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17:3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隨著戰國文字研究的不斷深入,傳抄古文逐漸為學者所重視,《汗簡》、《古文四聲韻》的價值也凸顯出來。很多疑難文字得以釋出就是依據兩書所收古文形體。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傳世古文字資料,傳抄古文也存在很多問題,古文誤置情況便是其中一種。《汗簡》中的誤置情況,多數已被鄭珍、黃錫全先生校正,但仍有可補充者。《古文四聲韻》中古文的誤置情況似未見集中討論者。我們對傳抄古文中的誤置現象進行過集中整理,囿於篇幅限制,本文僅選取《汗簡》、《古文四聲韻》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條目於下(條目排列按《說文》順序),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1、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31雲[1]
古文字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虘”兩旁往往可換用,所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汗簡》中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3尚)互為異體,《汗簡》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誼”字(馮本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箋正》(506頁)認為“誼”是“詛”之誤,並指出“小徐本”《說文》中有“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與“詛”同訓。[2]按,此說可信。我們認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也應是“詛”的古文,從古文字中用字情況也可證明,屢見於楚簡中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包山211、241號)一詞,諸家讀為“盟詛”,甚是。古文借“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詛”,與戰國文字相合。所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收在“詛”字下,《古文四聲韻》歸在“神”字下,實誤。
2、社: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3·39碧
《汗簡箋正》(741頁)指出“社”為“祉”之誤,可信。古文出自碧落碑,今存碑文及《古文四聲韻》皆用為“祉”,可證原書釋“社”誤。
3、蓮: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5裴
《汗簡箋正》(521頁)指出原書釋“蓮”錯誤;《汗簡注釋》[3](82頁)謂《說文》中“箑”的或體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該古文即“箑”的或體。按,兩說可信,“竹”旁和“艸”旁作為意符時往往可以換用,所以“菨”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的異體,兩者都是“箑”字的古文。古“妾”聲字與“疌”聲字可通用,《詩·小雅·巷伯》:“捷捷幡幡。”其中的“捷捷”,《漢書·揚雄傳》顏師古注引作“唼唼”,“唼”與“菨”同從妾聲,而“捷”和“箑”都從疌聲,所以“菨”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讀音應相近,古文借“菨”作“箑”。原書附於“蓮”字下,誤。
4、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5裴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9裴
《汗簡箋正》(520頁)指出《汗簡》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是“苵”之誤,《集韻》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同“苵”。按,該說可信,《古文四聲韻》同誤。古“失”聲字與“戜”聲字讀音相近,如《說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讀若《詩》‘威儀秩秩’。”《詩·小雅·巧言》:“秩秩大猷。”《說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下引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大猷”。古文“苵”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相通之情况與此相同。兩書釋“苵”均誤。
5、呼: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6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6汗
原書上錄兩形均標注出自《汗簡》,作為“呼”字古文。儘管“虍”、“呼”二字音近可通,但我們仍認為這種處理有欠妥當,頗疑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是“虍”的隸定字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形都是誤竄入“呼”字下。理由如下:首先,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隸定形體,《汗簡》中不收隸定古文,所以該形出處值得懷疑;其次,《汗簡》中沒有“呼”字,而有獨立的“虍”字,所收古文與上錄第二形相同;另外,《訂正六書通》[4](43頁)“呼”字下不收此二形,而於“虍”字下收古文與上錄第二形相同。再次,《汗簡》、《訂正六書通》中都有“虍”字及其古文,若把上錄兩形當成是“呼”字古文,那麼《古文四聲韻》中便無“虍”字,這與整個傳抄古文體系不合。可見,上錄第一形應是“虍”的隸定字頭,第二形是它的古文。需要注意的是,韻書中“呼”與“虍”二字或相鄰(《訂正六書通》即如此),同樣以韻排列的《古文四聲韻》中“呼”與“虍”位置也應相近,正因如此,才將上錄兩個形體誤竄入“呼”字古文中。
6、徒: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9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6李
