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老子》中的“弗”與“不”

  • 《,老子,》,中的,“,弗,”,與,不,原文,标题,《,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7 21:3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老子》中的“弗”與“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老子》中的“弗”與“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老子》中的“弗”與“不”


(北京大學中文系)
《老子》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經典著作,版本非常多。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除了常見的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等數百種傳世的本子外,還有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傳世本經過數千年的傳抄、刻印,甚至擅改,難免與原書有些出入,出土的本子則由于時代比較早,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老子》的原貌。我們將出土的竹書本和帛書本與常見的王弼本進行對照,結果發現出土本中的“弗”在傳世本中多改爲“不”。上古漢語否定副詞“弗”與“不”的用法問題,非常複雜,學者圍繞着這個問題展開了長期的爭論。不同時期版本的出現,無疑對于此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本文通過對《老子》竹簡本、帛書本、王弼本的對比研究,力圖在“弗”與“不”的用法、及傳世本改“弗”爲“不”的現象等方面,得到一些新的認識。
本文所采用的竹簡本釋文,以《郭店楚墓竹簡》[1]中整理者的釋文爲基礎,采用通行字,個別地方有變動的在注釋中說明。帛書本采用高明先生《帛書老子校注》[2]中的釋文,主要用的是甲本,甲本殘缺的地方則用乙本。由於竹書本是不完整的,而且篇章次序與帛書及傳世本的差別也比較大,我們以帛書本爲准來劃分章節。
一、對《老子》中“弗”與“不”用法的考察
關于“弗”與“不”的用法問題,前人通過對先秦傳世文獻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漢代的何休認爲:“弗者,不之深也。”丁聲樹認爲,從語法看兩者的不同在於,“弗”只用在省去賓語的外動詞和省去賓語的介詞之前,幷且不與狀詞連用,“弗”等於“不之”。[3]對于這一說法,學界一直有所爭論。方建新指出,“弗”作爲一個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它的語法意義幷非單純地體現在用于省去賓語的外動詞和介詞之前。在先秦不同時期的各種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僅可以用來修飾帶有賓語的外動詞和介詞,甚至還可以用來修飾內動詞、形容詞及狀詞[4]。“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義,也不是“兼攝了代詞賓語的職能”,它不可能是“一個含有代名詞性的賓語的否定詞”。它是一個單純的否定代詞。“弗”字後面的外動詞不帶賓語是一種追求文字簡潔的承前省略,而不是不能帶賓語。[5]
我們現在先就《老子》中“弗”、“不”

中国历史故事字多

的使用情况做一番考察,再來對“弗”的用法做出總結。
一、竹簡本中的“弗”與“不”
竹簡本中的“弗”字所否定的動詞後面都未見帶賓語的。按其使用的具體情况,我們將其分爲以下幾類:
1弗+動詞
此類最多,有一些是與外動詞組合如:弗居、弗去、弗害、弗搏、弗扣、弗驕等,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有一些是與內動詞組合,如:
果而弗矜, 竹甲
萬勿(物)作而弗始 竹甲
“弗”分別與內動詞“矜”、“始”組合。
2弗+狀詞(包括形容詞和副詞)
其在民上也,民弗重[6]也 竹甲
弗美也。 竹丙
弗大笑,不足以爲道矣。 竹乙
如果說“弗重”、“弗美”中的“重”和“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那麽“弗大笑”中的“大”毫無疑問是一個修飾“笑”的狀詞。
3弗+情態動詞
弗敢 弗能
竹簡本中“不”的使用範圍比“弗”要廣,可以與動詞組合,如:不來、不畏、不改、不害、不辱、不拔、不脫、不屯、不克、不學、不教、不智(知)、不爲、不靜(爭)等;與狀詞組合,如:不善、不足、不和、不殆、不

