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1 20:51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首發)
劉雲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上博七·吳命》1號簡和9號簡中各有一個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下文用A指代此字),此為整理者所釋,[1]諸家無異詞。我們認為此字其實并不是“走”字,將此字與楚簡中的“走”字和從“走”之字所從的“走”字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來,楚簡中的“走”字和從“走”之字作如下之形: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包山2.100)、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三·周易54)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曾侯乙158)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六·用曰10)
很明顯,A與上揭“走”字和從“走”之字所從的“走”字并不相同,A的上部構件的下端比正常“走”字的相似部位多了一個向上開口的弧形。
我們認為A可能是“害”字,或“遏”字,或“𨘇”字,或“舝”字。
上博簡中的“害”字有作如下之形的(下文用B指代下錄二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一·孔子詩論7)、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一·孔子詩論10)
將A與B比較一下,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它們的上半部分是相同的,只是下半部分有些不同。
如果A是“害”字的話,它們的下半部分就應該是有淵源關系的,下面我們略述由B到A的演變過程。由B到A的演變過程可能有如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
楚簡中的“害”字和從“害”之字還有寫作如下之形的(下文用C指代下錄“害”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郭店·老子甲28)、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五·姑成家父4)
將C底部的“口”和上部的 “宀”形去掉后,剩下的部分和反寫的“止”字十分相近,這樣形狀的正寫的“止”字可參看下列從“止”之字中“止” 字的形體: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二·民之父母8)、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五·競建內之5)
反寫的“止”字往往被同化為正寫的“止”字,試看下列兩個“癹”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五·鬼神之明 融師有成氏7)、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上博二·昔者君老4)
第一個“癹”字左邊的兩個“止”字是反寫的,而到了第二個“癹”字左邊的兩個“止”字就是正寫的了。
既然反寫的“止”字可能被同化為正寫的“止”字,那么C

演绎中国历史的短篇故事

中反寫的“止”字形構件很有可

中国历史故事的简单复述

能在其表意性模糊的情況下被同化為正寫的“止”字。而B與C的區別只在于字形頂端一曲筆的有無,所以B中反寫的“止”字形構件也很有可能被同化為正寫的“止”字,這樣的話B就變成了一個從走從口的字,而楚文字中字形底部的“口”往往可有可無,所以B有可能又變為“走”,這樣就和真正的“走”字訛混了,為了避免字形訛混造成的混亂,書寫者於是又在字形中間加了一個向上開口的弧形,這樣A就形成了。
第二種:
將B中的“口”省略掉,下部的兩橫再省掉一橫,這樣就與上揭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字同形了,然后像第一種情況所述一樣也再在字的中間加一個向上開口的弧形,再將“止”字略為變形就形成了A。
第三種:
B中的兩撇再加一筆直接變成反寫的“止”字,這一變化過程可與“近”字所從“止”字的演變作個類比:“近”字有作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形的,也有作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形的。然后反寫的“止”字再同化為正寫的“止 ”字,然后再省掉下部的“口”,這樣A就形成了。
如果A不是“害”字的話,它可能是個從止害(戰國楚文字中的“害”)省聲的字,可能是甲骨文中的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甲骨文合集》67正)在戰國楚文字中的流變。甲骨文中的這個字,于省吾先生釋為“途”,[2]趙平安先生改釋為“達”,[3]最近劉桓先生撰文認為此字從止害聲,又將此字改釋為“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遏)”,[4]如果劉桓先生所釋不誤的話,A就可以釋為“遏 ”了。
如果A不是“害”字的話,它還可能是個從止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聲或舝省聲的字,疑即《說文解字·辵部》的“𨘇”字[5]。不過A也有可能就是“舝”字的一個異體。
不過,無論A是“害”、“遏”、“𨘇”,還是“舝”,其與“害”聲音十分相近是可以確定的,這一點可以參看裘錫圭先生在《釋 “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一文中的論述, [6]有了這樣一個立足點我們再來看看A在簡文中應該怎么解釋。
我們先來看看1號簡中A的意義,下面參考學者們的意見將其所在的文句轉錄於下:
先=(先人)又(有)言曰:“馬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將)A,或(又)[7]童(動)之,速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蹶?)。”
在討論此A的意義之前,我們先把范常喜先生和沈培先生所列舉的傳世文獻中與簡文相似的“先人”之言轉錄於下:
《漢書·賈鄒枚路傳》:“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下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
《說苑·正諫》:“馬方駭而重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
《孔叢子·嘉言》:“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重而填(鎮)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系絕於高,墜入於深。其危必矣!”[8]
將簡文中的“先人”之言與傳世文獻中的“先人”之言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看出,簡文中的“馬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將)A”對應傳世文獻中的“馬方駭”, A與“駭”應該是同一個詞或意義相近、相關的詞。
我們認為A與“駭”是同一個詞,只不過A是“駭”的通假字。我們上文說了A與“害”聲音十分相近,而“害”和從“害”聲的“割”都可以與“介”相通,如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弔(叔)多父盤的“受害福”,《易·晉》作“ 受茲介福”,無叀鼎的“用割眉夀”,《詩·七月》作“以介眉夀”,從“介”聲的“疥”與從“亥”聲的“該”、“痎 ”可通,如《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疥遂店。”《經典釋文》:“疥,梁元帝音該,依《字則》當作痎,《彥氏家訓·書證》同。”可見,

