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漢簡曆日考徵(三)
(台北市立大學)
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元太初,行用《太初曆》,以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為曆元,以寅正為年首。《史記‧曆書》1260-12云: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司馬貞《索隱》引韋昭云:「漢興至此百二歲。」《漢書‧律曆志》975-5云:
於是乃詔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曆未定,廣延宣問,以考星度,未能讎也。蓋聞古者黃帝合而不死,名察發斂,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然則上矣。書缺樂弛,朕甚難之。依違以惟,未能修明。其以七年為元年。」遂詔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議造漢曆。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乃以前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歲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為算,願募治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減,以造漢太初曆。乃選治曆鄧平及長樂司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與民間治曆者,凡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閎與焉。都分天部,而閎運算轉曆。……與鄧平所治同。於是皆觀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閎﹑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乃詔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曆,罷廢尤疏遠者十七家,復使校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陵渠奏狀,遂用鄧平曆,以平為太史丞。
《太初曆》即《三統曆》;《漢書‧律曆志‧統母》991-2云:「日法八十一。……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與上文「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密合無差,然則「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曆」,實為《三統曆》,殆無疑義。《漢書‧律曆志中》3025-2云:「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統曆,施行百有餘年,曆稍後天,朔先於曆,朔或在晦,月或朔見。」《漢書‧律曆志中‧熹平論曆》3038-1載議郎蔡邕之議云:「漢興承秦,曆用顓頊,元用乙卯。百有二歲,孝武皇帝始改正朔,曆用太初,元用丁丑,行之百八十九歲。孝章皇帝改從四分,元用庚申。」《太初》、《三統》其名固殊,其術不異,信而有徵。《三統》曆術推步朔、望、節氣、置閏參數曰「統母」,載在《漢書‧律曆志》991-2,謹分述于下:
1.日法八十一。案:一日為八十一分,稱為日法。
2.閏法十九,因為章歲。合天地終數,得閏法。案:置閏規律為十九年七閏,是為一章,冬至與月朔相合同一日。十九即一章之年數,即閏法。
3.統法千五百三十九。以閏法乘日法,得統法。案:經歷一統千五百三十九年,冬至與月朔相合夜半時刻。
4.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參統法,得元法。案:三倍統法得元法;經歷一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冬至與月朔相合甲子夜半。
5.會數四十七。參天九,兩地十,得會數。案:三統曆以一百三十五月為「朔望之會」,有廿三交食,四十七「朔望之會」,得六千三百四十五月(47×135=6345)為「會月」,則交食起于冬至朔旦。
6.章月二百三十五。五位乘會數,得章月。案:章月即一章(十九年)之朔望月數二百三十五(十九年七閏;12×19+7=235)。
7.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推大衍象,得月法。案:以朔策廿九日又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化為分數,得八十一分之二千三百九十二日;即一日為八十一分,則一月有二千三百九十二分。二千三百九十二,名之曰「月法」
8.通法五百九十八。四分月法,得通法。案:四分月法(2932)得五百九十八,名之曰「通法」。
9.中法十四萬五百三十。以章月乘通
法律故事解说中国历史
法,得中法。案:以章月(235)乘通法(598)得十四萬五百三十,名之曰「中法」;四分周天(562120)亦得中法(140530)。以元法(4617)除之,得中氣日數(30又2020/4617)。「四」為月法、周天之公約數,故以四分之,欲求中氣日數耳。三統曆歲實三百六十五日又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日,一年有十二中氣,得一中氣三十又四千六百一十七分之二千二十日。以今算式為:
365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12 =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三統曆曆法參數概取整數,故以十四萬五百三十為「中法」。
10.周天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以章月乘月法,得周天。案:以章月(235)乘月法(2392),得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名之曰「周天」。即一統之日數。
11.歲中十二。以三統乘四時,得歲中。案:即一歲有十二中氣。
12.月周二百五十四。以章月加閏法,得月周。案:章月(235)加閏法(19),得二百五十四,名之曰「月周」,即一章中月亮經天周數;一章中恒星月數。月自某恒星經天一周為「經天月」、「恒星月」,月自朔至朔或望至望經天一周為「朔望月」、「回歸月」。朔望月大于恒星月,三統曆以一章二百三十五朔望月等于二百五十四恒星月,恰為「章月加閏法」之數,劉歆故云。
13.朔望之會百三十五。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三十,得朔望之會。案:此為交食周期,三統曆據實測,以一百三十五朔望月有二十三交食,故云。《後漢書‧律曆志下‧曆法》3060-3「月食數之生也,乃記月食之既者。率二十三食而復既,其月百三十五。」
14.會月六千三百四十五。以會數乘朔望之會,得會月。案:以會數乘朔望之會,得六千三百四十五(135×47=6345),名曰「會月」。合廿七章,五百一十三歲(6435÷235=27,19×27=513)。
15.統月萬九千三十五。參會月,得統月。案:參會月,得一萬九千○三十五月(6345×3=19035),名曰「統月」。合八十一章,一千五百三十九年。
16.元月五萬七千一百五。參統月,得元月。案:參統月,得五萬七千一百○五月(19035×3=50105),名曰「元月」。合三統,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則交食起于甲子朔旦冬至,所謂「九會而元復」。
17.章中二百二十八。以閏法乘歲中,得章中。案:一章有二百二十八中氣(19×12=228),名曰「章中」。一章二百三十五朔望月,七個月無中氣,三統閏法「朔不得中,是謂閏月。」
18.統中萬八千四百六十八。以日法乘章中,得統中。案:一統一千五百三十九年有一萬八千四百六十八中氣(1539×12=18468;81×19×12=18468),名曰「統中」。
19.元中五萬五千四百四。參統中,得元中。案:一元有三統,三倍統中,得五萬五千四百○四中氣,名曰「元中」。
20.策餘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減周天,得策餘。案:三統曆歲實三百六十五日又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日,去其六周甲子,餘五日又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日,化為分數,取其分子,得八千八十,名曰「策餘」。以今算式為:
365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6×60=5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
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
→ 8080
21.周至五十七。參閏法,得周至。案:參閏法,得五十七(19×3=57),名曰「周至」。
以下推演三統曆統術,利用上文所述「統母」,步算月朔、置閏、節氣,製為氣朔表。
太初元年
上元積年143127
積月1770255 閏餘0
朔積日52277160 小餘0
氣積日52277160 小餘0
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前104.2—前103.2)
寅
卯
辰
巳
午
五月小 辛酉 15
168 3608 ( 6.20)
丙寅 2886 初六夏至
辛巳 3896 廿一小暑
未
六月大 庚寅 58
3637 ( 7.19)
丁酉 289 初八大暑
壬子 1299 廿三立秋
申
七月小 庚申 20
3667 ( 8.18)
丁卯 2309 初八處暑
壬午 3319 廿三白露
酉
八月大 己丑 63
3696 ( 9.16)
丁酉 4329 初九秋分
癸丑 722 廿五寒露
戌
九月小 己未 25
3726 (10.16)
戊辰 1732 初十霜降
癸未 2742 廿五立冬
亥
十月大 戊子 68
3755 (11.14)
戊戌 3752 十一小雪
甲寅 145 廿七大雪
子
十一月小 戊午30
3785 (12.14)
己巳 1155 十二冬至
甲申 2165 廿七小寒
丑
十二月大 丁亥73
3814 ( 1.12)
己亥 3175 十三大寒
甲寅 4185 廿八立春
武帝太初二年戊寅(前103.2—前102.1)
寅
正月小 丁巳 35
168 3844 ( 2.11)
庚午 578 十四驚蟄
乙酉 1588 廿九雨水
卯
二月大 丙戌 78
3873 ( 3.12)
庚子2598 十五春分
乙卯 3608 三十穀雨
辰
三月大 丙辰 40
3903 ( 4.11)
辛亥 1 十六清明
巳
四月小 丙戌 2
3933 ( 5.11)
丙戌 1011 初一立夏
辛丑 2021 十六小滿
午
五月大 乙卯 45
3962 ( 6. 9)
丙辰 3031 初二芒種
辛未 4041 十七夏至
未
六月小 乙酉 7
