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首發)楊錫全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摘 要:通過對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考察,發現大多實用性文獻(如日書、詔條、法律文獻等)由於面向的讀者是大眾,經常使用“是謂”句、“謂”字句對其中的一些概念、術語或現象作出解釋、說明或補充,從而為一般讀者所理解。“是〓”、“是”字的使用情況同“是謂”、“謂”字,亦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義的“術語”被使用,從而間接證明出土文獻中“是〓”當釋讀為“是謂”, “〓”當是對上文“謂”的重文。
關鍵字:“是謂”;“謂”;“是〓”;“是”;解釋、說明補充義;補證
拙文《出土文獻“是〓”句淺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1月3日。)粗略對比了出土簡帛文獻中 “是〓”句與“是謂”句的使用情況,證明“是〓”應釋讀為“是謂”的結論。後來在學習過程中發現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思路證明拙文的觀點,現補證如下。
通過對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性考察,發現“是謂”句、“謂”字句大多出現於實用性文獻(如日書、詔條、法律文獻等)中,原因在於這樣的實用性文獻由於面向大眾,經常需要對其中的一些概念、術語或現象作出解釋、說明或補充,從而為一般讀者所理解,“是謂”、“謂”字正是作為表解釋、補充說明的“術語”(暫且稱作“術語”,可以討論。)被使用。研究發現,實際上“是〓”的使用情況同“是謂”、“謂”字,亦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義的“術語”被使用,從而證明出土文獻中“是〓”當釋讀為“是謂”, “〓”當是對上文“謂”的重文。
出土文獻 “是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 要考察“是謂”作為表解釋、說明補充義的“術語”的使用情況,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其疑問形式出發,也即考察“何謂……?”這一疑問形式的使用情況。此點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最具代表性。如:
(1)可(何)謂“盜埱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王室祠,貍(薶)其具,是謂“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 28)
(2)“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 可(何)謂“非公室告”?·主擅殺、刑、髡其子、臣妾,是謂“非公室告”,勿聽。(《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4、105)
(3)可(何)謂“家罪”?父子同居,殺傷父臣妾、畜產及盜之,父已死,或告,勿聽,是胃(謂)“家罪”。(《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8)
(4)可(何)如為“犯令”、“法(廢)令”?律所謂者,令曰勿為,而為之,是謂“犯令”;令曰為之,弗為,是謂“法(廢)令”殹(也)。(《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42)
(5)可(何)謂“宮更人”?·宮隸有刑,是謂“宮更人”。(《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 188)
(6)“使者(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偽吏不來,弗坐。” 可(何)謂“邦徒”、“偽吏”? ·徒、吏與偕使而弗為私舍人,是謂“邦徒”、“偽吏”。(《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80)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為實用性文書,有問有答,即是表解釋、說明補充。 “是謂”句共51句,都是對前面疑問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此用法的“是謂”句在其他出土文獻如《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五》)、《九店楚簡》、《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等亦有很多,如:
(7)天共𣥜(時),地共材,民共力,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明)王無思,是胃(謂)參(三)悳。卉木須𣥜(時)而句(後)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奮),天亞(惡)女(如)忻,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平)旦毋哭,明毋訶(歌),弦望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𠉦(宿),是胃(謂)川(順)天之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常)。(《上博五·三德》簡 1)
