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原文,标题,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1 17:21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首發)
周運中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關於珍秦齋藏越王差徐戈銘文,有曹錦炎(2004)、吳振武(2008)、董珊(2008)、孟蓬生(2008)四位先生的考釋。董先生考釋為:
戉(越)邦之先王未得居乍(胥~蘇)金(陰),就(由)差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徐)之為王,司(始)得居乍(胥~蘇)金(陰)。差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徐)以鑄其元甬(用)戈,以攸(修) □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邊)土。
董先生認為越王差徐即《竹書紀年》越王初無餘,銘文意思是說差徐(初無餘)遷居乍金。史書無乍金,董先生認為乍、金二字分別為蘇、陰之假,蘇又為姑蘇(姑胥)之省,乍金即姑蘇山之北。[1]此釋未免曲折,最關鍵的是,董文已引《越絕書》卷二《記吳地傳》:“ 闔閭之時,大霸,築吳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 又引《竹書紀年》:“翳三十三年遷于吳。”胥山即姑蘇山,既然闔閭已經徙治姑蘇山,越王翳又已經遷居

中国历史朝代刘邦的故事表

吳地,則差徐之前的越王翳、浮錯枝很可能已經居於姑蘇山。孟蓬生先生在《越王差徐戈銘文補釋》一文在繼承董文釋“乍金”為“蘇(胥)陰”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居”為“姑” 字之假,讀原文為:
戉(越)邦之先王未得居