3992 ( 7. 9)
丁亥 434 初三小暑
壬寅 1444 十八大暑
申
七月大 甲寅 50
4021 ( 8. 7)
丁巳 2454 初四立秋
壬申 3464 十九處暑
酉
八月小 甲申 12
4051 ( 9. 6)
丁亥 4474 初四白露
癸卯 867 二十秋分
戌
九月大 癸丑 55
4080 (10. 5)
戊午 1877 初六寒露
癸酉 2887 廿一霜降
亥
十月小 癸未 17
4110 (11. 4)
戊子 3897 初六立冬
甲辰 290 廿二小雪
子
十一月大 壬子60
4139 (12. 3)
己未 1300 初八大雪
甲戌 2310 廿三冬至
丑
十二月小 壬午22
4169 ( 1. 2)
己丑 3320 初八小寒
甲辰 4330 廿三大寒
武帝太初三年己卯(前102.1—前101.2)
寅
正月大 辛亥 65
168 4198 ( 1.31)
庚申 723 初十立春
乙亥 1733 廿五驚蟄
卯
二月小 辛巳 27
4228 ( 3. 2)
庚寅 2743 初十雨水
乙巳 3753 廿五春分
辰
三月大 庚戌 70
4257 ( 3.31)
辛酉 146 十二穀雨
丙子 1156 廿七清明
巳
四月小 庚辰 32
4287 ( 4.30)
辛卯 2166 十二立夏
丙午 3176 廿七小滿
午
五月大 己酉 75
4316 ( 5.29)
辛酉 4186 十三芒種
丁丑 579 廿九夏至
未
六月小 己卯 37
4346( 6.28)
壬辰 1589 十四小暑
丁未 2599 廿九大暑
閏六大 戊申 80
4375 ( 7.27)
壬戌 3609 十五立秋
申
七月大 戊寅 42
4405 ( 8.26)
戊寅 2 初一處暑
癸巳 1012 十六白露
酉
八月小 戊申 4
4435 ( 9.25)
戊申 2022 初一秋分
癸亥 3032 十六寒露
戌
九月大 丁丑 47
4464 (10.24)
戊寅 4042 初二霜降
甲午 435 十八立冬
亥
十月小 丁未 9
4494 (11.23)
己酉 1445 初三小雪
甲子 2455 十八大雪
子
十一月大 丙子 52
4523 (12.22)
己卯 3465 初四冬至
甲午 4475 十九小寒
丑
十二月小 丙午 14
4553 ( 1.21)
庚戌 868 初五大寒
乙丑 1878 二十立春
武帝太初四年庚辰(前101.2—前100.2)
寅
正月大 乙亥 57
168 4582 ( 2.19)
庚辰 2888 初六驚蟄
乙未 3898 廿一雨水
卯
二月小 乙巳 19
4612 ( 3.20)
辛亥 291 初七春分
丙寅 1301 廿二穀雨
辰
三月大 甲戌 62
4641 ( 4.18)
辛巳 2311 初八清明
丙申 3321 廿三立夏
巳
四月小 甲辰 24
4671 ( 5.18)
辛亥 4331 初八小滿
丁卯 724 廿四芒種
午
五月大 癸酉 67
4700 ( 6.16)
壬午 1734 初十夏至
丁酉 2744 廿五小暑
未
六月小 癸卯 29
4730 ( 7.16)
壬子 3754 初十大暑
戊辰 147 廿六立秋
申
七月大 壬申 72
4759 ( 8.14)
癸未 1157 十二處暑
戊戌 2167 廿七白露
酉
八月小 壬寅 34
4789 ( 9.13)
癸丑 3177 十二秋分
戊辰 4187 廿七寒露
戌
九月大 辛未 77
4818 (10.12)
甲申 580 十四霜降
己亥 1590 廿九立冬
亥
十月大 辛丑 39
4848 (11.11)
甲寅 2600 十四小雪
己巳 2600 廿九大雪
子
十一月小 辛未 1
4878 (12.11)
乙酉 3 十五冬至
丑
十二月大 庚子 44
4907 ( 1. 9)
庚子 1013 初一小寒
乙卯 2023 十六大寒
武帝天漢元年辛巳(前100.2—前99.1)
寅
正月小 庚午 6
168 4937 ( 2. 8)
庚午 3033 初一立春
乙酉 4043 十六驚蟄
卯
二月大 己亥 49
4966 ( 3 9)
辛丑 436 初三雨水
丙辰 1446 十八春分
辰
三月小 己巳 11
4996 ( 4. 8)
辛未 2456 初三穀雨
丙戌 3466 十八清明
巳
四月大 戊戌 54
5025 ( 5. 7)
辛丑 4476 初四立夏
丁巳 869二十小滿
午
五月小 戊辰 16
5055 ( 6. 6)
壬申 1879 初五芒種
丁亥 2889 二十夏至
未
六月大 丁酉 59
5084 ( 7. 5)
壬寅 3899 初六小暑
戊午 292 廿二大暑
申
七月小 丁卯 21
5114 ( 8. 4)
癸酉 1302 初七立秋
戊子 2312 廿二處暑
酉
八月大 丙申 64
5143 ( 9. 2)
癸卯 3322 初八白露
戊午 4332 廿三秋分
戌
九月小 丙寅 26
5173 (10. 2)
甲戌 725 初九寒露
己丑 1735 廿四霜降
亥
十月大 乙未 69
5203 (10.31)
甲辰 2745 初十立冬
己未 3755 廿五小雪
子
十一月小 乙丑 31
5232 (11.30)
乙亥 148 十一大雪
庚寅 1158 廿六冬至
丑
十二月大 甲午 74
5261 (12.29)
乙巳 2168 十二小寒
庚申 3178 廿七大寒
武帝天漢二年壬午(前99.1—前98.2)
寅
正月小 甲子 36
168 5291 ( 1.28)
乙亥 4188 十二立春
辛卯 581廿八驚蟄
卯
二月大 癸巳 79
5320 ( 2.26)
丙午 1591 十四雨水
辛酉 2601 廿九春分
辰
三月大 癸亥 41
5350 ( 3.28)
丙子 3611 十四穀雨
壬辰 4 三十清明
閏三小 癸巳 3
5380 ( 4.27)
丁未 1014 十五立夏
巳
四月大 壬戌 46
5409 ( 5.26)
壬戌 2024 初一小滿
丁丑 3034 十六芒種
午
五月小 壬辰 8
5439 ( 6.25)
壬辰 4044 初一夏至
戊申 437 十七小暑
未
六月大 辛酉 51
5468 ( 7.24)
癸亥 1447 初三大暑
戊寅 2457 十八立秋
申
七月小 辛卯 13
5498 ( 8.23)
癸巳 3467 初三處暑
戊申 4477 十八白露
酉
八月大 庚申 56
5527 ( 9.21)
甲子 870 初五秋分
己卯 1880 二十寒露
戌
九月小 庚寅 18
5557 (10.21)
甲午 2890 初五霜降
己酉 3900 二十立冬
亥
十月大 己未 61
5586 (11.19)
乙丑 293 初七小雪
庚辰 1303 廿二大雪
子
十一月小 己丑 23
5616 (12.19)
乙未 2313 初七冬至
庚戌 3323 廿二小寒
丑
十二月大 戊午 66
5645 ( 1.17)
乙丑 4333 初八大寒
辛巳 726 廿四立春
武帝天漢三年癸未(前98.2—前97.2)
寅
正月小 戊子 28
168 5675 ( 2.16)
丙申 1736 初九驚蟄
辛亥 2746 廿四雨水
卯
二月大 丁巳 71
5704 ( 3.17)
丙寅 3756 初十春分
壬午 149 廿六穀雨
辰
三月小 丁亥 33
5734 ( 4.16)
丁酉 1159 十一清明
壬子 2169 廿六立夏
巳
四月大 丙辰 76
5763 ( 5.15)
丁卯 3179 十二小滿
壬午 4189 廿七芒種
午
五月大 丙戌 38
5793 ( 6.14)
戊戌 582 十三夏至
癸丑 1592 廿八小暑
未
六月小 丙辰 0
5823 ( 7.14)
戊辰 2602 十三大暑
癸未 3612 廿八立秋
申
七月大 乙酉 43
5852 ( 8.12)
己亥 5 十五處暑
甲寅 1015 三十白露
酉
八月小 乙卯 5
5882 ( 9.11)
己巳 2025 十五秋分
戌
九月大 甲申 48
5911 (10.10)
甲申 3035 初一寒露
己亥 4045 十六霜降
亥
十月小 甲寅 10
5941 (11. 9)
乙卯 438 初二立冬
庚午 1448 十七小雪
子
十一月大 癸未 53
5970 (12. 8)
乙酉 2458 初三大雪
庚子 3468 十八冬至
丑
十二月小 癸丑 15
6000 ( 1. 7)
乙卯 4478 初三小寒
辛未 871 十八大寒
武帝天漢四年甲申(前97.2—前96.2)
寅
正月大 壬午 58
168 6029 ( 2. 5)
丙戌 1881 初五立春
辛丑 2891 二十驚蟄
卯
二月小 壬子 20
6059 ( 3. 6)
丙辰 3901初五雨水
壬申 294 廿一春分
辰
三月大 辛巳 63
6088 ( 4. 4)
丁亥 1304 初七穀雨
壬寅 2314 廿二清明
巳
四月小 辛亥 25
6118 ( 5. 4)
丁巳 3324 初七立夏
壬申 4334 廿二小滿
午
五月大 庚辰 68
6147 ( 6. 2)
戊子 727 初九芒種
癸卯 1737 廿四夏至
未
六月小 庚戌 30
6177 ( 7. 2)
戊午 2747 初九小暑
癸酉 3757 廿四大暑
申
七月大 己卯 73
6206 ( 7.31)
己丑 150 十一立秋
甲辰 1160 廿六處暑
酉
八月小 己酉 35
6236 ( 8.30)
己未 2170 十一白露
甲戌 3180 廿六秋分
戌
九月大 戊寅 78
6265 ( 9.28)
己丑 4190 十二寒露
乙巳 583 廿八霜降
亥
十月大 戊申 40
6295 (10.28)
庚申 1593 十三立冬
乙亥 2603 廿八小雪
子
十一月小 戊寅 2
6325 (11.27)
庚寅 3613 十三大雪
丙午 6 廿九冬至
丑
十二月大 丁未 45
6354 (12.26)
辛酉 1016 十五小寒
丙子 2026 三十大寒
閏十二小 丁丑 7
6384 ( 1.25)
辛卯 3036 十五立春
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前96.2—前95.2)
寅
正月大 丙午 50
168 6413 ( 2.23)
丙午 4046 初一驚蟄
壬戌 439 十七雨水
卯
二月小 丙子 12
6443 ( 3.25)
丁丑 1449 初二春分
壬辰 2459 十七穀雨
辰
三月大 乙巳 55
6472 ( 4.23)
丁未 3469 初三清明
壬戌 4479 十八立夏
巳
四月小 乙亥 17
6502 ( 5.23)
戊寅 872 初四小滿
癸巳 1882 十九芒種
午
五月大 甲辰 60
6531 ( 6.21)
戊申 2892 初五夏至
癸亥 3902 二十小暑
未
六月小 甲戌 22
6561 (7.21)
己卯 295 初六大暑
甲午 1305 廿一立秋
申
七月大 癸卯 65
6590 ( 8.19)
己酉 2315 初七處暑
甲子 3325 廿二白露
酉
八月小 癸酉 27
6620 ( 9.18)
己卯 4335 初七秋分
乙未 728廿三寒露
戌
九月大 壬寅 70
6649 (10.17)
庚戌 1738 初九霜降
乙丑 2748 廿四立冬
亥
十月小 壬申 32
6679 (11.16)
庚辰 3758 初九小雪
丙申 151 廿五大雪
子
十一月大 辛丑 75
6708 (12.15)
辛亥 1161 十一冬至
丙寅 2171 廿六小寒
丑
十二月小 辛未 37
6738 ( 1.14)
辛巳 3181 十一大寒
丙申 4191 廿六立春
武帝太始二年丙戌(前95.2—前94.2)
寅
正月大 庚子 80
168 6767 ( 2.12)
壬子 584 十三驚蟄
丁卯 1594 廿八雨水
卯
二月大 庚午 42
6797 ( 3.14)
壬午 2604 十三春分
丁酉 3614 廿八穀雨
辰
三月小 庚子 4
6827 ( 4.13)
癸丑 7 十四清明
戊辰 1017 廿九立夏
巳
四月大 己巳 47
6856 ( 5.12)
癸未 2027 十五小滿
戊戌 3037 三十芒種
午
五月小 己亥 9
6886 ( 6.11)