(8)敬者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得)之,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怠)者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失)之,是胃(謂)天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常),天神之[□](《上博五·三德》簡2)
(9)戔(殘)丌新(親),是胃(謂)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罪);君無宔(主)臣,是胃(謂)畏危。(《上博五·三德》簡4—5)
(10)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早)與臤(賢)人,是胃(謂)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詇)行。臤(賢)人不才(在)昃(側),是胃(謂)迷惑。不與智𢘃(謀),是胃(謂)自惎(誋)。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早)與智𢘃(謀),是胃(謂)童(重)基(惎)。(《郭店楚簡·語叢四
》簡12-14)
(11)凡工日,不吉,是胃(謂)無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九店楚簡》簡18下)
(12)【寅、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是胃(謂)結日,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作)事,不果。(《九店楚簡》簡 25)
(13)【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寅,是胃(謂)易(陽)日,百事訓(順)城(成)。(《九店楚簡》簡26)
(14)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寅、卯、㫳(辰),是胃(謂)□日,𥝤(利)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以)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解)兇(凶),敘(除)不羊(祥)。(《九店楚簡
》簡28)
(15)正陽,是胃(謂)番昌,小事果成,大事有慶,它事未小大盡吉。(《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34)
(16)介日,是胃(謂)其群不拜,以辭不合(答)。(《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41)
(17)……亥午丙申,在行不可歸,在室不可行,是胃(謂)歸,死;行,亡。(《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142一、143一)
上舉文獻中的“是謂”句雖然不是結合疑問形式出現,但同樣是對概念、現象等的解釋、說明。在此類“是謂”句加疑問形式“何謂……?”同樣說得過去。
出土文獻 “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 我們也能找到單用“謂”表 “解釋、補充說明”的例子。例如《敦煌懸泉月令詔條》:
(18
中国历史上士的故事
)·毋夭蜚鳥。 ·謂夭蜚鳥不得使長大也,盡十二月常緊。(行13)
(19)·毋作大事,以防農事。 ·謂興兵正伐,以防農事者也,盡夏。(行25)
(20)·土事無作。 ·謂掘地深三尺以上者也,盡冬。(行 73)
(21)·慎毋發蓋。 ·謂毋發所蓋藏之物,以順時氣也,盡冬。(行74)
(22)·毋發室屋。 ·謂毋發室屋,以順時氣也,盡冬。(行75)
《敦煌懸泉月令詔條》共66條,“謂”字句占40條,達61﹪。作為一種實用性(應用性)的文書,需要對詔條中的概念加以解釋或補充說明,使表達的意思具體化,這樣讀者(一般大眾)才能明白。《詔條》每一條詔令皆用“謂”字句。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也有用“謂”字句者:
(23)“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贖。” 可(何)謂“真”?臣邦父母產子及產它邦而是謂“真”。·可(何)謂“夏子”?·臣邦父、秦母謂殹(也)。(簡177、178)
(24)可(何)謂“匿戶”及“敖童弗傅”?匿戶弗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徭)、使,弗令出戶賦之謂殹(也)。(簡165)
(25)可(何)謂“四鄰”?“四鄰”即伍人謂殹(也)。(簡99)
(26)“盜及者(諸)它罪,同居所當坐。”可(何)謂“同居”?·戶為“同居”,坐隸,隸不坐戶謂殹(也)。(簡22)
