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秦簡《三十五年質日》“箬鄉”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岳麓秦簡《三十五年質日》“箬鄉”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岳麓秦簡《三十五年質日》“箬鄉”小考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新近刊布的岳麓書院秦簡《三十五年質日》中,有一段從南郡往返咸陽的旅行記錄,是有關秦漢時期城邑與交通地理的重要資料。本文嘗試討論北行開始一段路程所經“箬鄉”的所在。
這次旅行從四月一日(己未)開始,當晚“宿當陽”,次日(庚申)“宿銷”,第三日(辛酉)“宿箬鄉”。第四、五兩天(壬戌、癸亥)無記事,第六日(甲子)“宿鄧”。以後大抵經行南陽、武關而前往咸陽。
箬鄉,整理者無注。箬,疑當讀爲“鄀”或“若”。清華戰國竹書《楚居》6~7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韩信
號簡記“若敖熊儀徙居箬”,9號簡記“至莊敖自福丘徙襲箬郢”,整理者即幷讀爲“鄀”[1]。
漢晋南郡鄀縣,據云是鄀國舊邑、楚都之一。《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晉伐鄀
中国历史上牺牲的人物故事
。”杜預注:“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於南郡鄀縣。”《漢書·地理志上》南郡“若”縣下班固原注:“楚昭王畏吳,自郢徙此,後復還郢。”其地所在,後世有二說。《水經注·沔水》(卷二十八)記云:“沔水又徑鄀縣故城南,古鄀子之國也。秦、楚之間,自商密遷此,爲楚附庸,楚滅之以爲邑。縣南臨沔津,津南有石山,上有古烽火臺,縣北有大城,楚昭王爲吳所迫,自紀郢徙都之。即所謂鄢、鄀、盧、羅之地也。秦以爲縣。”約在今湖北宜城縣東南的漢水東岸[2]。另外一說在庸宋時期比較流行。《史記·楚世家》:“(楚昭王)十二年,吳復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鄀。”《正義》引《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樂鄉縣東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東五里,即楚國故昭王徙都鄀城也。”賀次君先生以爲“故都”之“都”當作“鄀”,以形近致
中国历史故事典故
誤;“國故”二字爲衍文[3]。《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一·山南道二·襄州“樂鄉縣”下云:“本春秋時鄀國之城,在今城北三十七里鄀國故城是也。”[4]《太平寰宇記》卷一四五·山南道四·襄州宜城縣下云:“廢樂鄉縣在州南二百二十里。舊管四鄉。本春秋鄀國之地,迄今有若鄉,在若水之傍。都亭山在縣西南,山上有城壘,極峻拔,為隘險之所,一名中城山。鄀水亦名女泉。”[5]鄭樵《通志》卷四十一·都邑部“周諸侯都”條云:“楚都丹陽。周成王封熊繹以子男之田,蓋居于此。至熊達始盛彊,僭稱王,是為楚武王,遷都于郢。昭王爲吳所滅,又遷於鄀。”自注云:“鄀本鄀國,楚幷之。在襄陽宜城縣東。按今襄州南二百二十里廢樂鄉縣是其地。今有鄀鄉,在鄀水傍。又云宜城西南有鄀亭山。”《路史·國名紀》(卷二十五)“鄀”下云:“子爵。舊鄀本商宻,秦、楚界上小國。《世本》云允姓國。秦入之。後遷南郡,今襄之宜城西南有鄀亭山,上有城險固。鄀鄉,鄀水。”[6]
在傳世文獻記載的兩種說法中,《水經注》一說雖然年代居先,但唐宋史志的記載較爲詳細,不僅記述了鄀國故城與楚昭王故城的具體里程,還有鄀(若)鄉、鄀(若)水、鄀亭山彼此支撑,也可能有更早的文獻根據。
《左傳》定公六年記云:“四月已丑,吳大子終累敗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國大惕,懼亡。子期又以陵師敗于繁揚。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爲矣。’于是乎遷郢于鄀,而改紀其政,以定楚國。”對于楚人而言,漢水是防禦外敵入侵的天然屏障。《左傳》僖公四年召陵之役,齊桓公對楚使屈完說:“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而屈完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對于徙鄀之前兩年吳師入郢之役,《左傳》定公四年的一段記載也充分顯示漢水在抵抗吳師中的重要作用:
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置厄。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武城黑謂子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戰。"史皇謂子常:“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乃濟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
從這一地理大勢推斷,定公六年楚人徙都,不大可能選擇瀕臨漢水東岸的《水經注》所記之地,唐宋文獻所載之地在漢水之西的丘陵地帶,是相對安全的地方[7]。
隋唐樂鄉縣治約在今湖北鍾祥市樂鄉關村,古鄀國、楚鄀都故城以及秦漢鄀縣治所,在其東北三十餘里,約在今鍾祥市西北胡集鎮南的麗陽村(明清
著名的中国历史故事
麗陽驛)一帶[8]。岳麓書院秦簡《三十五年質日》稱“箬鄉”,是當時尚未置縣,還是縣名即稱“箬鄉”,目前還不能確定。
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清華簡《楚居》記“若敖熊儀徙居箬”、“至莊敖自福丘徙襲箬郢”,又記“至靈王自爲郢徙居秦溪之上”,“至昭王自秦溪之上徙居媺郢,媺郢徙居鶚郢,鶚郢徙襲爲郢。闔廬入郢,焉復徙居秦溪之上,秦溪之上復徙襲媺郢。”《水經注》、《括地志》都將鄀國故城與楚昭王故城分别二地,與《楚居》所述相合,而“秦溪之上”可能是昭王徙鄀所居的具體地方。
(編者按:[2]參看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一册,29-30“(春秋)楚吳越”;第二册,22-23“(西漢)荊州刺史部”;第三册,53-54“(西晋)荊州”。
[3]賀次君:《括地志輯校》,中華書局1980年,第188~189頁。
[4]《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0年,第189頁。
[5]《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2007年,第2820頁。“都亭山”當對應于《通志》、《路史》“鄀亭山”,“都”恐爲“鄀”字之誤。石泉師已校改,見《古代荊楚地理新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3346頁注121。
[6]《路史·國名紀乙》,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第329頁。
[7]吳師入郢,系溯淮水而上,漢東地區正是兵鋒所向。參看石泉師:《古代荊楚地理新探》之《從春秋吳師入郢看古代荊楚地理》,第355~416頁。
[8]參看石泉師《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第331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38.html
以上是关于岳麓秦簡《三十五年質日》“箬鄉”小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岳麓秦簡《三十五年質日》“箬鄉”小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