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研雜志(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攻研雜志(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攻研雜志(二)
攻研雜志(二)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札記(首發)一上博六《莊王既成》1-2號簡中的一段文字,原整理者釋為“以供春秋之嘗,以𠱾(寺)四鄰之
攻研雜志(二)
(賞),囗後之人,幾(豈)可保之?”[1]蘇建洲先生指出,舊釋為“
攻研雜志(二)
”讀為“賞”之字當釋讀為“賓”。[2]沈培先生進一步指出,“賓”後之字當為“客”。沈文說,“蘇文已正確釋出賓字,惜其未指出其後之字即是客字。其字輪廓尚存,應不難辨認。”沈培先生認為全句當讀為:“以供春秋之嘗,以𠱾(待)四鄰之賓客。後之人幾何保之?”[3]
我們認為蘇、沈二位先生的釋讀是有道理的。沈培先生將“賓”後之字讀為“客”,於文義很貼切。但細審圖版,我們覺得此字並非普通的“客”字,而是從宀從人從各的“客”字異體,應隸定為“
攻研雜志(二)
”。
該字字形如下:
攻研雜志(二)
上部的“宀”仍然很明顯,毋需多說。其左下方,我們認為是“人”的殘筆。
中国历史故事上古篇
對比同簡的“保”字,我們覺得這一部分殘存的筆勢與“保”字的中“人”非常相似。
攻研雜志(二)
同簡的“保”字
攻研雜志(二)
“保”字左邊的“人”
攻研雜志(二)
“
攻研雜志(二)
”字左下殘筆
楚簡中的“各”字形上半的“夂”形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其撇捺的收筆是出鋒的,如上博四《曹沫之陣》第65簡的“各”寫成
攻研雜志(二)
,收筆的出鋒很明顯。另一種寫法,收筆是不出鋒的。“夂”的收筆,特別是最後一捺筆收得很短粗。這樣的寫法,往往“各”在全字的右側或下面,例如《競建內之》第7簡的“客”(下圖A)以及《昭王毀室》第1簡的“
攻研雜志(二)
”(下圖B、C)。比照《莊王既成》中的這個殘字(下圖D),我們認為其右下的殘筆和這一類寫法的“各”很類似。
攻研雜志(二)
A
攻研雜志(二)
B
攻研雜志(二)
C
攻研雜志(二)
D
類似的從宀從人從各的字形,也見於金文。仲義父鼎中有“
攻研雜志(二)
”字,作下揭諸形:
攻研雜志(二)
集成05.2541
攻研雜志(二)
集成05.2542
攻研雜志(二)
集成05.2543
攻研雜志(二)
集成05.2544
攻研雜志(二)
集成05.2545
銘文中該句作“中義父作新
攻研雜志(二)
寶鼎”。學者多讀“
攻研雜志(二)
”為“客”[4]。但也有人懷疑此釋讀,如楊樹達認為此字從宀從咎,應讀為“宮”[5]。
“
攻研雜志(二)
”從字形上分析,有兩種可能,或是從宀、咎聲,或是從人、客聲。如果是從人客聲,則有可能是在“客”的基礎上添加形符,作為“賓客”之“客”的專字
中国历史故事集叔侄反目
。如果是從宀咎聲,我們就無法推測其造字本義了。“咎”字音韻學家一般歸入幽部。但“咎”歸入幽部是有疑問的。《說文》大徐本說此字“从人、从各”,但小徐本卻作“從人、各聲”。
上舉“
攻研雜志(二)
”字形又見於庚嬴鼎:
攻研雜志(二)
集成05.2748
鼎銘該句作“王
攻研雜志(二)
(格)
攻研雜志(二)
宮衣(殷)事”。此處“
攻研雜志(二)
”讀為“格”是可以確定的。由此可見“
攻研雜志(二)
”與“格”音近可通。
金文中“格”、“客”也是音近可通的。如下揭三器銘文中“客”均讀為“格”:
1、利鼎:王客(格)于般宮。(集成05.2804)
中国历史故事集雪岗简介
2、衛簋:王客(格)于康宮。(集成08.4209-08.4212)
3、師遽簋蓋:王在周。客(格)新宮。(集成08.4214)
由上材料可證古文字中“客”、“格”、“
攻研雜志(二)
”等是可以通用的。無論“
攻研雜志(二)
”是從人客聲還是從宀咎聲,都可以讀為“客”。如果金文中的“
攻研雜志(二)
”確是“從宀咎聲”,我們就可以認為《說文》的“咎”字條,小徐本更為可靠。
綜上所述,《莊王既成》中的
攻研雜志(二)
應隸定為“
攻研雜志(二)
”,這可能是保留了金文中的用法。原句確應讀為“以待四鄰之賓客”。
二《競公瘧》第13簡有句作“晏子辭公或謂之晏子許諾命割𤷄不敢监祭梁丘据不敢监正”,原整理者斷句爲“晏子辭。公或謂之,晏子許諾。命割𤷄不敢監祭,梁丘據不敢監正”。
這句話與《晏子春秋》中的一段類似。《晏子春秋》中原文為“命會譴毋治齊國之政,梁丘據毋治賓客之事,兼屬之乎晏子”[6]。由於簡文與此段文句非常相似,因此沒有人懷疑整理者的點斷。
但是涵泳其文義,我們認為這樣的點斷是不對的。如果像這樣斷句,動詞“命”就與後面的“不敢”搭配。《晏子春秋》中是“命……毋……”,即“命某人不要做某事”沒什麽問題。但簡文如作“命……不敢……”,即“命某人不敢做某事”,讀起來是非常彆扭的
故事里的中国历史丛书
。
我們懷疑“命”後當點斷,全句應作“晏子辭。公或謂之,晏子許諾。命。割𤷄不敢監祭,梁丘據不敢監正”。也就是說,發出命令的人是景公,“割𤷄不敢監祭、梁丘據不敢監正”是命令頒布後的結果。這樣點斷,文氣似更為通順。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 蘇建洲:《初讀〈上博(六)〉》,“簡帛”網站,2007年7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6。
[3] 沈培:《〈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簡帛”網站,2007年7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2。
[4]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中義父鼎跋”條引劉體智、羅振玉、柯昌濟等說以此字為“客”。《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中華書局2007年版)亦徑釋此字為“客”。
[5] 見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中義父鼎跋”條,大通書局,1974,210頁。
[6] 《晏子春秋》“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以謝晏子諫”章,據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
点击下载附件:
攻研雜志(二)
0064攻研雜志(二)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294.html
以上是关于攻研雜志(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攻研雜志(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