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 金石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7 22: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古人常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時常看到有人對其中的“敝”字的含義有誤解,今試作辨正。
“壽敝金石”的說法常見於新莽和東漢時期的銅鏡銘文,數量極多。最近,李新城對東漢鏡銘作了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下面就從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為了避免繁瑣,舉例時儘量選“壽敝金石”所在的整個句子在表達上有所差異的例子:[2]
(1)尚方御鏡大無傷,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敝金石如侯王兮。

《寧壽》卷十五·漢尚方鑑六[3]
(2)青羊作鏡大無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長保二親富貴昌,壽敝金石如侯王,樂未央。

《江油》圖二·七乳神獸鏡
(3)尚方作鏡大無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壽敝金石樂未央,長保二親富貴昌,子孫備具居中央,女爲夫人男爲郎。

《文字》圖78·尚方作鏡之四;《湖南》圖60·四神鏡
(4)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徘徊名山采芝草,浮游天下遨四海,壽敝金石爲國保(寶)。[4]

《故宮》圖33·尚方作鏡
(5)作佳鏡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左龍右虎辟除道,壽敝金石爲保(寶)。

《小校》卷十五·漢作佳鏡四
(6)作佳鏡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敝金石如國保(寶)。

《簠齋》卷上頁28B29A·作佳鏡;《簠齋》卷上頁29B30A·作佳鏡
(7)尚方佳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敝金石之國保(寶)[5]

《南陽》.25.尚方四神規矩鏡
(8)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徘徊神山采其草,壽敝金石西王母。

《兩京》·尚方鏡又二

读中国历史故事七年级上册

9)朱氏明鏡快人意,上有龍虎四時置,常保二親宜酒食,君宜官秩家大富,樂未央,富貴昌,與君相保敝日月光兮。[6]

《兩京》·朱氏鏡又一
鏡銘“壽敝金石”的“敝”,偶爾也寫作“幣”:
(10)桼言之紀從鏡始,煉銅錫去其滓,以之爲鏡宜孫子,長保二親樂無極,壽幣金石西王母,常安作。

《簠齋》卷下頁06B07A·來言鏡;《續編》·桼言之紀鏡;《兩京》·七言鏡又一
對於上舉各例中的“敝”或“幣”,有幾位研究鏡銘的學者都把它們讀爲“比”。
張頷在《鏡銘釋文正誤》一文裏曾引用過兩例鏡銘,分别讀爲“壽如金石西王母”(《巖窟藏鏡》卷二中,31)和“壽敝(比)金石西王母”(《巖窟藏鏡》卷四補遺22),這顯然是把“敝”讀爲“比”的。張文解釋这两句話的意思是“象西王母一樣金石永固般的高壽”。[7]
林素清在《兩漢鏡銘初探》一文中也把“壽敝金石如侯王”的“敝”讀爲“比”。[8]此文在給漢鏡銘文字“所見大量簡化及訛變通假字體”進行分類時,其中有“同音替代”一項,例中就有“比-敝”一組,與“金-今”、“陽-羊”等屬同一組。[9]後來,林氏又在《兩漢鏡銘彙編》一文中特別加注釋說:“敝、比音近,故借用。《史記‧龜策列傳》:‘壽蔽天地’,則借蔽字。”[10]
邱龍升《兩漢鏡銘文字研究》認為“音同或音近,形體不同的借用字,也就是音同音近替代,這類同音借用字在銘文中大量出現”,所舉例子中就有“比-敝”一組,意即“比”在鏡銘中是用“敝”来表示的。[11]邱文還認為“鏡銘中的通假字基本上可以在漢代的簡帛文字中找到原型”,所舉例子中也有“比-敝”一組。[12]
李新城的博士論文沒有直接把以上的“敝”或“幣”讀爲“比”,文章中有一處作了這樣的解釋:
壽敝金石:與金石同壽,言長壽也。《韓非子·存韓》王先謙注曰:“‘與金石相弊’謂與金石齊壽也”。[13]
這一段解釋把“壽敝金石”跟古書中的“與金石相弊”聯繫起來,是其長處;但他並沒有解釋“敝”或“弊”的含義,是其不足。
按照一般的看法,“敝”和“比”聲母都是並母,韻部分別是月部和脂部,相差也不算遠,通假的可能性大概是存在的。[14]當然,上述幾位學者把“敝”讀爲“比”,可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看到了鏡銘中存在著大量的“壽如金石”的說法,例如:
(11)尚方作鏡大無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内]壽如金石佳且好兮。

《文字》圖79·尚方作鏡之五
(12)劉氏作鏡四夷服,多賀國家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復,風雨時節五穀熟,長保二親得天力,壽如金石佳好,宜子孫,大吉兮。

《古鏡》卷中頁21A·劉氏鏡
(13)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壽如金石天之保(寶)。

《簠齋》卷上頁7B·尚方鏡
(14)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之天保(寶),大利兮。

《簠齋》卷上頁7A·尚方鏡
(15)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國之保(寶)兮。

《澂秋》頁64B·漢尚方五朱鏡
(16)作佳鏡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徘徊名山采神草,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之國保(寶)兮,大利。

《西甲》卷十九·漢佳鑑一
(17)泰山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徘徊神山采芝草,渴飲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爲國保(寶),樂無已。

《古鏡》卷中頁11B·泰山鏡;《續編》·泰山鏡
(18)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爲保(寶)。

《金索》卷六·漢尚方仙人竟四
(19)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名山采芝草,壽如金石如國保(寶),大富昌,子孫備具中央。

《三槐》圖65·新莽尚方四靈博局鏡
(20)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長相保。

《寧壽》卷十五·漢尚方鑑三
(21)車騎作鏡大無傷,浮云連出建四方,白虎辟邪居中央,子孫蕃息富貴昌,壽如金石宜侯王。

《息齋》圖63·藤葉紋帶“車騎作竟”銘雙龍雙虎鏡
(22)尚方佳鏡大無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掌四旁,朱鳥玄武利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上有仙人高敖羊,長保二親樂富昌,壽如金石爲侯王。

《兩京》·尚方鏡又八
(23)漢有善銅出丹陽,煉治銀錫清而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如金石之侯王。

《金索》卷六.漢角王竟一
(24)桼言之紀從鏡始,長保二親利孫子,辟去不祥宜賈市,壽如金石[西]王母,樂乃始。

《浙江》圖11·東漢八乳規矩鏡
(25)尚方作鏡有紀綱,左龍右虎辟非祥,君子買者宜侯王,夫妻相宜子孫滿堂,壽如金石延壽未央,多賀國家人民息,羌胡盡□四夷服,天下大息兮。