(27)“隸臣將城旦,亡之,完為城旦,收其外妻、子。子小未可別,令從母為收。”· 可(何)謂“從母為收”?人固買(賣),子小不可別,弗買(賣)子母謂殹(也)。(簡116)
另外《郭店楚簡·五行》亦為解釋、說明性文書,多用“ 謂”字句,共24句(不包括“此之謂也”類型的句子);《郭店楚簡·六德》有7個“謂”字句。《馬王堆漢墓帛書(一)·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共有39個“謂”字句(不包括“此之謂也”類型的句子)。
“謂”字句皆是對前面“何謂”的解釋、補充。後世訓詁學術語的“謂”,即來源於“謂”的解釋義用法。
上述“是謂”句、“謂”字句,皆有解釋、補充說明義,是對《日書》、法律文書、詔條等實用性文獻中的一些概念、術語、現象等的解釋、補充說明,這樣讀者才能明白。基於此,“是謂”句、“謂”字句就成為《日書》等文獻中一種表示解釋的術語被廣泛使用。
出土文獻 “是〓”、“是”表解釋、說明補充義 我們主要考察《
中国历史故事手抄报素材
睡虎地秦簡 ·日書甲種》兩組特殊句子。先看第一組“是〓”句,共9句(其中例8為補出者):
(28)鬼恒召人出宮,是〓遽鬼,毋(無)所居。(簡28背3)
(29)凡鬼恒執匴以入人室,曰“氣(餼)我食”雲,是〓餓鬼。(簡62背2)
(30)人毋(無)故鬼攻之不已,是〓刺鬼。(簡27背1)
(31)人毋(無)故鬼昔(藉)其宮,是〓丘鬼。(簡29背1)
(32)人毋(無)故而鬼取為膠,是〓哀鬼。(簡34背1)
(33)一宅中毋(無)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棘鬼在焉。(簡38背1)
(34)一宅之中毋(無)故室人皆疫 ,多瞢(夢)米(寐)死,是〓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鬼貍(埋)焉。(簡41背1)
(35)人毋(無)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陏(墮)須(鬚)羸發黃目,是宲宲﹤是〓宲﹥人生為鬼,以沙人一升𢯶其舂臼,以黍肉食宲人,則止矣。(簡43背1、44背1、45背1、46背1)
(36)正月七日、·二月十四日、·三月廿一日、·四月八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四日、·七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卅日,·是日在行不可以歸,在室不可以行,是〓大兇(凶)。(簡170背、180背)
對比另一組類似的“是”字句:
(37)人毋(無)故而鬼惑之,是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鬼,善戲人。(簡32背1)
(38)有眾蟲襲入人室,是野火偽為蟲。(簡35背3)
(39)鬼恒襄(攘)人之畜,是暴鬼。(簡37背3)
(40)鬼嬰兒恒為人號曰“鼠(予)我食。”是哀乳之鬼。(簡29背3)
(41)人毋(無)故而鬼有鼠(予),是夭鬼。(簡32背3)
(42)一室人皆毋(無)氣以息,不能童(動)作,是狀神在其室。(簡36背2)
(43)一室人皆夙(縮)筋,是會蟲居其室西臂(壁)。(簡 39背2)
(44)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陰鬼樂從之。(簡47背2)
(45)人毋(無)故而鬼祠(伺)其宮,不可去。是祖口遊。(簡49背2)
(46)鬼恒羸(裸)入人宮,是幼殤死不葬。(簡50背2)
(47)人生子未能行而死,恒然,是不辜鬼處之。(簡52背2)
(48)人毋(無)故室皆傷,是粲迓之鬼處之。(簡57背2)
(49)犬恒夜入人室,執丈夫,戲女子,不可得也,是神狗偽為鬼。(簡48背1)
(50)鳥獸能言,是夭(妖)也。(簡59背1)
(51)鬼恒夜鼓人門,以歌若哭,人見之,是兇鬼。(簡29背2)
(52)人若鳥獸及六畜恒行人宮,是上神相。(簡31背2)
(53)鬼恒從男女,見它人而去,是神蟲偽為人。(簡34背2)
關於這兩組句子,石峰先生認為第一組“是〓”之“〓”和第二組單用的“是”皆為係詞,得出“至少在秦漢口語中,‘是’的係詞用法已趨普遍,並由此影響了否定係詞‘非’的語法功能 ,使‘非’成了一個否定副詞”的結論。 [1]我們認為石先生觀點值得商榷。
先來看係詞“是”的情況。係詞“是”說明事物是什麼,或者說明事物之種類、性質、形態。其語義功能主要有表示判斷、表示同一和類屬、表示強調,概括起來就是:係詞的語義功能是對前後成分之間所具有的語義關係的一種判斷,一種確認。然而上述兩組句子的“是〓”和“是”前後成分之間沒有判斷、確認的語義關係。第一組前八個句子,前半句說的是某種鬼出現時的情況、後果等,後半句用“是〓”句解釋、說明是何種鬼所致,並補充相關情況,如例(28)(35)即補充此種鬼出現時應對的辦法。反之,如果將“是〓”釋讀為“是是”, “〓”看作係詞,則句子無解釋、補充說明義。此類句型如果以疑問的形式當為:“何謂某種鬼?”我們不可能說:“何是某種鬼?”目前尚未發現這樣的疑問形式。(“何謂”疑問形式的用例很多,上文已敍述。)從此,也側面說明“是〓”在諸多實用性文獻中當是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的“術語”,對文中一些概念、現象加以解釋、補充說明。也即證明“是〓”當釋讀為“是謂”。
此點我們再提到《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中的幾個句子:(拙文《出土文獻“是〓”句淺析》僅從句子出現先後順序討論,此處為表達作用分析。)
(54)是胃(謂)白灌,見五日而去,邦有亡者。(6/18)