癸丑 4047 十五夏至
未
六月大 戊辰 52
6915 ( 7.10)
己巳 440 初二小暑
甲申 1450 十七大暑
申
七月小 戊戌 14
6945 ( 8. 9)
己亥 2460 初二立秋
甲寅 3470 十七處暑
酉
八月大 丁卯 57
6974 ( 9. 7)
己巳 4480 初三白露
乙酉 873 十九秋分
戌
九月小 丁酉 19
7004 (10. 7)
庚子 1883 初四寒露
乙卯 2893 十九霜降
亥
十月大 丙寅 62
7033 (11. 5)
庚午 3903 初五立冬
丙戌 296 廿一小雪
子
十一月小 丙申 24
7063 (12. 5)
辛丑 1306 初六大雪
丙辰 2316 廿一冬至
丑
十二月大 乙丑 67
7092( 1. 3)
辛未 3326 初七小寒
丙戌 4336 廿二大寒
武帝太始三年丁亥(前94.2—前93.2)
寅
正月小 乙未 29
168 7122 ( 2. 2)
壬寅 729 初八立春
丁巳 1739廿三驚蟄
卯
二月大 甲子 72
7151 ( 3. 3)
壬申 2749 初九雨水
丁亥 3759 廿四春分
辰
三月小 甲午 34
7181 ( 4. 2)
癸卯 152 初十穀雨
戊午 1162 廿五清明
巳
四月大 癸亥 77
7210 ( 5. 1)
癸酉 2172 十一立夏
戊子 3182 廿六小滿
午
五月大 癸巳 39
7240 ( 5.31)
癸卯 4192 十一芒種
己未 585廿七夏至
未
六月小 癸亥 1
7270 ( 6.30)
甲戌 1595 十二小暑
己丑 2605 廿七大暑
申
七月大 壬辰 44
7299 ( 7.29)
甲辰 3615 十三立秋
庚申 8 廿九處暑
酉
八月小 壬戌 6
7329 ( 8.28)
乙亥 1018 十四白露
庚寅 2028 廿九秋分
戌
九月大 辛卯 49
7358 ( 9.26)
乙巳 3038 十五寒露
庚申 4048 三十霜降
閏九小 辛酉 11
7388 (10.26)
丙子 441 十六立冬
亥
十月大 庚寅 54
7417 (11.24)
辛卯 1451 初二小雪
丙午 2461 十七大雪
子
十一月小 庚申 16
7447 (12.24)
辛酉 3471 初二冬至
丙子 4481 十七小寒
丑
十二月大 己丑 59
7476 ( 1.22)
壬辰 874 初四大寒
丁未 1884 十九立春
武帝太始四年戊子(前93.2—前92.2)
寅
正月小 己未 21
168 7506 ( 2.21)
壬戌 2894 初四驚蟄
丁丑 3904 十九雨水
卯
二月大 戊子 64
7535 ( 3.21)
癸巳 297 初六春分
戊申 1307 廿一穀雨
辰
三月小 戊午 26
7565 ( 4.20)
癸亥 2317 初六清明
戊寅 3327 廿一立夏
巳
四月大 丁亥 69
7594 ( 5.19)
癸巳 4437 初七小滿
己酉 730 廿三芒種
午
五月小 丁巳 31
7624 ( 6.18)
甲子 1740 初八夏至
己卯 2750 廿三小暑
未
六月大 丙戌 74
7653 ( 7.17)
甲午 3760 初九大暑
庚戌 153 廿五立秋
申
七月小 丙辰 36
7683 ( 8.16)
乙丑 1163 初十處暑
庚辰 2173 廿五白露
酉
八月大 乙酉 79
7712 ( 9.14)
乙未 3183 十一秋分
庚戌 4193 廿六寒露
戌
九月大 乙卯 41
7742 (10.14)
丙寅 586 十二霜降
辛巳 1596 廿七立冬
亥
十月小 乙酉 3
7772 (11.13)
丙申 2606 十二小雪
辛亥 3616 廿七大雪
子
十一月大 甲寅 46
7801 (12.12)
丁卯 9 十四冬至
壬午 1019 廿九小寒
丑
十二月小 甲申 8
7831 ( 1.11)
丁酉 2029 十四大寒
壬子 3039 廿九立春
武帝征和元年己丑(前92.2—前91.1)
寅
正月大 癸丑 51
168 7860 (2. 9)
丁卯 4049 十五驚蟄
卯
二月小 癸未 13
7890 ( 3.11)
癸未 442 初一雨水
戊戌 1452 十六春分
辰
三月大 壬子 56
7919 ( 4. 9)
癸丑 2462 初二穀雨
戊辰 3472 十七清明
巳
四月小 壬午 18
7949 ( 5. 9)
癸未 4482 初二立夏
己亥 875 十八小滿
午
五月大 辛亥 61
7978 ( 6. 7)
甲寅 1885 初四芒種
己巳 2895 十九夏至
未
六月小 辛巳 23
8008 ( 7. 7)
甲申 3905 初四小暑
庚子 298 二十大暑
申
七月大 庚戌 66
8037 ( 8. 5)
乙卯 1308 初六立秋
庚午 2318 廿一處暑
酉
八月小 庚辰 28
8067 ( 9. 4)
乙酉 3328 初六白露
庚子 4338 廿一秋分
戌
九月大 己酉 71
8096 (10. 3)
丙辰 731 初八寒露
辛未 1741 廿三霜降
亥
十月小 已卯 33
8126 (11. 2)
丙戌 2751 初八立冬
辛丑 3761 廿三小雪
子
十一月大 戊申 76
8155 (12. 1)
丁巳 154 初十大雪
壬申 1164 廿五冬至
丑
十二月大 戊寅 38
8185 (12.31)
丁亥 2174 初十小寒
壬寅 3184 廿五大寒
武帝征和二年庚寅(前91.1—前90.2)
寅
正月小 戊申 0
168 8215 ( 1.30)
丁巳 4194 初十立春
癸酉 587 廿六驚蟄
卯
二月大 丁丑 43
8244 ( 2.28)
戊子 1597 十二雨水
癸卯 2607 廿七春分
辰
三月小 丁未 5
8274 ( 3.30)
戊午 3617 十二穀雨
甲戌 10 廿八清明
巳
四月大 丙子 48
8303 ( 4.28)
己丑 1020 十四立夏
甲辰 2030 廿九小滿
午
五月小 丙午 10
8333 ( 5.28)
己未 3040 十四芒種
甲戌 4050 廿九夏至
閏五大 乙亥 53
8362 ( 6.26)
庚寅 443 十六小暑
未
六月小 乙巳 15
8392 ( 7.26)
乙巳 1453 初一大暑
庚申 2463十六立秋
申
七月大 甲戌 58
8421 ( 8.24)
乙亥 3473 初二處暑
庚寅 4483 十七白露
酉
八月小 甲辰 20
8451 ( 9.23)
丙午 876 初三秋分
辛酉 1886 十八寒露
戌
九月大 癸酉 63
8480 (10.22)
丙子 2896 初四霜降
辛卯 3906 十九立冬
亥
十月小 癸卯 25
8510 (11.21)
丁未 299 初五小雪
壬戌 1309二十大雪
子
十一月大 壬申 68
8539 (12.20)
丁丑 2319 初六冬至
壬辰 3329 廿一小寒
丑
十二月小 壬寅 30
8569 ( 1.19)
丁未 4439 初六大寒
癸亥 732 廿二立春
武帝征和三年辛卯(前90.2—前89.2)
寅
正月大 辛未 73
168 8598 ( 2.17)
戊寅 1742 初八驚蟄
癸巳 2752 廿三雨水
卯
二月小 辛丑 35
8628 ( 3.19)
戊申 3762 初八春分
甲子 155 廿四穀雨
辰
三月大 庚午 78
8657 ( 4.17)
己卯 1165 初十清明
甲午 2175 廿五立夏
巳
四月大 庚子 40
8687 ( 5.17)
己酉 3185 初十小滿
甲子 4195 廿五芒種
午
五月小 庚午 2
8717 ( 6.16)
庚辰 588 十一夏至
乙未 1598 廿六小暑
未
六月大 己亥 45
8746 ( 7.15)
庚戌 2608 十二大暑
乙丑 3618 廿七立秋
申
七月小 己巳 7
8776 ( 8.14)
辛巳 11 十三處暑
丙申 1021 廿八白露
酉
八月大 戊戌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续集
50
8805 ( 9.12)
辛亥 2031 十四秋分
丙寅 3041 廿九寒露
戌
九月小 戊辰 12
8835 (10.12)
辛巳 4041 十四霜降
亥
十月大 丁酉 55
8864 (11.10)
丁酉 444 初一立冬
壬子 1454 十六小雪
子
十一月小 丁卯 17
8894 (12.10)
丁卯 2464 初一大雪
壬午 3474 十六冬至
丑
十二月大 丙申 60
8923 ( 1. 8)
丁酉 4484 初二小寒
癸丑 877 十八大寒
武帝征和四年壬辰(前89.2—前88.1)
寅
正月小 丙寅 22
168 8953 ( 2. 7)
戊辰 1887 初三立春
癸未 2897 十八驚蟄
卯
二月大 乙未 65
8982 ( 3 7)
戊戌 3907 初四雨水
甲寅 300 二十春分
辰
三月小 乙丑 27
9012 ( 4. 6)
己巳 1310初五穀雨
甲申 2320 二十清明
巳
四月大 甲午 70
9041 ( 5. 5)
己亥 3330 初六立夏
甲寅 4340廿一小滿
午
五月小 甲子 32
9071 ( 6. 4)
庚午 733 初七芒種
乙酉 1743 廿二夏至
未
六月大 癸巳 75
9100 ( 7. 3)
庚子 2753 初八小暑
乙卯 3763 廿三大暑
申
七月小 癸亥 37
9130 ( 8. 2)
辛未 156 初九立秋
丙戌 1166 廿四處暑
酉
八月大 壬辰 80
9159 ( 8.31)
辛丑 2176 初十白露
丙辰 3186 廿五秋分
戌
九月大 壬戌 42
9189 ( 9.30)
辛未 4196 初十寒露
丁亥 589 廿六霜降
亥
十月小 壬辰 4
9219(10.30)
壬寅 1599 十一立冬
丁巳 2609 廿六小雪
子
十一月大 辛酉 47
9248 (11.28)
壬申 3619 十二大雪
戊子 12 廿八冬至
丑
十二月小 辛卯 9
9278 (12.28)
癸卯 1022 十三小寒
戊午 2032 廿八大寒
武帝後元元年癸巳(前88.1—前87.2)
寅
正月大 庚申 52
168 9307 ( 1.26)
癸酉 3042 十四立春
戊子 4052 廿九驚蟄
閏正小 庚寅 14
9337 ( 2.25)
甲辰 405 十五雨水
卯
二月大 己未 57
9366 ( 3.26)
己未 1455 初一春分
甲戌 2465 十六穀雨
辰
三月小 己丑 19
9396 ( 4.25)
己丑 3475 初一清明
甲辰 4485 十六立夏
巳
四月大 戊午 62
9425 ( 5.24)
庚申 878 初三小滿
乙亥 1888 十八芒種
午
五月小 戊子 24
9455 ( 6.23)
庚寅 2898 初三夏至
乙巳 3908 十八小暑
未
六月大 丁巳 67
9484 ( 7.22)
辛酉 301 初五大暑
丙子 1311 二十立秋
申
七月小 丁亥 29
9514 ( 8.21)
辛卯 2321 初五處暑
丙午 3331 二十白露
酉
八月大 丙辰 72
9543 ( 9.19)
辛酉 4341 初六秋分
丁丑 734 廿二寒露
戌
九月小 丙戌 34
9573 (10.19)
壬辰 1744 初七霜降
丁未 2754 廿二立冬
亥
十月大 乙卯 77
9602 (11.17)
壬戌 3746 初八小雪
戊寅 157 廿四大雪
子
十一月大 乙酉 39
9632 (12.17)
癸巳 1167 初九冬至
戊申 2177 廿四小寒
丑
十二月小 乙卯 1
9662 ( 1.16)
癸亥 3187 初九大寒
戊寅 4197 廿四立春
武帝後元二年甲午(前87.2—前86.2)
寅
正月大 甲申 44
168 9691 ( 2.14)
甲午 590 十一驚蟄
己酉 1600 廿六雨水
卯
二月小 甲寅 6
9721 ( 3.16)
甲子 2610 十一春分
己卯 3620 廿六穀雨
辰
三月大 癸未 49
9750 ( 4.14)
乙未 13 十三清明
庚戌 1023 廿八立夏
巳
四月小 癸丑 11
9780 ( 5.14)