《汗簡箋正》(555頁):“古文往,夏以為往,是。”按,原書釋“徒”誤,當釋成“往”,上錄古文從辵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聲,是“往”字異體。但鄭珍失檢,《古文四聲韻》中亦歸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於“徒”下,同誤。
7、徒: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6碧
此形應是“巡”字古文,收在“徒”下,誤。《古文四聲韻》“巡”字收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33說),與上錄形體相同。古文從辵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聲,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是“舜”字古文,“舜”、“巡”皆文部字,二者音近,但“舜”、“巡”與“徒”音義均遠,無法通用,所以此形應歸入“巡”字下,釋“徒”誤。《訂正六書通》(41頁)、《集篆古文韻海》[5](1·10)“徒”下不收此形,亦可證。
8、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52牧
《汗簡箋正》(826頁)指出“遞”是“遁”的誤字,其說可信。古文左部所從是“尋”字早期形體,“尋”聲字和“遁”音近可通,而歸在“遞”字下不可解。《傳抄古文字編》(159頁)已經正確地將此形歸入“遁”字下,甚確。
9、迷: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9
《汗簡箋正》(555頁)指出“迷”是“述”字之誤,此說可從。《古文四聲韻》(5·8)收相關形體釋“述”不誤。古文為“遹”字,“遹”、“述”通用,《爾雅·釋言》:“遹,述也。”釋文:“遹,古述字。” 古文此處借“遹”為“述”,若釋“迷”不可解。
10、迷: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9
《汗簡注釋》(116頁)指出“迷”為“述”的形近誤字,可信。
11、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汗
以上兩個古文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舌”下除收以上兩形外,還收有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汗)形,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顯然是“舌”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舌”先秦時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字,隸變後才都寫成“舌”,此處兩類形體必然有一類屬於誤收。此“舌”字位置在入聲“薛”韻下,當代表“口舌”之“舌”,而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所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形屬於誤置,應剔除。
12、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12説
《汗簡箋正》(571頁)指出“詩”與“信”兩字相連,兩處隸定字頭互竄,此是“信”字古文,其說是。
13、信: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12説
此是“詩”字古文,參上一條。
14、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29雲
此形實為“詧”字,從肉、從又、從言,其中“言”旁訛變,《說文》“誥”字下收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應是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訛變而來。《說文》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收在“誥”字下,實誤。桂馥《說文義證》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移於“詧”字下,云:“《玉篇》詧在誥後,即本書舊次。後人移詧於前,而遺其古文。”此說甚是,《古文四聲韻》亦誤,當更正。
15、誼: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3尚
此形是“詛”字古文,收在“誼”下誤,詳參本文第1條。
16、詛: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9史
釋“詛”誤,古文從肉、從又、從言,當是“詧”字,參本文第14條。
17、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3尚
古文形體為“畮”字,“畮”是明母之部字,“畋”是定母真部字,兩者音義均遠隔,前者不可能是後者的古文。相關形體還見於《汗簡》中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74尚)、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74義),釋作“畝”。《汗簡》中第二形體在《古文四聲韻》中收在“敏”下,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14義)。“畝”、“敏”、“畮”三者皆是明母之部字,典籍中也可通用,所以“畮”可以作“畝”、“敏”的古文。上錄“畋”字古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汗簡》中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體相同,而且同出自《古尚書》,兩者顯為一字,所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是“畝”的古文,這樣《汗簡》、《古文四聲韻》二書所收古文正相對應,而不應收在“畋”下。至於《古文四聲韻》中誤認“畮”為“畋”的原因,囿於體例限制,此不贅述,我們將在它文中討論。
18、睦: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59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5尚
《汗簡注釋》(378頁)指出釋“睦”誤,實是“狂”字古文,可參看。
19、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16徐
此形釋“瞶”誤,古文從耳從“貴”字古文,實為“聵”字異體。隸楷階段“目”旁與“耳”旁形近,偶有混訛,所以“瞶”應是“聵”的形近誤字。《訂正六書通》(276頁)與《汗簡》(5·65)中都收有相關形體,兩者均釋該形為“聵”,尚不誤。
