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宗元和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柳宗元-柳宗元和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柳宗元和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
本文所说的古代岭南西部,主要是指从唐代懿宗年间,封建中央王朝在岭南分置岭南西道,宋太宗至道时改设广西南路而沿袭下来的,大部分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区。
古代岭南西部是中国历史上华夏和华夏文化,与百越、南蛮等古代少数民族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密切交往、互相学习、彼此融合的多民族文化共生之地。同时,也是伴随着古代华夏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在岭南的逐步传播、不断碰撞、共同开拓,华夏的儒家文化在这里得到繁荣兴盛的地区。
秦代封建中央王朝逾五岭,经略南越,取陆梁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随之,又从中原各地谪迁徙民50万名,用以戍守五岭。于是中原华夏以及华夏农耕文化,随着封建中央王朝对这里统治的逐步加强,源源不断地进入岭南各地。中原华夏农耕文化遂在吸取五岭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日渐形成今天蕴含岭南地方色彩和少数民族特点的,独具南国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
“岭南”一称的正式记载,始见于《晋书·安帝纪》:“桓玄欲革岭南之弊,以为广州刺史。”所以说,从汉文古籍的记载来看,自秦代戍守五岭,历经汉、魏至晋,遂有岭南这一地域性名称的出现。
唐太宗贞观元(627)年,封建中央王朝在此设置岭南道,治所广州(今广州)。到了唐懿宗咸通三(862)年,又分置岭南西道。再经过了100多年后,在宋太宗的至道三(997)年,设置广西南路,治所桂州(今桂林)。至此,遂有“广西”之称出现。
唐代以柳州为中心的岭南西部民族文化唐代时的岭南西部地区,主要仍是越人分布和活动的区域。古代越人在历史上被封建中央王朝认为是,“唐虞之仁不能柔,秦汉之武不能威”的,勇猛、强悍的民族。其实,应当说中国历史上的越人,是一个沿江河水域发展稻作文化的、擅长开拓的古代民族。因为古代越人的内部种族繁多,从而又被汉文古籍记载称为“百越”。古代越人普遍具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和文化习俗就是;“重鬼巫、信鸡卜、易杀牲。”越人的“杀牲”和不注意保护牛、马等耕畜的习俗,就成为直接导致岭南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我国的民族学者大多认为,历史上活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百越后裔,大体上与今天我国南方的壮族、傣族、侗族、黎族、水族等在语言属族上,使用壮侗语族各语支语言的少数民族,有着族源上的渊源关系。
柳州地处岭南西部的柳江岸畔。汉代将秦代时所设置的岭南三个郡,分析为十个郡,并在这里设置潭中县,属于郁林郡;晋代属桂林郡。南朝梁代,改此地则为龙州。隋代文帝开皇十一(591)年,始设马平县;隋炀帝时,马平县归属始安郡。故所以《新唐书·地理志上》记有:“柳州,龙城郡下,本昆州,武德四(621)年,以始安郡之马平县置。是年,更名南昆州。贞观八(634)年,又以地当柳星,更名。”柳州之名,似应由此而始。嗣后,柳州相继成为州、路、府的治所所在地。
古代柳州位于岭南西部地区,属于历史上的越人分布地区,即为汉文史籍所说:“古为南夷椎髻卉裳”之地。直到唐代初期,柳州地区的主要居民仍旧是越人,鉴于越人生产和生活文化上的传统,这里依然呈现出一派:“户易耗,田易荒,而畜宇不禁”的社会景象。礼仪文化和封建教育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唐代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唐初,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即出现了:“胡越一家,自古未有”的,各民族相安共处的升平景象。唐高祖时,不仅在京城设立国子监的同时,在地方上也设立州学、府学等各级学校,以培养治理多民族统一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且唐太宗更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儒、释、道这三教的序列,进一步倡导儒家学说的教育体系,并以儒家的“五经”统一了封建教育的基本内容。唐玄宗时,封建中央王朝健全了初唐时的科举制度,允许士人和官员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
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儒家教育为核心的封建礼仪文化,也迅速传入岭南地区。原先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由于封建王朝的大力推进儒学教育,社会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岭南的许多地方展现出了:“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的社会性变化。更可喜的是,这时的岭南地区,已经涌现出一批水平较高、能跻身科举考试的文人和儒生。
于是,朝廷在天宝十(754)年,专门下敕文称:“闻岭南州县,近来颇习文儒,自今已后,其岭南五府官内白身,有词藻可称者,每至迭补时,任令诸色乡贡,仍委迭补,使准其考试,有堪及第者,具状闻奏。”这就反映出了,唐代初年的岭南地区,也是和中原地区一样,封建文化和儒家教育,都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然而,处于在岭南西部地区的柳州,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较低,封建文化和儒家教育的程度也不高。
就在柳宗元抵达柳州的元和十(815)年,柳州一带的社会生产发展滞后,越人的生活水平依旧很低下,文化教育程度更是落后。当时柳州一带的居民,主要是“异服殊音”、称作“峒民”的越人。这些称作“峒民”的越人大多住在偏僻的乡野山峒之间。“峒民”们日常吃的是“绿荷包饭”的粗糙饮食。他们一到冬天,仅仅靠着“鹅毛御腊”,度过冬天。所以说,当时柳州一带“峒民”的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人们生活也是十分贫困的。