乙丑 2033 十三小滿
庚辰 3043 廿八芒種
午
五月大 壬午 54
9809 ( 6.12)
乙未 4053 十四夏至
辛亥 446 三十小暑
未
六月小 壬子 16
9839 ( 7.12)
丙寅 1456 十五大暑
申
七月大 辛巳 59
9868 ( 8.10)
辛巳 2466 初一立秋
丙申 3476 十六處暑
酉
八月小 辛亥 21
9898 ( 9. 9)
辛亥 4486 初一白露
丁卯 879 十七秋分
戌
九月大 庚辰 64
9927 (10. 8)
壬午 1889 初三寒露
丁酉 2899 十八霜降
亥
十月小 庚戌 26
9957 (11. 7)
壬子 3909 初三立冬
戊辰 302 十九小雪
子
十一月大 己卯 69
9986 (12. 6)
癸未 1312 初五大雪
戊戌 2322 二十冬至
丑
十二月小 己酉 31
169 0016 ( 1. 5)
癸丑 3332 初五小寒
戊辰 4342 二十大寒
*二月初十戊辰,太子即皇帝位。明年,改元始元。
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前86.2—前85.2)
寅
正月大 戊寅 74
169 0045 ( 2.3)
甲申 735 初七立春
己亥 1745 廿二驚蟄
卯
二月小 戊申 36
0075 ( 3. 5)
甲寅 2755 初七雨水
己己 3765 廿二春分
辰
三月大 丁丑 79
0104 ( 4. 3)
乙酉 158 初九穀雨
庚子 1168 廿四清明
巳
四月大 丁未 41
0134 ( 5. 3)
乙卯 2178 初九立夏
庚午 3188 廿四小滿
午
五月小 丁丑 3
0164 ( 6. 2)
乙酉 4198 初九芒種
辛丑 591 廿五夏至
未
六月大 丙午 46
0193 ( 7. 1)
丙辰 1601 十一小暑
辛未 2611 廿六大暑
申
七月小 丙子 8
0223 ( 7.31)
丙戌 3621 十一立秋
壬寅 14 廿七處暑
酉
八月大 乙巳 51
0252 ( 8.29)
丁巳 1024 十三白露
壬申 2034 廿八秋分
戌
九月小 乙亥 13
0282 ( 9.28)
丁亥 3044 十三寒露
壬寅 4054 廿八霜降
亥
十月大 甲辰 56
0311 (10.27)
戊午 447 十五立冬
癸酉 1457 三十小雪
閏十小 甲戌 18
0341 (11.26)
戊子 2467 十五大雪
子
十一月大 癸卯 61
0370 (12.25)
癸卯 3477 初一冬至
戊午 4487 十六小寒
丑
十二月小 癸酉 23
0400 ( 1.24)
甲戌 880 初二大寒
己丑 1890 十七立春
昭帝始元二年丙申(前85.2—前84.2)
寅
正月大 壬寅 66
169 0429 ( 2.22)
甲辰 2900 初三驚蟄
己未 3910 十八雨水
卯
二月小 壬申 28
0459 ( 3.23)
乙亥 303 初四春分
庚寅 1313 十九穀雨
辰
三月大 辛丑 71
0488 ( 4.21)
乙巳 2323 初五清明
庚寅 3333 二十立夏
巳
四月小 辛未 33
0518 ( 5.21)
乙亥 4343 初五小滿
辛卯 736 廿一芒種
午
五月大 庚子 76
0547 ( 6.19)
丙午 1746 初七夏至
辛酉 2756 廿二小暑
未
六月大 庚午 38
0577 ( 7.19)
丙子 3766 初七大暑
壬辰 159 廿三立秋
申
七月小 庚子 0
0607 ( 8.18)
丁未 1169 初八處暑
壬戌 2179 廿三白露
酉
八月大 己巳 43
0636 ( 9.16)
丁丑 3189 初九秋分
壬辰 4199 廿四寒露
戌
九月小 己亥 5
0666 (10.16)
戊申 592 初十霜降
癸亥 1602 廿五立冬
亥
十月大 戊辰 48
0695 (11.14)
戊寅 2612 十一小雪
癸巳 3622 廿六大雪
子
十一月小 戊戌10
0725 (12.14)
己酉 15 十二冬至
甲子 1015 廿七小寒
丑
十二月大 丁卯 53
0754 ( 1.12)
己卯 2035 十三大寒
甲午 3045 廿八立春
昭帝始元三年丁酉(前84.2—前83.1)
寅
正月小 丁酉 15
169 0784 ( 2.11)
己酉 4055 十三驚蟄
乙丑 448 廿九雨水
卯
二月大 丙寅 58
0813 ( 3.12)
庚辰 1458 十五春分
乙未 2468 三十穀雨
辰
三月小 丙申 20
0843 ( 4.11)
庚戌 3478 十五清明
巳
四月大 乙丑 63
0872 ( 5.10)
乙丑 4488 初一立夏
辛巳 881 十七小滿
午
五月小 乙未 25
0902 ( 6. 9)
丙申 1891 初二芒種
辛亥 2901 十七夏至
未
六月大 甲子 68
0931 ( 7. 8)
丙寅 3911 初三小暑
壬午 304 十九大暑
申
七月小 甲午 30
0961 (8. 7)
丁酉 1314 初四立秋
壬子 2324 十九處暑
酉
八月大 癸亥 73
0990 ( 9. 5)
丁卯 3334 初五白露
壬午 4344 二十秋分
戌
九月小 癸巳 35
1020 (10. 5)
戊戌 737 初六寒露
癸丑 1747 廿一霜降
亥
十月大 壬戌 78
1049 (11. 3)
戊辰 2757 初七立冬
癸未 3767 廿二小雪
子
十一月大 壬辰 40
1079 (12. 3)
己亥 160 初八大雪
甲寅 1170 廿三冬至
丑
十二月小 壬戌 2
1109 ( 1. 2)
己巳 2180 初八小寒
甲申 3190 廿三大寒
昭帝始元四年戊戌(前83.1—前82.2)
寅
正月大 辛卯 45
169 1138 ( 1.31)
己亥 4200 初九立春
乙卯 593 廿五驚蟄
卯
二月小 辛酉 7
1168 ( 3. 2)
庚午 1603 初十雨水
乙酉 1613 廿五春分
辰
三月大 庚寅 50
1197 ( 3.31)
庚子 3623 十一穀雨
丙辰 16 廿七清明
巳
四月小 庚申 12
1227 ( 4.30)
辛未 1026 十二立夏
丙戌 2036 廿七小滿
午
五月大 己丑 55
1256 ( 5.29)
辛丑 3046 十三芒種
丙辰 4056 廿八夏至
未
六月小 己未 17
1286 ( 6.28)
壬申 449 十四小暑
丁亥 1459 廿九大暑
申
七月大 戊子 60
1315 ( 7.27)
壬寅 2469 十五立秋
丁巳 3479 三十處暑
閏七小 戊午 22
1345 ( 8.26)
壬申 4489 十五白露
酉
八月大 丁亥 65
1374 ( 9.24)
戊子 882 初二秋分
癸卯 1892 十七寒露
戌
九月小 丁巳 27
1404 (10.24)
戊午 2902 初二霜降
癸酉 3912 十七立冬
亥
十月大 丙戌 70
1433 (11.22)
己丑 305 初四小雪
甲辰 1315 十九大雪
子
十一月小 丙辰 32
1463 (12.22)
己未 2325 初四冬至
甲戌 3335 十九小寒
丑
十二月大 乙酉 75
1492 ( 1.20)
己丑 4345 初五大寒
乙巳 738 廿一立春
昭帝始元五年己亥(前82.2—前81.2)
寅
正月小 乙卯 37
169 1522 ( 2.19)
庚申 1748 初六驚蟄
乙亥 2758 廿一雨水
卯
二月大 甲申 80
1551 ( 3.20)
庚寅 3768 初七春分
丙午 161 廿三穀雨
辰
三月大 甲寅 42
1581 ( 4.19)
辛酉 1171 初八清明
丙子 2181 廿三立夏
巳
四月小 甲申 4
1611 ( 5.19)
辛卯 3191 初八小滿
丙午 4201 廿三芒種
午
五月大 癸丑 47
1640 ( 6.17)
壬戌 594 初十夏至
丁丑 1604 廿五小暑
未
六月小 癸未 9
1670 ( 7.17)
壬辰 2614 初十大暑
丁未 3624 廿五立秋
申
七月大 壬子 52
1699 ( 8.15)
癸亥 17 十二處暑
戊寅 1027 廿七白露
酉
八月小 壬午 14
1729 ( 9.14)
癸巳 2037 十二秋分
戊申 3047 廿七寒露
戌
九月大 辛亥 57
1758 (10.13)
癸亥 4057 十三霜降
己卯 450 廿九立冬
亥
十月小 辛巳 19
1788 (11.12)
甲午 1460 十四小雪
己酉 2470 廿九大雪
子
十一月大 庚戌 62
1817 (12.11)
甲子 3480 十五冬至
己卯 4490 三十小寒
丑
十二月小 庚辰 24
1847 ( 1.10)
乙未 883 十六大寒
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前81.2—前80.1)
寅
正月大 己酉 67
169 1876 ( 2. 8)
庚戌 1893 初二立春
乙丑 2903 十七驚蟄
卯
二月小 己卯 29
1906 ( 3. 9)
庚辰 3913 初二雨水
丙申 306 十八春分
辰
三月大 戊申 72
1935 ( 4. 7)
辛亥 1316 初四穀雨
丙寅 2326 十九清明
巳
四月小 戊寅 34
1965 ( 5. 7)
辛巳 3336 初四立夏
丙申 4346 十九小滿
午
五月大 丁未 77
1994 ( 6. 5)
壬子 739 初六芒種
丁卯 1749 廿一夏至
未
六月大 丁丑 39
2024 ( 7. 5)
壬午 2759 初六小暑
丁酉 3769 廿一大暑
申
七月小 丁未 1
2054 ( 8. 4)
癸丑 162 初七立秋
戊辰 1172 廿二處暑
酉
八月大 丙子 44
2083 ( 9. 2)
癸未 2182 初八白露
戊戌 3192 廿三秋分
戌
九月小 丙午 6
2113 (10. 2)
癸丑 4202 初八寒露
己巳 595 廿四霜降
亥
十月大 乙亥 49
2142 (10.31)
甲申 1605 初十立冬
己亥 2615 廿五小雪
子
十一月小 乙巳 11
2172 (11.30)
甲寅 3625 初十大雪
庚午 18 廿六冬至
丑
十二月大 甲戌 54
2201 (12.29)
乙酉 1028 十二小寒
庚子 2038 廿七大寒
昭帝始元七年年辛丑(前80.1—前79.2)
寅
正月小 甲辰 16
169 2231 ( 1.28)
乙卯 3048 十二立春
庚午 4058 廿七驚蟄
卯
二月大 癸酉 59
2260 ( 2.26)
丙戌 451 十四雨水
辛丑 1461 廿九春分
辰
三月小 癸卯 21
2290 ( 3.28)
丙辰 2471 十四穀雨
辛未 3481 廿九清明
閏三大 壬申 64
2319 ( 4.26)
丙戌 4491 十五立夏
巳
四月小 壬寅 26
2349 ( 5.26)
壬寅 884 初一小滿
丁巳 1894 十六芒種
午
五月大 辛未 69
2378 ( 6.24)
壬申 2904 初二夏至
丁亥 3914 十七小暑
未
六月小 辛丑 31
2408 ( 7.24)
癸卯 307 初三大暑
戊午 1317 十八立秋
申
七月大 庚午 74
2437 ( 8.22)
癸酉 2327 初四處暑
戊子 3337 十九白露
酉
八月小 庚子 36
2467 ( 9.21)
癸卯 4347 初四秋分
己未 740 二十寒露
戌
九月大 己巳 79
2496 (10.20)
甲戌 1750 初六霜降
己丑 2760 廿一立冬
亥
十月大 己亥 41
2526 (11.19)
甲辰 3770 初六小雪
庚申 163 廿二大雪
子
十一月小 己巳 3
2556 (12.19)
乙亥 1173 初七冬至
庚寅 2183 廿二小寒
丑
十二月大 戊戌 46
2585 ( 1.17)
乙巳 1393 初八大寒
庚申 4203 廿三立春
* 八月,改始元為元鳳。
昭帝元鳳二年壬寅(前79.2—前78.2)
寅
正月小 戊辰 8
169 2615 ( 2.16)
丙子 596 初九驚蟄
辛卯 1606 廿四雨水
卯
