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11:2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所收《舉治王天下》,按照原整理者的意見,一共包含了“古公見太公望”、“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堯王天下”、“舜王天下”、“禹王天下”五小篇。[1]在這裏我們著重談“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以下簡稱“《文王》”)的竹簡編連問題(原整理者所編此篇竹簡爲簡4~21)。由於原簡殘缺嚴重,文義難明,我們所作的編連工作一定頗多臆測之處,對情節的復原亦多屬懸想,僅供大家參考。
到目前爲止,對《文王》有關竹簡歸篇和簡序調整的研究,貢獻最大的是李松儒、侯乃峰和網名爲“鳲鳩”的先生。2011年7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出版後,李松儒先生率先指出此書所收《成王既邦》簡9、12、13、16與其他簡的字跡有別,當歸爲一組,可能屬於整理者原來介紹的“《尚父周公之二》篇”。[2]2013年1月,《上博(九)》出版後,李先生以“松鼠”的網名在“簡帛網”的論壇裏發表《有關上博九的字跡情況》一帖,指出《舉治王天下》“簡1—12、15、16、18、20、22、25、27、28字跡與《成王既邦》B組字跡(簡9、12、13、16)特徵一致,應爲同一抄手所寫”。[3]此前,侯乃峰先生以“汗天山”的網名在論壇上發言,“懷疑上博八《成王既邦》簡9‘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市明之惪(德)亓(其)殜(世)也’當屬於此篇”。[4]他們的意見都極富啓發性。
簡27原整理者歸入《舜王天下》篇,不知有何確據。李松儒先生在簡帛網的論壇上指出簡20+27的拼合,[5]雖未加說明,但從有關情況看無疑是正確的,詳下文的論證。
簡21首字原整理者誤釋爲“胃”,網友wqpch改釋爲“䎽”讀爲“問”。[6]“鳲鳩”先生在此基礎上拼合了簡13與簡21,相關文句連讀爲“文王曰:‘請䎽(問)日行。’”。[7]所說皆正確可從。
下面先寫出按照我們的編連意見(吸收了李松儒先生和“鳲鳩”先生的兩處正確編連)所排定的《文王》篇的釋文(“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表示簡文上下殘缺),不能肯定當連讀的簡或編連組之間用換行表示,暫時無法編入本篇和不屬於本篇的零簡附於其後;然後依次說明這樣編連的理由。
子訪之,上(尚)父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與)詞(辭)。文王曰:“日耑(短)而殜(世)悃(?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4】
乃往,既見,𨟻(將)反,文王乃卑(俾[8])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1】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之,至于周之東,[9]乃命之曰:“昔者又(有)神【《上博(八)·成王既邦》16】顧監于下,乃語周之先祖,曰:‘天之所向,若或與之;天之所伓(背),若佢(拒)之。[10]’勿(物)又(有)所總,[11]【9】道又(有)所攸(修)[12],非天之所向,莫之能得。尚(嘗)退而思之,亓(其)唯臤(賢)民虖(乎)?子爲我【7】得上(尚)父,載我天下;子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失)上(尚)父,𡊍我周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既言而上(尚)父乃皆(階?)至。隹(唯)七年,文【5】王訪於上(尚)父,曰:“我左串(患)右難,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吾)欲達中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道。昔我得中,殜=(世世)毋(無)又(有)後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悔)。隹(唯)【6】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市}明之惪(德),亓(其)殜(世)也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八)·成王既邦》簡9】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失)也;苑(怨?)并之衆人也,非能𣌭(合)惪(德)於殜(世)者也;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28】也,非天子之差(佐)也。請厶(私)之於夫子。昔者舜台(以)大𣌭(合?)[13]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0】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矣。”上(尚)父乃言曰:“夫先四帝、二王之【道】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6】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啓行五厇(宅),湯行三起。”