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 读书,仰天湖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13:48
  • 13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台北市立大學)
拙文探究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用法,考察使用語料包括清華簡(壹~參)、郭店簡、上博簡(一~九)、曾侯乙墓簡、包山簡、新蔡葛陵簡、望山簡、天星觀簡、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及其他散見楚簡牘[1]。
「皆」在戰國簡帛出現130次,通作「偕」2次,疑不能明者3次,用作表「全都」義總括範圍副詞125次(《清華》9次、《上博》48次、《郭店》15次、《包山》24次、《葛陵》3次、《長臺關》5次、《望山》13次、《九店》1次、《仰天湖》4次、《五里牌》2次、《楚帛書》1次)。
「皆」通作「偕」,有「共同」、「一起」義。《書‧湯誓》69:「日月曷喪,予及汝皆亡。」《孟子.梁惠王上》3作:「日月害喪,予及女偕亡。」《韓非子.外讎說右上》326-7:「吾欲與子皆行。」「皆」、「偕」並作表「齊同」義總括範圍副詞。戰國簡帛有2例,「皆」讀作「偕」。一例見於《包山》137:「信察聞知舒慶之殺宣卯,逾、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與慶皆(偕)。」「皆」通「偕」,用作動詞述語,不可分析作副詞;一例見《清華壹‧尹至》2:「予及女皆亡。」「皆」通「偕」,用作表齊同義總括範圍副詞,而不是表全都義的總括範圍副詞。以下討論「皆」用作表全都義總括範圍副詞。
「皆」,《說文.四篇上.白部》:「俱詞也。从比从白。」段注:「从比會意。」比,有等比、並列義。「皆」訓作「俱詞也」,乃經典常義,為其本義「並列」語法化後,用作總括範圍副詞之訓解義。「皆」之本字於甲骨文作「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等形。于省吾先生說:
甲骨文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字作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形,即列字的初文。
甲骨文中訓為並列的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字僅一見,屬第二期,它和第三期的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三字隷定為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甲骨文編》附錄于口部,《續甲骨文編》誤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二字為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郭沫若謂「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當即盧字」(《粹考》九六八),非是。按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都是以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為聲符的形聲字。古文字的偏旁往往單複無別。甲骨文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即列字的初文,从刀作列乃後起字。《禮記.服問》的「上附下附,列也。」鄭注謂「列,等比也。」按訓列為等比,具有相並之義。又《廣雅.釋詁》謂:「併,列也。」《釋文》:「併本作並。」《說文》謂:「竝(隷變作並),併也,从二立。」按竝字契文屢見,「竝」與「併」乃古今字。然則「併」之訓「列」,足以證明列有相並之義。
…………
總之,上列七條全是兩種事物並舉。驗之于辭例和文義,則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等字之讀為「列」,訓為「並」,都是脗合無間的。[2]
副詞「皆」作狀語,在句中都位於謂語之前,用以表示所總括的對象為複數,包括人、事、物或動作行為。其複數意義指向可以前指主語或與主語有關的對象;少數句例後指賓語,表示動作行為涉及賓語全體。表「全都」義的總括範圍副詞「皆」是一個高頻副詞,上古漢語戰國秦漢簡帛文獻及傳世文獻所呈現語言風貌皆如此。
1.「皆」指向主語
「皆」的語義前指主語。「皆」所指向的主語是複數;是謂語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所涉及的對象。
1.1「皆」用在敍事句
(1)主語表示人物,主語不省略。例如:
1)此以民有眚(性),而聖人不可莫(慕)也。(《郭店.成之聞之》28)
2)昔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舍也,而□取之,民以為義。(《上博二.從政》甲1)
例1、2主語「民」,是指一般平民百姓,非個人,為複數,是顯而易見的。賓語是不可數的抽象名詞。「皆」的複數意義指向前指主語「民」。
3)晉莊平公即世,昭公、頃公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早世,簡公即位。(《清華貳.繫年》99)
例3主語是並列短語。兩並列語「昭公」、「頃公」為專名。
4)隰朋與鮑叔牙拜,起而言。(《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競9)