二月大 丁酉 51
2644 ( 3.17)
丙午 2616 初十春分
辛酉 3626 廿五穀雨
辰
三月小 丁卯 13
2674 ( 4.16)
丁丑 19 十一清明
壬辰 1029 廿六立夏
巳
四月大 丙申 56
2703 ( 5.15)
丁未 2039 十二小滿
壬戌 3049 廿七芒種
午
五月小 丙寅 18
2733 ( 6.14)
丁丑 4059 十二夏至
癸巳 452 廿八小暑
未
六月大 乙未 61
2762 ( 7.13)
戊申 1462 十四大暑
癸亥 2472 廿九立秋
申
七月小 乙丑 23
2792 ( 8.12)
戊寅 3482 十四處暑
癸巳 4492 廿九白露
酉
八月大 甲午 66
2821 ( 9.10)
己酉 885 十六秋分
戌
九月小 甲子 28
2851 (10.10)
甲子 1895 初一寒露
己卯 2905 十六霜降
亥
十月大 癸巳 71
2880 (11. 8)
甲午 3915 初二立冬
庚戌 308 十八小雪
子
十一月小 癸亥 33
2910 (12. 8)
乙丑 1318 初三大雪
庚辰 2328 十八冬至
丑
十二月大 壬辰 76
2939 ( 1. 6)
乙未 3338 初四小寒
庚戌 4348 十九大寒
昭帝元鳳三年癸卯(前78.2—前77.2)
寅
正月大 壬戌 38
169 2969 ( 2. 5)
丙寅 741 初五立春
辛巳 1751 二十驚蟄
卯
二月小 壬辰 0
2999 ( 3. 7)
丙申 2761 初五雨水
辛亥 3771 二十春分
辰
三月大 辛酉 43
3028 ( 4. 5)
丁卯 164 初七穀雨
壬午 1174 廿二清明
巳
四月小 辛卯 5
3058 ( 5. 5)
丁酉 2184 初七立夏
壬子 3194 廿二小滿
午
五月大 庚申 48
3087 ( 6. 3)
丁卯 4204 初八芒種
癸未 597 廿四夏至
未
六月小 庚寅 10
3117 ( 7. 3)
戊戌 1607 初九小暑
癸丑 2617 廿四大暑
申
七月大 己未 53
3146 ( 8. 1)
戊辰 3627 初十立秋
甲申 20 廿六處暑
酉
八月小 己丑 15
3176 ( 8.31)
己亥 1030 十一白露
甲寅 2040 廿六秋分
戌
九月大 戊午 58
3205 ( 9.29)
己巳 3050 十二寒露
甲申 4060 廿七霜降
亥
十月小 戊子 20
3235 (10.29)
庚子 453 十三立冬
乙卯 1463 廿八小雪
子
十一月大 丁巳 63
3264 (11.27)
庚午 2473 十四大雪
乙酉 3483 廿九冬至
閏十一小 丁亥 25
3294 (12.27)
庚子 4493 十四小寒
丑
十二月大 丙辰 68
3323 ( 1.25)
丙辰 886 初一大寒
辛未 1896 十六立春
昭帝元鳳四年甲辰(前77.2—前76.2)
寅
正月小 丙戌 30
169 3353 ( 2.24)
丙戌 2906 初一驚蟄
辛丑 3916 十六雨水
卯
二月大 乙卯 73
3382 ( 3.24)
丁巳 309 初三春分
壬申 1319 十八穀雨
辰
三月小 乙酉 35
3412 ( 4.23)
丁亥 2329 初三清明
壬寅 3339 十八立夏
巳
四月大 甲寅 78
3441 ( 5.22)
丁巳 4349 初四小滿
癸酉 742 二十芒種
午
五月大 甲申 40
3471 ( 6.21)
戊子 1752 初五夏至
癸卯 2762 二十小暑
未
六月小 甲寅 2
3501 ( 7.21)
戊午 3772 初五大暑
甲戌 165 廿一立秋
申
七月大 癸未 45
3530 ( 8.19)
己丑 1175 初七處暑
甲辰 2185 廿二白露
酉
八月小 癸丑 7
3560 ( 9.18)
己未 3195 初七秋分
甲戌 4205 廿二寒露
戌
九月大 壬午 50
3589 (10.17)
庚寅 598 初九霜降
乙巳 1608 廿四立冬
亥
十月小 壬子 12
3619 (11.16)
庚申 2618 初九小雪
乙亥 3628 廿四大雪
子
十一月大 辛巳 55
3648 (12.15)
辛卯 21 十一冬至
丙午 1031 廿六小寒
丑
十二月小 辛亥 17
3678 ( 1. 14)
辛酉 2041十一大寒
丙子 3051 廿六立春
昭帝元鳳五年乙巳(前76.2—前75.2)
寅
正月大 庚辰 60
169 3707 ( 2.12)
辛卯 4061 十二驚蟄
丁未 454 廿八雨水
卯
二月小 庚戌 22
3737 ( 3.14)
壬戌 1464 十三春分
丁丑 2474 廿八穀雨
辰
三月大 己卯 65
3766 ( 4.12)
壬辰 3484 十四清明
丁未 4494 廿九立夏
巳
四月小 己酉 27
3796 ( 5.12)
癸亥 887 十五小滿
午
五月大 戊寅 70
3825 ( 6.10)
戊寅 1897 初一芒種
癸巳 2907 十六夏至
未
六月小 戊申 32
3855 ( 7.10)
戊申 3917 初一小暑
甲子 310 十七大暑
申
七月大 丁丑 75
3884 ( 8. 8)
己卯 1320 初三立秋
甲午 2330 十八處暑
酉
八月小 丁未 37
3914 ( 9. 7)
己酉 3340 初三白露
甲子 4350 十八秋分
戌
九月大 丙子 80
3943 (10. 6)
庚辰 743 初五寒露
乙未 1753 二十霜降
亥
十月大 丙午 42
3973 (11. 5)
庚戌 2763 初五立冬
乙丑 3773 二十小雪
子
十一月小 丙子 4
4003 (12. 5)
辛巳 166 初六大雪
丙申 1176 廿一冬至
丑
十二月大 乙巳 47
4032 ( 1. 3)
辛亥 2186 初七小寒
丙寅 3196 廿二大寒
昭帝元鳳六年丙午(前75.2—前74.2)
寅
正月小 乙亥 9
169 4062 ( 2. 2)
辛巳 4206 初七立春
丁酉 599 廿三驚蟄
卯
二月大 甲辰 52
4091 (3. 3)
壬子 1609 初九雨水
丁卯 2619 廿四春分
辰
三月小 甲戌 14
4121 ( 4. 2)
壬午 3629 初九穀雨
戊戌 22 廿五清明
巳
四月大 癸卯 57
4150 ( 5. 1)
癸丑 1032 十一立夏
戊辰 2042 廿六小滿
午
五月小 癸酉 19
4180 ( 5.31)
癸未 3052 十一芒種
戊戌 4062 廿六夏至
未
六月大 壬寅 62
4209 ( 6.29)
甲寅 455 十三小暑
己巳 1465 廿八大暑
申
七月小 壬申 24
4239 ( 7.29)
甲申 2475 十三立秋
己亥 3485 廿八處暑
酉
八月大 辛丑 67
4268 ( 8.27)
甲寅 4495 十四白露
庚午 888 三十秋分
閏八小 辛未 29
4298 ( 9.26)
乙酉 1898 十五寒露
戌
九月大 庚子 72
4327 (10.25)
庚子 2908 初一霜降
乙卯 3918 十六立冬
亥
十月小 庚午 34
4357 (11.24)
辛未 311 初二小雪
丙戌 1321 十七大雪
子
十一月大 己亥 77
4386 (12.23)
辛丑 2331 初三冬至
丙辰 3341 十八小寒
丑
十二月大 己巳 39
4416 ( 1.22)
辛未 4351 初三大寒
丁亥 744 十九立春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前74.2—前73.2)
寅
正月小 己亥 1
169 4446 ( 2.21)
壬寅 1754 初四驚蟄
丁巳 2764 十九雨水
卯
二月大 戊辰 44
4475 ( 3.22)
壬申 3774 初五春分
戊子 167 廿一穀雨
辰
三月小 戊戌 6
4505 ( 4.21)
癸卯 1177 初六清明
戊午 2187 廿一立夏
巳
四月大 丁卯 49
4534 ( 5.20)
癸酉 3197 初七小滿
戊子 4207 廿二芒種
午
五月小 丁酉 11
4564 ( 6.19)
甲辰 600 初八夏至
己未 1610 廿三小暑
未
六月大 丙寅 54
4593 ( 7.18)
甲戌 2620 初九大暑
己丑 3630 廿四立秋
申
七月小 丙申 16
4623 ( 8.17)
乙巳 23 初十處暑
庚申 1033 廿五白露
酉
八月大 乙丑 59
4652 ( 9.15)
乙亥 2043 十一秋分
庚寅 3053 廿六寒露
戌
九月小 乙未 21
4682 (10.15)
乙巳 4063 十一霜降
辛酉 456 廿七立冬
亥
十月大 甲子 64
4711 (11.13)
丙子 1466 十三小雪
辛卯 2476 廿八大雪
子
十一月小 甲午 26
4741 (12.13)
丙午 3486 十三冬至
辛酉 4496 廿八小寒
丑
十二月大 癸亥 69
4770 ( 1.11)
丁丑 889 十五大寒
壬辰 1899 三十立春
*秋七月廿五日庚申,武帝曾孫病已即皇帝位。明年,改元本始。
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前73.2—前72.1)
寅
正月小 癸巳 31
169 4800 ( 2.10)
丁未 2909 十五驚蟄
卯
二月大 壬戌 74
4829 ( 3.10)
壬戌 3919 初一雨水
戊寅 312 十七春分
辰
三月小 壬辰 36
4859 ( 4. 9)
癸巳 1322 初二穀雨
戊申 2332 十七清明
巳
四月大 辛酉 79
4888 ( 5. 8)
癸亥 3342 初三立夏
戊寅 4352 十八小滿
午
五月大 辛卯 41
4918 ( 6. 7)
甲午 745 初四芒種
己酉 1755 十九夏至
未
六月小 辛酉 3
4948 ( 7. 7)
甲子 2765 初四小暑
己卯 3775 十九大暑
申
七月大 庚寅 46
4977 ( 8. 5)
乙未 168 初六立秋
庚戌 1178 廿一處暑
酉
八月小 庚申 8
5007 ( 9. 4)
乙丑 2188 初六白露
庚辰 3198 廿一秋分
戌
九月大 己丑 51
5036 (10. 3)
乙未 4208 初七寒露
辛亥 601 廿三霜降
亥
十月小 己未 13
5066 (11. 2)
丙寅 1611 初八立冬
辛巳 2621 廿三小雪
子
十一月大 戊子 56
5095 (12. 1)
丙申 3631 初九大雪
壬子 24 廿五冬至
丑
十二月小 戊午 18
5125 (12.31)
丁卯 1034 初十小寒
壬午 2044 廿五大寒
宣帝本始二年己酉(前72.1—前71.2)
寅
正月大 丁亥 61
169 5154 ( 1.29)
丁酉 3054 十一立春
壬子 4064 廿六驚蟄
卯
二月小 丁巳 23
5184 ( 2.28)
戊辰 457 十二雨水
癸未 1467 廿七春分
辰
三月大 丙戌 66
5213 ( 3.29)
戊戌 2477 十三穀雨
癸丑 3487 廿八清明
巳
四月小 丙辰 28
5243 ( 4.28)
戊辰 4497 十三立夏
甲申 890 廿九小滿
午
五月大 乙酉 71
5272 ( 5.27)
己亥 1900 十五芒種
甲寅 2910 三十夏至
閏五小 乙卯 33
5302 ( 6.26)
己巳 3920 十五小暑
未
六月大 甲申 76
5331 ( 7.25)
乙酉 313 初二大暑
庚子 1323 十七立秋
申
七月大 甲寅 38
5361 ( 8.24)
乙卯 2333 初二處暑
庚午 3343 十七白露
酉
八月小 甲申 0
5391 ( 9.23)
乙酉 4353 初二秋分
辛丑 746 十八寒露
戌
九月大 癸丑 43
5420 (10.22)
丙辰 1756 初四霜降
辛未 2766 十九立冬
亥
十月小 癸未 5
5450 (11.21)
丙戌 3776 初四小雪
壬寅 169 二十大雪
子
十一月大 壬子 48
5479 (12.20)
丁巳 1179 初六冬至
壬申 2189 廿一小寒
丑
十二月小 壬午 10