柳州“峒民”的文化教育,更是远远落后于中原华夏。中原各地和岭南东部地区的都在兴办的学校,在这里却并没有蔚然兴起。相反,在柳州这里居然出现了“州之庙屋坏,几毁神位”的情形。同时在柳州一带的社会生活中,仍然保留着越人“拜水神”的传统文化。普遍有着“重鬼” 和“鸡骨占年”的文化习俗。
当时柳州一带的“峒民”缺医少药。人们一旦有病,就杀牲祭祀鬼神,“则聚巫师,用鸡卜,始则杀小牲,不可则杀中牲,又不可则杀大牲”。动不动就杀牲,尤其是滥杀耕牛之类的“大牲”,势必又影响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唐代初期尚处于“百越文身”地的柳州,由于受越人和越文化的影响十分之深,与中原和岭南东部地区相比,这里的社会的发展比较迟缓,生产力水平不高,封建礼仪文化不繁荣,儒家的文化教育更不发达。
柳宗元开拓了柳州的儒家文化教育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认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能起到加速或延续的作用。而“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捐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
《中国历史故事集》pdf
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1]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柳宗元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加速岭南西部社会文化发展的杰出人物。
众所周知,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然而,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柳宗元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733)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四(819)年。他的一生正值唐代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正由鼎盛走向衰弱的转型时期。
唐元和十(815)年,柳宗元在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最后被贬来到当时还被称作“炎荒”的柳州。于是便在这偏远的南方“蛮夷”之地,奋力开拓了以柳州为中心的岭南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启迪了当时岭南西部较为落后的社会风气,使之在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影响下迅速开化,进而让“服圣人遗教,居天子太学”的儒家教育,在以柳州为中心的岭南西部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的形成。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的柳宗无,他不仅为我们写下了大量文体精密、文从字顺的宏篇巨著,而且还与韩愈一起发起了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以“韩柳”并称而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列。柳宗元的文章劲拨雄健、说理透彻,篇幅简洁、笔锋犀利;山水游记写景咏物,多有寄托;所撰诗体,则风格清峭。他极力主张用先秦、汉代普遍流行的文体,来抵制魏晋以来衰靡华丽的骈文,以便使文学上的文体、文风的变革,能与政治上的革新配合起来。从而也使自己以“雄深雅健”的柳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柳宗元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我们可以看到,他一方面在《天说》《天对》等论著中,提出了天人“各不相预”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否认元气之上还存在最
讲中国历史故事活动
高主宰。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独树一帜的。另一方面他又基于“自幼好佛”的思想基础,结合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实际情况,提出了儒、释、道“三教调和”的理论和主张。另外,他还与刘禹锡、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和韦执谊等人一起,积极参加以王叔文、王邳领导的“永贞革新”,以实践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主张,完成改革社会的政治抱负。
柳宗元作为教育家,主要是他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最后在元和十(815)年,被贬来到当时称作“炎荒”的柳州,在当时以柳州为中心的岭南西部少数民族中,积极开拓了民族教育而享誉杏坛的。嗣后,他还成功地在当时还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柳州一带,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儒家文化教育的主张。
柳宗元尽管仕途失意、被贬斥到偏僻的岭南西部,起初难免心情忧郁愤闷。但是他却很快看到当地的社会弊政和陋俗。为了革除这些社会弊端和落后的陋俗,他决心在这里振兴儒家文化教育,奋起在这“蛮夷”之地,开拓了岭南西部地区的民族教育。由于柳宗元在思想上有着崇尚佛教的基础,所以他在这里提出:“浮图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的思想和主张。并进而以此为新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他在岭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统合儒释,宣涤疑滞”的教育方法。
柳宗元在当时的“炎荒之地”开拓儒家教育,极大地启迪了当时柳州一带闭目塞听的落后风气,一时间使当时的柳州成为岭南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以柳州为中心的岭南西部地区,“尊儒”“重教”之俗蔚然成风,从而为岭南西部的民族区域文化形成,奠下了良好的儒家文化和教育基础。