例4主語「隰朋與鮑叔牙」為並列短語。兩並列語「隰朋」、「鮑叔牙」為專名。
5)一豕乃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保以逝,廼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邑人從。(《清華叁.說命上》5~6)
例5主語「邑人」為主從短語,限制性加語「邑」與端語「人」之間不加連詞。
6)萬邦之君以其邦讓於賢[者]。(《上博二‧容成氏》10)
例6主語「萬邦之君」為主從短語,限制性加語「萬邦」與端語「君」之間綴以主從連詞「之」。
7)葉之諸老諫曰:「不可,必以師。」(《上博九‧邦人不稱》4)
例7主語「葉之諸老」為主從短語,限制性加語「葉」與端語「諸老」之間綴以主從連詞「之」。限制性加語「葉」為專名。端語「諸老」為主從短語;形容詞「諸」充當描寫性加語,形容詞「老」轉指「老者」,充當端語。
8)天下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知善,此其不善已。(《郭店‧老子甲》15)
例8前「皆」字句主語是主從結構省略端語,以限制性加語「天下」稱代全體;天下,即天下之人,這是很生動的修辭表現手法。後「皆」字句主語「天下之人」承前省略。
9)四海之內及四海之外請貢。(《上博二‧容成氏》19~20)
例9主語是兩個主從短語並列,中間著加並列連詞「及」。「四海之內」、「四海之外」並是主從結構省略端語,以限制性加語「四海之內」、「四海之外」分別稱代全體;「四海之內」指四海之內的諸侯國,「四海之外」指四海之外的外族。
10)凡有血氣者,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有喜有怒,有慎有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郭店‧語叢一》45)
例10主語是者字短語。
11)自姑、尤以西,聊攝以東,其人數多已,是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背貧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約弱疾。(《上博六‧景公瘧》18)
例11代詞主語「是」稱代前句的人物。
以上各例主語都表示人物,各例主語不省略,很容易辨別它們是單數或是複數,也就不難看清「皆」的語意指向。副詞「皆」的複數語義都指向主語,描狀謂語所表示動作行為總括其所攝及人物之全體。
(2)有時副詞「皆」的複數語義都指向主語,表示謂語的動作行為涉及主語的全體,但主語省略。在這種句式中,「皆」前的主語承上文而省,「皆」語義所指向的對象需在上文找尋。例如:
1)朕遺

中国历史故事评价

父兄眔朕藎臣,夫明爾德,以助余一人,毋惟爾身之懔,卹爾邦,假余憲。(《清華一.皇門》13)
此例「皆」前所省略的主語是上句主語「朕遺父兄眔朕藎臣」,為一並列短語,兩並列語間著一並列連詞「眔」,很明顯可以察知主語表複數。
2)大夫閔,乃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背之曰:「我莫命招之。」(《清華二.繫年》52)
此例「皆」前所省略的主語是上句主語「大夫」,「大夫」的複數意義又可由上文「大夫聚謀」的「聚」字顯示。
3)尊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混沌氏、壚畢氏之有天下也,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背不授其子,而授賢。(《上博二‧容成氏》1)
「皆」句的主語是前句的主語----諸古聖明王,是一並列短語,並列語間不著並列連詞。
4)成王曰:「請問天子之正道。」周公曰:「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背欲捨其親而親之,欲以其邦而就之,是謂天子之正道。」(《上博八‧成王既邦》6~8)
此例兩「皆」句所指向的主語都省略,省略的主語本應在上文中找尋,但出土竹書是斷簡殘篇,已難清楚正確地找出主語所表示的人物。前「皆」句或可補「民」,後「皆」句或可補「邦君」這一類表人物的詞語。賓語「之」所稱代的「天子」是單數,「皆」的語義指向,無疑是指向主語。
(3)主語表示事理、事物。
這類句例,主語表示事理、事物,副詞「皆」複數語義朝前指向主語,表示謂語的動作行為、狀態涉及主語的全體,例如:
1)三者通,言行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三者通,然後是也。(《郭店‧六德》45~46)
此例兩複句,前「皆」句主語是「言行」,後「皆」句主語是「三者」,稱代上文三種君子所以立身大法。
2)一日以善立,所學終;一日以不善立,所學崩,可不慎乎?(《上博三‧仲弓》24)
此例是對待複句,兩「皆」句主語都是「所學」,是所字結構。「所」字是稱代性結構助詞,「所」字與動詞、動詞性短語、主謂短語相結合,構成名詞性短語,用以表示與動作行為有關的人、事、物。「所學」是「明指其習學之而為其事」,[3]在句中作主語。著一「皆」字,則「所學」表複數。
3)三代之陳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存,或以克,或以亡。(《上博四‧曹沫之陳》14)
4)其將帥傷,車輦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栽。(《上博四‧曹沫之陳》32)
此例前句主語表人,副詞用「盡」;後句主語表物,副詞用「皆」。「盡」、「皆」互文對舉,其複數語義都指向主語,表示主語都具有謂語所陳述的情狀。
5)事得其雚而強之,則邦有榦童。(《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5)
6)設紀,四正受績。五事理,正將在媺。(《上博九‧舉治王天下》20+27)
