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上博竹書《彭祖》4號簡有一段文字,諸家的理解有一些不同,值得繼續討論。先把釋文釋寫於下:[1]
既只於天,或椎於淵。夫子之德登矣,何其宗!
先從相對簡單的後句講起。“宗”,李零先生疑讀為“崇”,[2]可從。《爾雅·釋詁上》:“崇,高也。”郭璞注:“崇,高大貌。”《後漢書·班固傳》:“莫崇乎陶唐。”李賢注引《爾雅》:“崇,高也。”《禮記·文王世子》:“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德也。”鄭玄注:“崇,高也。”“何其崇”,意為“多麼高大啊”,這是讚美夫子之德的隆盛。
“登”,也是讚美夫子之德的形容詞。《國語·晉語九》:“不哀年之不登。”韋昭注:“登,高也。”上博竹書《弟子問》5號簡:“登年不恒至。”[3]田煒先生引韋昭曰:“登,高也。”[4]《文選》揚雄《羽獵賦》:“涉三皇之登閎。”李善注引韋昭曰:“登,高也。”今言德高望重。
現在講較難的前句。首先列出文獻中相似的句例:
(1)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周易·明夷·上六》)
(2)潛龍,勿用。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同上《乾·初九、九四、九五》)
(3)昔者夏后啓卜乘飛龍以登於天(王家台秦簡《歸藏·明夷》)[5]
(4)昔者夏后啓是以登天,帝弗良,而投之淵(同上《寡》)[6]
有意思的是,這四個例子出自性質相同的兩種文獻,都是占卜書;(1)、(3)又都是《明夷》卦,(2)、(4)從卦劃上看也相當;它們之間應該存在某種聯繫。[7](2)、(3)都提到龍,它是
中国历史上感人的狗故事
文中的登天入地者。(4)與(3)在內容上有承接關係,(4)又與(2)相當,則(4)之“是”所指必為龍。(1)與(3)相當,(1)的登天入地者也應該是龍。如果這番推論不誤的話,我們懷疑“既只於天,或
龙之战争电影中国历史故事
椎於淵”,所描述的也是龍。以登天入地之龍,比喻夫子之德,這是對夫子之德的盛讚。這樣理解,也與“夫子之德登矣,何其崇”的評價一致。確定這一點,我們再來談“只”、“椎”二字的釋讀。“只”字有“躋”、“詣”、“抵”、“適”、“支”等讀法,或認為是“也”字之誤,讀為“施”;“椎”字有“墜”、“就”、“摧”、“推”等讀法,或釋為“稚”,讀為“底”、“抵”,或釋為“集”。[8]龍上天之動作(1)、(3)、(4)作“登”,其入淵之動作(2)作“潛”。以此觀之,以上諸說中可以考慮的,似乎只有“只”讀為“躋”一種意見。“只”古音屬支部章母,“躋”屬脂部精母。二字韻部旁轉;聲母一個屬舌音,一個屬齒音,看似不近,但也有通用的例子,如從“隹”聲之字,“隹”、“錐”、“騅”、“鵻”、“萑”等屬章母,而“趡”、“崔”、“催”、“璀”等屬精母同組之清母;所以二字可以通假。如《詩·小雅·南山有臺》、《采菽》“樂只君子”,《左傳》襄公十一年、二十四年引“只”並作“旨”;《楚辭·九
中国历史上5大名人的故事
思》“鵕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棲兮柴蔟”,洪興祖《考異》“棲,一作指”;《周易·未濟·六三》“未濟,征凶”,上博竹書本“濟”作“淒”。[9]《說文·足部》:“躋,登也。”《周易·震·六二》:“躋於九陵。”陸德明《釋文》:“升也。”《文選》張衡《東京賦》:“西登少華。”薛綜注:“登,升也。”是“登”、“躋”義近。
“隹”、“隼”古本一字,李家浩先生曾指出,“古文字裏直畫上往往可以加一短橫”,[10]“隼”即是在“隹”上加一短橫分化出來的形體。“隼”聲之字與“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聲之字古通,如《說文·鳥部》“鵻,隼,一曰鶉字”;又《土部》“埻,讀若凖”;《詩·小雅·采芑》“嘽嘽焞焞”,《漢書·韋玄成傳》引作“嘽嘽推推”;《管子·君臣上》“丈尺一綧制”,尹知章注:“綧,古准字。”“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聲之字與“屯”聲之字古通,如《說文·亯部》“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讀若純”;又《言部》“諄,讀若庉”;《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樸”,郭店本“敦”作“屯”,[11]馬王堆帛書乙本作“沌”。[12]“屯”聲之字又與“盾”聲、“豚”聲之字通,如《說文·巾部》“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讀若《易·屯》卦之屯”;《莊子·德充符》“適見豚子食於其死母者”,陸德明《釋文》本作“豚”作“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因此,“隼”聲之字可與“盾”、“豚”聲之字通假。頗疑“椎”應讀為“遯(遁)”。《文選》陸機《演連珠》:“遯世之士。”李善注引王逸曰:“遯,隱也。”《周易·乾·初九》:“潛龍,勿用。”李鼎祚集解引崔憬曰:“潛,隱也。”《周易·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龍
德而
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盈)乎名。