《歐米》第一冊77·尚方作變形獸首鏡
(26)□佳作鏡□日□,左龍右虎辟不祥,二親備具子孫昌,壽如金石大樂未央。

《簠齋》卷上頁30B·□佳作鏡
(27)吳□作鏡時日良,左龍右虎辟不祥,二親備具子孫昌,壽如金石樂未央。

《兩京》·吳氏鏡
(28)壽如金石,累世未央。[内]長生宜子。

《小校》卷十六·漢壽如金石鏡一
漢鏡銘中常常借“而”為“如”,[15]所以也可以看到“壽而金石”的說法,例如:
(29)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壽而(如)金石天之保(寶)兮。

《全集》圖六一·尚方鳥獸紋鏡
(30)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壽而(如)金石之天保(寶),大□昌宜侯王兮。

《旅順》圖56·尚方四神禽獸鏡
(31)蔡氏作鏡佳且好,明而(如)月世少有,刻治今(禽)守(獸)悉皆在,令人富貴宜孫子,壽而(如)金石不知老兮,樂無極。

《洛陽》圖57·王公王母畫像鏡;《全集》圖八○·蔡氏神人車馬鏡
(32)青勝作鏡大無傷,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而(如)金石宜侯王□。

《旅順》圖64·青勝龍虎鏡
(33)壽而(如)山石。[内]長宜子孫。

《歷代》61·東漢長宜子孫連弧紋鏡
(34)作佳鏡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壽而(如)金石爲國保(寶)。

《小校》卷十五·漢作佳鏡七;《小校》卷十五·漢作佳鏡八
(35)桼言之紀從鏡始,長保二親和孫子,辟去不祥宜賈市,壽而(如)金石西王母,從今以往樂乃始。

《巖窟》第二集卷中·31·來言十二辰四神規矩鏡
偶爾也可以看到“壽汝(如)金石”的例子:
(36)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壽汝(如)金石國之保(寶),長樂未央兮。

《小校》卷十五·漢尚方作鏡九
有時候還能看到有“壽欲金石”的說法:
(37)此有青銅真獨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啖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欲金石爲國保(寶),長生久視家常左。

《文字》圖62·此有青銅鏡之一
此例的“欲”有人也讀爲“如”,似不如讀爲“猶”。[16]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凡是“壽敝金石……”之類的話,幾乎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壽如金石……”或“壽猶金石……”的說法。這似乎增加了“敝”讀爲“比”的可能性。
但是,從古書中相關的說法以及較早的古注來看,把“壽敝金石”的“敝”讀為“比”是不對的。
上述李新城的博士論文中引用過《韓非子》的“以金石相弊”。此語見於《韩非子·存韓》:
(38)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彙集了好幾家說法,比較全面,我們把它們引用於下:[17]
舊注:弊,盡也。盡以招士。⊙盧文弨曰:馮云:“言其時之久也。注解謬。石何可以召士?”⊙洪頤煊曰:按漢《尚方鏡銘》:“壽敝金石如侯王。”《史記·龜策列傳》:“壽蔽天地,莫知其極。”金石相弊,謂壽命之延長也。⊙王渭曰:《文選》二十九卷注引此“以”作“與”。[18]以即與也。⊙顧廣圻曰:按《七發》注亦引作“與”。舊注誤。⊙太田方曰:弊,壞也。《史記》魯仲連與燕將書:“名與天壤俱弊。”《孔叢子》:“率由前訓,將與天地相敝。”郭璞《不死樹贊》:“不死之樹,壽蔽天地。”弊、敝、蔽三字音通。《文選·古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王先謙曰:與金石相弊,謂與金石齊壽也。雖永壽而無兼天下之日,極言其非計。
由此可見,清人洪頤煊早就把《韓非子》的“與天地相弊”跟漢代鏡銘的“壽敝金石”聯繫起來了。這種聯繫顯然是正確的,“敝”和“弊”雖然寫法不同,但在這兩種說法中是表示同一個詞的。可惜洪氏並沒有具體說明其中的“弊”和“敝”到底是什麼意思。從上引諸說也可以看出,各家對《韓非子》“弊”的看法不盡一致。其中日本學者太田方之說就與“舊注”之說不同,他認為“弊”是“壞”的意思,還把“與天地相敝”、“壽蔽天地”的“敝”、“蔽”也都解釋成了“壞”。
我們抽查了幾本現代人所作的《韓非子》注譯本,發現把“弊”解釋成“壞”似乎成了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例如:
王煥鑣選注《韓非子選》說:[19]
以,與;弊,壞。以金石相弊,謂與金石同壞,比喻其壽命很長久。
《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說:[20]
以:與。弊:壞。以金石相弊:指與金石一起毀壞,比喻壽命長久。
張富祥《韓非子解讀》說:[21]
以金石相弊:猶言與金石同壽。以,與。相弊,共衰弊。金石長久不衰弊,故“相弊”猶言不衰。
又如,劉乾先、韓建立、張國昉、劉坤合著的《韓非子譯注》雖然把“陛下雖以金石相弊”翻譯為“陛下的壽命即使與金石一樣長久”,但仍然把“弊”註釋為“壞”。[22]有不少譯注類的書對“陛下雖以金石相弊”一句的翻譯跟此書的翻譯相似,但對“弊”字則不加解釋,不知道是否有意迴避。
其實,把上引古書中的“弊”或“敝”、“蔽”解釋成“壞”是不正確的。古人實際上對這些說法中的“弊”或“敝”、“蔽”有過正確的解釋。上引陳書中收錄的“舊注”把“與天地相弊”的“弊”解釋成“盡”就是正確的說法,但此注接著又說“盡以招士”,則不知所云。盧文弨所引馮氏對此說的批評是正確的,但不能因此否定這裡的“弊”就是“盡”的意思。
“敝”的本義是“擊”,甲骨文中有“敝”字,字形象擊巾之形。因“敝”後來常被借去表示“敗”或“壞”義,後人還為了表示“敝”的本義造過一個分化字,即“撆”字。[23]在古書中,“敝”字有一個常用義,就是“終”、“盡”的意思。“弊”的常用義是“敗”或“惡”,“蔽”的常用義是“掩蓋”或“覆蓋”,但它們也常常用來表示“終”、“盡”義。這三個字用來表示“終”、“盡”義所代表的詞,應當都是假借的用法。
古書中“敝”有明確用來表示“終”、“盡”義的例子。郭店楚簡《六德》第46简有下面一句話:
(39)三者,君子所生與之立,死與之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也。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原釋文讀爲“敝”,並解釋說:[24]
與之敝,猶言與之同歸於盡。
此說可從。顏世鉉進一步指出:[25]
“敝”當訓為“終”,其義與“盡”相近。《左傳·襄公三十年》:“國之禍難,誰知所敝。”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敝,猶終也,言不知禍難所終也。〈歸妹〉象傳曰:‘君子以永終知敝。’〈緇衣〉曰:‘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是敝與終同義。”
前面我們說過,像“壽敝天地”之類的話,古人也早就指出其中的“敝”是“盡”的意思。下面再舉一些古注來加以說明。
(39)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龍伯堅編著、龍式昭整理的《黃帝內經集解》列舉了幾種解釋,比較有代表性,我們把它抄錄於下:[26]
壽敝天地:王冰說:體同于道,壽與道同,故能無有終時,而壽盡天地也。敝,盡也。陸懋修說:《漢書·枚乘傳》:“敝無窮之樂。”注:“敝,盡也。”《靈樞·五十營》篇:“故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矣。” 喜多村直寬說:《史·龜策傳》:“壽蔽天地,莫知其極。”又《呂覽》:“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高誘《注》:“蔽,猶盡也。”寬按:敝,蔽同。 伯堅按:《戰國策》齊六魯仲連《遺燕將書》說:“名與天壤相敝也。”鮑彪注:“言天壤敝,此名乃敝。”
此處所引各說,把古書中與“壽敝天地”有關的幾種說法也列舉出來,便於聯繫和比較。注中所提到的王冰是唐代人。從上引集解中可以看到,比王冰時代更早的高誘在為《呂氏春秋》作注時也認為“功名蔽天地”的“蔽”是“盡”的意思。
王冰對《素問》一書的註釋,在中醫學界大概有較高的權威性。因此,後代人在解釋《素問》這一句時,一般都遵從王冰對“敝”的解釋。例如《黃帝內經素問譯注》說:[27]
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敝,盡也。《漢書·枚乘傳》:“敝無窮之樂。”注“敝,盡也。”此句是對真人養生效果的誇張描述,指長生不老,與天地共存。
這無疑是正確的。
“壽敝天地”的“敝”除了可以作“敝”、“蔽”外,也可以作“弊”,例如:
(40)兩儀子餌銷黃金法:豬負革肪三斤,醇苦酒一鬥,取黃金五兩,置器中煎之,出爐,以金置肪中,百入百出,苦酒亦爾,鰞一斤金,壽弊天地,食半斤金,壽二千歲;五兩,千二百歲,無多少,便可餌之。