文王曰:“道又(有)獸(守)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上(尚)父曰:“黃帝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光,堯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舜】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啓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7】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湯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善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4]。”文王曰:“道又(有)要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15]上(尚)父曰:“敬人而新(親)道,毋[16]自□而□[17]【人】[18]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4】
不智(知)亓(其)所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極)。”文王曰:“又(有)後(?)盍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上(尚)父曰:“黃帝攸(修)三員(損?[19]),備(服)日行,習女智,[20]【19】於是用𨟻(將)安。”文王曰:“請問亓(其)【15】茖(略[21])。

二战故事解说中国历史

”上(尚)父曰:“黃帝攸(修)三員(損?)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8】埶(設)皆紀;四正受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任),五事[22]皆【20】李(理);正將(?狀?)才(在)𡵂(美?微?),請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27】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五□一□二□。五㝅(?穀)不舉,[23]亓(其)民能相分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餘);三年不生粟,[24]五年亡(無)涷餒(?)者,此盍民之道也。”文王曰:“請【13】𦖞(問)日行。”上(尚)父曰:“日行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甬(勇?)以果、而潛(憯?)以成;高(?吝?)而均庶,遠而方達;[25]此日行也。”■堯王天下……【21】
暫無法編入本篇: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安共以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12】
不屬於本篇:
之道,寡人不能弌(一)安,而介𦁉(接?)弋(代)之。夫立(蒞)民,[26]天下之難事也。或以興,或以亡。公亓(其)𦘔(盡)之。夫【8】
我們從李松儒、侯乃峰先生已經提到的《上博(八)·成王既邦》幾支可能與《文王》有關的簡的編連問題談起。
侯乃峰先生提到的《成王既邦》簡9當接在《文王》簡6之後,相關簡文可連讀爲:
隹(唯)七年,文【5】王訪於上(尚)父,曰:“我左串(患)右難,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吾)欲達中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道。昔我得中,殜=(世世)毋(無)又(有)後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悔)。隹(唯)【6】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市}明之惪(德),亓(其)殜(世)也……【《上博(八)·成王既邦》簡9】
《成王既邦》簡9的“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過去不能確讀,現在看來應即《文王》簡6“吾欲達中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道”之“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亓(其)殜(世)也”的說法也與“殜=(世世)毋(無)又(有)後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悔)”相應。“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持)明之德”即“持明德”,大概就是上文的“持道”,其義已足,“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下“市”字實嫌多餘。“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从“寺”聲,“寺”从“之”聲;“市”亦从“之”聲,二者古音極近。陳劍先生指出,《上博(六)·景公瘧》簡10“是皆貧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苦)約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疾”、《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3“而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敷、布)尃聞丌(其)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詞/辭)於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逸)人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中的“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尃”,因分別與其前的“約”、“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音近而誤衍。