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上博八出版後[1],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對上博八所做校釋,解决了諸多疑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想法,今羅列于此,以向大家求教。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偃)也攸(修)丌(其)惪(德)行,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以)受嘼攻之飤(食)於子 《子道餓》簡2
“惪(德)”,字與楚簡常見的德字(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孔子詩論2號簡)比較,還缺一竪筆,這裏當分析爲從目從心,可看作“惪(德)”字訛寫。
嘼攻,整理者讀作戰攻,陳劍先生作“商工”,認爲[2]:
“商工”即商賈百工,古書多見,又多作“工商”。《左傳》襄公九年:“其卿讓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競于教,其庶人力于農穡,商工皂隸,不知遷業。”《國語·晉語四》:“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不煩多舉。所謂“禮不下庶人”,“商工”更下於庶人一等,故不得與於禮。言遊以爲,魯司寇爲禮而己不得與,是以商工畜己;於己實非商工而受商工之食,是爲偽;己爲修德行之儒,不能如司寇所畜之商生利、工生器,故于司寇爲損。
孟蓬生先生則指出“商工”之說有不妥之處,如[3]:
“犬馬畜伋”、“俳優畜之”、“倡優畜之”、“婢妾畜之”等,凡並列者大多同類,而“商”與“工”實非一類也,古代似未見有“畜商”之說。換個角度考慮一下,“單工畜之”讀為“賤工畜之”如何?
今按:孟蓬生先生所舉“某某畜之”諸例甚好,可解釋爲把某當做某某來畜養,可見“嘼攻”在這裏應該指一類人,所指當低于言游現有身份。“獸攻”,疑可讀作獸工,即制革工。《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鄭玄注:“獸工,函鮑韗韋裘也。”獸工仍是靠勞動生活的人,身份爲庶人。《禮記·禮器》:“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鄭玄注:“食力,謂工、農、商也。”陳澔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農、工、商賈,庶人之屬也……禮不下庶人,故無食數,飽即止也。”
孔子曰:“敬又(有)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而【1】 【先】 又(有)司 《顏淵問於孔子》1、12A
“敬又”後一字,整理者釋爲“佂”,讀爲“正”。蘇建洲先生指出[4]: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應該是禍字,參《武王踐祚》09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從“化”,從“示”,上加二飾筆,劉洪濤先生說)。則前面一字或是羞,進也。
今按:釋“禍”很有可能,不過這裏可能讀作過。《顔淵問于孔子》1、12A“敬有過而先有司,老老慈幼”,復旦吉大讀書會也提及與之對應的文句見于《仲弓》7 號簡:
老老慈幼,先有司,舉賢才,惑(宥)過赦罪
《顔淵問于孔子》中的“有過”疑讀作“宥過”。此外《仲弓》19號簡也提及“宥過”的必要性,如:
山有崩,川有竭,日月星辰猶佐民,無不有(宥)過,賢者
也可爲佐證。
皆欲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捨)亓(其)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親)而新(親)之,皆欲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以)亓(其)邦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之 《成王既邦》簡8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整理者讀作就。今按:該字在文中與“親”相對應,疑讀作“戚”。郭店《五行》“戚”即寫作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5]
則戠爲民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吾)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聞)古之善臣,不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以)厶(私)思厶(私)悁(怨)內(入)于王門 《命》4、5
“則戠爲民”後一字,也見于郭店《成之聞之》11“窮”所作,可分析爲從穴從臣從身;其後一字從整理者意見,分析爲從穴從周。
思,原釋文釋,復旦吉大讀書會釋文作惠的訛字,在注釋24說[6]:
原整理者釋爲“思”,非是。字作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實爲“惠”字。
今按:字是思字應該沒問題,不能說“非是”,說是惠的訛字即可。我們對把“思”看作“惠”之訛字仍有疑慮。此前學界對于“思”多有討論,認爲可用作乃至讀作“使”[7],在這裏似也可通。《奏讞書》:
蜀守𤅊(讞):佐啓、主徒令史冰私使城旦環爲家作告啓,啓𧧻(詐) 簿曰治官府疑罪。·廷54報:啓為偽書也55
其中即有“私使”一詞,《命》中的“私使”當用作名詞。《荀子·强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荀子·君道》:“公義明而私事息矣。”《荀子·强國》所見“私事”用例,與簡文相近。“私思(使)”用意似與之同。
可(何)黍而不沽? 《蘭賦》簡2
黍,整理者作淵,今按:此字似可分析爲水禾水,即黍字[8]。沽,疑讀作枯。《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行冬令則草木蚤枯。”釋文作“汗(旱)其不雨,可(何)黍而不枯?”。
子遺余婁(鶹)栗(鷅
影响我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今可(兮) 《鶹鷅》簡1
“婁”,復旦吉大讀書會在文章注釋1 中云[9]:
其字上部“言”形左右所從幷非“糸”形,而系兩手形。
劉洪濤先生云[10]:
《彭祖》簡2有一個字作,用作“鶹”的這個“婁”字應該跟它有關。我覺得它們可能就是“婁”字,而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微盘
非從“言”從“婁”之字。
蘇建洲先生云[11]:
洪濤兄說可從,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字正是婁。此字等字還與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婁,《包山》05)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婁,《包山》103)
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
(婁-數,《君人者何必安哉》甲4)等字有關係,參拙文〈《上博三‧仲弓》簡20“數”字解兼論秦漢文字的“婁”〉(待刊稿)
今按:若要細扣的話,簡文“婁”可能應該是從音,整個字的分析當如劉洪濤、蘇建州二位先生所論。
(編者按:[2]陳劍:《〈上博(八)·子道餓〉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1年7月19日。
[3]陳劍:《〈上博(八)·子道餓〉補說》文後評論第3樓(2011年7月19日)。
[4]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以下簡稱復旦吉大讀書會):《上博八〈顏淵問於孔
中国历史故事 考研素材
子〉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1年7月17日)文後評論第1樓(2011年7月17日)。
[5]參看陳偉老師等編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十四種》第186頁,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6]復旦吉大讀書會:《上博八〈命〉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
中国历史故事文化遗产
011年7月17日。
[7]各家意見請參看沈培:《周原甲骨文裏的“囟”和楚墓竹簡裏的“囟”或“思”》,簡帛網2005年12月23日。
[8]“黍”字的論證請參看宋華强:《新蔡葛陵楚簡初探》第449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9]復旦吉大讀書會:《上博八〈鶹鷅〉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1年7月17日。
[10]復旦吉大讀書會:《上博八〈鶹鷅〉校讀》文後評論第1樓(2011年7月17日)。
[11]復旦吉大讀書會:《上博八〈鶹鷅〉校讀》文後評論第7樓(2011年7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835.html
以上是关于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国学-上博楚簡釋讀札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