20、舊: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37義
原釋此形為“舊”字,誤。頗疑該形本是“雇”字古文,誤竄如“舊”字中。古文從鳥雩聲,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說文》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雇”字或體,可從。古“户”聲字與“于”聲字可通,如《尚書·甘誓》:“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漢書·地理志》“扈”作“鄠”。“雇”與“扈”都從戶聲;“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和“鄠”都從雩聲,所以“雇”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讀音也應相近,古文借“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雇”。而“雇”、“雩”均與“舊”字讀音不近,也無直接相通之證。把“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釋作“舊”不妥,《訂正六書通》(316頁)“舊”下不收此形,而(184頁)“雇”字下此形兩見,亦為其證。
21、予: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3汗
古文為“矛”字,由於“矛”、“予”兩者隸楷階段形體相近,所以誤將“矛”當成“予”字古文,甚謬。
22、敢: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1·15 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23石
《汗簡注釋》(153頁)指出古文見於石經,用為“縠”,釋“敢”誤,其說可從。《古文四聲韻》中“縠”下收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2春),與上錄形體相同,可證。“敢”應是“縠”的誤字。
23、脫: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2老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2老
古文為“默”字,“默”是明母職部字,“脫”是透母月部字,兩者聲韻俱遠,不能相通。檢《訂正六書通》(343頁)“脫”字下不收此形。而且,《老子》中似未出現“默”字,現在能見到的各種版本《老子》中似沒有出現“脫”與“默”相通的現象。由此,我們推測此是“默”字竄入,且其出處亦不可信,並非“脫”字古文。
24、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80石
《汗簡注釋》(491頁)指出此形是“嗣”字古文,釋“副”誤。
25、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25碧
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誤,古文出於碧落文,今存碑文以及《汗簡》(4·51)都以為是“廓”字,可證。後世“廓”、“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者音近,如《廣韻》、《集韻》中兩者都在同一小韻下,而且位置接近,訛竄可能性很大。還有另一種可能,即《古文四聲韻》奪去該形之隸定字頭“廓”,使其誤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下。《汗簡》(4·51)、《訂正六書通》(360頁)、《集篆古文韻海》(5·25)都有“廓”字,著眼於整個傳抄古文體系,《古文四聲韻》中不當沒有,蓋其脫落,其情況與後文第30條的“揚”字相類。
26、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23黄
該形與“炊”字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47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15義)者同形,是“龡”字。“龡”、“炊”音近可通。此字見於《集韻·支韻》,以為是“吹”字古文。“龡”與“籥”讀音遠隔,此處收在“籥”字之下,誤。推測其致誤原因有兩種可能,第一,誤認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中“龠”旁為聲符,因此以為古文與“籥”讀音相近;第二,《周禮·春官·籥師》:“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蓋因“龡”與“籥”相連,收“籥”字時連帶誤收“龡”為古文。
27、簟: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77義
釋該形為“簟”字,誤。《注釋》(476頁)指出其是“輦”字,可信。《古文四聲韻》(3·17)中收相關形體釋為“輦”,尚不誤。
28、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2·26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5裴
《汗簡箋正》(660頁)指出古文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訛形,《玉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古文饡字。”釋“饋”誤,可信。牆盤銘文中有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集成》10175)形,學者指出與古文為同一形體,讀為“纘”或“纂”,訓作繼,文通字順。而“饡”又與“纘”、“纂”音相近,可見從出土文獻看,“饡”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讀音亦近。原書收古文於“饋”字下,誤。
29、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3·40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51碧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22義
《汗簡箋正》(748頁)指出“亭”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之誤,可信。“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廎”可通,釋“亭”誤。
30、楊: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3孝\尚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3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3崔