7)禹疏江為三,疏河為九,百川導。(《上博九‧舉治王天下》30~31)
在出土的戰國簡中有多批的遣策,對陪葬器物的部件有精緻詳盡的描述。例如:
1)一寢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席)、二俾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坐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二莞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有秀(韜)。(《包山》263)
例1主語「一寢席、二俾席;一坐席、二莞席」為四個主從結構並列所構成聯合短語。
2)一組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革帶,有鉤。(《長臺關‧遺策》2-02)
例2主語「一組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革帶」是由兩個主從結構並列所構成的聯合短語。
3)兩馬,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戴)耑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望山M2》9)
4)二蔡鈲(壺?)有蓋。(《仰天湖》30)
例3、例4主語「兩馬」、「二蔡鈲」乃由數詞「兩」、「二」分別作描寫性加詞所構成的主從短語,四者主語為複數殆無疑義。
以上各例都是遣策記錄,對陪葬的遣送物品有細緻的描寫。副詞「皆」語義都指向這些複數主語。出土戰國簡牘遣策記錄,都有這類句式,句中使用範圍副詞「皆」字。如《長臺關》2次《望山》2次、《包山》2次、《仰天湖》3次、《五里牌》1次。
(4)主語表示事理、事物,但主語省略。
這類句例,副詞「皆」的複數語義指向主語,主語表示事理、事物,但主語省略,「皆」的指向不在本句,而在前文。例如:
1)凡古樂龍心,嗌樂龍指,教其人者也。賚武樂取,韶夏樂情。凡至樂必悲,哭亦悲,至其情也。哀、樂,其性相近也,是故其心不遠(《郭店‧性自命出》28~29)
此例前「皆」字句「皆教其人者也」,主語承前省略,「皆」複數語義指向前兩句的主語「古樂」和「嗌樂」,句末著加表決斷的語氣助詞「也」,使句子的判斷意味更強。或可將此句分析作判斷句,「教其人者」作斷語,句末加傳信語氣助詞「也」字。後「皆」字句「皆致其情也」,主語承前省略,「皆」複數語義指向前兩句的主語「至樂」和「哭」,句末著加傳信語氣助詞「也」。
2)凡憂患之事欲任,樂事欲後。身欲靜而毋譴,慮欲淵而毋偽,行欲勇而必至,貌欲莊而毋拔,欲柔齊而泊。喜欲知而亡末,樂欲繹而有志,憂欲斂而毋惛,怒欲盈而毋暴,進欲孫而毋巧,退欲肅而毋輕,欲文而毋偽。(《郭店‧性自命出》62~65)
此例稍有疑義,諸家釋讀小異。陳偉先生認為「欲柔齊而泊」的句式與以上幾句不同,而與後文「欲皆文而毋偽」近似,疑是對以上數句的小結。[4]我們嘗試從句式作初步分析,「欲皆文而毋偽」,「皆」讀如字,作總括範圍副詞用,「文」指有文采,符合禮儀規範。[5]「皆」的複數語義指向不在本句,而在前文數句的主語「喜」、「樂」、「憂」、「怒」、「進」、「退」。「欲皆文而毋偽」一句,「欲」是助動詞作述語,後帶謂詞性賓語「文而毋偽」;表全體總括範圍副詞的「皆」,作狀語,用來限定描狀連謂短語「文而毋偽」,而其複數語義本指向主語,但主語前承省略,必須到前文找尋。由於副詞「皆」有這種篇章句法功能,「皆」總括的對象,指向前文數句的主語「喜」、「樂」、「憂」、「怒」、「進」、「退」。因此,「欲皆文而毋偽」是前文數句的小結,當無疑義,陳偉先生的按斷,是可敬從的。相較而言,「欲柔齊而泊」一句,亦當是前文數句的小結,但在句中主語省略,又缺少「皆」這種具有複數語義又有指向功能的詞語,「柔齊而泊」所描述的對象為何?主語較難指實。當然,從文意的推衍,「欲柔齊而泊」一句,是前文數句的小結,是可以成立,但是從通章句群的篇章功能而論,就不是那麼具體明確了。
在遺策簡文中,對陪葬器物的描寫,有的用複句的形式表現,後分句「皆」字句主語省略。有3例「皆」字在有無句,列於此小節,分析如下。另有一例「席十又二,皆紡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用在表態句,於下文「表態句」小節陳述。例如:
1)青錦之囊四,有糗。(《包山》256)
2)棗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十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錦)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巾)。(《仰天湖》13)
3)弩弓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有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五里牌》9)