中国历史三个预言家的故事

敝、不窮、不屈、不強等;與情態動詞組合:不可、不欲、不可以等;與名詞組合:不道。寜赫、孫琳指出,竹簡《老子》中的“不”可以與動詞或形容詞組合成爲名詞性詞組,如:“聖人谷(欲)不谷(欲),不貴難得之貨。”“弗”却未見此種用法。[7]除了寜文指出的這個例子之外,“不”的這種用法還有兩處:
不教,復衆之所過。 竹甲
不學,復衆之所過。 竹丙
三個版本中的“弗”都沒有類似的用例。由于我們考察的範圍比較小,“弗”是否具備與動詞或狀詞組合成爲一個名詞性結構的能力,還需要有更多的材料才能證明。
二、帛書本中的“弗”與“不”
帛書本中“弗”的運用比竹簡本要廣泛,形式也更多樣一些。除了竹簡本的用例外,在與動詞、形容詞的組合方面都比竹簡本要多(與動詞組合多了“弗召”、“弗有”、“弗爲”等,與形容詞的組合多了“弗盈”)。此外,以下情况也值得我們注意。
1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帛甲34
這里出現了“名”與“有”兩個動詞連用的情况,還是比較少見的。對于“弗”的用法是一個補充。
2 萬物歸焉而弗爲主 帛甲34
此處的“爲”後帶了賓語“主”。對于“弗”等于“不之”說,是一個反證。
3 吾見其<得已> 帛甲29
“弗得已”相當于後來的“不得已”。
帛書本中“弗”的用例之所以如此多樣,與竹簡本是殘本而帛書本却是比較完整的有很大的關係。
“不”的用例跟竹簡本比起來也要豐富很多。與情態動詞組合的結構中比竹簡本多的有:不敢;與形容詞組合的結構中多的有:不亂、不仁、不攸、不忽、不彰、不明、不長、不美、不武、不肖、不博、不多、不智等;與名詞組合的結構中多的有:不德、不神。此外“不”還可以與代詞“然”組合:
<人之道則>不然 帛甲79
在與動詞的組合中,出現了“不+狀詞+動詞”的情况,如:不自生、不相傷、不相往來、不自見、不自貴、不自視、不自伐。還出現了賓語前置的例子:
夫唯无知也,是以<我知> 帛甲72
三、王弼本中的“弗”與“不”
帛書本中的“弗”在王弼本中大部分都被改爲“不”,一小部分被其他的否定詞代替,只在第二章的兩個地方保留了“弗居”這個組合。
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城(成)而弗居。 竹甲
<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帛甲2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王
天(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竹甲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乙2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王
我們曾推測“弗居”是一個固定搭配的詞組,但意外的是在第38章中發現了“不居”的用例(此處竹簡本缺,帛書本與王弼本中的否定詞用的都是“不”):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帛甲38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王
通過對全書的考察,我們發現,帛書本中的“不”,在王弼本中大部分被保留了下來,但也有一小部分被其他否定詞所代替,例如帛書本中的“果而不强”,王弼本改爲“果而勿強”;“不以其無私”,王弼本改爲“非以其無私”等。可見“不居”無論在帛書本時期還是在王弼本時期

中国历史红色故事图片

,都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表達方式。這使得王弼本只在兩處保留“弗居”的原因問題愈益變得複雜,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有待于更多材料的發現。
經過上述比較,我們認爲,第一,“弗”不只可以與外動詞結合,也可以與內動詞、狀詞等結合;第二,其後所跟的外動詞,早在甲骨文中就是可以帶賓語的[8],雖然這種例子比較少,但是不能由此就得出“弗”等於“不之”的結論,“弗”通常不帶賓語的情況大概是跟語言習慣有關;第三,通過對《老子》三個版本的考察,我們發現“弗”沒有與狀詞或動詞等組合成爲一個名詞性結構的用法,“弗”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還需進一步考察。

