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 考古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07:0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文物》2009年第10期介紹了甘肅永昌水泉子漢墓群發掘情況,其中的M5出土了一批枚簡。[1]張存良、吳葒兩位先生在《文物》同期刊發《水泉子漢簡初識》一文介紹了部分簡,[2]該期的封二、封三上也公布了25枚簡圖版,我們根据圖版,對其中的日書簡提出幾處商榷,並

《中国历史故事》阅读教案

稍做補釋,謹供各位方家參考,懇
請批評指正。[3]
1、編號封三:3簡原釋文: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甲辰乙巳 丙寅丁未 庚戌幸亥 壬寅癸丑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祠飲食行作吏事

中国历史上的石油事故事件

取婦嫁女不吉
檢視圖版,“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或應改釋為“禱”,“禱祠”一詞正史中有載,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4]漢武帝

中国历史故事秘史大全

“禱祠泰一、后土”[5]。禱祠的作用是為了除災,《資治通鑒》卷三十三載:“祖母馮太后自養視,數禱祠解。”胡注:“師古曰:‘解,音懈。’余按韻書,解音懈者,釋除也,禱祠以除災也。……賈公彥曰:‘求福曰禱,禱禮輕;得求曰祠,祠禮重。’”[6]
2、編號封三:4簡原釋文: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 戊 丑 辰 未 不可祠祀取婦嫁女可以相絇結及逐
捕人不可殺六畜大凶見入吉求婦許得
編號封三:5簡原釋文: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卯 巳 未 酉 亥 丑
是胃小逆毋 須臾可以穿井行水蓋屋飲藥亡者不得不
畜產為嗇夫 □□官見入不吉正月以朔歲中
以上兩簡中的“見入”都應相應改释為“見人”。“人”與“入”兩字字形確實相近,但還是有顯著區別的。[7]檢視圖版,此兩簡中的“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都不應释為“入”字,而應改释為“人”字。[8]居延簡中有較多穀出入簿簡,其中的“入”字通常都寫成“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 E.P.T7:10)[9]。比較以上圖版,可以看出,漢簡中“人”和“入”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這裡顯然都應釋為“人”。
以上兩簡中出現的“見人”,在秦漢出土日書中也屢見。如睡虎地秦墓竹簡甲種《日書》中有“見人”篇[10];放馬灘秦簡《日書》甲種與孔家坡漢墓竹簡都有“禹須臾所以見人日”篇[11],講述十二支日見人的吉凶。再如放馬灘秦簡第一二八簡 “亥朔巳亥是胃反支以徙官十徙以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憂者十喜以亡者得十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囚亟出不可冠帶見人取婦嫁女入臣妾及田”[12]等等,諸如此類。
封三:5簡的“□□”,仔細辨認此處圖版“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雖有編繩印痕,字跡模糊,但似乎僅留一個字空間的墨痕,根據殘存墨痕,筆者大膽猜測此處墨跡或為“徙”字,與緊挨著的“官”組成“徙官”一詞。“徙官”在出土秦漢日書中也屢見,為“調動官職”之意。[13]睡虎地秦墓竹簡甲種《日書》“