原書將此三形以及其上面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都收在“楊”字下,我們認為把上錄三形當成“楊”字古文是錯誤的。此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前脫去字頭“揚”。第一,《汗簡》(1·14)收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也出字《古尚書》),隸作“揚”;《說文》(手部)也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揚”字古文;第二,《訂正六書通》(113頁)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收在“揚”字下(亦注出《古孝經》),又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亦在“揚”字下,同時該書“楊”字下僅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一類形體,未收錄和以上古文相似之形;第三,《說文》、《汗簡》、《訂正六書通》中都有“揚”字,並收有古文,如果把以上三形都看成是“楊”字古文,那麼《古文四聲韻》中就沒有“揚”字了,這明顯與傳抄古

中国历史故事明朝内容概括

文整個體系不合。最後,“楊”與“揚”二字讀音相近,《訂正六書通》中兩字相鄰(“楊”字在前),《古文四聲韻》中兩字也當相鄰,如果字頭“揚”脫去,這些古文正好竄訛到“楊”字下。由此,以上三形原是“揚”字古文,由於字頭“揚”脫落,遂竄於“楊”下,當予以補出脫落字頭。
31、榮: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9義
此形原書收在“榮”下,誤。應是“隸”字,《古文四聲韻》中“隸”字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4·13說),與上錄古文形體相同,可證,此屬誤置。
32、帀: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20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20崔
上錄兩形收在“帀”下,誤。頗疑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是獨立的隸定字頭,《古文四聲韻》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上部奪去分隔符號,[6]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的出處“崔希裕《纂古》”前衍一“並”字。《集篆古文韻海》(5·36)中有“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並收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訂正六書通》(384頁)“帀”下不收上錄兩形,可證。《玉篇·艸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菜生水中也。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古文。”上錄第二形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訛變,究其來源,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下部的“眾”旁應是“眔”字寫訛。“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之異體,並非“帀”字古文。“沓”與“眔”都是定母緝部字,讀音相近,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的古文,更為合理。
33、賷: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59義
《汗簡箋正》(866頁)認為此是“責”之誤,其說是。
34、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79義
《汗簡注釋》(485頁)指出此形是“甲”字之誤,可信。
35、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73尚
“暨”是“塈”的形近誤字,《古文四聲韻》(4·6)收相關形體尚不誤。
36、旆: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12石
“旆”應是“旝”字之誤,《汗簡》(3·34)收相關形體釋為“旝”不誤。而且傳抄古文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多當作“會”旁來用,此亦不例外,釋“旆”誤。
37、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3·33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11說
《汗簡箋正》(701頁)認為此是“貫”字,其說是。古文上部形體筆劃斷裂。《說文》中“貫”、“虜”二字相鄰,以至訛竄。
38、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11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11汗
上錄第一形出自《汗簡》,實誤,其實該形為“鹵”字的隸定字頭(上部脫去分隔符號),上錄第二形應是它的古文。首先,上文已說,《汗簡》中所收的形體沒有“隸定古文”,上錄第一形是隸定形體,恐不會是《汗簡》中所有,《汗簡》(5·64)祗有一個“鹵”字,為篆體,作為部首出現;其次,《訂正六書通》(182頁)、《集篆古文韻海》(3·11)“虜”下均不收類似“鹵”的形體;再次,《集篆古文韻海》(3·11)收有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並注明是“鹵”字,且與“虜”相鄰,至為明顯,《古文四聲韻》中把“鹵”字及其古文混入“虜”下。《古文四聲韻》後所附檢字表單獨設“鹵”字,可從。《傳抄古文字編》(670頁)收此二形在“虜”下,欠妥。
39、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23崔
《隸定古文疏證》[7](157)頁指出此形為“稬”字,非“秋”字。
40、疚: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37籒