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50字

從“害”聲之字與從“亥”聲之字可通,那么順理成章地A可以通假為“駭”。[9]
下面我們再參考學者們的意見將9號簡中A所在的文句轉錄於下:

中国历史铁面骑兵的故事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以)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賢?)多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期)。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隹三夫=(大夫)丌(其)辱昏(問)之,今日隹(唯)不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悔?)既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犯?)矣。自暑日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以)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往),必五六日,皆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敝)邑之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期)也。吳A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陳)。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楚人爲不道,不思丌(其)先君之臣事先王。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灋(廢)丌(其)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獻,不共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承)王事。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我先君蓋(闔)[閭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
整理者釋A為“走”,認為:“‘走’,去,離開。‘吳走陳’,吳軍離開了陳地。”如果此處果真如整理者所言是“吳軍離開了陳地”的意思,那么A可能應讀為“遁”或“退”,兩詞都可以表示從陳地離開的意思。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中蒙袁瑩師妹提出寶貴意見,謹識。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圖版135頁、144頁,釋文考釋304—305頁、323—32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下文所引整理者意見皆出此書,不另注。
[2] 于省吾:《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二十三葉,1944年石印本。
[3] 趙平安:《“達”字兩系說——兼釋甲骨文所謂“途”和齊金文中所謂“ 造”》,《中國文字》新27期,藝文印書館,2001年。
[4] 劉桓:《釋甲骨文“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遏”》,《古文字研究》第27輯96—99頁,中華書局,2008年9月。
[5] 許慎:《說文解字》39頁,中華書局,1963年12月。
[6] 裘錫圭:《釋“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古文字論集》11—16頁,中華書局,1992年8月。
[7] 讀“或”為“又”采用的是單育辰先生的觀點,其說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吳命〉校讀》后面的跟貼,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7。我在拙文《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中沒有予以引用,是不應有的疏忽,拙文公布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月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3。
[8] 范常喜先生的說法可參看《〈上博七·吳命〉“殃”字補議》,2009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5;沈培先生的說法可參看拙文《說〈上博七 •吳命〉中的“先人”之言》后面的評論,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3。
[9] 現在根據我們所改釋的A來看,我在《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的小文中,讀“童”為“縱”的觀點應該放棄,因為這個意見是建立在釋A為“走”的基礎上的,原整理者讀“童”為“動”也許是對的。
点击下载附件: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0325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025.html

以上是关于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55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