[27]馬王堆帛書《十六經·前道》“柔身以寺(待)之時”,陳劍先生指出“寺”从“之”聲,與“之”又常作部分合文或重文用,因而“寺”後誤衍“之”字。[28]“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與“市”的情況,跟上舉諸例,尤其是《十六經》“寺”與“之”的情況十分相似,由此推測“市”字可能也是因與“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音近而產生的衍文。
在李松儒先生所指出的字跡與本篇一致的《成王既邦》B組簡裏,簡16上半段已殘,其文並未提到“成王”或“周公”,無從證明必屬《成王既邦》篇;我認爲也當歸入《文王》篇,置於簡9之前,相關簡文可連讀爲: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之,至于周之東,乃命之曰:“昔者又(有)神【《上博(八)·成王既邦》簡16】顧監于下,乃語周之先祖,曰:“天之所向,若或與之;天之所伓(背),若佢(拒)之。”……
原整理者簡9前接簡8。簡8說“之道,寡人不能弌(一)安,而介𦁉(接?)弋(代)之。夫立(蒞)民,天下之難事也。或以興,或以亡。公亓(其)𦘔(盡)之。夫”,其文自稱“寡人”,稱對方爲“公”,與《文王》的稱謂不合,應該不屬於本篇,當剔除。按照原整理者的編連,簡8的“公”當指尚父,“夫顧監于下,乃語周之先祖”的主語應該也是尚父。但是從古書看,“顧監于下”者多爲具有神性的“天”或“上帝”(如《詩·大雅·大明》“天監在下”、《烝民》“天監有周”,《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瘼)。”《尚書·高宗肜日》“惟天監下民”等),尚父只是一介“賢民”(即賢人,見簡7),不可能有這樣的職能,更不會具備“語周之先祖”的能力。將《成王既邦》簡16置於《文王》簡9之前,“顧監于下,乃語周之先祖”的主語就成了“有神”(可能就是指上帝),這無疑是合適的。
簡9“勿又(有)所總”的“勿”,從文義看當讀爲品物、人物之“物”。陳劍先生向我指出,“物有所總”與簡7首句“道又(有)所攸(修)”句式一致,簡7當接於簡9之後。今從之。簡9“道有所修”後接說“非天之所向,莫之能得”,也與簡7“有神”對“周之先祖”說“天之所向,若或與之;天之所背,若拒之”扣得很緊密。
簡7最末三字爲“子爲我”,這個“子”應該就是簡5“子失尚父”之“子”,二簡當連讀爲:
……子爲我【7】得上(尚)父,載我天下;子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失)上(尚)父,𡊍我周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5】
“子爲我得尚父”與“子失尚父”對文。需要說明的是,據原整理者介紹,簡7下端殘;但從圖版看,簡7最末一字“我”下有第三道契口,本篇完簡(如簡5、6等)均以第三道契口上一字爲末字,且簡7長度爲44.5釐米,與本篇完簡的長度相當接近(如簡5長45.5釐米,簡6長45.8釐米),“我”下應無殘字,此簡與上、下平頭的簡5連讀是沒有問題的。
上舉釋文中的“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字左旁隸定爲“貝”,是權宜的辦法(可與楚簡“則”字“貝”旁省體的寫法比較)。此字所从“且”原加“宀”旁,已有學者指出與本篇“祖”字所从“且”的寫法相同。[29]此句有韻,“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當从“且”聲,與“載我天下”之“下”皆魚部字,本文初稿疑讀爲“阻”,並從學者們的說法讀“𡊍”爲“遂”或“遺”。[30]《詩·邶風·雄雉》:“我之懷矣,自詒伊阻。”毛傳:“阻,難也。”《廣韻·語韻》:“阻,憂也。”此句意謂得不到尚父,將給我周帶來患難。陳劍先生認爲“𡊍”當從“苦行僧”(劉雲先生網名)說讀爲“墜”,[31]“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如確从“且”聲,似可讀爲“祚”(“且”、“乍”二聲屢通),意謂得不到尚父,則周祚將墜失。此句如何釋讀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原整理者把簡4首句釋讀爲“子訪之上(尚)父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舉)詞(治)”,認爲“子”指文王;簡5文王所說的話中有“子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失)上(尚)父”之語,原整理者認爲“子”係“文王謙稱”。衆所周知,古漢語人稱代詞“子”從無第一人稱的謙稱的用法,原整理者的理解顯然不確。原整理者解釋“舉治”爲“舉民意,治天下,居安思危,居治慮亂,舉政成治,舉治民事”,也缺乏根據。從已經編定的《成王既邦》簡16+《文王》簡9+7+5+6+《成王既邦》簡9來看,“乃命之曰”以下的話是文王對另一個人說的(此人顯非尚父);簡5的“子”應是文王對說話者的稱呼。簡4首句爲敘述語氣,“子”前當有名姓在另簡,可惜目前尚未發現,以下權且用“□子”指稱之。從文義看,簡4“訪尚父”(“訪之”的“之”指代尚父)的“□子”和簡5“失尚父”的“子”應指同一人,大概此人奉文王之命去訪尚父,請尚父出山,尚父不見他,所以文王有“子失尚父”之說。簡4首句似當讀爲“子訪之,尚父與辭”,“辭”指推辭、辭謝。如此說可信,則原整理者定本小篇名爲“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定本篇名爲“舉治王天下”,都是不妥當的。