“疚”以“久”為聲符,而上錄古文形體中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久”旁,可見該形非“疚”字。我們懷疑此古文是“昃”字的誤置,“昃”字早期寫法是以人和太陽的相對位置關係會意,甲骨文中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與甲骨文中的“昃”字形體相近,祗是人形部分略有訛變,中間的筆劃斷裂,其人形的兩臂部分向左端傾斜。相同的變化我們在“虞”(吳)字古文中也能看到: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從以上演變序列不難發現,“昃”字與“吳”字的演變情況相似,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中人形上部筆劃斷裂並傾斜情況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完全平行,此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為“昃”字的佐證。
41、冕: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55史
釋“冕”誤,“冕”是“晃”的形近訛字,《古文四聲韻》收此形不誤。
42、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5·65林
《汗簡箋正》(905頁)認為此形是“叚”字借用為“假”,《汗簡注釋》(412頁)從之。按此說非是,古文字中的“叚”字以及“叚”旁都與此形不似,《古文四聲韻》收此形釋為“缺”,正確。《集篆古文韻海》(5·19)收此形亦隸定為“缺”,可證。從形體上說,此形右部是“夬”旁,與“缺”字聲符相同,兩者可通。可見此處《汗簡》釋“假”誤。
43、卓: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7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7崔
古文可隸定成“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從“晝”得聲,“晝”與“卓”上古音一在侯部,一在藥部,兩者讀音不近,典籍中兩聲系字又不見通假現象,所以猜想“卓”不會以“晝”聲字為古文。有一條材料值得注意,《說文》:“斲,斫也。從斤、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聲,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斲或从畫,从丮。”(此依“小徐本”)“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是同一形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所從的“畫”是“晝”的訛字。段玉裁曾有所論及,他說:“斲或从丮晝聲。大徐作从畫,从丮。篆體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今依《玉篇》正。晝聲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聲也。”段說即是,從讀音上講,“斲”與“晝”都是端母侯部字,兩者讀音相近,“斲”字或體從晝屬於聲符替換。[8]至於《古文四聲韻》中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形為“卓”字古文,屬於誤置。《古文四聲韻》中“斲”與“卓”兩字相連,頗疑後世抄寫者誤置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於“卓”字下,其情況與下文61條中“絕”字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相同。對此,學者可能會有不同意見,認為是由於“斲”與“卓”中古音相近,所以整理者認為兩者可通,便置“斲”字古文於“卓”字下。這一可能性雖不能完全排除,但相當小,因為《訂正六書通》(361頁)“卓”下古文不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這類形體;同一頁“斲”字下卻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為古文。可見,早到《說文》,晚到《訂正六書通》,“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都是“斲”的古文,所以《古文四聲韻》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在“卓”下,屬於誤置。
44、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1義
此形與“袤”字古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39義)相同,當是因“袤”與“衺”形體相近,整理者誤將“袤”古文收在“衺”字下。
45、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3·41
《汗簡注釋》(287頁)指出“貌”係“貃”的訛寫。
46、髵: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49
釋“髵”誤,《古文四聲韻》(四4·9)中相關形體收在“髴”下,古文可分析成從髟弜聲,“弜”、“弗”二字音近可通,“髴”從“弜”作屬於聲符替換。
47、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0籀
該形也見於敦煌文

中国历史骂名人物故事

獻中,用為“龜”,或認為“龜”和“詞”都是之部字,蓋假“龜”為“詞”。按,《龍龕手鏡》卷一人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音歸。”“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是對“龜”字古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18乂)的隸定,所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是“龜”字無疑,“龜”與“詞”雖然都是之部字,但兩者並無相通之證,看成通假關係不符古書用字習慣,我們認為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詞”字古文屬誤置。
48、色: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83庶
《汗簡》收此形隸為“色”,《汗簡箋正》(1030頁)謂“夏無”;《汗簡注釋》(510頁)認為此形右部是“色”旁之訛。按,兩說皆非,鄭珍失檢,《古文四聲韻》中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3·22庶)形隸為“也”;從形體上講其右部也和“色”旁不近,《汗簡注釋》說法無據。我們認為《汗簡》注“色”誤,當依《古文四聲韻》隸為“也”是。具體論證看《古文考釋八篇》。
49、艴: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9汗