(55)是胃(謂)赤灌,大將軍有死者。(6/19)
(56)是胃(謂)稈慧,兵起,有年。(6/22)
(57)是〓帚慧,有內兵,年大孰(熟)。(6/24)
(58)是〓竹慧,人主有死者。(6/26)
(59)是〓蒿慧,兵起,軍幾(饑)。(6/28)
(60)是〓苫慧,天下兵起;若在外,歸。(6/30)
(61)是〓苫茇慧,兵起,幾(饑)。(6/33)
梁冬青先生關於這幾個句子的觀點,我之前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一文注釋中給出了商榷意見。另外,馮春田先生(1992:363)認為第二個“是”(即 “是〓”的“〓”)表確實或實在性的強調: “這幾個例子是彗星圖下的解說文字。彗星在我國古代被視為‘妖星’,它的出現預示著凶事的將臨,古人很看重它。所以彗星圖下用以解說的‘是是帚彗’、‘是是竹彗’等句子,其用‘是’字也說不定是為了強調,以示警戒。” [2]其實馮先生也提到了“是〓”是用於“解說”的,也即對彗星圖的解說或說明。如果說“是為了強調,以示警戒”,那麼像“是胃(謂)稈慧,兵起,有年”這樣的句子同樣是 “兵起”,就無法解釋為何沒給予警戒。其實這裏的“是謂”、“是〓”僅僅是對於彗星圖的解說或補充說明,使讀者能夠明白其義(彗星圖也應是實用性文獻)。
上述例(37)至(53)“是”的用法等同於“是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這點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可能關乎係詞“是”的來源問題。)《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皆有這樣的用法:[3]
(62)子巳酉寅午戌卯未亥辰申醜凡,是土□月不可取土,其月壞垣,缺垣,其□不死必亡。(《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135)
(63)說訟,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若龍鳴,□□□雖合聚,登於天,一夜十□,直此卦,是利以合人。(《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300)
(64)所環耳以責,不得以訟,不克,直□目,是利於起事乙。(《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328)
(65)天部(棓)在東南,其來﹤本﹥類星,其來﹤末﹥銳,長可四尺。是司雷,大動,使□毋動,司反□□□□□□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行14)
(66)槥(彗)星在東北,其本有星,末類慧(彗)。是司失正逆時。土□□者駕(加)之央(殃),其咎大□□□□□□□□□□□□□□□□。
天銺(槍)在西北,長可數丈,左右銳。是司殺,不周者駕(加)之央(殃),其咎亡主。(《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行14)
(67)天岑(欃)在西南,其本類星,末庸銳,長數丈。是司□ □□□□□□□□□□□□□□□□□□□□□□□□□□□□□□□□□□□□□其出而易立(位),□□□□駕(加)之央(殃),其咎失立(位)。(《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行15、16)
(68)是司月行、槥(彗)星、天夭、甲兵、水旱、死喪、□□
中国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改编
□□道以治□□□矦(侯)王正卿之吉凶,將出發□□□。(《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金星》)
“是謂”、“是〓”(即“是謂”,此為表達需要。)、“是”、“謂”等 隨著使用的廣泛化,甚至可以直接省略不用。如:(69、70對比71、72、73)
(69)東門,是〓邦君子門,賤人(《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18)
(70)東門,是胃(謂)邦君門,賤人弗敢居,居之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9正3)
(71)南門,將軍門,賤人弗敢居。(《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6)
(72)屈門,其主必昌富,婦人必宜疾,是〓鬼夾之。(《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8)
(73)屈門,其主昌富,女子為巫,四歲更。(《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20)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也有直接不用(即不使用 “是〓”、“是謂”、“謂”字或 “是”字)者。如:
(74)可(何)謂“宮均人”?·宮中主循者殹(也)。(簡187)
(75)可(何)謂“宮狡士”、“外狡士”? ·皆主王犬者殹(也)。(簡189)
(76)可(何)謂“甸人”?“甸人”守孝公、(獻)公塚者殹(也)。(簡190)
(77)可(何)謂“集人”?古主取薪者殹(也)。(簡193)
(78)可(何)謂“耐蔔隸”、“耐史隸”?卜、史當耐者皆耐以為卜、史隸。(簡194)