《抱朴子·內篇·仙藥》
更可注意的是,“壽敝天地”也可以作“壽畢天地”:
(41)泉之不竭九竅遂通,(藏精之泉不竭,故九竅通也。)乃能窮天地被四海。(體固竅通,故能夀畢天地,德被四海。)

《管子·內業》房玄齡注
(42)《神農經》曰: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

《齊民要術》卷十
(43)縱其不成,亦望長生,壽畢天地耳。

《玄怪錄》卷一
(44)敬伯謂諶曰:“吾所以去國忘家,耳絕絲竹,口厭肥豢,目棄奇色,去華屋而樂茆齋,賤歡娛而貴寂寞者,豈非覬乘云駕鶴,遊戲蓬壺,縱其不成,亦望長生,壽畢天地耳。

《太平廣記》卷一七《裴諶》
(45)子今盡食之矣,壽畢天地,位當為司命上真東嶽卿君,都統吳越之神仙。

《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九道部十一服餌上
“壽敝天地”作“壽畢天地”,可以說“敝”、“畢”相通。由於“畢”的常用義是“終、盡”,可以把“畢”看作“凖本字”。[28]“畢天地”的意思就是“與天地相畢”,而“與天地相畢”的說法在古書中是很常見的,例如:
(46)墨子曰:“願得長生,與天地相畢耳。”

《墨子後語下·墨子緒聞第四》
(47)仙經曰,服丹守一,與天相畢,還精胎息,延壽無極。

《抱朴子·內篇·對俗》
(48)抱朴子曰:按黃帝九鼎神丹經曰,黃帝服之,遂以昇仙。又云,雖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服神丹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雲駕龍,上下太清。

《抱朴子·內篇·金丹》
(49)又李公丹法,用真丹及五石之水各一升,和令如泥,釜中火之,三十六日出,和以石硫黃液,服之十年,與天地相畢。

《抱朴子·內篇·金丹》(同篇還有“與天地相畢,日月相望”的話)
(50)凡此草芝,又有百二十種,皆陰乾服之,則令人與天地相畢,或得千歲二千歲。

《抱朴子·內篇·仙藥》
(51)盡三斤,則步行水上,山川百神,皆來侍衛,壽與天地相畢。

《抱朴子·內篇·黃白》
(52)悠哉邈乎!與天地相畢矣。

沈約《善館碑》(《藝文類聚》七十八)
(53)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裏。上有五芝玄澗,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此五芝,亦得長生不死。亦多仙家。

《海內十洲三島記》
其他醫書如《普濟方》、《醫方類聚》、《遵生八箋》中言人長壽,常言“與天相畢”、“與天地相畢”,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由於“敝天地”的“敝”是“盡、終”的意思,故古書中也說“終天地”,如:
(54)北邙路非遠,此別終天地。

孟云卿《挽歌》
(55)更就墳前哭一聲,與君此別終天地。

白居易《哭師皋》
(56)故能世其爵祿,代有耿光,終天地而不泯焉。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三
與此相應,古書中就有“與天地相終”的說法(見《漢書·晁錯列傳》)。類似的說法又如:
(57)敕將大樂飲仙人,壽與天地相終始。

《永樂大典》卷17074《國朝謝肅密庵詩集‧青衣洞歌(為臥雲平章作)》
(58)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一言與身相終,再言與天地相永,三言變諸侯雄,四言為海內宗,五言傳之天下無窮,可得聞乎?”

《群書治要》三十一之《齊太公·陰謀》
“極”也有“盡”的意思,所以古書中也有“極天地”的說法:
(59)忠之為道也,施之於邇,則可以保家邦,施之於遠,則可以極天地。

《忠經》
《魏書‧逸士列傳》等書還有“窮極天地”的說法。與此相應,古人也常說“与天无極”,鏡銘中就出現過很多次,[29]漢磚、漢瓦當上也很多,不必一一舉例。
知道了“壽敝天地”的說法的真正含義,也就知道了“壽敝金石”應當怎麼理解了。傳世文獻中似乎很少有“壽敝金石”的說法,我們檢索了電子版《四庫全書》,[30]只在《兩宋名賢小集》中看到一例“壽獘金石長不朽”的說法,[31]顯然跟鏡銘“壽獘金石”相當。鏡銘中經常出現“壽敝金石”的說法,很可能跟鏡是用銅作的有關。
在古人心目中,“金石”與“天地”一樣,同樣有“長久”的特點。“天長地久”的說法是人人皆知的,而“金石”具有“堅固不朽”的特點,也能有很長久的壽命。《魏故滄州刺史石使君墓誌銘》有“丘隴易泯,金石難朽”之語。[32]《臨淄北朝崔氏墓》也說“陵谷非恒,金石唯久”。[33]《古詩十九首》就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的詩。陸遊《病起書懷》有“人壽定非金石永,可令虛死蜀山中”之句,對於大家應當不陌生。下面兩種說法意思相近,一用“天壤”,一用“金石”:
(60)托身與金石俱固,立名與天壤相弊。

《北史·常爽列傳》
(61)豈不身與山河等安,名與金石相弊?