這類句例都以補充複句的形式,描寫某種器物的數量、特徵。「皆」字句都是有無句,主語省略,副詞「皆」的範圍對象指向前句的主語。前句是表態句,如「青錦之囊四」、「棗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十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弩弓二」。「青錦之囊四」和「皆有糗」都是各自獨立的句子;「青錦之囊四」是表態句,「青錦之囊」是主語,數詞「四」作表語;「皆有糗」是有無句,主語承前省略,所以我們將「青錦之囊四,皆有糗。」分析作補充複句,這類句例歸入「主語省略」,和上文一寢、二俾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跪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二莞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有韜。(《包山‧遺策》263)例2兩馬,皆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戴)耑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望山‧遺策M2》9)等「主語不省略」不同。或以為「弩弓二」與「二弩弓」不異,所以將上述兩類句子等同,以為二者無別。究其實,兩者無論在文氣、修辭手法上,或是在句法結煹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請先從句法結構辨析兩者之別,以「弩弓二」與「二弩弓」為例。「弩弓二」是表態句,「弩弓」是主語,基數詞「二」作表語,描寫主語的數量,主語、謂語俱備,可獨立使用,表達一個完整的句意。「二弩弓」是主從短語(偏正短語),可充當句子的單位成分,如主語、謂語,或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多重短語。又如「山高」之與「高山」、「花紅」之與「紅花」、「柳綠」之與「綠柳」,各對照組前後結構不同,語序不同,語意不同,各組前者都是表態句,後者都是主從結構。
再從修辭方面考察。「弩弓二」的語言焦點是表語「二」,其作用在強調主語「弩

中国历史哮喘名人故事大全

弓」數量。「二弩弓」的訊息焦點是端語「弩弓」,描寫性加語「二」的語法功能是修飾端語。
王力先生曾對數詞作謂語,表示行為動量的句法和修辭功能作過具體分析:
在上古漢語裡,表示行為數量的句法,一般是把數詞直接放在動詞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動量的量詞。例如: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左傳宣公二年》)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憲問》)
……
從句子的成分看,古代漢語放在動詞前表示數量的數詞,是作為狀語來修飾動詞的。假如說話人要強調某一行為的數量,可以改變句法,把數詞從前面移到句尾,並在這個數詞的前面用「者」字,讓它同前面的詞語隔開,這樣,「者」字前面的詞語就充當了全句的主語,移到句尾的數詞就上升為全句的謂語。例如:
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戰國策.趙策》)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記‧項羽本紀》)
表示動量的數詞從動詞前面的狀語上升到全句的謂語的位置,自然就顯得突出而重要了。[6]
表動量的數詞由狀語上升作全句的謂語,結構由狀謂短語(偏正短語)變為表態句,和表名量的數詞由加語上升作全句的謂語,結構由主從短語(偏正短語)變換為表態句,是平行的變換。因此把「青錦之囊四」、「棗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十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弩弓二」分析作表態句是妥當正確的。「青錦之囊四」和「皆有糗」,是複句中前後分句補充關係。「一寢、二俾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跪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二莞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和皆有韜」是單句中主語和謂語的關係。
1.2「皆」用在遞繫式。2次。
「皆」用在敍事句遞繫式(兼語句),「皆」的複數語義朝前指向兼語。例如:
1)孔子曰:「昔者[授」而弗世也,善與善相授也。故能治天下,平萬邦,使亡有小大肥瘠,使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得其社稷百姓而奉守之。堯見舜之德賢,故讓之。」(《上博二‧子羔》1+6)
「皆」字在兼語句中,「皆」的複數語義朝前指向兼語,兼語「萬邦」承前省略。「萬邦」在前文充當賓語,
2)王曰:「大尹之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何羞有焉?天加禍於楚邦,霸君吳王身至於郢,楚邦之良臣所暴骨,吾未有以憂其子。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既與吾同車,又披[縠]衣,使邦人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見之」。三日,安命龔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見。(《上博四‧昭王與龔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9~10)
此例副詞「皆」總括的對象,朝前指向兼語「邦人」。述語「見」所帶賓語代詞「之」,複指前文龔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1.3「皆」用在表態句
表態句是謂語描寫人、事、物性質或狀態的句子。
1)《詩》、《書》、《禮》、《樂》,其始出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生於人。(《郭店‧性自命出》15)
此例是於字式被動句。「《詩》、《書》、《禮》、《樂》」是主題主語,而非被動詞謂語「生」的施動者。「始出」是謂語式短語,在句子中作狀語,對被動詞謂語「生」作時間限定。「於人」是介賓結構,作謂語的施動補語。副詞「皆」語義朝前指向小句受事主語「其」;複指主句主題主語「《詩》、《書》、《禮》、《樂》」,表示主語全都具有謂語所描寫的情狀。
