”以“五”为基本声符,自可通假。[14] “悟”字从“心”,指“心”不再被蒙蔽,而A字从“视”,似当指眼睛不再被蒙蔽,两者所从形旁虽不相同,但造字意图却相类。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六分》23下: “其谋臣在外立(位)者,其国不安,其主不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悟)则社稷残。”此处用从“目”的“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来表示“悟”,这同简文中从“视”的A字相仿佛。《说文·心部》:“悟,觉也。”引申而有“觉悟”、“醒悟”之义,如:
《尚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
《吕氏春秋·论人》:“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且夫三代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纵酒驰骋弋猎,不听政事。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
尤其是最后《史记》中所述之事可与简文所记内容相对参。
(编者按:[2] 禤健聪《上博楚简(五)零札(一)》,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4日。
[3] 苏建洲《上博(五)柬释(一)》,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7日。
[4] 杨泽生《上博五札记两则》,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8日。
[5] 何有祖《上博五试读三则》,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3月9日。
[6] 张富海《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5月10日。
[7] 季旭昇《〈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试读》,《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博简卷》页19,武汉大学2006年6月。
[8] 李守奎《〈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博简卷》页32,武汉大学2006年6月。
[9] 关于此处笔画的运笔,笔者曾向

圣杯战争电影中国历史故事

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研究室黄光武老师请教,特此致谢!
[10] “亩”从徐在国先生释,参见徐在国《上博五文字考释拾遗》,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7日。
[11] 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视与见》,《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大国文系、中研院史语所主办,1998年。
[12] 相类的情况楚简中多见,如《競建内之》第10号简“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
”字,由于所从“句”旁右部因竹简过窄未能写全,从而导致原考释误隶作“迨”。参见 季旭昇《上博五刍议(上)》,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18日。
[13] 李守奎《楚文字编》页8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中国历史美德故事演讲稿

3年。
[14] 参见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页855-856,齐鲁书社1989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967.html

以上是关于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鲍叔牙-《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5“悟”字试解;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039.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