此形為“色”字古文,“色”、“艴”音義皆不近,陳劍先生指出釋古文為“艴”屬於誤置,[9]可信。
50、鬼: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8說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8汗
上錄古文第一形注出《說文》,誤。此形實為獨立的字頭,非隸定古文。祗是上部奪去分隔符號,以至於訛似“鬼”字古文,《古文四聲韻》後所附檢字表以該形為獨立之字,可從。《傳抄古文字編》(905頁)收此二形在“鬼”下,欠妥。
51、畏: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9
此形係“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異寫,《古文四聲韻》在此形上有一分隔符號,似表明此是獨立字頭,然而此形下部又收“畏”字古文,情況甚怪異。有兩種可能,一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畏”的形近訛字,上部衍出分隔符號。二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傳抄過程中衍出的一個形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畏”形音俱近,蓋衍此形以及上部的分隔符號。
52、貊: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8尚
“貊”應是“貌”的形近寫訛。此古文即“緢”字,《說文》:“緢,旄絲也。从糸、苗聲。《周書》曰:惟緢有稽。”按今本《尚書》“緢”作“貌”,古文出處為《古尚書》,釋成“貌”字正合,原書釋“貊”誤。
53、騂: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21籒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21籒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21說
此三形體明顯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上古音在陽部,“騂”從辛聲,上古音在真部,陽、真兩部並不近,無由相通。其實疑這三個形體中的第一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原來應該是字頭,後兩個是它的古文,即《古文四聲韻》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上面奪去了分隔符號,而第二形下的出處“並籀韻”中衍一“並”字,僅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一形而言。我們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訂正六書通》(134頁)以及《集篆古文韻海》的“騂”字下均不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這類形體,而且《訂正六書通》(132頁)以及《集篆古文韻海》都有單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下並收此類形體。如果認為以上三形為“騂”古文,則《古文四聲韻》中不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甚是可疑。第二、這三個形體中最後一個形體注出《說文》,《說文》中正以該形體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籀文,可見該形確應歸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下。第三、中古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騂”讀音較近,在《訂正六書通》中兩字就都收在“庚”韻下,《古文四聲韻》中兩字屬同一韻並相鄰,所以訛混可能性非常大。由此,上錄第一形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字頭,後兩形為其古文。
54、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1籒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1孫
上錄形體原收在“滋”下,並注第一形出《籀韻》。按,古文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形的混合體,可隸定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釋成“滋”不可說,應是訛誤,上錄第一形是單獨出現的字頭,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非隸定古文,第二形為其古文。《汗簡》(6·72)中此形正單獨成字,可證。該形上部奪去分隔符號,當補出。
55、《古文四聲韻》(1·30)“辰”字古文中有隸定字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
按,原在該形上部有分隔符號,似證明其是隸定字頭。按,該形前後都是“辰”字古文,甚是怪異,李家浩先生指出此處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是“辰”的誤字。[10]當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及其上部衍分隔符號也可能都是衍文。
56、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5·64易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4·20易\說
《汗簡箋正》(896頁)已經指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應是“懫”之誤,可信。
57、閱: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汗
“閱”應是“鬩”的形近誤字,“鬩”字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4·56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6義),與上錄形體相同,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玉篇·言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私訟也,恨也,內悔也,亦作鬩。”可證。
58、耽: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2義
