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 历史,文化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1 17:2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读《上博七》杂记(一)
(首发)
董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现在《上博七》出版,我在周公庙工地正在焦头烂额地

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故事

整理08年新发掘的7000多个碎片上1500个的西周甲骨文字。看了一眼这108根新发表的上博简,很感叹,如果西周甲骨文也能这么成句(不敢奢求成版、成篇),该有多好。继而借助我这缓慢的无线网卡,看到了即将铺天盖地而来的有关《上博七》的讨论,不禁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也加入大家的讨论,掺合一下。下

中国历史上悲剧故事

面是第一则。
1、《君人者何必安哉》
此拟定篇题“君人者何必安哉”之“安”应改读为“然”。
下面综合该篇甲、乙本,写出释文: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璺)而不戔(察),命為君王戔(察)之,敢告視日。”王乃出而見之。王曰:“范乘,吾韩(焉)有白玉三回(璺)而不戔(察)哉?”
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食田五鼎,竽管衡於前。君王有楚,不聽鼓鐘之聲。此其一回(璺)也。珪玉之君,百贞(正)之主,宮妾以十百數。君王有楚,侯(後)子三人,一人杜門不出。此其二回(璺)也。州徒之樂,而天下莫不語(娱)之,先王之所以為目觀也。君王龍(隆)其祭而不為其樂,此其三回(璺)也。
“先王為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為聚以囂(徼)。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民作而囟(使)□之,君王唯不荒年,何也?
“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擇身。君人者何必安(然)哉!桀、受、幽、厲死於人手,先君靈王幹(乾)溪(谿)云(殞)薾(匿),君人者何必安(然)哉!”
“白玉三回(璺)而不戔(察)”,“回”读为“璺”,玉之坼也,器破而未离谓之璺。“戔”读为“察”。“命為君王戔(察)之”句“命”训为“让”,其后省略宾语“我”。此句意谓,君王之行如白玉,而有三处缺点如白玉上有三道裂纹,让我指点出来,给君王看。
范乘所说的三点,都使用了对比的方式。
“有食田五貞(鼎)”指有食田采邑和五鼎这一级别的贵族。以这类贵族与“有楚”的楚邦君王为对比,前者竽管横陈于前,后者不听鼓钟之声,这是楚王的第一个缺点。
“珪玉之君,百贞(正)之主,宮妾以十百數”,是说爵为执圭的楚封君。“贞”写作“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与前“鼎”字写法有别,应是有意区分“鼎”与“贞”。“百贞”读“百正”即百官,执圭之君有自己的官僚机构,且后宫妻妾很多,同时子孙也应该很多。而举有楚邦的楚王,仅有“侯(後)子三人”,其中一人尚且“杜門不出”。所谓“杜门不出”,可能是委婉说此子身有恶疾。例如《左传》成公十八年记载晋悼公之兄“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这是说楚王不好女色,因而缺乏子嗣,是其第二个缺点。
“州徒之樂,而天下莫不語

听历史故事中国历史初一

(娱)之”,是说州里一般徒众的娱乐活动,天下人都以此为乐,从“先王之所以為目觀也”句来看,是指表演一类的“娱乐”活动。“君王龍(隆)其祭而不為其樂”是说楚君虽隆重举行祭祀活动,但祭祀时及日常不举行乐舞等娱乐表演,重其祭品而不作娱神之舞,这是君王的第三个缺点。
接下来范戊讲到先王与今王的不同。“先王為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而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耳目之欲是指代“先王为此”的“此”,亦即满足“耳目声色”之欲的娱乐,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三点:声、色、目观。“人以君王為聚以囂”之 “囂”读为“徼”,意思是巡行边界。句意是:民众认为君王为发动战争而作为聚敛,因此节俭而尽省声色耳目之乐。“而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意思是省民众之娱乐尚可

我爱你中国历史故事

,省去祭祀鬼之娱乐则不可。
“民作而囟(使)□之。”“□”字原写作“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其字从“谁”,隹旁上有一笔不识为何偏旁。此字待考。但疑从“隹”声读为“悴”、“瘁”,训为“忧”,句意谓民人劳作而无所娱乐,使之忧劳。
“君王唯不荒年,何也?”荒原作“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从人、亡声,读为荒。意思是今君王之世并非荒年,何必如此节俭呢?
“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擇身。” 择读为释,“言不敢擇身”即“言敢释身”,因为年龄已甚老,所以说话时不敢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安全。此是范戊的谈话技巧。
“桀、受、幽、厲死於人手,先君靈王幹(乾)溪(谿)云(殞)薾(匿)。” “云(殞)薾(匿)”似读为“殞匿”,文献记载楚灵王死于申亥家,先是楚平王伪出其丧以定国人,后申亥告知葬处而改葬,“匿”似指先匿其葬。这两句举出夏、商、周的桀、纣、幽、历四王以及楚国的灵王之死,指出暴君之死是因为暴政,隐含的意思是,一般的耳目声色之娱乐并非君王邦亡身死的主因,从反面劝诫今楚王尽省去声色耳目之娱乃是过犹不及,不可惩于前代之教训而裹足不前。两次说“君人者何必安(然)哉!”之“安”读为“然”,代词“然”指代前所述今君王的“不闻鼓钟”、仅“后子三人”、“不为其乐”这三点“尽去耳目之欲”等行为。
最后可以综合说一下本篇言论的年代和思想。
整理者指出,范戊即范乘是楚芋尹申无宇,见于《左传》,诸子书或记为“范无宇”,虽有此可能,但也有可能范无宇之子申亥,目前都不可论定。整理者又指出,篇中的“君王”是楚昭王,其二子为惠王及子良,此可能性甚大。
本篇的思想,反对居上位者过分节俭,提倡有等级制度的耳目声色娱乐,以此丰富生活,娱乐鬼神,拉动内需,唯此始合于先王安邦、利民的宗旨。在先秦文献中,与此可以比较的,大概唯有《管子·侈靡第三十五》一篇,请大家取以对观。
2008-12-31于周公庙
点击下载word版: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
0249读《上博七》杂记(一)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11.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484.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