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一、M1:1正面鉦部銘文:
唯王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月
有关甜的中国历史故事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發掘簡告釋為“正”。[1]黃傑先生疑當釋為“五”。[2]董珊先生認為:“看下文‘西征南伐’之‘征’字所從正旁與此不同,則黃傑先生所言似是。”[3]
今按:此鐘銘文字形富於變化,如“左右文武”、“親搏武功”、“伐武之表”之“武”,其上部所從之“戈”字形均有差異。因“西征南伐”之“征”與“唯王正月”之“正”字形微有差異,似不足以判斷“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即非“正”字。細察此字左下斜筆與右上斜筆未作交叉,則似不能釋為“五”。再者,與曾侯䑂鐘年代、書法風格相近的楚王酓章鐘“五”作“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4]與“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在字形上差別較大。此字藝術美化的傾向明顯,經查,與戰國正鐏的“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5]字右上、右下、左下筆畫相像,該字似仍釋作“正”字為妥。
二、M1:1背面鉦部銘文:
楚命是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發掘報告釋
中国历史故事陈桥兵变故事
為“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6]凡國棟先生認為:“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從爭從尤,疑讀為靜(或靖),安定之義。”[7]董珊先生釋作“爭”,讀為“請”,認為:“‘爭’字其下面一隻手寫作‘尤’形,是略變其表意偏旁。”[8]李天虹老師:“銘文中有的字寫法很有特點,如古文字南的下半通常有一豎筆,鐘銘南字豎筆的中上部卻拐了一下。簡報隸定為從爭從尤的字,似乎也不必認為是從尤,恐怕跟南字是同類寫法。”[9]
今按:此字右下豎筆應視為與左邊曲筆構成一個“手”字,整個字的字形作四手相爭狀,為“爭”字或體。清華六《鄭文公問太伯(甲本)》2號簡“與不穀爭伯父”之“爭”作“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子儀》11號簡“何爭而不好”之“爭”作“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均為四手相爭狀,可證。
三、M1:1背面左鼓部銘文: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復曾疆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發掘簡報釋為“改”。[10]凡國棟先生說:“改復曾疆,即重新光復曾國的疆土。”[11]陳劍先生改釋為“孜”。[12]黃傑先生釋為“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讀為“敦”,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13]北京收藏家梁氏庋藏青銅殘鐘,與此鐘銘文基本一致,可以對讀,其對應此句銘文作“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復曾疆”,曹錦炎先生釋“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為“整”,他說:“整復曾疆謂完整地恢復曾國固有的疆域。”[14]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將“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徑釋為“整”,并說:“對比曹錦炎先生發表的殘鐘銘可知。”[15]
今按:曹說正確可從。金文中“正“字亦有“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君夫簋)、“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散盤)諸形[16],與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字左旁比較接近,
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
字左旁或為“正”字訛體,故此字當釋為“政”,讀為“正”或“整”,訓為整治。“正(整)復曾疆”,謂整治、恢復曾國的封疆。《管子·小匡》:“審吾疆埸,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貨財,而美為皮幣,以極聘覜于諸侯,以安四鄰,則鄰國親我矣。”[17]可參。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5月27日09:11。)
[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2]《隨州文峰塔曾侯䑂編鐘銘文初讀》第0樓,簡帛網論壇2014年9月17日(http://
中国历史英文版有趣小故事
www.bsm.org.cn/bbs/read.php?page=1&tid=
中国历史战争故事350字
3199)。
[3]董珊:《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4年10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39)。
[4][宋]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人著錄金文叢刊初編本,中華書局,2005年,第349頁。
[5]高明、涂白奎編著:《古文字類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57頁。
[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7]凡國棟:《曾侯與編鐘銘文柬釋》,《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8]董珊:《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4年10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39)。
[9]本刊編輯部:《隨州文峰塔曾侯與墓專家座談會紀要》,《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1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11]凡國棟:《曾侯與編鐘銘文柬釋》,《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12]董珊《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學者評論第11樓,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4年10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39)。
[13]《隨州文峰塔曾侯䑂編鐘銘文初讀》第4樓,簡帛網論壇2014年9月17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page=1&tid=3199)。
[14]曹錦炎:《曾侯殘鐘銘文考釋》,《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
[15]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曾侯與編鐘銘文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2014年10月13日(http://www.ctwx.tsinghua.edu.cn)。
[16]以上二字均見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第88頁。
[17][清]戴望:《管子校正》,諸子集成本,上海書店,1986年,第125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825.html
以上是关于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考古-曾侯䑂編鐘銘文補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