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

  • 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6 22:51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


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
蔡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
《清華簡叁·芮良夫毖》有下面一段話:
君子而受柬萬民之咎,所而弗敬,卑之若童(重)載以行崝險,莫之扶道(導),其由不邋(攝)丁。[1]
案《逸周書·皇門》曰:
譬若畋犬<夫>[2],驕用逐禽,其猶不克有獲?
清華簡《皇門》作:
卑(譬)女(如)戎夫,喬(驕)用從肣(禽),亓(其)由(猶)克又(有)隻(獲)?[3]
顯然《芮良夫毖》“卑之若……其由”與《皇門》“卑(譬)女(如)……亓(其)由(猶)”的句式相同。
又《尚書·盤庚》曰: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若……其猶”的句式也與《芮良夫毖》“卑之若……其由”的句式相近。
因為出土文獻中,卑、譬音近而通借和由、猶音近而通借,都是極常見的,所以我認為,《芮良夫毖》的這一段話應該作:
君子而受柬萬民之咎,所而弗敬,卑(譬)之若童(重)載以行崝險,莫之扶道(導),其由(猶)不邋丁?
下面就來大膽地猜測一下“邋丁”的涵義。
趙平安先生把“邋”字括注為“攝”、把“丁”讀為“停”。
案“邋”、“攝”二字古音確實很近,如《史記·日者傳》“獵纓正襟危坐”,《後漢書·崔駰傳》作“躐纓整襟”,李賢注引《史記》作“攝纓整襟”;又《新序·雜事一》“攝治亂之遺風”,“攝”,《後漢書》作“獵”。這些都是從“聶”從“巤”聲近相通之例。[4]從語音方面上講,“邋”、“攝”相通是沒有問題的。但“攝停”的文義仍然還是不甚明確。
我認為,“邋”是可以用本義來解釋的。
《說文》:
邋,搚也。
王念孫說:
《公羊注》云:“搚,折聲也。”“搚”與“拉”同,“邋”與“擸”同。“拉”、“擸”疊韻字也。《文選·吳都賦》“菈擸雷硠,崩巒弛岑”,李善注云:“菈擸,雷硠崩弛之聲也。”五臣本“菈”作“拉”,呂延濟注云:“拉擸,木摧傷之聲也。”竝與《公羊注》“折聲”之義同。又《洞簫賦》“擸若枚折”,李善注云:“擸,折聲也。”……《太元(玄)·止》次七云“車纍其傂,馬獵其蹄”,“獵”亦與“擸”通。[5]
可知“邋”就是折斷的意思。《芮良夫毖》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
譬如重載以行峻險之地,若不加以扶助,[6]難道還會不折斷而停止嗎?(意思是肯定會折斷而停止的。)
其所“折斷”的當然是指車或車上某一具體的部件,如車軸之類。
如《易林》卷9“晉之節”曰:
重載傷車,婦失无夫。
《易林》卷7“大畜之明夷”曰:
車馳轊擊,重載傷軸。[7]
又疑“丁”可以讀為“顛”。猶“顛”、“頂”音近,是同源關係。[8]那末,《芮良夫毖》這句話的意思則是:
譬如重載以行峻險之地,若不加以扶助,難道還會不折斷、顛覆嗎?
檢《群書治要》卷45引崔寔《政論》曰:
譬諸乘弊車矣。當求巧工,使輯治之,折則接之,緩則契之,補琢換易,可復為新。新新不已,用之無窮。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無可奈何矣。[9]
雖譬喻之事小異,而其結果則近似,一則為“邋丁(顛)”、一則為“摧拉捌裂”,似可以互證。不過這也很難確定,尚需更多的左證。此則妄言之,姑妄聽之而已。
二、
北京大學藏秦簡《公子從軍》有下列一句話:
公子從不愛牽之身,獨不謉(愧)虖(乎)?[10]
案《史記·項羽本紀》曰: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漢書·項籍傳》同)
《史記·魏公子列傳》曰:
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
《史記·田儋列傳》曰:
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媿於心乎?
《漢書·田儋傳》作:
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揺,我獨不媿於心乎?
《三國志·魏書·田疇傳》曰:
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
由上引諸例可知,在“獨”字的前面,常有“縱”、“雖”等詞與之呼應。所以我認為,《公子從軍》中的這個“從”字,無疑地當讀為“縱”。
由此還可以聯想到《詩經·鄭風·子衿》“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這兩句話。裴學海釋“縱”為“雖”,[11]甚是。上引《漢書·田儋傳》“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揺,我獨不媿於心乎?” 荀悦《漢紀》作:“彼雖畏詔,橫獨不愧于心哉?”就是“縱”與“雖”義近之證。
鄭玄《箋》云:
嗣,續也。女曾不傳聲問我,以恩責其忘己。
陸德明《釋文》云:
嗣,如字。《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12]
案鄭、陸皆以“曾”釋“寧”,而“曾”、“寧”與“乃”同義,[13]非是。《子衿》之兩“寧”字,皆當訓為“豈”。[14]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兩句皆為反詰句。“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即“縱我不往,子豈不寄音乎?”“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即“縱我不往,子豈不來乎?”
附錄:

說《文子》之“遊乎無怠”


《文子·道原》曰:
行乎無路,遊乎無怠,出乎無門。
《符言》曰:
无爲名尸,无爲謀府,无爲事任,无爲智主,藏於无形,行於无怠,不爲福先,不爲禍始,始於無形,動於不得已。
俞樾說:
无怠與無路、無門不一律,……以聲求之,或當爲垓之叚字……[15]
孫詒讓說:
無怠與上下文不協,《符言篇》亦云“行於無怠”。彼文岀《淮南子·詮言訓》,本作“行無迹”,此二篇“怠”字疑竝當爲“迹”,“迹”、“怠”二字,艸書相近而誤。[16]
案俞氏讀“怠”為“垓”,并無確據。孫氏所云,尤不可從,“怠”、“迹”形音皆不近,無緣致誤。且如孫說,則亦失其韻矣。此文“怠”與“始”、“已”為韻。《淮南子•詮言》作“藏无形,{行无迹},[17]遊无朕”。“遊无朕”,對應於《文子》的“行於无怠”。《莊子•應帝王》云:“无爲名尸,无爲謀府,无爲事任,无爲知主,體{盡}[18]无窮,而遊无朕。”此即《文子》、《淮南》所本。
我們認為:“怠”當讀為“朕”。凡字之從“朕”從“台”者,古音相近,故多通借。如:
1.《爾雅》:“台、朕,我也。”楊樹達說:台、朕一聲之轉。[19]
2.《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奇正》“同不足以相勝也”

中国历史故事免费下载观看

[20],《文子•上禮》、《淮南子•兵略》竝作“同莫足以相治”。
3.《方言》:“媵,寄也。”《詩經·鄭風·子衿》“子寧不嗣音”,“嗣”,《釋文》引《韓詩》作“詒”。“詒,寄也。” “媵”、“詒”音近而義同。
皆可以為證。
《莊子•應帝王》“而遊无朕”,成玄英注:
朕,迹也。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把《文子·道原》的這句話校讀為: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辑思维

乎無路,遊乎無怠(朕),出乎無門。
附記:
小文曾請陳劍先生審閱指正,深受教益,謹此致謝!



[1] 轉引自趙平安《京、亭考辨》,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論文,2012.10.23-25,上海復旦大學。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169頁注 [四九] 。
[3] 釋文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劉嬌、張傳官執筆)《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1月5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5。
[4]從“聶”從“

中国历史上勤俭节约的故事

巤”聲近相通之例,可參王念孫《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03頁;又參石光瑛《新序校釋》,中華書局,2001年,107頁。
[5] 王念孫《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39頁。
[6]《爾雅·釋詁》:“道,助,勴也。”
[7] 相同的語句又見卷11“姤之渙”。
[8] 可參吳其昌《金文名象疏證·兵器篇》,收入《吳其昌文集》(貳),三晉出版社,2011年,129頁。
[9] 《群書治要》,收入《宛委別藏》,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2342頁。
[10] 轉引自朱鳳瀚《北大秦簡〈公子從軍〉的編連與初讀》,收入《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秦簡牘研究論文集》,2012年11月17-19日,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主辦。
[11]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82年,650頁。
[12]案《方言》:“媵,寄也。” “嗣”、“詒”、“媵”並音近而義同。參“附錄”。
[13] 王引之《經傳釋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8頁。
[14]

清朝后的中国历史故事视频

今之《詩經》注本,多注為:“寧,豈,難道。”甚是。
[15]俞樾《諸子平議補錄》,臺北世界書局,1958年,10頁。
[16]孫詒讓《札迻》,中華書局,1989年,128頁。
[17]王叔岷說:行无迹三字,疑是遊无朕之注誤入正文者。此文郭注即釋朕為迹,(《莊子校詮》,中華書局,2007年,300頁。)可從。“遊无朕”即“行无迹”,多此一句,則句法參差而不協矣。
[18] 王叔岷說:盡字疑涉下文“盡其所受乎天”而衍。見王叔岷《莊子校詮》,中華書局,2007年,300頁。
[19]楊樹達《古音對轉疏證》,收入《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中華書局,1983年,146頁。
[20]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10年,155頁。
点击下载附件:1155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807.html

以上是关于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蔡偉:讀新見的出土文獻資料札記二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098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