5509 ( 1.19)
丁亥 3199 初六大寒
壬寅 4209 廿一立春
宣帝本始三年庚戌(前71.2—前70.2)
寅
正月大 辛亥 53
169 5538 ( 2.17)
戊午 602 初八驚蟄
癸酉 1612 廿三雨水
卯
二月小 辛巳 15
5568 ( 3.19)
戊子 2622 初八春分
癸卯 3632 廿三穀雨
辰
三月大 庚戌 58
5597 ( 4.17)
己未 25 初十清明
甲戌 1035 廿五立夏
巳
四月小 庚辰 20
5627 ( 5.17)
己丑 2045 初十小滿
甲辰 3055 廿五芒種
午
五月大 己酉 63
5656 ( 6.15)
己未 4065 十一夏至
乙亥 458 廿七小暑
未
六月小 己卯 25
5686 ( 7. 15)
庚寅 1468 十二大暑
乙巳 2478 廿七立秋
申
七月大 戊申 68
5715 ( 8. 13)
庚申 3488 十三處暑
乙亥 4498 廿八白露
酉
八月小 戊寅 30
5745 ( 9.12)
辛卯 891 十四秋分
丙午 1901 廿九寒露
戌
九月大 丁未 73
5774 (10.11)
辛酉 2911 十五霜降
丙子 3921 三十立冬
亥
十月小 丁丑 35
5804 (11.10)
壬辰 314 十六小雪
子
十一月大 丙午 78
5833 (12. 9)
丁未 1324 初二大雪
壬戌 2334 十七冬至
丑
十二月大 丙子 40
5863 ( 1. 8)
丁丑 3344 初二小寒
壬辰 4354 十七大寒
宣帝本始四年辛亥(前70.2—前69.1)
寅
正月小 丙午 2
169 5893 ( 2. 7)
戊申 747 初三立春
癸亥 1757 十八驚蟄
卯
二月大 乙亥 45
5922 ( 3. 8)
戊寅 2767 初四雨水
癸巳 3777 十九春分
辰
三月小 乙巳 7
5952 ( 4. 7)
己酉 170 初五穀雨
甲子 1180 二十清明
巳
四月大 甲戌 50
5981 ( 5. 6)
己卯 2190 初六立夏
甲午 3200 廿一小滿
午
五月小 甲辰 12
6011 ( 6. 5)
己酉 4210 初六芒種
乙丑 603 廿二夏至
未
六月大 癸酉 55
6040 ( 7. 4)
庚辰 1613 初八小暑
乙未 2623 廿三大暑
申
七月小 癸卯 17
6070 ( 8. 3)
庚戌 3633 初八立秋
丙寅 26 廿四處暑
酉
八月大 壬申 60
6099 ( 9. 1)
辛巳 1036 初十白露
丙申2046 廿五秋分
戌
九月小 壬寅 22
6129 (10. 1)
辛亥 3056 初十寒露
丙寅 4066 廿五霜降
亥
十月大 辛未 65
6158
中国历史故事集完整版电子书
(10.30)
壬午 459 十二立冬
丁酉 1469 廿七小雪
子
十一月小 辛丑 27
6188 (11.29)
壬子 2479 十二大雪
丁卯 3489 廿七冬至
丑
十二月大 庚午 70
6217 (12.28)
壬午 4499 十三小寒
戊戌 892 廿九大寒
宣帝地節元年壬子(前69.1—前68.2)
寅
正月小 庚子 32
169 6247 ( 1.27)
癸丑 1902 十四立春
戊辰 2912 廿九驚蟄
閏正大 己巳 75
6276 ( 2.25)
癸未 3922 十五雨水
卯
二月小 己亥 37
6306 ( 3.26)
己亥 315 初一春分
甲寅 1325 十六穀雨
辰
三月大 戊辰 80
6335 ( 4.24)
己巳 2335 初二清明
甲申 3345 十七立夏
巳
四月大 戊戌 42
6365 ( 5.24)
己亥 4355 初二小滿
乙卯 748 十八芒種
午
五月小 戊辰 4
6395 ( 6.23)
庚午 1758 初三夏至
乙酉 2768 十八小暑
未
六月大 丁酉 47
6424 ( 7. 22)
庚子 3778 初四大暑
丙辰 171 二十立秋
申
七月小 丁卯 9
6454 ( 8.21)
辛未 1181 初五處暑
丙戌 2191 二十白露
酉
八月大 丙申 52
6483 ( 9.19)
辛丑 3201 初六秋分
丙辰 4211 廿一寒露
戌
九月小 丙寅 14
6513 (10.19)
壬申 604 初七霜降
丁亥 1614 廿二立冬
亥
十月大 乙未 57
6542 (11.17)
壬寅 2624 初八小雪
丁巳 3634廿三大雪
子
十一月小 乙丑 19
6572 (12.17)
癸酉 27 初九冬至
戊子 1037 廿四小寒
丑
十二月大 甲午 62
6601 ( 1.15)
癸卯 2047 初十大寒
戊午 3057 廿五立春
宣帝地節二年癸丑(前68.2—前67.2)
寅
正月小 甲子24
169 6631 ( 2.14)
癸酉 4067 初十驚蟄
己丑 460 廿六雨水
卯
二月大 癸巳 67
6660 ( 3.15)
甲辰 1470 十二春分
己未 2480 廿七穀雨
辰
三月小 癸亥 29
6690 ( 4.14)
甲戌 3490 十二清明
己丑 4500 廿七立夏
巳
四月大 壬辰 72
6719 ( 5.13)
乙巳 893 十四小滿
庚申 1903 廿九芒種
午
五月小 壬戌 34
6749 ( 6. 12)
乙亥 2913 十四夏至
庚寅 3923 廿九小暑
未
六月大 辛卯 77
6778 ( 7.11)
丙午 316 十六大暑
申
七月大 辛酉 39
6808 ( 8.10)
辛酉 1326 初一立秋
丙子 2336 十六處暑
酉
八月小 辛卯 1
6838 ( 9. 9)
辛卯 3346 初一白露
丙午 4356 十六秋分
戌
九月大 庚申 44
6867 (10. 8)
壬戌 749 初三寒露
丁丑 1759 十八霜降
亥
十月小 庚寅 6
6897 (11. 7)
壬辰 2769 初三立冬
丁未 3779 十八小雪
子
十一月大 己未 49
6926 (12. 6)
癸亥 172 初五大雪
戊寅 1182 二十冬至
丑
十二月小 己丑 11
6956 ( 1. 5)
癸巳 2192 初五小寒
戊申 3202 二十大寒
宣帝地節三年甲寅(前67.2—前66.2)
寅
正月大 戊午 54
169 6985 ( 2. 3)
癸亥 4212 初六立春
己卯 605 廿二驚蟄
卯
二月小 戊子 16
7015 ( 3. 5)
甲午 1615 初七雨水
己酉 2625 廿二春分
辰
三月大 丁巳 59
7044 ( 4. 3)
甲子 3635 初八穀雨
庚辰 28 廿四清明
巳
四月小 丁亥 21
7074 ( 5. 3)
乙未 1038 初九立夏
庚戌 2048 廿四小滿
午
五月大 丙辰 64
7103 ( 6. 1)
乙丑 3058 初十芒種
庚辰 4068 廿五夏至
未
六月小 丙戌 26
7133 ( 7. 1)
丙申 461 十一小暑
辛亥 1471 廿六大暑
申
七月大 乙卯 69
7162 ( 7.30)
丙寅 2481 十二立秋
辛巳 3491 廿七處暑
酉
八月小 乙酉 31
7192 ( 8.29)
丙申 4501 十二白露
壬子 894 廿八秋分
戌
九月大 甲寅 74
7221 ( 9.27)
丁卯 1904 十四寒露
壬午 2914 廿九霜降
閏九小 甲申 36
7251 (10.27)
丁酉 3924 十四立冬
亥
十月大 癸丑 79
7280 (11.25)
癸丑 317 初一小雪
戊辰 1327 十六大雪
子
十一月大 癸未 41
7310 (12.25)
癸未 2337 初一冬至
戊戌 3347 十六小寒
丑
十二月小 癸丑 3
7340 ( 1.24)
癸丑 4357 初一大寒
己巳 750 十七立春
宣帝地節四年乙卯(前66.2—前65.2)
寅
正月大 壬午 46
169 7369 ( 2.22)
甲申 1760 初三驚蟄
己亥 2770 十八雨水
卯
二月小 壬子 8
7399 ( 3.24)
甲寅 3780 初三春分
庚午 173 十九穀雨
辰
三月大 辛巳 51
7428 ( 4.22)
乙酉 1183 初五清明
庚子 2193 二十立夏
巳
四月小 辛亥 13
7458 ( 5.22)
乙卯 3203 初五小滿
庚午 4213 二十芒種
午
五月大 庚辰 56
7487 ( 6.20)
丙戌 606 初七夏至
辛丑 1616 廿二小暑
未
六月小 庚戌 18
7517 ( 7.20)
丙辰 2626 初七大暑
辛未 3636 廿二立秋
申
七月大 己卯 61
7546 ( 8.18)
丁亥 29 初九處暑
壬寅 1039 廿四白露
酉
八月小 己酉 23
7576 ( 9.17)
丁巳 2049 初九秋分
壬申 3059 廿四寒露
戌
九月大 戊寅 66
7605 (10.16)
丁亥 4069 初十霜降
癸卯 462 廿六立冬
亥
十月小 戌申 28
7635 (11.15)
戊午 1472 十一小雪
癸酉 2482 廿六大雪
子
十一月大 丁丑 71
7664 (12.14)
戊子 3492 十二冬至
癸卯 4502 廿七小寒
丑
十二月小 丁未 33
7694 ( 1.13)
己未 895 十三大寒
甲戌 1905 廿八立春
宣帝元康元年丙辰(前65.2—前64.1)
寅
正月大 丙子 76
169 7723 ( 2.11)
己丑 2915 十四驚蟄
甲辰 3925 廿九雨水
卯
二月大 丙午 38
7753 ( 3.12)
庚申 318 十五春分
乙亥 1328 三十穀雨
辰
三月小 丙子 0
7783 ( 4.11)
庚寅 2338 十五清明
巳
四月大 乙巳 43
7812 ( 5.10)
乙巳 3348 初一立夏
庚申 4358 十六小滿
午
五月小 乙亥 5
7842 ( 6. 9)
丙子 751 初二芒種
辛卯 1761 十七夏至
未
六月大 甲辰 48
7871 ( 7. 8)
丙午 2771 初三小暑
辛酉 3781 十八大暑
申
七月小 甲戌 10
7901 ( 8. 7)
丁丑 174 初四立秋
壬辰 1184 十九處暑
酉
八月大 癸卯 53
7930 ( 9. 5)
丁未 2194 初五白露
壬戌 3204 二十秋分
戌
九月小 癸酉 15
7960 (10. 5)
丁丑 4214 初五寒露
癸巳 607 廿一霜降
亥
十月大 壬寅 58
7989 (11. 3)
戊申 1617 初七立冬
癸亥 2627 廿二小雪
子
十一月小 壬申 20
8019 (12. 3)
戊寅 3637 初七大雪
甲午 30 廿三冬至
丑
十二月大 辛丑 63
8048 ( 1. 1)
戊申 1040 初九小寒
甲子 2050 廿四大寒
宣帝元康二年丁巳(前64.1—前63.2)
寅
正月小 辛未 25
169 8078 ( 1.31)
己卯 3060 初九立春
甲午 4070 廿四驚蟄
卯
二月大 庚子 68
8107 ( 3. 1)
庚戌 463 十一雨水
乙丑 1473 廿六春分
辰
三月小 庚午 30
8137 ( 3.31)
庚辰 2483 十一穀雨
乙未3493 廿六清明
巳
四月大 己亥 73
8166 ( 4.29)
庚戌 4503 十二立夏
丙寅 896 廿八小滿
午
五月小 己巳 35
8196 ( 5.29)
辛巳 1906 十三芒種
丙申 2916 廿八夏至
未
六月大 戊戌 78
8225 ( 6.27)
辛亥 3926 十四小暑
丁卯 319 三十大暑
申
七月大 戊辰 40
8255 ( 7.27)
壬午 1329 十五立秋
丁酉 2339 三十處暑
閏七小 戊戌 2
8285 ( 8.26)
壬子 3349 十五白露
酉
八月大 丁卯 45
8314 ( 9.24)
丁卯 4359 初一秋分
癸未 752 十七寒露
戌
九月小 丁酉 7
8344 (10.24)
戊戌 1762 初二霜降
癸丑 2772 十七立冬
亥
十月大 丙寅 50
8373 (11.22)
戊辰 3782 初三小雪
甲申 175 十九大雪
子
十一月小 丙申 12
8403 (12.22)
己亥 1185 初四冬至
甲寅 2195 十九小寒
丑