柳宗元在柳州推行的儒家文化教育柳州的一些学者,依照有关史籍记载,结合当地物象上某些特征,经研究后他们普遍认为,柳宗元是在唐宪宗元和十(815)年六月下旬抵达柳州的。[2]
柳宗元在到达柳州之后,他虽然面对“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百越文身地”,由于政治抱负上的失意和仕途所遭遇的风波,心中不免仍有一些“排抒忧愤”的伤痛情感。
但是,作为一位有胸襟的改革者,他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循着变革图新的思绪,力求在这里实施他在“永贞革新”中,未曾完成的一些改革主张。柳宗元面对当时柳州社会、民族和文化教育的实际,首先着手的事就是:办学兴教。柳宗元通过办学兴教,推行儒家的思想文化,开始了造福于柳州各族人民的教化行动。
1、重修柳州文宣王庙教化当地少数民族
柳州的学者明确提出,柳宗元在元和十(815)年六月下旬抵达柳州后的不久,便于十月初九的丁未日,[3]开工修复“庙屋”已经毁坏了的文宣王庙。
如若按照《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记载的情况来看:“元和十(815)年八月,州之庙屋坏,几毁神位。刺史柳宗元始至,大惧不任,以坠教基。丁未奠荐法齐时事……取土木金石,征工僦功。十月乙丑,王宫正室成。”那就清楚地说明了,柳宗元是在上任柳州刺史后的不久,即刻修复象征儒家教育和礼仪文化的文宣王庙,并作碑记以表彰和弘扬儒家思想。这也表明柳宗元对儒家学说的崇敬,以及在柳州修复文宣王庙一事的重视。
柳宗元在这里提出了:“仲尼之道与王化迩,惟柳州古为南夷,椎髻卉裳,攻劫斗暴,虽唐虞之仁不能柔,秦汉之武不能威。至于有国,始循法度……惟夫子以神道设教,我今罔敢知。” 这实际上也充分反映了,柳宗元当时力图通过设立学校,想以儒家学说来教化当时的柳州少数民族。柳宗元希望通过用儒家学说的教化,达到在较为落后的岭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并弘扬中原华夏较为先进的封建礼仪文化。这应该也是在当时罕见的,柳宗元的民族教育思想。
2、行圣人之道弘扬封建礼仪文化
《新唐书·柳宗元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立就,既废遂不振。”这段记载清楚地说明,柳宗元作为中国封
中国历史故事集摘抄简写
建时代的文人,他本来也是和许多文人儒生一样,希望通过读儒家的圣贤之书,并经由科举考试来建立自己的功业。当他在这条由科举走上的仕途上一旦受挫,从朝廷的权臣被贬斥到当时称作“炎荒”的柳州,担任边远的地方官员时,心中难免会产生愤愤不快。
可是,柳宗元毕竟又是一位“惟以忠正信义为志,兴尧舜孔子道”,正直而有抱负的儒生,他在本质上是不同于当时一般封建文人的。他的《与杨京兆凭书》中,早已便清楚地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常的主张:“圣人之立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所以,他在到柳州任柳州刺史后,自然要行“圣人”之道对柳州各族人民加以教化。其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推行儒家教育,大力弘扬封建礼仪文化。
与此同时,柳宗元还在他任柳州刺史期间,大力革除当时的一些社会弊病,实施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他花费了大量心血来修复和兴办当地的各种学校,以弘扬封建礼仪文化,并以极大的关注来发展柳州的民族教育。
所以,我们在《柳州县志·学宫》里,看到了后人对柳宗元在岭南西部地区的柳州,大力兴办学校,行圣人之道弘扬封建礼仪文化的善举,给予了公允而客观的评价。他们极力赞颂说,柳州“府学创自唐初,元和间刺史柳宗元重修。”
3、再建大云寺以“戒杀”思想革除落后习俗
柳宗元曾经笃信佛教,是一位佛教文化虔诚信奉者。有人称他“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指出过:“柳宗元是天台宗的佛教信徒。”[4]然而,纵观柳宗无的一生,事实上他应当是一位既“尊佛”、又“崇儒”,并且独树一帜地主张“统合儒释”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此,柳宗元在针对当时柳州和岭南西部地区的社会实际,通过修复柳州文宣王庙和府学,对柳州以“峒民”为主的少数民族,推行和实施儒家文化教育,以弘扬封建礼仪文化的同时。还在柳州大力推崇佛教和佛教思想,修复了已被焚毁约百年的佛教大云寺。显而易见,柳宗元在这里是想以借佛教中有关“戒杀”思想,来革除“峒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中,当时存在着的“杀牲”习俗。
据元和十二(817)年《柳州复大云寺记》说:“越人信祥而易杀……病且忧,则聚巫师,用鸡卜,始则杀小牲,不可则杀中牲,又不可则杀大牲,而又不可,则诀亲戚饬死事。”可见,当时柳州“峒民”等少数民族中,还保存着较多的落后习俗。
面对社会上如此滥杀牲畜的陈习陋俗,柳宗元便想到利用佛教“戒杀”的主张,来教导各族人民要爱抚生命、爱护畜力,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同时,他又在修复后的大云寺寺院周围,“凡辟地南北东西若干亩,凡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田若干塍。”目的是以此引导人民开荒植树,发展农耕生产。
柳宗元对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的影响著名学者张光植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提出过颇有见地的一个说法:“中国境内有许多区域性文化,它们自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形成之后,一直都具有区域的特征。三代文明比较集中地形成开黄河流域,但同时的南方、东方等等,各区域的文化也属于中国文明。” 张光植先生的这一论断,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民族区文化,以及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不无启迪性的意义。[5]