省略“是謂”、“是〓”、“是”或“謂”,句子意思都沒變。反之,如果將“是〓”釋讀為“是是”,並將其作為係詞或副詞,或將句(37)至(53)的“是”也看作係詞,那麼省略“是〓”或“是”字後句子意思發生變化,至少語氣是不一樣的。說明“是〓”、“是謂”、“是”或“ 謂”用法等同,且“是〓”即為“是謂”, “〓”即為上文“謂”之重文。
綜上,出土簡帛文獻實用類文獻中,“是謂”、“是”和“謂” 經常表示解釋、補充說明義使用,傳世文獻亦有這樣的用法。而“是〓”的使用情況同“是謂”、 “是”和“謂”, “是〓”即為“是謂”。我們不能因為《日書》文獻的特殊性質從而將“是〓”看作一種特殊用法,恰恰相反,《日書》正是一種實用性的文獻,因此“是〓”的使用也不應是特殊的。另外,如果將 “是〓”釋讀為“是是”,且作為《日書》中一種常見的用法,那麼在相關的一些文獻中也應當找到“是是”的用例,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此可以推論:書手在抄寫某種文獻時前文出現“是謂”表解釋、補充說明用,後面的部分為了節省時間就把“是謂”之“謂”用重文符代替,作“ 是〓”句。這也證明出土簡帛文獻中的“是 〓”即為“是謂”,“〓”當是對“謂”的重文。
本文材料來源:1、《天水放馬灘秦簡》,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出版, 2009年8月。
2、《睡虎地秦墓竹簡》,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文物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2001年12月第二次印刷。
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馬承源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九店楚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中華書局,200年5月。
5、《敦煌懸泉月令詔條》,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2001年8月。
6、《馬王堆漢墓帛書(一)》,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
7、《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劉樂賢著,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4年5月。
8、《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編,文物出版社,2006年6月。
9、《郭店楚墓竹簡》,荊門市博物館整理,文物出版社, 1998。
參考文獻:郭錫良 1990 《關於係詞“是”產生時代和來源論爭的幾點認識》,《漢語史論集》,商務印書館,1997版。
裘錫圭 1979 《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語文》第6期。
唐鈺明 1991
中国历史上有两类人的故事
《上古判斷句的變換考察》,《中國語文》第5期。
—— 1992 《中古“是”字判斷句述要》,《中國語文》第 5期。
梁冬青 2002 《出土文獻“是是”句新解》,《中國語文》第2期。
—— 2007 《出土文獻“是是”句的再討論》,《古漢語研究》年第1期。
魏宜誼 2008 《再論馬王堆帛書中的“是﹦”句》,《東南文化》第4期。
石 峰 2000 《〈睡虎地秦墓竹簡〉的係詞“是”》,《古漢語研究》第3期。
李若暉 2004 《先秦文字中的“〓”符作用淺析》,《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第 4輯。
馮春田1992 《從王充〈論衡〉看有關係詞“是”的問題》,程湘清《兩漢漢語研究》第341頁,山東教育出版社。
[1]石峰先生《〈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系词“是”》,《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2] 冯春田《从王充〈论衡〉看有关系词“是”的问题》,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第341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
[3]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释文据刘乐贤先生《马王堆天文书考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5月第一版。
点击下载附件:
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0570《出土文獻“是〓 ”句淺析》補證一則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276.html
以上是关于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法律-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