《南史·虞荔列傳》載虞寄《諫陳寶應書》
古人還說:
(62)尋尺之身,而以天地為心;數紀之壽,常以金石為量。

顏延之《庭誥》,載《宋書·顏延之列傳》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說法:
(63)壽終金石,等算東父。

《三國志·魏書》載曹植《文帝誄》
其義當為“壽終如金石,等算如東父”。我們在前面列舉了大量的銅鏡銘文,說“壽如金石”,在古人後人所寫的詩詞中則常常可以看到“金石壽”或“壽金石”的說法:
(64)不如飲酒,人世豈能金石壽。

沈瀛《減字木蘭花》
(65)得開眉處且開眉,人世可能金石壽。

黃庭堅《木蘭花令》
(66)但願頤齋壽金石,歲歲年年作生日。

《元好問全集》卷五《雜言‧壽張複從道》
“金石壽”表示“如金石之壽”,這比較容易理解。“壽金石”表示“壽如金石”的意思,很可能是“壽如金石”因長期使用而省略形成的。
一般人看到“壽敝金石”,又看到“壽如金石”,就認為兩種表達意思相同,“敝”也就是“如”的意思。其實,嚴格地說,“壽敝金石”是說“壽與金石相終”,而“金石”是不可能“終”的,因此,“壽”也是不會有盡頭的。“壽如金石”則是說“壽像金石那樣長存”。二者表達的整體效果是相同的,但是字詞的具體含義還是有區別的。
檢查古書中跟上面討論的用於“終、盡”義的“敝”、“弊”、“蔽”或“斃”相關的各種說法,我們發現,現代人在解釋其義的時候,固然有一些人遵循了古人正確的註釋,對這些字的意義和用法作了正確的解釋,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囿於這幾個字的常用義,把這些字作了錯誤的解釋,完全誤解了相關說法的真正含義。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下面舉一些例子來說明。
上面講過,解釋《黃帝內經‧素問》的人一般對“壽敝天地”的“敝”作了正確的解釋。不過,錯誤的解釋仍然可以不時看到。清代已經有人對“壽敝天地”的“敝”不甚瞭解。清人張陰庵《黃帝內經素問集注》把“壽敝天地”解釋為“壽過天地”,[34]顯然不太準確。現代人對“敝”的誤解就更多了。任應秋在《校勘〈內經〉諸家》中介紹沈祖緜的《讀素問臆斷》和《讀靈樞臆斷》二書,並說:[35]
沈氏亦非醫人,惟于小學、子學、經學等均修養有素,而於醫學亦特別酷嗜,故於兩個八十一篇,均已校勘了過半數。並亦有精校語。如校《素問·上古天真論》“故能壽敝天地”一語云:“敝字誤,疑敵字也。且與下文‘無有終時’義貫。《陰陽應象大論》:‘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足為旁證。若云敝,費解。或云敝當為適,古敵適多假借,取形似則當為‘敵’也。”
其實,沈氏之說毫無道理,任氏實在是判斷有誤。前面我們說過,有人把鏡銘的“敝”讀為“比”,這在對《素問》“壽敝天地”的解釋中也能看到有人持這種看法。如包順義編著的《素問評譯》就把“壽敝天地”翻譯為“故壽命能與天地相比”。[36]有人則把正確的說法跟錯誤的說法加以並存,認為都有道理。如郭藹春主編的《黃帝內經詞典》“敝”的第二個義項為:[37]
通“匹”:比;匹敵。《素問·上古天真論》:“故能壽~天地。”按:“敵”亦即“匹”義。另王冰注:“敝,盡也。”義亦通。
這種做法大概只能給人們帶來認識上的混亂。
日本學者丹波康賴所編撰的《醫心方》卷第廿六《延年方》第一引《金匱錄》有下面的話:
(67)正月上辰日冶合下篩,令分等,美棗三倍諸草,美桂一分,置韋囊中無令泄,以三指撮,至食後為飲,服之百日,耳目聰明,夜視有光,氣力自倍堅強,常服之,壽獘天地。
丹波康賴在“獘”旁加注說:[38]
蔽:《玉篇》:必袂反,掩也。獘:《玉》:毗祭反,困也、惡也。《說文》曰:頓僕也。俗作弊。
這種解釋對於了解“壽獘天地”沒有什麼幫助。在對《醫心方》作校注的著作中,有的對其中的“獘”作了正確的解釋。[39]但是,錯誤的說法也還是能夠看到。例如沈澍農等校注《醫心方校釋》說:[40]
弊,《素問·上古天真論》:“壽敝天地”作“敝”,王冰注:“敝,盡也。”今考“敝”、“弊”並通“比”,比擬、比同。
這似乎是不同意把“敝”解釋成“盡”,而把它改讀為“比”,其實是不正確的。
前面所引古人註釋中已經提到《史記·龜策列傳》裏的話:
(68)(龜)壽蔽天地,莫知其極。
翻看現代人對這句話裏“蔽”的解釋,也常常可以看到人們用“蔽”的常用義來解釋。例如《全注全譯史記》把“蔽”注釋“遮蓋”,並把全句翻譯為“壽蓋天地,沒有知道它壽命極限的”。[41]吳兆基等譯《文白對照史記》註釋“蔽”為“蓋,遮蓋”。[42]楊燕起注譯《史記全譯》把“蔽”註釋為“遮蓋。此引申為超過”,把“壽蔽天地”翻譯為“壽命超越天地”。[43]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史記全譯》把全句翻譯為“壽蓋天地,沒有人知道它的極限”。[44]可見誤解的看法是很流行的。
跟“壽敝天地”一樣容易被很多人誤解的還有“名蔽天地”或“功名蔽天地”的“蔽”。
《呂氏春秋·當染》說:
(69)此四王者所染當,故王天下,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舉天下之仁義顯人必稱此四王者。
在我們看到的各種註解本中,大多數都把這裡的“蔽”解釋成“遮蔽”、“遮蓋”等義。
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說:[45]
高注:蔽猶極也。奇猷案:蔽猶言遮蔽。“功名蔽天地”,形容其功名之大可以遮蔽天地。高注為極,義亦近。
其實,高誘注本是很正確的。陳書誤解高注的意思,說“極”的意思跟“遮蔽”義近,難免牽強附會。[46]由於產生這種誤會,“功名蔽天地”本指功名長久存在的意思被很多人都誤會成是說功名很大,跟“功蓋天下”相當。[47]像陳書這樣的錯誤解釋在現代各種譯著本中可以說比比皆是。[48]
同樣,大家對《墨子·所染》跟例(69)同樣說法的“蔽”也都作了基本相同的錯誤的解釋。張純一編著《墨子集解》引用兩說而不加裁斷:[49]
孫云:高誘云:

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故事

蔽猶極也。尹云:立,位也。蔽,蓋也。
尹說是錯誤的,但是現在一般都把這裡的“蔽”解釋成“蓋”、“遮蓋”等義。[50]
馬宗霍《墨子間詁參正》有“功名蔽天地”條,對高誘注加以反駁:[51]
宗霍按:本文“蔽”字,孫詒讓引高誘云:“蔽,猶極也。”高說即《呂氏春秋·當染篇》注文。余按《論語·為政篇》“一言以蔽之”,鄭玄注云:“蔽,塞也。”本文之“蔽”,似以訓“塞”為長。塞,猶充也,“功名蔽天地”猶言功名充塞於天地之間也。
後來還有人把“蔽”翻譯成“遍佈”,如李漁叔注譯《墨子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5月初版,1976年2月再版)第11~12頁“功名遍佈於天地之間”,譚家健、鄭君華《墨子選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第13頁翻譯成“他們的功業和名聲遍佈天下”。這些解釋都是錯誤的。
前面我們曾舉“壽敝天地”可以有“壽與天地相弊”的說法,其實“名敝天地”也有類似的表達形式。如:
(70)故業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敝也(引者按:此處鮑彪曾注:言天壤敝,此名乃敝)。公其圖之!

《戰國策·齊策》“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有人不同意鮑注的解釋。諸祖耿《戰國策集注匯考》引鮑彪語後又引黃式三語:[52]
比,並也。《尸子·勸學》曰:“惟德行與天地相比也”,與此正同。《策》作敝。敝、比聲同。鮑注云:“天壤敝,此名乃敝。”失之。
更多的人則是把這裡的“敝”解釋為“壞”、“敗”。[53]這都是誤解了“敝”的意義。
除了“壽敝天地”、“名敝天地”以外,古書中還有“道蔽天地”:
(71)如此,則上無殷、夏之患,下無比干之禍,君高枕而臣樂業,道蔽天地,德極萬世矣。

《韓非子·用人》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說:[54]
王先慎曰:“‘蔽’,當作‘被’。”奇猷按:謂道之大,遮蔽天地。王說非。
王氏之說固然不對,陳氏之說也是錯誤的,其誤跟他對“功名蔽天地”的解釋一樣。王煥鑣選注《韓非子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6月)第106頁說:“蔽天地,極言道之大。”其誤與陳氏同。《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第294頁注4說:“蔽:充實,指普遍實行。”注5說:“這句意思是:這樣,君主就沒有殷、夏亡國的禍患,臣下就沒有比干挖心的災難,君主高枕無憂而臣下樂於盡職,法術普遍地實行于天下,恩德流傳千秋萬代。”此說不惜“添字解經”,顯然是不可信的。其他不少譯著本大多數把“蔽”解釋成“蓋”。[55]其誤與上面所指之誤相同。
現在,由於大家已經習慣了錯誤的說法,有時候,有人作出了正確的解釋,但卻往往得不到大多數人的同意,甚至遭到別人的批評。例如《法言·五百》有這樣的話:
(72)關百聖而不慚,蔽天地而不恥,能言之類,莫能加也。
汪榮寶《法言義疏》對此有很好的解釋:[56]
“關百聖而不慚,蔽天地而不恥”者,“關”讀為“毌”。《說文》:“毌,穿物持之也。”經典通作“貫”,古音關,讀如管。管叔,《墨子·耕柱》及《公孟》並作關叔,故與毌音相近。《禮記·雜記》孔疏云:“關,穿也。”是亦以“關”為“毌”也。《公羊傳·哀公篇·解詁》云:“樂其貫于百王而不滅。”語即本此。司馬云:“蔽當作‘弊’,終也。”按:弊者,“獘”之俗字,此當讀為“敝”。《說文》:“敝,一曰敗衣。”引伸為凡抏敝之稱;又引伸為盡,為極。古書敝、蔽、獘三字每多互通。《呂氏春秋·當染》云:“功名蔽天地。”高注云:“蔽猶極也。”
注中所引司馬光的說法自然是正確的。汪氏從《說文》說“敝”的本義“敗衣”,這大概不一定正確。[57]但“盡、極”義確實有可能從“敗衣”義引申而來,汪氏的看法不無道理。他還同意司馬光的說法,把“敝”解釋成“盡、終”,反映出他對相關說法的理解是很正確的。但是,我們卻很少看到人們相信此說。例如,韓敬《法言注》解釋“蔽”是“遮蔽,充塞”之義,把“蔽天地”翻譯為“充塞整個世界而沒有什麼不夠”,並認為:[58]
這裏“關”是從時間上說,“蔽”是從空間上說。司馬光說:“‘蔽’當作‘弊’,終也。”汪榮寶說:“‘弊’者‘獘’之俗字,此當讀爲‘敝’。《說文》:‘敝,一曰敗衣。’引伸為凡抏敝之稱,又引伸為盡為極。”(《法言義疏》卷十一)兩說都是不對的。因為如果這樣解釋,‘蔽’與‘關’都指時間,不僅重複,而且互不協調。
其實,“貫百聖”、“蔽天地”的說法,跟例(71)“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相似,不能說是重複,也沒有什麼不協調的地方。
在我們看到的《法言》註釋本裏,如《中國儒哲十大名著》所收秦豔華譯注《法言》(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1月)第125頁注5說:“蔽,遮蔽。”翻譯為“功蓋天地”。《文白對照二十二子》所收蔡光瀾校譯《揚子法言》(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11月)第804頁翻譯為“放之四海而無愧無疚”。這都是不正確的。唯李守奎、洪玉琴《揚子法言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11頁注5說:“蔽:盡;極。”翻譯為“盡極天地”。這才是正確的。
下面再舉一個現代人已作出正確的解釋,但是卻遭到別人批評的例子。。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簡裝本《孙臏兵法》下篇中的《奇正》有這樣的話:
(73)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整理者註釋說:[59]
敝,盡。意謂萬事萬物相生相剋的現象和天地共始終而無窮無盡。
這樣的解釋本來是正確的,但是,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卻說:
影本注釋:“敝,盡。與天地相敝,意謂與天地並存。《鶡冠子·王鈇》:‘與天地相蔽,至今尚在。’”今按,《鶡冠子》作“蔽”,與“敝”義有別。與天地相蔽謂與天地互相掩覆如一,而敝則訓盡。[60]
其實,這裡所說的“影本註釋”跟前面我們所引的簡裝本註釋都是正確的,說“與天地相敝”跟“與天地相蔽”意義不同,這才是囿於字形而作了錯誤的判斷。
最後,我們再回到本文一開頭所討論的鏡銘。
大概由於“壽敝金石”在古書中比較少見,鏡銘中的“敝”曾被误释为“效”,李新城論文已指出,《寧壽》卷十五·漢尚方鑑一、漢尚方鑑六皆误释“敝”为“效”。[61]李文還指出,《小校》卷十五·漢田氏鏡一误释“敝”为“如”。[62]這幾個例子都是誤釋,從摹本看,其上明明是“敝”字。
另有一例比較特殊,即《宣和》卷二十八·漢尚方鑑二有“壽比金石之國保”的句子。李新城指出此“比”也是“敝”之誤釋。[63]但是,鏡銘所摹確實是“比”字。這大概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原鏡銘確實是“比”字,《宣和》所摹所釋皆無誤。不過“壽比金石”的說法似乎僅此一見。另一種可能就是《宣和》把原為“敝”或“如”的字誤摹為“比”,因而釋文也作“比”。
鏡銘中还有“壽尚”的說法:
(74)作佳鏡哉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醴泉飢食棗,壽尚金石爲國保(寶)。