《文王》篇的主體應爲“唯七年,文王訪於尚父”的問答,其間似不容插入文王再次見尚父的內容;所以,有“乃往,既見,將反”等語的簡11的位置很不好擺。我們初步推測簡11與《成王既邦》簡16係一簡之折,但簡11之下、《成王既邦》簡16之上尚缺一段殘簡,現不知去向。簡11長16釐米,第一道契口距上端1.5釐米。《成王既邦》簡16長21.6釐米,第二道契口與第三道契口間距20.3釐米(此數值與《文王》篇簡5第二、三道契口距離完全相合,可爲此簡當歸入本篇之證),第三道契口距尾端1.3釐米。參考本篇他簡第一、二道契口之間距離一般爲22.3釐米,可知簡11之下、《成王既邦》簡16之上所殘之簡約長7.8釐米,缺字當不多。
從文義考慮,簡11“乃往……”的主語可能不是文王,而是□子。簡4載□子訪尚父而遭辭,文王發了一通感慨,但應該不會很長;可能不久文王又因事召見了□子,所以□子“乃往,既見,將反”。以上內容大概就在簡4殘去的下半段以及其間所缺之簡(可能只缺一支)裏。
以上諸簡可以看作第一個編連組。
第二個編連組中,原整理者歸於《舜王天下》篇的簡28當歸入本篇,置於簡10之前;簡10當置於簡16之前,都是陳劍先生指出來的。
簡28上下皆殘,所存之文爲“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失)也;苑(怨?)并之衆人也,非能𣌭(合)惪(德)於殜(世)者也”;其“……也,非……也”的句式與簡10開頭的“也,非天子之差(佐)也”相合,這是簡28當位於簡10之前的理由。從簡10稱對方爲“夫子”看,這段話應該是文王講的,所以其後接以“上(尚)父乃言曰”引出的簡16作爲對文王的話的回應,是合理的。簡10下殘,簡16上殘,其間尚有缺簡的可能性也無法完全排除。不過,簡10文王的話裏既提到了舜,簡16尚父所言“夫先四帝、二王”也包含了舜(詳下文),彼此當有照應;從這一點看,簡10、16大概不會相隔太遠,而很可能是前後相序的。
原整理者所排簡14的位置是有問題的,這從簡13、14文句的連讀就可以看出來。
據原整理者介紹,簡13“上殘,下平頭”,簡14“上平頭,下殘”,二簡連讀之處的話爲:
文王曰:“請【13】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湯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善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文王曰:“道又(有)要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14】
不但“請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不辭,而且接連出現“文王曰”,也不合行文常理。
簡14開頭的“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與接下來“湯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善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的“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文例相同,大概也是說與湯同類的人物的。從簡16的“先四帝、二王”,簡17的“啓行五厇(宅),湯行三起”來看,“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很可能指啓而言,與湯正合“二王”之稱。簡17末尾說“黃帝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光,堯……”,與簡14的“【啓】……(所缺之字可能爲“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湯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善視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同例,顯然當連讀。頗疑簡17下部殘去之字中,還有說舜的一句話;這樣一來,黃帝、堯、舜、啓、湯,剛好湊成“夫先四帝二王”之數。文王問完“道有守乎”(見簡17)後,緊跟著問“道有要乎”(見簡14),也是很合適的。
第三個編連組簡序的排定,除了簡20+27、簡13+21之外,基本上都是採納陳劍先生的意見。
原整理者把簡18排在簡19之前,孤立地看似無不妥之處。但是,簡19尚父說“黃帝攸(修)三員(損?),備(服)日行,習女智”,下文簡21又有關於“日行”的詳細問答,可見簡19尚父的話應爲總起,簡18的“上(尚)父曰:“黃帝攸(修)三員(損?),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則跟簡21相似,係對“修三員”的專門論述。所以,簡18、19的位置當互換。
簡15“上平頭,下殘”,簡18“上、下殘”,簡15下殘處的碴口跟簡18上殘處的碴口似可咬合(見下圖示):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二簡連讀爲“文王曰:‘請䎽(問)亓(其)茖(略)。’”,進而引出尚父對“黃帝修三員(損?)”的解釋,文義十分通順。據原整理者介紹,簡15長16.5釐米,第一道契口距上端1.4釐米,簡18長13釐米,第二道契口距上殘端7.8釐米;也就是說,將簡15、18拼合,第一、二道契口之間的距離爲22.9釐米。本篇完簡第一、二道契口之間的距離,如簡5爲22.3釐米,簡6爲22.5釐米,與22.9釐米的數值相近。這對於簡15、18的拼合是有利的支持。既然簡19當提到簡18之前,簡19與簡15的相關文句便可連讀爲“黃帝攸(修)三員(損?),備(服)日行,習女智,於是用𨟻(將)安”。