2)五人以御,一人有多,四人賞,所以為斷。(《上博四‧曹沫之陳52)
此例是無標誌被動句,被動詞「賞」作表語。副詞「皆」的範圍對象,指向受事主語「四人」,主語是被動詞謂語「賞」邏輯事理上的受事者,而非施動者。
3)見章(彰)于天。(《上博八‧成王既邦》14)
此例是見字式被動句,被動詞「章」作表語,介賓短語「于天」作表所在的處所補語,非施動補語。「皆」字位簡頭。與簡13簡文無法聯綴,其所指涉的複數對象,已無法確知是句首的主語,或主語省略而需至前文中找尋。
3)日月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亂,星辰不炯。(《子彈庫帛書》乙7)
副詞「皆」語義朝前指向主語「日月」,表示主語都具有表語所描寫的情狀。
4)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不吉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九店》M56-111)
遺策中對陪葬器物的描寫,有的採用表態句的方式表現。例如:
1)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醬)白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觳),彫。二羽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觳),彤中漆外。(《包山》253)
前「皆」字句主語「二醬白之觳」是二重主從短語,第一層,基數詞「二」作描寫性加語,修飾端語「醬白之觳」;第二層,描寫性加語「醬白」修飾端語「觳」,加語與端間著加主從連詞「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整理者:借作「觳」,《說文》:「盛觵巵也。」副詞「皆」語義指向主語,表示主語二觳同具有表語「彫」的性狀。「彫」表示有紋飾的,《說文》:「琢文也。」
2)一魚皮之屨,一裝鞔,二鞮屨,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純。(《包山》273)
此例主語「一魚皮之屨」、「一裝鞔」、「二鞮屨」是三個並列的主從短語,是副詞「皆」所總括的對象。副詞「皆」語義指向複數主語,表示主語都具有表語「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純」的性狀特徵。「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純」指鞋履綴飾用彩絲所編織成的纂縧。
3)二戟,侵二就,二旆,术九就。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侵二就。(《包山》259)
此例二「皆」字句,副詞「皆」語義都指向其前複數主語。前「皆」字句,主語是「二旆」,是副詞「皆」所總括的對象,「皆」的複數語義指向並不涉及其前的「二戟」,表語「术九就」是描寫「二旆」的。「旆」是「戟」的附件;「戟」是旗杆,而不是刺殺用的武器。[7]「二戟,侵二就。」是表態句,表語「侵二就」是對主語「二戟」性狀特徵的描寫。「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侵二就。」句式結構與「二旆,皆术九就。」同。
4)茵、席,緅襡、綿裡、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之繸。(《長臺關‧遺策》2-19)
此例主語「茵、席」是並列短語,表語「緅襡、綿裡、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之繸」也是並列短語。副詞「皆」的複數語義所總括的對象是主語「茵、席」,表示主語「茵、席」都具有表語「緅襡、綿裡、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之繸」所描寫的特徵。
5)一小雕羽翣。四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觳)文序。一機。一丹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之茵,綠裡。一靈光之凥(裾)。二瑟,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衣。(《望山.遣策》M2-47)
此例二「皆」字句,副詞「皆」語義都指向其前複數主語。前後二主語「四觳」、「二瑟」都是主從短語,描寫性加語「四」、「二」已顯示主語是複數。
6)席十又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九亡童,其四亡童緹衣,其三亡童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之衣,其二亡童紫衣,赤□□,頸素之毛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繸)夬(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望山.遣策》M2-49)
例6「席十又二,皆紡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是補充複句。前分句「席十又二」是表態句,「席」是主語,「十又二」是基數詞作表語。後分句「皆紡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是表態句,主語承前省略,主語是前句主語「席」,副詞「皆」語義指向省略的複數主語。「九亡童」是陪葬明器,非指人,「此墓出土木俑16件,頭上有假髮,身著絹衣。簡文所記九亡童當在其中。」[8]。其後「皆」字句是分別對各組亡童衣著服飾描繪,副詞「皆」語義都指向複數主語。