敦煌中国历史故事

(姑)乍(胥~蘇)金,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造~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差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徐)之為王,司(始)得居(姑)乍(胥~蘇)金。差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徐)以鑄其元甬(用)戈,以攸(修) □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邊)土。
孟先生說,“居乍金”即“姑胥(蘇)金” ,義為“產自姑蘇的銅”,銘文是說差徐始得姑蘇之銅。[2]此說有二疑點:
第一,史書無姑蘇產銅的記載。有學者認為上古蘇州西部產銅,[3]查其所引《吳地記》兩條皆不見於今本,第一條為《太平寰宇記》卷九一海鹽縣所引,和吳縣無關,第二條為《讀史方輿紀要》引,顧祖禹在清初很難看到新版本,而且此段中有“光福里”,《吳地記》原文中沒有里這一區劃,只有鄉、都、鎮,其中也沒有光福,所以此段肯定是顧祖禹誤引後代他書。
第二,假如姑蘇產銅,吳國肯定早已開發利用,為何越國以前的君主沒有得到呢?
所以,這個說法也不堅固。我認為乍金就是文獻裏的莋碓山及山下的莋邑,《越絕書·記吳地傳》:
莋碓山,故為鶴阜山,禹遊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鶴阜,更名莋碓。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長之莋碓山下,故有鄉名莋邑。吳王惡其名,內郭中,名通陵鄉。莋碓山南有大石,古者名為“墜星”,去縣二十里。
清錢培名《越絕書劄記》:“之原注一作人。按疑即後十里坑節所謂長人也,俟考。”按同卷下文:“婁東十里坑者,古名長人坑,從海上來。去縣十里。”[4]綜之可知,吳人將婁(今昆山市)東十里的一些“長人”俘獲,在莋碓山下建立莋邑。某個吳王改名為通陵鄉,納入外郭中。
陳橋驛《水經注校證》卷二九《沔水注》:
楊泉《五湖賦》曰:頭首無錫,足蹏松江,負烏程於背上,懷太吳以當胸,岝嶺崔嵬,穹窿紆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用言湖之苞極也。太湖之東,吳國西十八里,有岝嶺山。俗說此山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進近吳。又東及西南有兩小山,皆有石如卷笮,俗云禹所用牽山也。太湖中有淺地,長老 云是笮嶺山蹠。自此以東差深,言是牽山之溝。此山去太湖三十餘里,東則松江出焉。
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本岝嶺的嶺字左下角“令”作“名”,令、名形近。熊會貞疏說:朱本作嶺,全、趙本據《五湖賦》改為岝崿,嶺、碓字皆誤,《書鈔》一百六十引《越絕書》作雒,尤誤。[5]
《吳地記》:“岝崿山在吳縣西十二里,吳王僚葬此山中。”[6]《吳郡圖經續記》卷中:“岝崿山在吳縣西南一十五里,《圖經》雲:形如獅子。”[7]
“莋”、“岝”、“乍”相通當無疑問。 “碓”、“崿”、“嶺”、“阜”諸字均可訓為“山”,皆為山之通名。“雒”可能為“碓”之訛字。莋碓山很可能本單名為“莋”。但是,如果此山本名莋山,“ 金”字就無法解釋了。根據《越絕書》,莋邑在莋碓山南。如果該王所遷是莋邑,金字便不能讀作陰。所以,也有可能是金字訛為上述 “碓”、“崿”、“嶺”、“阜” 四字。不管怎樣,《越絕書》的 莋邑即差徐所遷居的乍金,還是很有可能的。原銘或可釋讀為:
戉(越)邦之先王未得居乍(莋)金,就(由)差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徐)之爲王,司(始)得居乍(莋)金。差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徐)以鑄其元甬(用)戈,以攸(修) □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邊)土。
張宗祥《越絕書校注》莋碓山條:“梁隱士何求、何點葬此,後改名何山。”何山即今獅子山北的何山,但是這個說法後出,不可靠,何山之名可能來自上引《越絕書》一段中的柯山。乍金山原先可能包括何山,待考。吳王的外郭有沒有可能到此呢?按照錢公麟等先生的研究,今蘇州市區沒有春秋時代的城址,而市區西南部的丘陵地區倒有古城址,最初的姑蘇城在這一地區。[8]所以,獅子山附近地區有可能被納入外郭,何山有春秋晚期的吳國貴族墓葬。[9]
關於越國在差徐前後的內亂,董先生的文章已有考述。差徐遷居莋邑無疑和內亂有關,至於遷居的具體原因,現在就很難考證清楚了。在內亂時,越國內部自相殘殺,四分五裂,《越絕書·記吳地傳》記載搖城王殺周宋君、搖越(應即同卷搖城王、越搖王)伐上舍君等事可能就發生在這一時期。內亂使得疆域縮小,差徐即位時,內亂暫時平息,所以他說要“修□邊土”。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靈岩古城示意圖(陸雪梅、錢公麟:《春秋時代吳大城位置再考——靈岩古城與蘇州城》),紅框內為何山、獅子山
[後記:本文承程少軒兄提出諸多寶貴意見,謹致謝忱!]



[1] 曹錦炎:《越王得居戈考釋》,《古文字研究》第25輯,中華書局,2004年。董珊:《越王差徐戈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4期。吳振武:《談珍秦齋藏越國長銘青銅戈》,《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
[2]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銘文補釋》,復旦大學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年11月5日發表。
[3] 陳軍:《試論吳國城址》,潘力行、鄒志一主編:《吳地文化一萬年》,中華書局,

中国历史故事徐霞客

1994年。
[4] 俞紀東譯注:《越絕書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5] [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第685頁。[北魏]酈道元注、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水經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年,第2443—2444頁。
[6] [唐]陸廣微撰、曹林娣校注:《吳地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70頁。
[7] [宋]朱長文撰、金菊林校點:《吳郡圖經續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2頁。
[8] 錢公麟:《春秋始得吳大城位置新考》,《東南文化》1989年第4、5期。錢公麟:《論蘇州城最早建於漢代》,《東南文化》1990年第4期。陸雪梅、錢公麟:《春秋時代吳大城位置再考——靈岩古城與蘇州城》,《東南文化》 2006年第5期。
[9] 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中国历史中的简爱故事

江蘇吳縣何山東周墓》,《文物》1984年第5期。
点击下载附件: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0229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13.html

以上是关于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周運中:越王差徐所遷乍金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48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