二、《老子》三種版本的對比研究
  我們首先把三個版本中相對應的帶有“不”、“弗”的句子挑出,然後根據有沒有竹簡本,分成兩大類。再根據否定詞的使用情況,分成三類(不考慮版本的細微差異):第一類是各個版本的否定詞都是“不”;第二類是否定詞爲“弗”或“不”;第三類是否定詞的變化包括“弗”與“不”之外的其他詞。第一類對于版本的對比研究意義不大,此處就不討論了,我們着重考察的是第二類和第三類情况。
首先來看一下有竹簡本的這兩類情況。
一 否定詞爲“弗”或“不”
這類句子中竹簡本與帛書本在否定詞的使用上是一致的。按照否定詞的具體使用情況,又可以分爲以下兩類:
1 竹簡本、帛書本的否定詞都是“弗”,王本都改爲“不”的,如:
智(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智)。 竹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帛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王
能輔萬勿(物)之自然,而弗能爲。 竹甲
能輔萬勿(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竹丙
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帛乙64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王
2 竹簡本、帛書本的否定詞都是“弗”,王本有的改成“不”有的沒改,如:
萬勿(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城(成)而弗居。 竹甲
<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帛甲2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王
天(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竹甲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乙2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王
對于“弗居”的問題,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了,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3 竹簡本、帛書本的否定詞有“弗”也有“不”的:
弗大笑不足以爲道矣。 竹乙
弗笑,<不足>以爲道。 帛乙40
不笑不足以爲道。 王
三個版本的《老子》中都沒有“弗足”的用例,可見“弗”所否定的狀詞範圍還是比較小的。
二 否定詞的變化超出“弗”與“不”的
可以分爲以下幾類。
1 竹簡本與帛書本一致的:
天地弗敢臣 竹甲
而天下弗敢臣 帛乙
天下莫能臣也 王
我谷(欲)不谷)而民自樸 竹甲
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帛乙
無欲而民自樸 王
王弼本的這兩處所用的否定詞與竹簡本和帛書本有所不同,在句子結構方面也有一些細微的變化。第二組的三個句子含義基本一致。但在第一組中,王弼本的含義却由于否定詞和句子結構的變化而發生了細微地變化。
2 竹簡本與帛書本不一致的:
三言以爲史[9]不足
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 帛甲19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
不以取強 竹甲
毋以取強焉 帛甲30
不敢以取強 王
這兩組句子中,帛書本所用的否定詞與其他兩個本子不同,但是三個版本的大意是基本一致的。這是因爲,“未”、“毋”的包含的未然性、禁止性的語意是可以從整句話中讀出的。所以其他兩個本子用“不”來表示否定,幷不會影響整句話語意的表達。
以其不靜)也, 竹甲
非以其無靜(爭)與, 帛甲66
不以其無爭與, 帛乙66
以其不爭, 王
這組句子中不僅否定詞的使用不同,句式也不一樣,但句子的大意是一致的。帛書本中否定詞的位置放在句首,句尾又加了表示反問語氣的“與(歟)”,使整個句子變成了一個反問句。這種變化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沒有竹簡本的這兩類情況。
一 否定詞爲“弗”或“不”
按照否定詞的使用情況,又可以分爲以下兩類:
1 帛書本的否定詞都是“弗”王本都改爲“不”:
這類句子比較多,見於第4、10、14、22、24、29、34、51、60、68、70、80等章,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2 帛書本的否定詞有“弗”也有“不”的,如:
不自視(是)故章(彰),不自見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帛乙23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王
帛書本的句式是:“不自……不自……不自……弗……”,王本的句式是:“不自……不自……不自……不自……”。“弗”與“不自”相對應,二者的關係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是以聖人爲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帛乙79
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王
《老子》的三個版本中都不見“弗欲”的用例,“不欲”可能是一個固定搭配的詞組。
夫唯弗厭,是以不厭。 帛乙74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王
此處帛書本中同時出現“弗厭”與“不厭”,王弼本中又全改爲“不厭”,對于研究“弗”與“不”的具體用法還是有着一定的啓發意義的。
不召而自來。 帛甲75
弗召而自來。 帛乙75
不召而自來。 王
這組句子中,帛書甲本用的否定詞是“不”,乙本用的卻是“弗”,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值得我們重視。
二 否定詞的變化比較大的
按照版本差异的大小可以分爲以下幾類:
1 兩個版本的語句除了否定詞之外基本一致的:
未知其名 帛甲25
不知其名 王
夫大制无割 帛甲28
故大制不割
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愈有> 帛甲68
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 王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 帛乙29
天下神器,不可爲也。 王
不以其無私輿(與)? 帛乙7
非以其無私邪? 王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乙本作“勿用”) 帛甲67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車淑婭通過對《韓非子》中否定副詞的考察指出,在《韓非子》所處的戰國末期,否定副詞之間的分工雖基本明確,但其嚴格性較之以前已明顯減弱,相同用法的同一類否定副詞之間的對立現象也已不明顯,無論是表示一般否定的、禁戒性的,還是否定判斷的、表示未然的,否定副詞都有統一爲“不”的傾向。[10]帛書本所處的年代是漢初,王弼本更在這之後,這兩個本子對于不同類別否定副詞的兼用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2 兩個版本語句上的差異比較大的:
使<夫智不敢弗爲而已,則無不治矣>。 帛甲3
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王
道恒无名 帛甲37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這兩組都存在語句上的差異。其中第一組在大意上還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第二組兩個句子的差別就比較大了,涉及到“無爲而無不爲”的思想究竟是老子的原意,還是版本在流傳過程中被人擅改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3 其中一個版本沒有否定詞的:
這類句子有的意思差別不大,如: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爲<也>,是以不治。 帛77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以爲也,是以難治。 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帛甲51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王
第二組中王本用“莫不”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與帛書本雖然存在着句式的不同,但語意一致。
有的句子則存在着語意上的差別,如: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帛甲8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故善人,善人之師 帛乙27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王
使民重死而遠徙 帛甲67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與帛書本對照就會發現,在這三組中,王弼本都存在着在流傳過程中由于後人的誤解而擅自改動,以致于背離原書的問題。[11]可見,帛書本的出現,對于糾正文本在流傳過程中産生的訛誤有着重要的作用。
(編者按:[1]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2]高明:《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年5月。
[3]丁聲樹:《釋否定詞“弗”“不”》,《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嵗論文集》第991-992頁,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外編第一種,民國二十四年。
[4]作者按:此處“狀詞”指的是副詞。
[5]方建新:《先秦漢語“弗”字用法及其性質再探》,《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7月。
[6]原釋爲“厚”,此從劉信芳先生釋爲“重”。說見劉信芳:《荊門郭店簡竹簡老子解詁》第6頁,藝文印書館1999年1月。
[7]寜赫、孫琳:《楚簡〈老子〉否定副詞“不”與“弗”的比較》,《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卷第1期。
[8]詳見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學林出版社2001年9月。
[9]原釋“弁”讀“辨”,此從劉信芳先生釋,陳偉先生讀。見劉信芳:《荊門郭店簡竹簡老子解詁》;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10]車淑婭:《〈韓非子〉否定副詞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2月。
[11]詳參高明:《帛書老子校注》。 (责任编辑

中国历史八千年看淮阳的故事

: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832.html

以上是关于《老子》中的“弗”與“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老子》中的“弗”與“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17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