1.4「皆」用在判斷句。(4次)
「皆」用在判斷句中,位於主語之後(有2例主語承前省略),斷語之前,副詞「皆」範圍對象都指向複數主語,表示複數主語全都具有斷語所解釋說明的特點。例如:
1)君楚邦之將軍,作色而言於廷(《上博四‧柬大王泊旱》17)
副詞「皆」所總括的對象指向複數主語,稱謂代詞主語「君」不易判斷其為單數或複數,除為副詞「皆」的複數語義所指涉而顯示其為複數外,可於前文找證據。「君」指代前句賓語「安君與陵尹子高。如果敬從陳偉先生的編聯和釋讀,「皆」讀作「偕」,[9]則「皆」不

中国历史简短小故事一年级

作範圍副詞,而讀作「偕」,作動詞述語。
2)民則亦三代之子孫。(《長臺關‧申徒狄》1-6)
副詞「皆」複數語義所總括的對象朝前指向主語「民」,表示複數主語全都具有斷語所顯示的特點。「皆」字前著加類同副詞「亦」字,用以描狀斷語。
3)三王之作也,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人子也。(《上博二‧子羔》9)
4)自是日以往,比五六日,敝邑之期也。(《上博七‧吳命》9)
例3、4「皆」字句主語省略。例3「皆」語義指向前句的主語「三王」。例4「皆」語義指向前句表約數的數量短語「五六日」。
《包山‧賵書》牘1背,記錄一則特殊的「皆」字句,如下:
一鐃,綼組綏。番芋之幢。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載),皆。   執事人胡不尃□之□。
「皆」字逸出句子之外,異乎一般常態句式。嘗試討論,敬錄於此。虛詞與語序是漢語兩個重要的表達手段。語序不明則不易判定句式。第一種思考:將「皆」視同《仰天湖》遣策簡末「句」、「已」之類,這類符號應當是檢核查驗陪葬品的鉤識符號。在出土《仰天湖》遣策簡,「句」字簡4枚,「已」字簡11枚。例如:
1)棗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十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有錦巾。   (《仰天湖》13)
2)疏屨。   新屨。(《仰天湖》15)
3)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韋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鹼縫,有二環,紅組之綏。(《仰天湖》16)
4)一純筳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席。   (《仰天湖》21)
這類「句」、「已」鉤識符號都位於遣策簡末,若竹簡下地留白較多,則「句」、「已」遠離簡文,書寫於竹簡末端,如例1、4(又如已字簡,簡9、24、27、28、30、31、32、35等)。若陪葬品簡文書寫滿簡,或近乎滿簡,則「句」、「已」緊聯簡文,而書寫於竹簡末端,如例2、3(又如句字簡簡18,已字簡簡23)。[10]《包山》牘1背「皆」字句書寫形制不同。「皆」字緊接在「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之後書寫,其下留有約四字的空間,其下再簽署府執事人胡不尃□之□,簽署字體字幅寬度約兩倍於其前簡文。[11]「皆」字當連上讀,文意與其下簽署無關。故第一種思考,將「皆」視同《仰天湖》之「句」、「已」,作鉤識符號。這樣處理恐怕不妥當,應當排除。
第二種思考:將「皆」字視作範圍副詞,總括前文陪葬物全都具有斷語「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的特點。這樣的思考,或許較合理。「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皆。」不符規範語序。遣策是應用文書,記錄者臨時遣詞造句,逸出語言規範,並不突兀,我們平日不也聽聞「功課做好了都?」、「慢點先!」之類的對話。則「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皆。」是「皆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的不規範的記錄,當是合理的推測。
我們再從竹牘內容詳細考察。竹牘一枚,出於南室馬甲中,正反面書寫,內容與遣策正車的記錄略同。[12]陳偉先生以為竹牘和簡277是賵書。[13]竹牘記錄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正車之上所載陪葬器物,其容如下:
大司馬悼滑救郙之歲享月丙戌之日,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舒)寅受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正車:……其上載:朱旌,百條四十條翠之首。旄中干,絑縞七就。車戟,侵羽一就,其旆,朮五就。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三就。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蒙旄首。和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甲,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冑,綠組之縢。御、右二領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甲,皆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冑,紫縢。四馬晧(舊)面。繙芋結項。告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繩鞁。一周彫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緅秋之櫜。一彫椱。牘1正一鐃,綼組綏。番芋之幢。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   執事人胡不尃□之□。牘1反