《小檀》卷二·佳竟鏡三
“壽尚金石”似乎可以讀為“壽當金石”,但此種說法頗為可疑,鏡銘僅此一見。李家浩曾指出,漢印和唐代碑刻、《萬象名義》中“敝”常寫作“敞”。[64]因此,有可能此處本為“敝”或“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字,被誤認為是“尚”字了。
《西清續鑑乙編》還有“壽同金石”的說法:
(75)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徘徊名山采芝草,渴飲玉泉飢食棗,壽同金石,游天下遨四海。

《西乙》卷十九·漢仙人不老鑑
古书中確有“壽同金石”的說法,如《曹子建集·飞龙篇》就有“壽同金石,永世难老”的话。但是,“壽同金石”在鏡銘中也只出現了一次,頗值得懷疑。有沒有可能它本來也作“敝”或“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字而被後人誤摹誤釋為“同”字呢?姑記於此,存以待考。
2007年1月8日寫完
〔附記〕顏世鉉看完本文後,不僅指出其中錯誤,還補充兩條資料,現引用於下,謹向顏先生表示感謝:
1、關於例(38)“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韓非子‧存韓》)可補下說:
日人蒲坂圓《增讀韓非子》(見嚴靈峰編《無求備齋韓非子集成》第40冊)引物雙松(物茂卿)的說法,“相獘”下云:“言陛下之壽,雖使與金石同盡也。”此說又可見蒲氏所著《定本韓非子纂聞》(《韓非子集成》第40冊)所引。又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頁713“相”下云:“獘與敝同,盡也。.....言陛下雖與金石同盡,尚未有兼天下之日也。”裴說又可參陳啟天《增訂韓非子校釋》頁87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所引。
2、關於例(71)“道蔽天地,德極萬世矣”(《韓非子·用人》)可補下說:
台灣學者趙海金《讀韓非子札記》(載《大陸雜誌》第32卷第1期,又收入《校詁札記》,《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云:“案《呂覽‧當染》:‘功名蔽天地’。注:‘蔽猶極也。’上用蔽,下用極,互文耳;王說非。”
以上說法皆可參考。
附:本文所引鏡銘著錄書簡稱與全稱對照表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編者按:[1]李新城《東漢銅鏡銘文整理與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該文已收入“中國知網”的“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本文所錄鏡銘釋文基本上都根據注1所說李文,未及一一核對,請讀者原諒。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如借“今”為“金”,直接寫成“金”;借“羊”為“祥”,直接寫成“祥”。個別需要注意的釋文則先寫原字然後註出現在的通行字。鏡銘的出處也從李文用簡稱,文末迻錄李文的簡稱和全稱對照表。
[3]鏡銘中漏字、錯字很多,羅振玉《鏡話》有“鏡銘訛誤”一條,說:
漢以來鏡銘,古雅可喜,字多通假,然制鏡者轉相傳襲,至多訛文奪字,且有限於地位,任意截去數句或數位,或及句之半而止,至可怪也。(見《雪堂類稿甲筆記匯刊》,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519頁)
有時候,由於脫漏而造成“壽敝金石”所在的話在表達形式上有所不同,這種例子我們一般不取。例如下一例似乎是“壽敝金石”單獨為一句,其實從押韻來看,其後顯然漏掉了“王”字(參看羅振玉《遼居雜著·漢兩京以來鏡銘集錄》):
漢有善銅出丹陽,煉治銀錫清而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如金石之侯。 《兩京》·善銅鏡又三
下一例則省去了“如侯王”之類的話:
田氏作鏡大無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白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天下宜陰陽,孫子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力樂富昌,壽敝金石。 《善齋》卷一頁51·漢田氏鏡;《小校》卷十五·漢田氏鏡一
下一例稍微有些不同:
尚方御鏡大無傷,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敝金王。 《澂秋》頁64A·漢尚方御鏡
此例雖然保留了韻腳“王”,但句中省去了一些不能省略的話,致使文意不通。
下一例“壽”後應當是漏掉了“敝”或“如”字:
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金石之天保。 《簠齋》卷上頁1A·尚方鏡;《續編》·尚方鏡二
我們後面將會看到,後代詩詞裡確實有“壽金石”的說法,但不能以此說明這裡的“壽金石”中間沒有脫漏“敝”或“如”字。理由很簡單,鏡銘乃七字一句的詩,而此句顯然少了一字。
[4]關於此處“保”字的解釋,清代顧藹吉編撰的《隸辨》(中華書局,1986年4月)第106頁“保”字有注:
李氏鏡銘:“明如日月世之保。”《隸續》云:“以保為寶。”[按]寶古通保。《史記·周本紀》“九鼎保玉”,徐廣曰:“‘保’一作‘寶’。”《宣和博古圖》“漢尚方鏡銘”:“壽比金石國之保。”“寶”亦作“保”。
茲從此說。
[5]翁方綱在《兩漢金石記》卷五“漢大吉鏡銘”下曾提到《宣和》卷二十八的“漢尚方鑑二”,認為其銘“壽比金石之國保”的“之國”的“之”字有誤訛。此說不正確。鏡銘中“壽如金石之國保”、“壽如金石之天保”的說法不止一見,可以把“壽如金石”看作“國保”、“天保”的修飾語。又,《隸續》十四(《隸釋·隸續》,中華書局,1986年11月,第420頁)引作“壽比金石國之保”(《全後漢文》卷九十七所引同),跟《宣和》所摹不同,恐是洪适以已意改之。
[6]此句可能是“與君相保敝如日月光兮”的意思,參看下例:
煉治銅華得其清,以之爲鏡照身形,五色盡具正□青,與君無極畢長生,如日月光兮。