十二月大 乙丑 55
8432 ( 1. 20)
己巳 3205 初五大寒
甲申 4215 二十立春
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前63.2—前62.2)
寅
正月小 乙未 17
169 8462 ( 2.19)
庚子 608 初六驚蟄
乙卯 1618 廿一雨水
卯
二月大 甲子 60
8491 ( 3.20)
庚午 2628 初七春分
乙酉 3638 廿二穀雨
辰
三月小 甲午 22
8521 ( 4.19)
辛丑 31 初八清明
丙辰 1041 廿三立夏
巳
四月大 癸亥 65
8550 ( 5.18)
辛未 2051 初九小滿
丙戌 3061 廿四芒種
午
五月小 癸巳 27
8580 ( 6.17)
辛丑 4071 初九夏至
丁巳 464 廿五小暑
未
六月大 壬戌 70
8609 ( 7.16)
壬申 1474 十一大暑
丁亥 2484 廿六立秋
申
七月小 壬辰 32
8639 ( 8.15)
壬寅 3494 十一處暑
丁巳 4504 廿六白露
酉
八月大 辛酉 75
8668 ( 9.13)
癸酉 897 十三秋分
戊子 1907 廿八寒露
戌
九月小 辛卯 37
8698 (10.13)
癸卯 2917 十三霜降
戊午 3927 廿八立冬
亥
十月大 庚申 80
8727 (11.11)
甲戌 320 十五小雪
己丑 1330 三十大雪
子
十一月大 庚寅 42
8757 (12.11)
甲辰 2340 十五冬至
己未 3350 三十小寒
丑
十二月小 庚申 4
8787 ( 1.10)
甲戌 4360 十五大寒
宣帝元康四年己未(前62.2—前61.1)
寅
正月大 己丑 47
169 8816 ( 2. 8)
庚寅 753 初二立春
乙巳 1763 十七驚蟄
卯
二月小 己未 9
8846 ( 3.10)
庚申 2773 初二雨水
乙亥 3783 十七春分
辰
三月大 戊子 52
8875 ( 4. 8)
辛卯 176 初四穀雨
丙午 1186 十九清明
巳
四月小 戊午 14
8905 ( 5. 8)
辛酉 2196 初四立夏
丙子 3206 十九小滿
午
五月大 丁亥 57
8934 ( 6. 6)
辛卯 4216 初五芒種
丁未 609 廿一夏至
未
六月小 丁巳 19
8964 ( 7. 6)
壬戌 1619 初六小暑
丁丑 2629 廿一大暑
申
七月大 丙戌 62
8993 ( 8. 4)
壬辰 3639 初七立秋
戊申 32 廿三處暑
酉
八月小 丙辰 24
9023 ( 9. 3)
癸卯 1042 初八白露
戊寅 2052 廿三秋分
戌
九月大 乙酉 67
9052 (10. 2)
癸巳 3062 初九寒露
戊申 4072 廿四霜降
亥
十月小 乙卯 29
9082 (11. 1)
甲子 465 初十立冬
己卯 1475 廿五小雪
子
十一月大 甲申 72
9111 (11.30)
甲午 2485 十一大雪
己酉 3495 廿六冬至
丑
十二月小 甲寅 34
9141 (12.30)
甲子 4505 十一小寒
庚辰 898 廿七大寒
宣帝元康五年庚申(前61.1—前60.2)
寅
正月大 癸未 77
169 9170 ( 1.28)
乙未1908 十三立春
庚戌 2918 廿八驚蟄
卯
二月大 癸丑 39
9200 ( 2.27)
乙丑 3928 十三雨水
辛巳 321 廿九春分
辰
三月小 癸未 1
9230 ( 3.28)
丙申 1331 十四穀雨
辛亥 2341 廿九清明
閏三[1]大壬子 44
9259 ( 4.26)
丙寅 3351 十五立夏
辛巳 4361 三十小滿
巳
四月小 壬午 6
9289 ( 5.26)
丁酉 754 十六芒種
午
五月大 辛亥 49
9318 ( 6.24)
壬子 1764 初二夏至
丁卯 2774 十七小暑
未
六月小 辛巳 11
9348 ( 7.24)
壬午 3784 初二大暑
戊戌 177 十八立秋
申
七月大 庚戌 54
9377 ( 8.22)
癸丑 1187 初四處暑
戊辰 2197 十九白露
酉
八月小 庚辰 16
9407 ( 9.21)
癸未 3207 初四秋分
戊戌 4217 十九寒露
戌
九月大 己酉 59
9436 (10.20)
甲寅 610 初六霜降
己巳 1620 廿一立冬
亥
十月小 已卯 21
9466 (11.19)
甲申 2630 初六小雪
己亥 3640 廿一大雪
子
十一月大 戊申 64
9495 (12.18)
乙卯 33 初八冬至
庚午 1043 廿三小寒
丑
十二月小 戊寅 26
9525 ( 1.17)
乙酉 2053 初八大寒
庚子 3063 廿三立春
*三月,以地節五年為神爵元年。
宣帝神爵二年辛酉(前60.2—前59.2)
寅
正月大 丁未 69
169 9554 ( 2.15)
乙卯 4073 初九驚蟄
辛未 466 廿五雨水
卯
二月小 丁丑 31
9584 ( 3.17)
丙戌 1476 初十春分
辛丑 2486 廿五穀雨
辰
三月大 丙午 74
9613 ( 4.15)
丙辰 3496 十一清明
辛未 4506 廿六立夏
巳
四月小 丙子 36
9643 ( 5.15)
丁亥 899 十二小滿
壬寅 1909 廿七芒種
午
五月大 乙巳 79
9672 ( 6.13)
丁巳 2919 十三夏至
壬申 3929 廿八小暑
未
六月大 乙亥 41
9702 ( 7.13)
戊子 322 十四大暑
癸卯 1332 廿九立秋
申
七月小 乙巳 3
9732 ( 8.12)
戊午 2342 十四處暑
癸酉 3352 廿九白露
酉
八月大 甲戌 46
9761 ( 9.10)
戊子 4362 十五秋分
戌
九月小 甲辰 8
9791 (10.10)
甲辰 755 初一寒露
己未 1765 十六霜降
亥
十月大 癸酉 51
9820 (11. 8)
甲戌 2775 初二立冬
己丑 3785 十七小雪
子
十一月小 癸卯 13
9850 (12. 8)
乙巳 178 初三大雪
庚申 1188 十八冬至
丑
十二月大 壬申 56
9879 ( 1. 6)
乙亥 2198 初四小寒
庚寅 3208 十九大寒
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前59.2—前58.2)
寅
正月小 壬寅 18
169 9909 ( 2. 5)
乙巳 4218 初四立春
辛酉 611 二十驚蟄
卯
二月大 辛未 61
9938 ( 3. 6)
丙子 1621 初六雨水
辛卯 2631 廿一春分
辰
三月小 辛丑 23
9968 ( 4. 5)
丙午 3641 初六穀雨
壬戌 34 廿二清明
巳
四月大 庚午 66
9997 ( 5. 4)
丁丑 1044 初八立夏
壬辰 2054 廿三小滿
午
五月小 庚子 28
170 0027 ( 6. 3)
丁未 3064 初八芒種
壬戌 4074 廿三夏至
未
六月大 己巳 71
0056 ( 7. 2)
戊寅 467 初十小暑
癸巳 1477 廿五大暑
申
七月小 己亥 33
0086 ( 8. 1)
戊申 2487 初十立秋
癸亥 3497 廿五處暑
酉
八月大 戊辰 76
0115 ( 8.30)
戊寅 4507 十一白露
甲午 900 廿七秋分
戌
九月大 戊戌 38
0145 ( 9.29)
己酉 1910 十二寒露
甲子 2920 廿七霜降
亥
十月小 戊辰 0
0175 (10.29)
己卯 3930 十二立冬
乙未 323 廿八小雪
子
十一月大 丁酉 43
0204 (11.27)
庚戌 1333 十四大雪
乙丑 2343 廿九冬至
丑
十二月小 丁卯 5
0234 (12.27)
庚辰 3353 十四小寒
乙未 4363 廿九大寒
閏十二大 丙申 48
0263 ( 1.25)
辛亥 756 十六立春
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前58.2—前57.2)
寅
正月小 丙寅 10
170 0293 ( 2.24)
丙寅 1766 初一驚蟄
辛巳 2776 十六雨水
卯
二月大 乙未 53
0322 ( 3.25)
丙申 3786 初二春分
壬子 179 十八穀雨
辰
三月小 乙丑 15
0352 ( 4.24)
丁卯 1189 初三清明
壬午 2199 十八立夏
巳
四月大 甲午 58
0381 ( 5.23)
丁酉 3209 初四小滿
壬子 4219 十九芒種
午
五月小 甲子 20
0411 ( 6.22)
戊辰 612 初五夏至
癸未 1622 二十小暑
未
六月大 癸巳 63
0440 ( 7.21)
戊戌 2632 初六大暑
癸丑 3642 廿一立秋
申
七月小 癸亥 25
0470 ( 8.20)
己巳 35 初七處暑
甲申 1045 廿二白露
酉
八月大 壬辰 68
0499 ( 9.18)
己亥 2055 初八秋分
甲寅 3065 廿三寒露
戌
九月小 壬戌 30
0529 (10.18)
己巳 4075 初八霜降
乙酉 468 廿四立冬
亥
十月大 辛卯 73
0558 (11.16)
庚子 1478 初十小雪
乙卯 2488 廿五大雪
子
十一月小 辛酉 35
0588 (12.16)
庚午 3498 初十冬至
乙酉 4508 廿五小寒
丑
十二月大 庚寅 78
0617 ( 1.14)
辛丑 901 十二大寒
丙辰 1911 廿七立春
宣帝五鳳元年甲子(前57.2—前56.1)
寅
正月大 庚申 40
170 0647 ( 2.13)
辛未 2921 十二驚蟄
丙戌 3931 廿七雨水
卯
二月小 庚寅 2
0677 ( 3.14)
壬寅 324 十三春分
丁巳 1334 廿八穀雨
辰
三月大 己未 45
0706 ( 4.12)
壬申 2344 十四清明
丁亥 3354 廿九立夏
巳
四月小 己丑 7
0736 ( 5.12)
壬寅 4364 十四小滿
午
五月大 戊午 50
0765 ( 6.10)
戊午 757 初一芒種
癸酉 1767 十六夏至
未
六月小 戊子 12
0795 ( 7.10)
戊子 2777 初一小暑
癸卯 3787 十六大暑
申
七月大 丁巳 55
0824 ( 8. 8)
己未 180 初三立秋
甲戌 1190 十八處暑
酉
八月小 丁亥 17
0854 ( 9. 7)
己丑 2200 初三白露
甲辰 3210 十八秋分
戌
九月大 丙辰 60
0883 (10. 6)
己未 4220 初四寒露
乙亥 613 二十霜降
亥
十月小 丙戌 22
0913 (11. 5)
庚寅 1623 初五立冬
乙巳 2633 二十小雪
子
十一月大 乙卯 65
0942 (12. 4)
庚申 3643 初六大雪
丙子 36 廿二冬至
丑
十二月小 乙酉 27
0972 ( 1. 3)
辛卯 1046 初七小寒
丙午 2056 廿二大寒
宣帝五鳳二年乙丑(前56.2—前55.2)
寅
正月大 甲寅 70
170 1001 ( 2. 1)
辛酉 3066 初八立春
丙子 4076 廿三驚蟄
卯
二月小 甲申 32
1031 ( 3. 3)
壬辰 469 初九雨水
丁未 1479 廿四春分
辰
三月大 癸丑 75
1060 ( 4. 1)
壬戌 2489 初十穀雨
丁丑 3499 廿五清明
巳
四月小 癸未 37
1090 ( 5. 1)
壬辰 4509 初十立夏
戊申 902 廿六小滿
午
五月大 壬子 80
1119 ( 5.30)
癸亥 1912 十二芒種
戊寅 2922 廿七夏至
未
六月大 壬午 42
1149 ( 6.29)
癸巳 3932 十二小暑
己酉 325 廿八大暑
申
七月小 壬子 4
1179 ( 7.29)
甲子 1335 十三立秋
己卯 2345 廿八處暑
酉
八月大 辛巳 47
1208 ( 8.27)
甲午 3355 十四白露
己酉 4365 廿九秋分
閏八小 辛亥 9
1238 ( 9.26)
乙丑 758 十五寒露
戌