「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皆。」對應前文「其上載……」,則當讀作「皆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是一判斷句,對上文記錄諸多陪葬器物作結,與其前句群構成補充複句。「皆」作表全都義總括範圍副詞,其語義朝前指向前諸分句所表述陪葬器物,表示諸陪葬器物全都具有斷語「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所說明的特點。「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與前文「其上載」句式、語義本相同,皆是主謂結構。但是「其上載」在牘文中獨立使用,在總分複句中充擔「總說分句」,與其後表述陪葬器物之「分說分句」並列。而「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在一判斷句中作斷語,由主謂句變換為主從短語。「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由主語變換為表範圍的限制性加語;「載」則由述語變換為端語,是指稱化的謂詞,轉指「載物」,即所載之物。動詞轉指名物,古漢語常例。《左傳.莊公二十八年》242-8:「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無」,謂詞轉指「無宗廟先君之主(之邑)」。「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載,皆。」規範的句法則作「皆一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車之上所載」。
2.「皆」指向前面的動詞謂語
2.1「皆」在複句後一分句,「皆」指向前一分句的動詞謂語。
1)毋怠,毋使民疑,及爾龜筮,曰「勝之」。改冒爾鼓,乃秩其備。(《上博四‧曹沫之陳》52)
2.2「皆」在連謂句中,「皆」指向前面第一動詞謂語。
1)〈關雎〉之改,〈樛木〉之時,〈漢廣〉之智,〈鵲巢〉之歸。〈甘棠〉之報,〈綠衣〉之思,〈燕燕〉之情。蓋曰:動而賢於其初者也。(《上博一‧孔子詩論》10)
3.「皆」指向賓語
在這類句例中,「皆」字語義所表示的複數範圍朝後指向賓語,表示動作行為涉及賓語全體。例如:
1)亡物不物,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至焉,而亡非己取之者。(《郭店‧語叢一》71)
「皆至焉」,賓語省略,可還原補上代詞「之」,複指前文「物」。「焉」是兼詞,兼有介賓結構「於是」的作用。「皆至焉」意即萬物招致於此,為我所取用。副詞「皆」的複數語義本朝後指向受事賓語,而賓語省略,故需至前文找尋。
2)〈節南山〉言上之衰也,王公恥之。(《上博一‧孔子詩論》8)
3)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禱於昭王,特牛,饋之,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禱文平輿君、郚公子春、司馬子音蔡公子家,各特豢,酒食。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禱於夫人,特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志事速得速賽之。(《包山》200)
此例「皆」字句主語指祭禱者,當前省略。副詞「皆」複數範圍指向賓語「之」,代詞「之」複指前文昭王、文平輿君、郚公子春、司馬子音、蔡公子家、夫人。
4)大、后土、司命、司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大水、二天子、峗山既成。(《包山》215)
5)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中国历史故事人物介绍英文

告且禱已。(《葛陵》甲三138)
6)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亥之日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薦之。(《葛陵》乙二42)
7)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之日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皆)
告且禱之。(《葛陵》零452)
例4是主謂謂語句,「大、后土、司命、司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大水、二天子、峗山」是受事主語,是邏輯事理上的受事者,不是動作行為的施動者,但在句子結構上,它卻不是述語的受事賓語,而是句子的主語。謂語「既皆成」是主謂結構,主語指祭禱者,當前省略,賓語承前省略,可還原代詞「之」字,複指句子的主語「大、后土、司命、司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
、大水、二天子、峗山」。副詞「皆」複數範圍指向賓語,表示對賓語所指代的複數對象,都已完成祭禱。我們没有將此例分析作被動句,是在出土祭禱記錄的簡文中,這類文例多數帶賓語「之」,如例3 、6、7,故視為賓語省略是可以的。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3年11月26日16:29。)