《小校》卷十五·漢湅冶銅華鏡八;《善齋》卷一頁84·漢湅冶銅華得其清鏡
“如日月光”的說法在鏡銘中常見。“與君相保敝”當是“與君相保”和“與君相敝”的意思,“敝”的含義參看下文的討論。
[7]張文載《文物世界》1989年第1期,第24頁;又載張頷《張頷學術文集》,中華書局,1995年3月,第152頁。
[8]林文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三本第二分,1993年5月,第337頁、第340頁。
[9]參看林文第347頁。
[10]林文載《古文字論文集》,(台北)國立編譯館,1999年8月,第306頁注63。
[11]邱龍升《兩漢鏡銘文字研究》,南昌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第59~60頁。該文已收入“中國知網”的“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12]參看邱文第63頁。邱文此說不知所據。李家浩曾指出,在戰國貨幣文字裏,“幣”或借“比”為之。見氏著《戰國貨幣文字中的“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和“比”》,《中國語文》1980年第5期,第374~375頁。
[13]見李新城文第115頁。
[14]注12所引李家浩文指出:“‘比、幣’二字古音極近,可以通假,如《方言》十一‘蚍蜉’,郭璞注:‘𣬈浮二音。亦呼蟞蜉。’是其證。”見李文第374~375頁。
[15]大概有不少人都指出了這一點,比較早的有翁方綱《兩漢金石記》卷五‧漢尚方鑒銘。
[16]“欲”與“猶”相通的例子,參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7月,第333頁。
[17]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3~34頁。陳書所引“舊注”指宋代乾道本中的注,本不題姓名。
[18]沈按:《諸子集成》所收《韓非子集解》錄王渭語無此“此”字,陳書誤增。
[19]王煥鑣選注《韓非子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6月,第66頁。
[20]《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5頁。
[21]張富祥《韓非子解讀》,泰山出版社,2004年1月,第14頁注12。
[22]劉乾先、韓建立、張國昉、劉坤《韓非子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9頁和第18頁。
[23]參看裘錫圭《說字小記》“1.說‘敝’”,《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第2期,第8~9頁。
[24]參看荊門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90頁注[二八]。原釋文對讀為“敝”的字隸定不太準確,今改正。“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所从之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从釆得聲,舆“敝”聲近。參看李家浩《包山楚簡“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字及其相關之字》、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皆載《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化研究所編集,1997年10月。
[25]參看顔世鉉《郭店楚簡〈六德〉箋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2分,2001年6月,第490-491頁。
[26]龍伯堅編著、龍式昭整理《黃帝內經集解》,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1月,第25頁。
[27]牛兵占譯注《黃帝內經素問譯注》,中醫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第7頁注65。
[28]關於“準本字”,參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第193頁。
[29]参看李新城文第54~59頁,75~76頁。
[30]《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31]大徐本《說文》:“獘,頓僕也。從犬、敝聲。《春秋傳》曰:‘與犬,犬獘。’斃,獘或從死。”可見“壽敝金石”的“敝”也可以作“斃”。
[32]參看趙超編《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307頁。
[33]此墓志銘載《考古學報》1984年第2期。
[34]張陰庵著、孫國中、方向紅點校《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學苑出版社,2002年8月,第7頁。
[35]任應秋《校勘〈內經〉諸家》,載《〈內經〉十講》,北京中醫學院印,1978年11月,第21頁;又載《〈內經〉研究論叢》所收任應秋《〈黃帝內經〉研究十講》(任應秋、劉長林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第38頁。
[36]包順義編著《素問評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1年12月,第3頁。
[37]郭藹春主編《黃帝內經詞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12月,第790頁。
[38]丹波康賴編撰《醫心方》,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6月第1版,1993年3月第1版第3次印刷,第593頁。
[39]如高文鑄等校注研究《醫心方校注研究