簡20+《舜王天下》簡27的拼合,由李松儒先生首發其覆。下面爲此說作些論證。原整理者正確釋出的本篇簡20“五事皆”的“皆”字,其“曰”旁殘去大半,而簡27被原整理者釋爲“曰”的首字,其實正是這個“皆”字所殘的形體,二者可以拼成一個完整的“皆”:[32]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20)+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27)=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細審圖版,簡27“李”字右下有一句讀符號,可知原整理者“李(齊)正(政)估(固)才(在)……”的讀法非是。這段文字實當讀爲“【□】埶(設)皆紀;四正受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任),五事皆李(理)……”,“李(理)”與“紀”皆之部上聲字,正好押韻。總之,簡27沒有問題當移入《文王》篇並與簡20相拼合。
簡13+21的拼合是由“鳲鳩”先生提出來的,除了二簡連讀之處“請問日行”的證據,從簡13本身的內容也可看出此簡當歸於本編連組。簡13保存狀況較差,殘泐變形,有些字難以釋讀。原整理者釋爲“此曷□止□也”的一句,陳劍先生改釋“曷”爲“盍”,認出其下殘字爲“民”、“也”上一字爲“道”(有關字形對比如下):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13)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19“盍”)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13)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13“民”)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13)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簡17“道”)
簡19+15尚父所說“黃帝攸(修)三員(損?),備(服)日行,習女智,於是用𨟻(將)安”,係對文王“又(有)後(?)盍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乎)”的回答,這個“盍”無疑就是簡13“此盍民之道也”的“盍”。所謂“修三員(損?)”等,當與“後(?)盍”或“盍”有關。如果像原整理者那樣把簡13放在別處,反而是不合理的。
簡20+27有“四正”、“五事”之語,《管子·君臣》說:“四正五官,國之體也。”“四正不正,五官不官,亂也。”前面的“□設皆紀”可能也是就任官授爵之事而言的(疑“埶(設)”前一字可補“列”);[33]這些事與簡13所說民生之事廣義地可算作一類。但簡20+27所說應爲正面之事,係“修三員(損?)”的有關內容,亦即所謂“後(?)盍”;簡13所說應爲反面之事,“五穀不舉”、“三年不生粟”而“其民能相分餘”、“五年無凍餒者”,顯然是辦不到的,此即“盍民之道”。所以從行文邏輯看,簡20+27當排在簡13+21之前、簡19+15+18之後。
第三個編連組的第一支簡(即簡19)開頭一句“不知其所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的“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原整理者隸定其下部爲不成字的構件,高佑仁先生指出當是“止”,[34]侯乃峰先生讀此字爲“極”,[35]均可從。“不知其所極”很像是講“道”的(如《管子·心術上》說:“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故曰部遠而難極也。”又說:“道也者,動不見其形,施不見其德,萬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極。”),而第二個編連組的最末幾支簡,就是論述“道有要”的。所以,我們還不

中国历史的人物故事

能排斥簡19可接於簡14之後(即第二、三個編連組可連讀)的可能性。但由於簡14下端已殘,二簡連讀畢竟缺乏文義上的確證,爲了謹慎起見,這裏仍將其分作兩個編連組。
剩下的簡12僅殘存“安共以”三字,文義不明,不知當歸於本篇何處,待考。
通過學者們和我們的重新整理,《文王》的內容是大致清楚的。此篇講□子訪尚父而遭辭(□子訪尚父當是奉了文王之命,這在前面的缺簡中應有交代),文王對□子下命,告訴他“有神”的話,讓周之先祖以天之向背來決定對周的“與”、“拒”,強調“天之所向”的重要性;要得到“天之所向”的關鍵則在於任用“賢民(指尚父)”。大概文王是受命於天的,所以尚父不請自來。到了七年,文王訪尚父,以“得中”、“持道”、“後(?)盍”、“修三員(損?)”、“日行”等事垂詢於尚父。這是《文王》篇最爲核心的內容。我們建議此篇篇題似可改擬爲“文王訪於尚父”。
最後附帶談談《舉治王天下》篇的問題。由於我們一時還想不到比較合適的題目來指稱,只能姑且沿用原整理者所擬。經過幾位學者的研究,現在大家已經逐漸清楚,《上博(八)·成王既邦》篇(不包括已經歸入《文王》篇以及肯定不屬於彼篇的簡)的字跡、體裁、題材、用語、分篇章方式以及簡的形制等方面跟《舉治王天下》裏的五篇,特別是跟《古公見太公望》和《文王訪於尚父》極似。所以“鳲鳩”先生已有“《舉治王天下》與《成王既邦》很明顯屬一整體”之說。[36]不但如此,其實《成王既邦》在《舉治王天下》中所處的位置也是可以推知的。
