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江陵使大男四千七百二十一人大女六千七百六十一人小男五千三百一十五人小女二千九百三十八人•凡口萬九千七百三十五人延大男八百三十九人延大女二百八十九人延小 1
男四百四十三人延小女三百六十八人延口千九百三十九人其千五百四十七人外越2
宜成使大男四千六百七十二人大女七千六百九十五人小男六千四百五十四人小女三千九百三十八人凡口二萬二千七百五十九人其二十九人復二百四十四人
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
中 3
臨沮使大男二千三百六十人大女四千二十六人小男二千四百一十一人小女千九百七人延大男一人凡 4
安陸使大男四百七十五人大女八百一十八人小男五百五十八人小女三百六十九人•凡口二千二百二十人其二百二十九人復 5
沙羨使大男五百八十五人大女九百五十九人小男六百七十二人小女四百四十五人•凡口二千六百六十二其八人復 6
州陵使大男三百九十三人大女六百三十四人小男六百七十六人小女三百八十八人•凡口二千九十一人其四十九人復 7
顯陵使大男三百四十二人大女六百一十一人小男三百九十五人小女二百六十人凡口千六百八人復 8
便侯國使大男千七百八十一人大女二千九百九十四人小男千九百四十二人小女千七百三十人凡口八千四百四十七人其十六人復 9
邔侯國使大男三千六百二十四人大女五千六百六十四人小男五千一百六十人小女三千四百八十九人凡口萬七千九百三十七人其千三百五十二復 10
襄平侯中盧使大男千四百九人大女二千四百七十八人小男千七百五十一人小女千七十人凡口六千七百八人其百二十三人復 11
此牘出土編號為53號。牘文無書題,從內容看,對各縣、侯國內的人口按性別、年齡統計,似屬戶口類簿冊。結合前述墓主的經歷,可以判斷,這份文書應當是西漢武帝初年的抄件。
與相鄰的各行牘文比
中国历史性人物故事简短
較,第四行缺“凡口……”,似未寫完。第六行“•凡口二千六百六十二”應是“•凡口二千六百六十一”之誤。第八行“復”下也有脫文,未寫完。
在牘文第一、二、四行出現多個“延”字,并與人口數相連。延,《說文》:“長行也。”《爾雅·釋詁下》:“延,進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尸至於階,祝延尸”,鄭玄注:“延,進也。”結合牘文,“延”似指來自外地的移民,以區別於本地居民。同時,“延”是指得到政府認可的正常遷居,與用來表達處罰的“遷”、“徙”有別。牘文第二行“延口千九百三十九人”,是對前列“延大男”、“延大女”、“延小男”、“延小女”人數的匯總,與“凡口萬九千七百三十五人”相加即是江陵縣的人口總數。“其千五百四十七人外越”的“外越”,也稱“外粵”。《漢書·南粵列傳》:“毋予蠻夷外粵金鐵田器,馬牛羊,即予,予牡,毋與牝。”顏師古曰:“言非中國,故云外越。”西漢有南粵王、閩粵王,因史料缺載,不明牘文“外越”所指是何處越人。新的信息是,在漢武帝初年,江陵已經有一千五百四十七名外越人居住,約占外來移民的80%。其它移民的族屬不明,從牘文看,移民中的“外越”單獨統計,似乎反映他們仍然維持原來的社會組織結構,由君長管理,并不與漢族居民比伍、同里。君長也見於張家山二四七號墓竹簡《奏讞書》簡5,是少數民族的的首領。[1]
牘文第三行有“
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
中”,疑讀作阺。《說文》“阺,秦謂陵阪曰阺。”段注:“大阜曰陵,坡曰阪,秦人方言皆曰阺也。”牘文“二百四十四人
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
中”,即住在山中的居民。
牘文在各縣、侯國名下皆有“使大男、大女”,是指年齡在十五歲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小男、小女”指指十四歲及以下男性和女性。對“使男使女”的“使”字,陳槃先生認為與“使役”有關,又引用夏鼐先生與他不同的看法:“夏作銘氏以余說為不然,謂‘使男’‘使女’之‘使’字,雖源於使役之‘使’,然已成當時戶籍中之專門名詞,並非指實際服役;否則十五歲以上之男女亦當服役,何以稱‘大男’‘大女’,而不統稱‘使男’‘使女’?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四年《注》:‘民年七歲至十五歲,年出二十三錢為口賦;民年十五至五十六,年出百二十錢為算賦。’知‘使男’‘使女’者,乃納口賦之民;‘大男’‘大女’者,乃納算賦之民;‘未使男’‘未使女’者,乃未及納賦年齡之嬰孩。此當為其時戶籍中登記之通用語,簡文即依此意使用。”[2]結合前文所引《二年律令》的免老規定,可知牘文的“使大男、大女”是指年十五至免老年齡的身體健全的男、女性。由於漢初的免老年齡并非整齊劃一,故“使大男、大女”的年齡上限也不盡相同。漢代的戶口和人口是分類統計的,除上述各類人口外,在簡報中還提到
中国历史上的祖国故事
有“免老簿”、“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优美词汇
新傅簿”、“罷𤵸簿”、“歸義簿”等。根據《二年律令》規定,奴婢可以代戶,[3]也可以轉換身份,成為私屬、庶人,[4]他們也應屬於戶口登記的對象。
牘文多見“復”字,應是指免除算賦和徭役,
中国历史故事结束语大全
《漢書·宣帝紀》“且勿算事”,顏師古曰:“不出算賦及給徭役。”簡報列出的“復事算簿”當與此有關。
(編者按:[1]《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第213頁。
[2]陳槃:《漢晉遺簡偶述》,《漢晉遺簡識小七種》第27-30頁,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六十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5年。
[3]《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第184頁,382-383簡。
[4]《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第155頁,162-163簡。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327.html
以上是关于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三);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