中国历史故事视频教程

本》(華夏出版社,1996年7月)第546頁作“弊”,並解釋說:“弊,盡。《文選·鄒陽〈上書諫吳王〉》:‘弊無窮之極樂’李善注:‘弊,猶盡也。’”。
[40]沈澍农等校注《医心方校释》,學苑出版社,2001年1月,下冊第1622頁。
[41]此書《龜策列傳》為吳樹平注譯,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第3280頁、第3303頁。
[42]吳兆基等譯《文白對照史記》,黃山書社,1997年10月,第3023頁。
[43]楊燕起注譯《史記全譯》(1~9冊),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4391頁注9、4392頁。
[44]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史記全譯》第二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520頁。《史記全譯》主編是安平秋,譯者是楊海崢、曹亦冰、王志平、郭濤。
[45]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101頁。又見氏著《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1984年4月,第99頁。可知此處新校釋對舊校釋未作任何改動。
[46]同樣的誤解又見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巴蜀書社,2002年1月)。此書第210頁在高誘注“蔽,猶極也”之後自己所作的疏里引《文選》班固《西都賦》“灑野蔽天”,並說“蔽字義與此同”。其實《西都賦》的“蔽”是“覆蓋”義,跟《當染》篇的“蔽”意義不同。
[47]需要注意的是,“蓋”常用於“覆”義,但是在“功蓋天下”的說法中,“蓋”是超過、勝過的意思(參看《漢語大詞典》“蓋”第12義項)。
[48]例如張雙棣、張萬彬、殷國光、陳濤譯注的《呂氏春秋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1987年7月第2次印刷)第51頁注釋:“蔽,遮蓋。”第53頁翻譯為“功名蓋天地。”。同人所編《呂氏春秋詞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518頁“蔽”的第一個義項“遮蓋、蒙蔽”下就舉了“功名蔽天地”這個例子。其他把“蔽”翻譯或解釋成“遮蔽”義的還有:管敏義譯注、陳奇猷審訂《呂氏春秋譯注》(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第45頁翻譯為“功名之大可以遮蔽天地”。谷聲應譯注的《呂氏春秋白話今譯》(中國書店,1992年9月)第23頁翻譯為“功名之大可以遮天蔽地”。關賢柱等譯注《呂氏春秋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60頁解釋是:“蔽,遮蔽。”李劍、劉道英主編的“中華傳世名著精品文庫”所收李春玲譯注《呂氏春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30頁翻譯為“他們的功名足以遮蔽天地”。張玉春等《呂氏春秋譯注(上)(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45頁註釋:“蔽,遮蔽。”第46頁翻譯為:“功名傳播遍天地四方。”還有把“蔽”翻譯或解釋成“覆蓋”或“蓋”的,如《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所收劉文忠譯注《呂氏春秋選譯》(巴蜀書社,1991年10月)第46頁翻譯為“功名蓋天地”。王寧主編《評析本白話呂氏春秋·淮南子》(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年12月。此冊翻譯者為項夢冰、馬毅、張黎,審校者為銳聲)第30頁翻譯為“功名覆蓋天地”。《中華傳世名著精華叢書》所收任明、昌明譯注《呂氏春秋》(書海出版社,2001年9月)第18頁翻譯為“功蓋四方,名揚天下”。
[49]張純一編著《墨子集解》,成都古籍書店據世界書局1936年9月初版本影印,1988年9月,第16頁。
[50]如王煥鑣《墨子校釋》(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7頁注8說:“蔽,籠蓋。功名蔽天地:功蓋四方,名揚天下。”同人《墨子集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第52頁在此句下先引孫詒讓《墨子間詁》所引高誘說“蔽,猶極也”,又引尹桐陽說“立,位也。蔽,蓋也。”仍然兩種說法並存而不加裁斷。又如《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所收劉繼華《墨子選譯》(巴蜀書社,1990年6月)第7頁翻譯為“功蓋四方,名揚天下”(但“揚”誤寫為“楊”)。吳龍輝譯注《〈墨子〉白話今譯》(中國書店出版,1992年10月)第9頁翻譯全同。周才珠、齊瑞端譯注《墨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第18頁翻譯為“功蓋四野,揚名天下”。孫以楷、甄長松譯注《墨子全譯》(巴蜀書社,2000年10月)第7頁翻譯為“功名蓋天地”。辛志鳳、蔣玉斌《墨子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9頁翻譯為“他們的功名遮蓋四方,傳揚天下”。《中華傳世名著精品文庫》收何長久譯注《墨子》(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1頁翻譯為“功名蓋世”。
[51]馬宗霍《墨子間詁參正》,齊魯書社,1984年3月,第7頁。
[52]諸祖耿《戰國策集注匯考》,中華書局,1985年7月,第677頁。
[53]如何建章《戰國策注釋》(中華書局,1990年2月)第460頁注93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聲名與天地共存亡”,但又解釋說:“敝:壞。”張清常、王延棟《戰國策箋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第312頁注34全同。[53]王錫榮、韓崢嶸譯《白話戰國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139頁翻譯成“聲名與天地共腐朽”。韓崢嶸、王錫榮《戰國策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2月)第330頁翻譯與此完全相同孟慶祥《戰國策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330頁注31解釋“名與天壤相敝”說“意謂天地崩毀,才能使名聲破壞”。郭人民《戰國策校注系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261頁注11說:“與天壤相敝:壤,地。敝,敗。言其功業與天地比久長。”
[54]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第550頁。
[55]如邵增樺注譯《韓非子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9月初版,1983年6月2版)下冊第997頁注五:“蔽,覆蓋。道蔽天地,是說天地之間都受到他道的作用。”翻譯為:“道術可以覆蔽人間。”《中華文化傳統叢書》所收陳維禮等譯注《法家百子全書〈韓非子〉譯注》(遼寧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第236頁翻譯成“道覆蓋天地”。周永年主編《文白對照全譯諸子百家集成韓非子》(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第143頁翻譯成“道覆蓋天地”。劉乾先、韓建立、張國昉、劉坤《韓非子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343頁注5:蔽,意同“被”,覆蓋。第344頁翻譯為:治國之道能遍施天下。《中國古典文化精華》所收《韓非子》(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05頁翻譯成“大道遮蔽天地”。張富祥《韓非子解讀》(泰山出版社,2004年1月)第311頁注5:“蔽,猶

用行书书写中国历史故事

“被”,覆蓋、籠括。”《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韓非子》(馬玉婷譯注,廣州出版社,2004年4月)第79頁翻譯成“大道遮蔽天地”。
[56]汪榮寶《法言義疏》,中華書局,1987年3月,第256~257頁。
[57]裘錫圭《說字小記》“1.說‘敝’”認為《說文》對“敝”的解說有問題。並說:“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字有可能實際上是省“敝”而成的;也有可能是以巾上有塵來表示破舊的意思的,雖然跟“敝”字左旁同形,但所取之義並不相同。如果後一種推測屬實,當破舊講的“敝”字就應該是假借來表示“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字的意義的。
[58]韩敬《法言注》,中華書局,1992年12月,第178頁。
[59]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臏兵法》,文物出版社,1975年2月,第123頁。
[60]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中華書局,1984年2月,第197~198頁。沈按:張注中所言“影本”指文物出版社1975年7月出版的線裝大字本《孫臏兵法》。這兩種本子所收的“下篇”15篇,因有些篇肯定不屬於孫臏兵法,故文物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將這十五篇全部從《孫臏兵法》從移出,準備編入該書第二輯“佚書叢殘”中,但同時也承認這些篇當中有的仍可能屬於孫臏兵法。
[61]參看李新城文第68頁。
[62]參看李新城文第133頁。
[63]參看李新城文第80頁。
[64]參看李家浩《戰國貨幣文字中的“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
”和“比”》,《中國語文》1980年第5期,第373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關於《容成氏》33號簡考釋的追記 下一篇:《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札記一則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党史 专门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随便看看

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天府学”建立恰逢其时上古神话:黄帝乘龙升天见天帝的故事老照片:盛世才统治下新疆的状态陈纳德与妻子陈香梅老照片:生育两个希腊的强盛与繁荣 伯里克利与雅典城管庄子刺虎的故事 管庄子刺虎故事的季隗公主的简介 季隗与重耳的故事《九月鹰飞》中的郭定为情而死?郭定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感应故事 因果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

历史学

史家论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简史 古今文献 历史名人 历史考据 治学心语 国外史学 史学评议 观点 学科词条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党史 专门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学科简史

时序 地域 人物 著作 流派 

历史网收录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大事件、历史朝代顺序表、典故,资料齐全的历史吧,打造历史爱好者的历史之家。|所有文章
Copyright©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815.html

以上是关于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金石-說“壽敝金石”和“壽敝天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19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