《文王訪於尚父》前一篇爲《古公見太公望》,“古公”之“古”原寫作“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原整理者認爲此人就是古公亶父。但據《史記·周本紀》,古公亶父是文王的祖父,跟太公望並非同一世代的人,他怎麼可能去“見太公望於呂隧”[37]呢?“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即胡考、胡壽之“胡”的本字,陳劍先生指出這個“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公”應該讀爲“胡公”,即陳國的始封之君胡公滿。胡公滿與武王同時代而比武王年幼,他去見太公望是合情合理的。由此可知《古公見太公望》故事的時代要晚於《文王訪於尚父》。而《文王訪於尚父》之後的三篇——《堯王天下》、《舜王天下》、《禹王天下》——的故事時代則早於《文王訪於尚父》。看來,《舉治王天下》內部的小篇大致是按從晚到早的時代順序排列的,《成王既邦》無疑當列於《古公見太公望》之前,後者首簡墨節之上所存“坪”字,也許就屬於《成王既邦》。
《成王既邦》簡1墨節之前還抄有屬於上一篇的一句話:“四時,長事必至,西行弗來。”據“西行弗來”一語推測,此篇可能是講周穆王的。穆王時代晚於成王,抄在《成王既邦》之前也符合《舉治王天下》內部小篇的排列順序。至於講穆王的小篇之前是否還有其他篇章,只有隨著上博簡的進一步發表才能知道。
2013年1月9日草成
2013年1月11日改定
(編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圖版61~95頁、釋文考釋191~235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下文引《上博(九)》的內容不再出注。
[2]復旦吉大聯合讀書會《上博八〈成王既邦〉校讀》文後評論,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1年7月24日、9月2日。
[3]松鼠《有關上博九的字跡情況》,簡帛網“簡帛論壇”,2013年1月7日15:10: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45。
[4]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汗天山”2013年1月6日09:58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3。
[5]“松鼠”(李松

中国历史人物李大钊故事

儒先生網名)在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發言,2013年1月7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5。
[6]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2013年1月7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5。
[7]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2013年1月11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6。
[8]釋“卑”從蘇建洲《初讀〈上博九〉劄記(一)》,簡帛網,2013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6。按此文係蘇先生整理此前在“簡帛論壇”中的帖子而成,有關帖子的發表時間參其文注。以下碰到類似情況,一般引後出整理文章,以便於讀者覆核。下文不再說明。
[9]“于”,原整理者釋爲“才(在)”,此句斷作“之至,才(在)周之東”。(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釋文考釋188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蒙蘇建洲先生指示,馬嘉賢先生已改釋“才”爲“于”。(馬說見其《上博八〈成王既邦〉考釋一則》,《中國文字》新三十七期,201~208頁,台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12月)今據馬釋改斷句如上。
[10]此句斷句從高佑仁《〈上博九〉初讀》,簡帛網,2013年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9#_ftn15。
[11]“總”字從何有祖《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札記》釋,簡帛網,2013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7。
[12]“攸(修)”的釋讀從蘇建洲《初讀〈上博九〉劄記(一)》釋,簡帛網,2013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6。
[13]“台(以)”字從蘇建洲《初讀〈上博九〉劄記(一)》釋,簡帛網,2013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6。
[14]此字作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當與《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5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爲一字,其右半不識。原整理者誤釋爲“設”。
[15]“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要”二字的隸釋,從蘇建洲《初讀〈上博九〉劄記(一)》,簡帛網,2013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6。
[16]“毋”字之釋從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鳲鳩”(網名)2013年1月6日的發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6。
[17]“而”前後二字當爲同一字,或釋讀爲“信”,待考。