[1]除上開簡帛文獻,其餘請見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年),頁370~373。
[3][元]盧以緯著,王克仲注:《助語辭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31。盧氏謂:「所」亦指事為而言。王克仲注:所謂「指事為」者,既非指「事」,亦非指「為」,統指「事為」而言。要在「事為」二字上。此說頗切合結構助詞「所」宇之語法意義。
[4]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頁200。
[5]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一)郭店楚墓竹書》(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頁201。
[6]王力:《古代漢語》(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一分冊,頁252~253。
[7]請見李家浩:〈包山楚簡中的旌旆及其它〉,《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續編》(香港中文大學,1995),頁386。
[8]請見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頁299。
[9]陳偉:〈〈柬大王泊旱〉新研〉,《簡帛》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265。
[10]史樹青:《戰國楚簡文字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頁105~108。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匯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頁45-58。
[11]湖北省荊沙鐵路考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圖版121。
[12]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頁120~121。
[13]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頁187~19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413.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戰國簡帛總括範圍副詞“皆”探究;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454.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 30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45. 45
  46. 46
  47. 47
  48. 48
  49. 49
  50. 50
  51. 51
  52. 52
  53. 53
  54. 54
  55. 55
  56. 56
  57. 57
  58. 58
  59. 59
  60. 60
  61. 61
  62. 62
  63. 63
  64. 64
  65. 65
  66. 66
  67. 67
  68. 68
  69. 69
  70. 70
  71. 71
  72. 72
  73. 73
  74. 74
  75. 75
  76. 76
  77. 77
  78. 78
  79. 79
  80. 80
  81. 81
  82. 82
  83. 83
  84. 84
  85. 85
  86. 86
  87. 87
  88. 88
  89. 89
  90. 90
  91. 91
  92. 92
  93. 93
  94. 94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1. 101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5. 105
  106. 106
  107. 107
  108. 108
  109. 109
  110. 110
  111. 111
  112. 112
  113. 113
  114. 114
  115. 115
  116. 116
  117. 117
  118. 118
  119. 119
  120. 120
  121. 121
  122. 122
  123. 123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8. 128
  129. 129
  130. 130
  131. 131
  132. 132
  133. 133
  134. 134
  135. 135
  136. 136
  137. 137
  138. 138
  139. 139
  140. 140
  141. 141
  142. 142
  143. 143
  144. 144
  145.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49
/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