頗疑此形是“龕”字古文,後來訛竄到“耽”字下。《集篆古文韻海》(2·27)、《訂正六書通》(155頁)“耽”字下並不收此形;“龕”字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5·68尚)、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2尚),與此古文一致;《古文四聲韻》中“龕”、“耽”兩者相連,存在相互訛混的可能,類似的情況在該書中常有發生,如下文要談到的“說”字古文竄入“絕”下(第61條),情況與此相同。
59、奴: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5·67孫
《汗簡箋正》(921頁)指出釋“奴”誤,應收在“姐”字下。《古文四聲韻》(3·22)收相關形體在“姐”字下,尚不誤。
60、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3籒
按,釋字錯誤,該形應該從《汗簡》收在“媟”字下是,首先,“婞”字中古音在梗部,屬於上聲字,古非入聲字,按照《古文四聲韻》一書的體例,其不應該放在卷五入聲字中,也不應放在屑部。而“媟”字古音卻屬入聲,正好符合此字位置;其次,此形非“婞”字,在音理上又不能與“婞”字相通,釋為“媟”則可通;[11]第三,《訂正六書通》(225頁)“婞”字下未見有古文作此形者,而“媟”下收有相似形體作古文,可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是“媟”字古文無疑,《古文四聲韻》誤認作“婞”。[12]
61、絕: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孝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裴
上錄古文形體與“絕”字不類,似非“絕”字。《古文四聲韻》“說”字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4貝)兩者明顯同形。《古文四聲韻》中“絕”與“說”兩字相鄰,猜想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原應在“說”下,傳抄過程中誤置於“絕”下。《訂正六書通》(349頁)中出於《古孝經》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和出於《裴光遠集綴》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都收在“說”字下,《集篆古文韻海》收錄相關形體亦放在“說”字下,而相鄰的“絕”字下均不收此形體,可見從《汗簡》到《集篆古文韻海》、《訂正六書通》都把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這類形體當成“說”(或悅)的古文,祗有《古文四聲韻》一書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150字

與此不同,顯然不合理。况且從形體上講,古文與“絕”字難以溝通,但是若看成“說”字古文,則可通。詳論參《古文考釋八篇》,可見“絕”下收上錄兩個古文形體屬於誤置。
62、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6義
“續”為“績”的形近誤字,“績”與“勣”並從責聲,屬假借關係。《汗簡》(汗6·75)收相關形體尚不誤,可證。
63、縱: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13乂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13乂
原書以此兩形為“縱”字古文,並注出《王存乂切韻》,實誤。第一形實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也隸定作廾)字隸定字頭,第二形為“廾”的古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上部奪分隔符號,又因為“縱”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字原書中相鄰,致使把這兩個形體都訛成了似“縱”字古文,《傳抄古文字編》(1297頁)將上錄兩形收在“縱”下,同誤。《古文四聲韻》後附檢字表中標明此為“廾(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並括注“漏圈記”,可從。
64、績: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80尚
古文收在“績”字下,誤。“績”是“續”的形近訛字,上文第62條中也是“續”、“績”相訛之例。《說文》、《古文四聲韻》中收相關形體均不誤。“賡”和“續”意義相同,屬於同義換讀關係。
65、蠛: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5·13孫
從形體上講該形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看上文第54條),此處收在“蠛”字下屬於誤置。
66、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6·74華
“壞”是“壤”的形近誤字,《古文四聲韻》(四3·24)收相關形體不誤。
67、鉏: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1·23說
按,從形體上講,該形從玉丑聲,為“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鉏”音義皆不近,前者似不能成為後者古文。從校勘角度說,該形注出《說文》,可《說文》“鉏”下無古文。其實,該字頭“鉏”應是“鈕”的誤字。《集古文韻》(原影印19頁)與《汗簡》(1·4)收此形均隸定為“鈕”,正確。《說文》“鈕”下正有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鈕”同從丑聲,兩者聲符相同,讀音相近,古文借“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鈕”。“鉏”顯然是涉“鈕”字楷書而誤。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鈕”的中古音本應在“上聲”,《廣韻》等韻書都將其歸在上聲“有韻”下,《集古文韻》亦同。但是,此處“鈕”字誤認成“鉏”後,竟然把這個字放在了上平聲卷一中,甚謬。
68、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18崔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3·18崔
以上錄兩形為“輭”字古文,誤。事實上,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應是獨立的隸定字頭,祗不過上部奪去分隔符號而已。檢《訂正六書通》(209頁)、《集篆古文韻海》(3·21)“輭”下亦無此二形,可知宋刻配抄本誤。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是字頭,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的古文,兩者可通,