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遯”、“潛”義近。《文言》以“德”說龍之遯,很明顯也是以之喻人。我們懷疑簡文作者是熟知《周易》、《歸藏》之人,故能借此以喻夫子之德。
附帶談一下毛公
中国历史上的下棋故事
鼎銘文(《集成》5.2841)“毋顀於政”之“顀”的釋讀。此字過去有多種讀法,[13]這裏不作評論。只談談我們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先把相關文句釋寫於下:
毋顀于政,勿壅攔庶人賈,毋敢龏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龏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廼侮鰥寡。
後句又見於四十三年逑鼎銘文:
毋龏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龏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惟有宥縱,廼侮鰥寡。
“龏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前人多以為與貪污受賄有關,逑鼎銘文有“宥縱”一詞,證明這種理解應屬可信。[14]中間一句“勿壅攔庶人賈”,從李学勤先生释,李先生把此句翻譯為“不要阻攔庶人做買賣”,意為不要專利。[15]這兩句都是告誡毛公不要做徇私枉法之事,疑“毋顀於政”所指相同,“顀”應讀為“徇私”之“徇”。“勻”聲之字與“屯”聲之字古通,如《儀禮·士昏禮》“腊一肫”,鄭玄注“肫或作純,古文純為鈞”;《史記·平凖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司馬貞《索隱》“(鈞駟)《漢書》作醇駟,醇與純一色也”。“屯”聲之字與“隼”聲之字古通,上文已述。所以“顀”可以假借為“徇”。《史記·項羽本紀》:“不恤士卒而徇其私。”司馬貞《索隱》引崔浩曰:“徇,營也。”《賈誼傳》:“貪夫徇財兮,烈士徇名。”張守節《正義》引臣瓚曰:“以身從物曰徇。”“徇於政”,意為在政事上有所營求而“不中不型”(四十三年逑鼎銘文語)。
(編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2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2]李零:《〈彭祖〉釋文考釋》,同上306頁。
[3]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15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田煒:《上博五〈弟子問〉“登年”小考》,簡帛網,2006年3月22日。
[5]王明欽:《王家台秦墓竹簡概述》,載艾蘭、刑文編《新出簡帛研究》26—49頁,文物出版社,2004年。
[6]“寡”字從連劭名釋,看氏著《江陵王家台秦簡〈歸藏〉筮書考》,《中國哲學史》2001年3期,5—11頁。
[7]王葆玹:《從秦簡〈歸藏〉看易象說與卦德說的起源》,載艾蘭、刑文編《新出簡帛研究》146—153頁。
[8]李零:《〈彭祖〉釋文考釋》;孟蓬生:《〈彭祖〉字義疏證》,簡帛研究網,2005年6月21日;史傑鵬:《上博竹簡(三)注釋補正》,簡帛研究網,2005年7月16日;楊芬:《上博(三)彭祖簡序編排小議》,簡帛網,2006年6月10日;趙彤:《戰國楚竹書〈彭祖〉篇補釋》,簡帛網,2007年3月18日。
[9]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70頁。
[10]李家浩:《戰國
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
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160—165頁,中華書局,1980年;又載《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160—166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3頁,文物出版社,1998年。
[12]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55頁,文物出版社,1976年。
[13]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5459—5461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4—1975年。
[14]李學勤:《眉縣楊家村新出青銅器研究》,載氏著《中國古代文明研究》141—152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15]這是2007年3月28日李先生講授毛公鼎銘文時發表的意見,如有違背李先生原意的地方,責任由作者來負。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785.html
以上是关于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上博竹書《彭祖》劄記一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