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13年年末,《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出版,包含《筮法》、《別卦》、《算表》三篇竹書。其中《算表》“共二十一支竹簡,入藏時已散亂,今所見簡序爲整理者據形制與內容編排復原而成”。[1]觀察竹簡反印文、絲綫痕跡、簡背劃綫等形制特點,並結合竹書內容後認爲:簡1與簡2或當對調。
根據已有的了解,部份清華簡簡背存在劃綫,竹節位置相同
中国历史小故事三分钟
的竹簡劃綫大多數比較連貫,插入它簡的情況很少,[2]觀察整理者給出的簡背示意圖,我們看到《算表》前三簡稍有不暢: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在本應連貫的簡1與簡3間存在無法識別劃綫的簡2。簡若將簡1簡2位置調換: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這樣不僅簡1簡3劃綫緊密相接,竹簡上部幾條絲綫痕跡也由混乱变得連貫。
再觀察竹簡正面。我們看到調換後簡1簡2底端之間的絲綫痕跡密合: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再仔細觀察竹簡,我們在簡1上看到簡5的反印文: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5 1
(水平翻转)
與此同時,簡6上存在多處圓點狀的絲綫痕跡: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我們知道,十八條朱色欄綫橫穿二十一支竹簡簡面,《算表》被分割爲二十一行二十列,簡2這一列與各簡首欄這一行上的每個單元格均存在圓孔、且有絲綫穿過。簡6除簡首外並沒有由絲綫穿過的圓孔,《算表》全篇僅這一支簡正面有如此密集的絲綫壓痕,並且簡6與簡2的絲綫痕跡外观类似,緯度一致:
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
6 2
可以説簡6的絲綫痕跡必然是簡2正面反印而來的壓痕。[3]
根據上文的觀察,簡1正面存在簡5的反印文、簡2的絲綫痕跡留在簡6上,説明在地下存放時簡1與簡5、簡2與簡6分別正面相對。若將竹書正面展開:由于竹簡內容,簡5簡6順序確定,
责任感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簡5位於簡6右側,那么簡2就必然在簡1的右側,是《算表》全篇的首簡。
我們知道簡2整簡並無內容,“專爲引綫而設”(整理者語)。整理者將它定爲第二簡的原因,或許是由於《算表》在縱向上是“第一功能區”(數字)→引綫→“第三功能區”(數字)的順序,在排列簡序時追求橫向也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有声读物
與之對稱,故將引綫簡放在第二。我們將簡序調整後,橫向順序卽是引綫→“第一功能區”(數字)→“第三功能區”(數字),這並不影響《算表》的解讀與使用,但或许更加接近竹書本身的樣貌。
附記:小文草成後,陳偉老師、宋華強老師、竇磊師兄曾提供寶貴意見,謹致謝忱。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4年4月20日15:52。)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34頁,中西書局,2013年12月。
[2]如《繫年》
中国历史故事吴广
44;《筮法》11、14、41、42幾處。
[3]簡2背面的絲綫痕跡與簡6正面絲綫差距較大,詳參前圖,故簡6的絲綫壓痕不可能來自簡2背面。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55.html
以上是关于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華簡《算表》首簡簡序小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