九月大 庚辰 52
1267 (10.25)
庚辰 1768初一霜降
乙未 2778立冬
亥
十月小 庚戌 14
1297 (11.24)
庚戌 3788 初一小雪
丙寅 181十七大雪
子
十一月大 已卯 57
1326 (12.23)
辛巳 1191 初三冬至
丙申 2201 十八小寒
丑
十二月小 己酉 19
1356 ( 1.22)
辛亥 3211 初三大寒
丙寅 4221 十八立春
宣帝五鳳三年丙寅(前55.2—前54.2)
寅
正月大 戊寅 62
170 1385 ( 2.20)
壬午 614 初五驚蟄
丁酉 1624 二十雨水
卯
二月小 戊申 24
1415 ( 3.22)
壬子 2634 初五春分
丁卯 3644 二十穀雨
辰
三月大 丁丑 67
1444 ( 4.20)
癸未 37 初七清明
戊戌 1047 廿二立夏
巳
四月小 丁未 29
1474 ( 5.20)
癸丑 2057 初七小滿
戊辰 3067 廿二芒種
午
五月大 丙子 72
1503 ( 6.18)
癸未 4077 初八夏至
己亥 470 廿四小暑
未
六月小 丙午 34
1533 ( 7.18)
甲寅 1480 初九大暑
己巳 2490 廿四立秋
申
七月大 乙亥 77
1562 ( 8.16)
甲申 3500 初十處暑
己亥 4510 廿五白露
酉
八月大 乙巳 39
1592 ( 9.15)
乙卯 903 十一秋分
庚午 1913 廿六寒露
戌
九月小 乙亥 1
1622 (10.15)
乙酉 2923 十一霜降
庚子 3933 廿六立冬
亥
十月大 甲辰 44
1651 (11.13)
丙辰 326 十三小雪
辛未 1336 廿八大雪
子
十一月小 甲戌 6
1681 (12.13)
丙戌 2346 十三冬至
辛丑 3356 廿八小寒
丑
十二月大 癸卯 49
1710 ( 1.11)
丙辰 4366 十四大寒
壬申 759 三十立春
宣帝五鳳四年丁卯(前54.2—前53.1)
寅
正月小 癸酉 11
170 1740 ( 2.10)
丁亥 1769 十五驚蟄
卯
二月大 壬寅 54
1769 ( 3.11)
壬寅 2779 初一雨水
丁巳 3789 十六春分
辰
三月小 壬申 16
1799 ( 4.10)
癸酉 182 初二穀雨
戊子 1192 十七清明
巳
四月大 辛丑 59
1828 ( 5. 9)
癸卯 2202 初三立夏
戊午 3212 十八小滿
午
五月小 辛未 21
1858 ( 6. 8)
癸酉 4222 初三芒種
己丑 615 十九夏至
未
六月大 庚子 64
1887 ( 7. 7)
甲辰 1625 初五小暑
己未 2635 二十大暑
申
七月小 庚午 26
1917 ( 8. 6)
甲戌 3645 初五立秋
庚寅 38 廿一處暑
酉
八月大 己亥 69
1946 ( 9. 4)
乙巳 1048 初七白露
庚申 2058 廿二秋分
戌
九月小 己巳 31
1976 (10. 4)
乙亥 3068 初七寒露
庚寅 4078 廿二霜降
亥
十月大 戊戌 74
2005 (11. 2)
丙午 471 初九立冬
辛酉 1481 廿四小雪
子
十一月小 戊辰 36
2035 (12. 2)
丙子 2491 初九大雪
辛卯 3501 廿四冬至
丑
十二月大 丁酉 79
2064 (12.31)
丙午 4511 初十小寒
壬戌 904 廿六大寒
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前53.1—前52.2)
寅
正月大 丁卯 41
170 2094 ( 1.30)
丁丑 1914 十一立春
壬辰 2924 廿六驚蟄
卯
二月小 丁酉 3
2124 ( 2.29)
丁未 3934 十一雨水
癸亥 327 廿七春分
辰
三月大 丙寅 46
2153 ( 3.29)
戊寅 1337 十三穀雨
癸巳 2347 廿八清明
巳
四月小 丙申 8
2183 ( 4.28)
戊申 3357 十三立夏
癸亥 4367 廿八小滿
午
五月大 乙丑 51
2212 ( 5.27)
己卯 760 十五芒種
甲午 1770 三十夏至
閏五小 乙未 13
2242 ( 6.26)
己酉 2780 十五小暑
未
六月大 甲子 56
2271 ( 7.25)
甲子 3790 初一大暑
庚辰 183 十七立秋
申
七月小 甲午 18
2301( 8.24)
乙未 1193 初二處暑
庚戌 2203 十七白露
酉
八月大 癸亥 61
2330 ( 9.22)
乙丑 3213 初三秋分
庚辰 4223 十八寒露
戌
九月小 癸巳 23
2360 (10.22)
丙申 616 初四霜降
辛亥 1626 十九立冬
亥
十月大 壬戌 66
2389 (11.20)
丙寅 2636 初五小雪
辛巳 3646二十大雪
子
十一月小 壬辰 28
2419 (12.20)
丁酉 49 初六冬至
壬子 1049 廿一小寒
丑
十二月大 辛酉 71
2448 ( 1.18)
丁卯 2059 初七大寒
壬午 3069 廿二立春
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前52.2—前51.2)
寅
正月小 辛卯 33
170 2478 ( 2.17)
丁酉 4079 初七驚蟄
癸丑 472 廿三雨水
卯
二月大 庚申 76
2507 ( 3.18)
戊辰 1482 初九春分
癸未 2492 廿四穀雨
辰
三月大 庚寅 38
2537 ( 4.17)
戊戌 3502 初九清明
癸丑 4512 廿四立夏
巳
四月小 庚申 0
2567 ( 5.17)
己巳 905 初十小滿
甲申 1915 廿五芒種
午
五月大 己丑 43
2596 ( 6.15)
己亥 2925 十一夏至
甲寅 3935 廿六小暑
未
六月小 己未 5
2626 ( 7.15)
庚午 328 十二大暑
乙酉 1338 廿七立秋
申
七月大 戊子 48
2655 ( 8.13)
庚子 2348 十三處暑
乙卯 3358 廿八白露
酉
八月小 戊午 10
2685 ( 9.12)
庚午 4368 十三秋分
丙戌 761 廿九寒露
戌
九月大 丁亥 53
2714 (10.11)
辛丑 1771 十五霜降
丙辰 2781 三十立冬
亥
十月小 丁巳 15
2744 (11.10)
辛未 3791 十五小雪
子
十一月大 丙戌 58
2773 (12. 9)
丁亥 184 初二大雪
壬寅 1194 十七冬至
丑
十二月小 丙辰 20
2803 ( 1 8)
丁巳 2204 初二小寒
壬申 3214 十七大寒
宣帝甘露三年庚午(前51.2—前50.1)
寅
正月大 乙酉 63
170 2832 ( 2. 6)
丁亥 4224 初三立春
癸卯 617 十九驚蟄
卯
二月小 乙卯 25
2862 ( 3. 8)
戊午 1627 初四雨水
癸酉 2637十九春分
辰
三月大 甲申 68
2891 ( 4. 6)
戊子 3647 初五穀雨
甲辰 40 廿一清明
巳
四月小 甲寅 30
2921 ( 5, 6)
己未 1050 初六立夏
甲戌 2060 廿一小滿
午
五月大 癸未 73
2950 ( 6. 4)
己丑 3070 初七芒種
甲辰 4080 廿二夏至
未
六月小 癸丑 35
2980 ( 7. 4)
庚申 473 初八小暑
乙亥 1483 廿三大暑
申
七月大 壬午 78
3009 ( 8. 2)
庚寅 2493 初九立秋
乙巳 3503 廿四處暑
酉
八月大 壬子 40
3039 ( 9. 1)
庚申 4513 初九白露
丙子 906 廿五秋分
戌
九月小 壬午 2
3069 (10,1)
辛卯 1916 初十寒露
丙午 2926 廿五霜降
亥
十月大 辛亥 45
3098 (10.30)
辛酉 3936 十一立冬
丁丑 329 廿七小雪
子
十一月小 辛巳 7
3128 (11.29)
壬辰 1339 十二大雪
丁未 2349 廿七冬至
丑
十二月大 庚戌 50
3157 (12.28)
壬戌 3359 十三小寒
丁丑 4369 廿八大寒
宣帝甘露四年辛未(前50.1—前49.2)
寅
正月小 庚辰 12
170 3187 ( 1.27)
癸巳 762 十四立春
戊申 1772 廿九驚蟄
卯
二月大 己酉 55
3216 ( 2.25)
癸亥 2782 十五雨水
戊寅 3792 三十春分
閏二小 已卯 17
3246 ( 3.27)
甲午 185 十六穀雨
辰
三月大 戊申 60
3275 ( 4.25)
己酉 1195 初二清明
甲子 2205 十七立夏
巳
四月小 戊寅 22
330
老梁揭秘中国历史故事
5 ( 5.25)
己卯 3215 初二小滿
甲午 4225 十七芒種
午
五月大 丁未 65
3334 ( 6.23)
庚戌 618 初四夏至
乙丑 1628 十九小暑
未
六月小 丁丑 27
3364 ( 7.23)
庚辰 2638 初四大暑
乙未 3648 十九立秋
申
七月大 丙午 70
3393 ( 8.21)
辛亥 41 初六處暑
丙寅 1051 廿一白露
酉
八月小 丙子 32
3423 ( 9.20)
辛巳 2061 初六秋分
丙申 3071 廿一寒露
戌
九月大 乙巳 75
3452 (10.19)
辛亥 4081 初七霜降
丁卯 474 廿三立冬
亥
十月小 乙亥 37
3482 (11.18)
壬午 1484 初八小雪
丁酉 2494 廿三大雪
子
十一月大 甲辰 80
3511 (12.17)
壬子 3504 初九冬至
丁卯 4514 廿四小寒
丑
十二月大 甲戌 42
3541 ( 1. 16)
癸未 907 初十大寒
戊戌 1917 廿五立春
宣帝黃龍元年壬申(前49.2—前48.2)
寅
正月小 甲辰 4
170 3571 ( 2.15)
癸丑 2927 初十驚蟄
戊辰 3937 廿五雨水
卯
二月大 癸酉 47
3600 ( 3.15)
甲申 330 十二春分
己亥 1340 廿七穀雨
辰
三月小 癸卯 9
3630 ( 4.14)
甲寅 2350 十二清明
己巳 3360 廿七立夏
巳
四月大 壬申 52
3659 ( 5.13)
甲申 4370 十三小滿
庚子 763 廿九芒種
午
五月小 壬寅 14
3689 ( 6.12)
乙卯 1773 十四夏至
庚午 2783 廿九小暑
未
六月大 辛未 57
3718 ( 7.11)
乙酉 3793 十五大暑
申
七月小 辛丑 19
3748 ( 8.10)
辛丑 186 初一立秋
丙辰 1196 十六處暑
酉
八月大 庚午 62
3777 ( 9. 8)
辛未2206 初二白露
丙戌 3216 十七秋分
戌
九月小 庚子 24
3807 (10. 8)
辛丑 4226 初二寒露
丁巳 619 十八霜降
亥
十月大 己巳 67
3836 (11. 6)
壬申 1629 初四立冬
丁亥 2639 十九小雪
子
十一月小 己亥 29
3866 (12. 6)
壬寅 3649 初四大雪
戊午 42 二十冬至
丑
十二月大 戊辰 72
3895 ( 1. 4)
癸酉 1052 初六小寒
戊子 2062 廿一大寒
*太子即皇帝位。明年,改元初元。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6月17日12:45。)
[1]請見斯琴畢力格、關守義、羅見今:〈太初曆特殊置閏問題〉,《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36卷第6期,2007年,頁749-754轉757。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119.html
以上是关于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白露-漢簡曆日考徵(三);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