[18]“道”屬上讀,補“人”字,並從陳劍先生說。
[19]“員”疑讀爲“損”,蒙蘇建洲先生、陳劍先生分別見告。
[20]“女智”之“女”,我懷疑可能與“刑(型)於女節”(見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順道》)之“女”同意。陳劍先生則懷疑“女”當作“母(毋)”,即“習無智”。
[21]從陳劍先生讀。
[22]“汗天山”(侯乃峰先生網名)2013年1月6日在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所寫本篇釋文裏,已釋此字爲“事”,但打了個問號。見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3。網名爲“jdskxb”的先生亦釋爲“事”,見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4。
[23]“㝅(?穀)”字左半多殘,原整理者釋“殺”,此從陳劍先生釋。楚簡多以“㝅”爲“穀”(如《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14“不飤(食)五㝅(穀)”)。
[24]此字原作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
,原整理者釋“魚”,於字形、文義皆難通。我們認爲應是“粟”字。古書屢言“生粟”,《管子·治國》:“不生粟之國亡,……粟也者,民之所歸也。”《商君書·去彊》:“國好生粟於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三年不生粟,五年無凍餒者”與上句“五穀不舉,其民能相分餘”對舉。
[25]“達”字從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六》釋,簡帛網,2013年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8#_ftn4。“日行乎”以下詞句的釋讀、斷句,從陳劍先生說。
[26]“立”讀爲“蒞”,從“鳲鳩”(網名)說,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2013年1月6日15:16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3。
[27]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172~174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28]拙文《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大經〉補釋二則(外一篇:說古文獻中以“坐”爲“跪”的現象》,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五輯,434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
[29]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溜達溜達”(網名)2013年1月5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1。
[30]讀爲“遺”乃“海天遊踪”(蘇建洲先生網名)之說,見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2013年1月5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2。
[31]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苦行僧”(網名)2013年1月5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1。
[32]此蒙陳劍先生指教。
[33]參看裘錫圭《古文獻中讀爲“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四卷《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453~454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34]高佑仁《〈上博九〉初讀》,簡帛網,2013年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9#_ftn15。
[35]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汗天山”(侯乃峰先生網名)2013年1月6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3。
[36]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鳲鳩”(網名)2013年1月11日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6。
[37]此句釋讀從袁金平先生說,見簡帛網“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帖子下“鳲鳩”(網名)2013年1月5日

爱的地图中国历史故事

發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59.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編連小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40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