讲中国历史故事直播

《玉篇·艸部》:“菤,菤耳也,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古文。”可見“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菤”字異體。
69、陰: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26義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並四2·26義
我們認為上錄第一形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的隸定字頭,並非“陰”的隸定古文。《集篆古文韻海》(2·26)“陰”、“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二字相鄰,並且該書中上錄古文後三個形體都收在“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下,可證。其次,《說文》中“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古文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與上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相近,可以證明它們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字古文,不應收在“陰”字下。由此,則可以看出古文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上部奪去分隔符號,以至於訛似“陰”字古文。
70、庚: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四2·18说
此形應是“續”字古文,注“庚”誤。此形出處注為《說文》,然《說文》“庚”下未收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而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卻見於《說文》中的“續”字下,《說文》:“續,連也。从糸、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聲。賡,古文續从庚、貝。”可證。同樣,《訂正六書通》(126頁)、《集篆古文韻海》(2·15)“庚”下均不收此類形體。而均以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為“續”字古文;從形體上講,該形從貝庚聲,應是“賡”字,古“賡”與“續”義近,如《廣雅·釋詁下》:“賡,續也。”《尚書·益稷》:“乃賡載歌。”孔安國傳:“賡,續也。”所以“賡”和“續”屬同義換讀關係。
本文從《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中選取70條,臆測之處,在所難免。導致古文誤置的原因有多種,有的屬於流傳過程中誤竄,有的屬於奪去字頭。有的釋文因形近而誤為其它字,有的相鄰釋文互竄。因篇幅關係,本文不再做細緻分析,我們已在學位論文中有所討論。
古文出處簡稱表:

李——李商隱字略    趙——趙琬璋字略        易——古周易
說——說文       爾——爾雅           雲——雲臺碑
乂——王存乂切韵    義——義云章          老——古老子
籀——籀韻       孝——古孝經          孫——孫強集字
汗——汗简       崔——崔希裕纂古        黃——王惟公黃庭經
碧——碧落文      石——石經           林——林罕集字
尚——古尚書      裴——裴光遠集綴
徐——徐邈集古文
 
2010年5月初稿
2011年4月改定選錄
(編者按:[2]鄭珍:《汗簡箋正》,《鄭珍集·小學》,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後文引用該書觀點時直接在數名後括注頁碼,不另外出注。
[3]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後文引用該書時亦直接在書名後直接括注頁碼,不另外出注。
[4]閔齊伋輯,畢弘述訂:《訂正六書通》,上海書店,1981年。後文引用該書時直接在數名後括注頁碼,不另出注。
[5]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5冊,書目文獻出版社。後文引用該書時直接在數名後括注卷數和原書影印頁碼,不另出注。
[6]《古文四聲韻》一書中以一個小圓圈標識獨立字頭,在本文中我們稱之分隔符號。
[7]徐在國:《隸定古文疏證》,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8]舊據《說文》中“斲”字或體作“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把富奠劍銘文(《集成》11589)中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形釋為“斲”,不可信。詳另文:《金文小考(兩篇)》之一“富奠劍銘小考”,待刊。
[9]陳劍:《據戰國竹簡文字校讀古書兩則》,《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新世紀的古文字學與經典詮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376頁,2003年。
[10]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64頁,中華書局,2000年。
[11]參拙作:《傳抄古文釋讀(五則)》,《中國文字》新三十六期,2011年1月。
[12]此雖隸作“婞”,其所從的“幸”旁也可能是“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的訛誤,“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屬於入聲字,但是從女從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
之字似不見於字書,不如《汗簡》釋為“媟”直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17.html

以上是关于《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古文誤置現象校勘(選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05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