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武王踐阼》“安”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釋《武王踐阼》“安”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釋《武王踐阼》“安”字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上博簡《武王踐阼》第10號簡作[1]:

釋《武王踐阼》“安”字
于貴富。”戶銘唯曰:“位難得而易失,士難得而易

釋《武王踐阼》“安”字
。”無謹弗志,曰:余知之。毋
其中“余知之”,主謂賓皆有,語法結構完整,“毋”後一般來說應有未盡之語。大概是基于此種理解,學者們認爲此處文意不完整,其後應有脫簡[2]。
按:“毋”字作

釋《武王踐阼》“安”字
(用A表示)
“毋”的右下部其實有一右斜書寫的短橫,跟常見的毋字作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五行》48)有別,A释作“毋”恐还需推敲。
楚簡“安”字作:

釋《武王踐阼》“安”字
《弟子問》16、

釋《武王踐阼》“安”字
《弟子問》17、

釋《武王踐阼》“安”字
《性情論》38
有從宀和不從宀兩種寫法。“安”還有如下例子: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老子甲》19、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老子甲》22、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老子甲22》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老子丙》1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老子甲》25
也有從宀和不從宀兩種寫法,其中不從宀的字形可以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词语故事
分析为从女从一短斜横,這種寫法的字與A形體極爲相近,差別在于從女還是從毋。楚簡其實已有從宀從毋從一短橫的“安”字,如:

釋《武王踐阼》“安”字
(郭店《語叢三》56)
比較之後可知,A即是

釋《武王踐阼》“安”字
下部所從,當是“安”字,讀作“焉”。“焉”可用爲句末語氣詞。《列子·湯問》:“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史記·蘇秦列傳》:“凡天下戰國七,燕處弱焉。”簡文“安(焉)”疑應用作句末語氣詞,在文中屬上讀作:
曰:余知之安(焉)。
文獻中類似的語句頗多
中国历史大故事txt
,如:
《左傳》昭公十九年:“寡君與其二三老曰:‘抑天實剝亂是,吾何知焉?’”
這是“焉”在疑問句的句末用作語氣詞的情形。此外如:
《公羊傳》昭公十二年:子曰:“我乃知之矣。”
是“矣”在肯定句句末用爲句末語氣詞的例子。上舉文獻中的“吾何知焉”、“我乃知之矣”跟簡文“余知之焉”文例極是接近。可見10號簡“余知之焉”這樣斷句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毋”疑當改釋作“安(焉)”,爲句末語氣詞。10號簡中下段文意完整,其後不大可能有脫簡。簡1-10可看作武王問道的完整
中国历史故事晏子出使楚国摘抄
文本[3]。
(編者按:[1]釋文曾參考李松儒:《上博七〈武王踐阼〉的抄寫特徵及文本構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年5月18日。
[2]參看陳佩芬:《武王踐阼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49-150頁;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wz.fudan.edu.cn/)2008年12月30日。
[3]11-15,與簡1-10有异有同,其關係不能簡單的用甲乙本來界定。通過考察二者在禮儀、問道内容等方面的异同,可知簡11-15在禮儀細節、用詞、問道層次上與簡1-10存在承前省乃至遞進關係,簡11-15可以視作武王第二次問道的文本,有可能是後人续貂之作,其寫成很有可能在簡1-10之後,二者在战国时期楚地流傳的時已经編在一起傳抄(詳情請关注小文《上博楚簡〈武王踐阼〉文本性質初探》(《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待刊))中的討論)。 (责任编辑:adm
中国历史教训故事
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863.html
以上是关于釋《武王踐阼》“安”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釋《武王踐阼》“安”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