中国历史三位小英雄故事

稷辰”篇[14]、《孔家坡漢墓竹簡》“丛辰”[15]等篇都多次出現了“徙官”,再如上舉例子放馬灘秦簡日書第一二八簡中也見“徙官”。
封三:5簡中的“胃”通“謂”,相同用法參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第7簡“之女則婁也,此之胃(謂)君”,[16]上述舉例的放馬灘秦簡第一二八簡中的“胃”也是同樣用法。
3、編號封三:10簡原釋文:
不可遠行往亡□死壬戌亥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十日 廿日 卅日
庚午不可到家
檢視圖版,其中未釋出的“□”應為“歸”。其字圖版“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与馬王堆簡牘帛書中的“歸”字圖版“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17]極為相似,此外還可觀《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簡54之“歸”字圖版[18],顯系都是同一字,所以此處補釋為“歸”字應當無誤。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有“歸行”篇,整理小組注釋:“《後漢書·郭陳列傳》:‘桓帝時,汝南有陳伯敬者……還觸歸忌,則寄宿鄉亭。’注引《陰陽書·曆法》曰:“歸忌日,四孟在醜,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遠行歸家及徙也。’與本條所述類似。”[19]《隨州孔家坡漢墓竹簡》也有“歸行”篇,整理小組註釋:“本篇講述歸行避忌,與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歸行’有相近之處”。[20]本簡所述也應當是日書中的行歸宜忌之類。
另外,編號封二:11簡原釋文: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不得行者至 ●本始二年大軍出渡遼將軍捕類將出張掖酒泉
檢視圖版未見“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不得行者至”。
編號封三:2簡原釋文: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曰星也赤色病者主母也祟□也貍之野盜從南方來出西藏東方足□寄者女子曰課是取之不遠亡人正南百廿里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檢視圖版未見“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曰星也赤色病者主母也祟□也貍之野盜從南方來出西藏東方足”。另,此處“貍之野”,“貍”通为“埋”,相同用法參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簡70“籥貍(埋)之中,人所使 者,及室四關,可定惡疾。”[21]
編號封三:6簡原釋文: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
先馬 采銅鐵 諸丞 郡史 武庫 庫 長史
檢視圖版“諸丞”以下未見。
以上三簡《文物》該期提供圖版可能不完整,而釋文仍存,錄此備考。
總之,水泉子漢墓出土日書簡可與已出土出版的秦漢日書簡,如雲夢睡虎地、天水放馬灘、隨州孔家坡、印臺[22]等地《日書》結合研究,隨著今後全部材料的公布,特別是其與其他日書簡相異的內容的公布,相信對於我們進一步研究秦漢《日書》及古代數術會提供重要幫助,在此也表示期待。
後記:本文寫作承蒙馬怡先生、鄔文玲先生、宋豔萍先生幫助,致以誠摯感謝!文中如有疏漏,筆者之陋。
(編者按:[1]詳參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永昌水泉子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9年第10期。
[2]張存良、吳葒:《水泉子漢簡初識》,《文物》,2009年第10期。
[3]關於水泉子漢簡釋文商榷,另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程少軒執筆):《讀水泉子簡〈蒼頡篇〉札記》,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973,2009年11月11日。
[4]《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5]《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
[6](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1080頁。
[7]黃文傑先生對秦至漢初簡帛文字中“人”和“入”的區別做了細緻考辨,認為“人”字“第一筆是短撇,大約寫在字左三分之一處,第二筆較長,字形較扁平”,而“入”字則“左右兩筆等長,字形較方正。”參見黃文傑:《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商務出版社,2008年,第133—135頁。就以大量居延漢簡中的例子觀之,這個辨認原則也是可以成立的。
[8]再者,《讀水泉子簡〈蒼頡篇〉札記》一文中将原釋文“楊棺椁朴欝棣桃李入所欲。 百五字。”中的“入”改釋為“人”,雖有網友提出不同意見,但檢視圖版,誠如該文所指,確實更應釋為“人”字,其理可與本文意見互參。
[9]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侯官》,中華書局,1994年。
[10]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
[1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天水放馬灘秦簡》,中華書局,2009年。
[12]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天水放馬灘秦簡》,中華書局,2009年,第93頁。
[1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32頁。
[14]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84頁。
[1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
[16]陳松長編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第15頁。
[17]陳松長:《馬王堆簡牘帛書常用字彙》,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第78頁。
[18]陳松長編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第31頁。
[19]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01頁。
[2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46頁。
[21]陳松長編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第37頁。
[22]荊州博物館:《荊州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204—208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166.html

以上是关于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考古-新刊水泉子漢墓日書簡校讀劄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839.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