作为学术概念上的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也与如今为学界所热衷乐道的地域文化一样,学者们大多对它有着各自的解释。我们简略撷取李德洙等人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一书,对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所作的阐述,目的是便于大家对此也可有个见仁见智的看法:“由中国各民族共同开拓垦殖的中国领土,有着区域结构完整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在不同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影响之下,中国古代民族走上了物质资料生产和生存方式不同的发展道路。”进而,就使“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大体形成了区域地理、经济活动、民族迁徙和文化特征相一致的社会文化体系。这种以物质资料生产和生存方式为社会基础的文化体系,即为中国古代的民族区域文化。”[6]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历史上垦殖繁衍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各自生活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影响下,创造出地域经济、民族活动和历史文化互为一致的、中国古代民族区文化。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是在特定的意义上,反映和展现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历史进程,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形成。所以,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文化,就是在特定的意义上反映和展现了,中国古代以华夏和华夏文化为主体,与百越、南蛮等各少数民族文化一起,共同开拓岭南西部、繁荣岭南西部的历史之一斑。
有些学者认为,历史上主要形成并活动在中国东南沿海,以及近海岛屿上的越人,在汉文古籍和史册中,因其支系繁多而被记载为“百越”。百越和百越后裔是中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开拓者。考古发掘的考古文化研究还证明,百越原本就是人类最早栽植水稻的发明者。秦汉之际在岭南西部地区,主要活动着被称为“骆越”的百越一支。
课本里有哪些中国历史故事
他们与来到这里并日渐而增的华夏和华夏文化,密切交往、互相吸取、彼此交融。
魏晋以来,岭南西部地区逐渐发展和出现了,被称作“俚”、“僚”等百越后人。这些当地的少数民族擅长向外开拓,他们又是沿着海岸和江河水域,不断发展和传播稻作文化的开拓者。古代百越后人在沿着海岸、岛屿和江河水域,发展和传播稻作文化之时,又因各自迁移和到达地域不同,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汉文记载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称呼,被视为不同支少数民族。而唐代在柳州一带,被柳宗元抵达柳州后,记称的“峒民”的,就是属于古代百越后人中的一支。
被历史上许多学者称颂为:“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仰”的柳宗元,以他在柳州任上卓著的教化业绩,对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柳宗元“以文教开迪州人”,推进和促成了当时岭南西部的文化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形势,呈现出“声教敷焉,人文烂焉”的新局面。
为此,《新唐书·柳宗元传》曾经赞誉说:“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随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者皆有法,著述之盛,名动于时。”这就反映和说明了,柳宗元在柳州提倡儒家学说的教化活动,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成功,而且使柳州迅速成为岭南西部的文教中心。一时间“隆安、苍梧皆务教化,殆闻子厚之风而赴者。”
柳宗元在柳州倡导儒家文化教育的教化活动,大大推动了岭南西部与“峒民”一样、同属于百越后人的其他少数民族,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使当时柳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积极学习和接受较为先进的华夏农耕文化和礼仪制度,促进岭南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礼仪文化的迅速提高。
尤其是,通过柳宗元在柳州对“峒民”等各族人民,施以儒家文化教育的教化活动,使当时柳州的儒家文化教育和封建礼仪文化,在“道德由之一,风俗以大同”的基础上,不断汲取百越后人善于开拓、勇于创新、擅长向外发展的越文化的特点。从而,让当时的柳州鹤立于岭南西部,成为唐宋以来岭南西部传播儒家文化教育,弘扬华夏礼仪文化的阵地;成为中原华夏和华夏文化学习、汲取和融合百越后人善长向外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和不畏险阻传统之地;进而形成了荟萃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
[注 释]
[1]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者?》载《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
[2]肖泽昌:《柳宗元在柳州》。载《柳宗元研究文集》,第213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
[3]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第108页。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第723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出版。
[5]张光植:《考古专题六》,第47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
[6]李德洙:《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序言。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中华文史网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512.html
以上是关于柳宗元-柳宗元和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柳宗元-柳宗元和古代岭南西部民族区域文化;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