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7 00:0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釋金文中的“鋈”字
謝明文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東周金文中有下列兩個字形(字形取自《嘯堂》[1]):
A: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叔弓鐘,《嘯堂》81、《集成》276-277)、B: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叔弓鎛,《嘯堂》78、《集成》285)
它們所在的文例分別爲:
(1) 桓武靈公錫弓吉金A鎬(鐈)玄鏐錛鋁,弓用作鑄其寶鐘。
(2)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選)[2]擇吉金B鎬(鐈)錛鋁,用作鑄其寶鎛。
A、B,宋人釋作“鈇”[3],《殷周金文集成引得》[4]、《殷周金文集成釋文》[5]、《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6]、《銘圖》[7]等從之。近年出版的《新金文編》亦從此說,把“B”置於“鈇”字頭下[8]。只有極少數研究者持不同意見,如郭沫若先生釋“鉃”,認爲“鉃是矢之緐文,謂無用之矢鏃也。”[9]江淑惠女士亦認爲此字“從金從矢,爲‘鉃’字。”[10]王寧先生試圖調和“鈇”、“鉃”兩說,認爲“‘鉃’當是摹寫者將右邊的‘夫’形误寫作‘矢’形,乃形近致訛。[11]”
叔弓鐘(《嘯堂》80)“𥎦(侯)”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叔弓鎛(《嘯堂》78)“𥎦(侯)”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可知A、B右邊所從(以下用C表示)確實與“矢”相近,但亦有細微的區別,即上述“𥎦”字中“矢”形所從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在豎筆頂端,而C所從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在豎筆上的位置要相對靠下。聯繫叔弓鎛(《嘯堂》78)“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疾)”所從正面大人形來看,我們認爲C所從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也可能是正面大人形。
研究者之所以把A、B釋作“鈇”或看作“鈇”的訛字,一方面由於“C”與“夫”有近似之處(都有正面大人形),另一方面是由於金文中多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鋁”、“铺(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吕”、“鎛(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鋁”、“膚(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鋁”、“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鋁”之語。金文中“夫”字所從橫筆往往在正面人形表示手臂的筆劃的上部,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等形,偶有把表示手臂的筆劃拉直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等形[12],而C所從橫筆在正面人形表示手臂的筆劃的下部,與“夫”有別,它應非夫字。我們認爲C既非“夫”字,那麼A、B的釋讀應當另尋它解。
從字形上來看,C是在正面人形的腰部加了一橫筆,我們認爲它應該是“夭”字。睡虎地秦簡“夭”或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沃”或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鋈”或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13],C與上述寫法的“夭”形非常相近,可證它可釋作“夭”,因此 A、B可釋作“𨥜”。
仲滋鼎(《考古與文物》1990年4期、《新收》[14]632、《銘圖》[15]02010)銘文作“中(仲)滋正(?征)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行),囂(鐈)良D黃,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膺)旨羞,不□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膺)……。”其中D原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仲滋鼎銘文中的“囂”,王輝先生認爲應讀爲鐈,指一種銅之合金;D,王輝先生則釋作“鈇”,並把它與A、B相聯繫[16]。《新收》、《銘圖》亦把D釋作“鈇”。從字形方面來看,把D所從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下文用“E”來表示此形)正面人形腰部上的那一斜筆水平書寫,D即演變爲A、B[17];從用法方面來看,它們都表示某種金屬,此外仲滋鼎“D”、“囂(鐈)”連言,叔弓鐘、鎛銘文中A、B亦與“鎬(鐈)”連言。因此把D與A、B相聯繫,這顯然是正確的。D右邊所從之E,絕非“夫”字。根據目前的古文字資料可知它顯然就是“夭”字。守相信平君鈹(《新收》1832)、守相信平君鈹(《集成》11711)“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字分別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18]。《清華二》[19]的《繫年》“夭”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簡93)、“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簡94),古璽“夭”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20],馬王堆帛書“夭”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21],E寫法與它們非常接近,因此D應該釋作“𨥜”。這亦可旁證與D是一字的A、B也當釋作“𨥜”,而A、B所從之“C”實乃“E”之變體。從它們在銘文中都表示某種金屬來看,我們認爲“𨥜”應該就是“鋈”之初文,古文字中“鋈”字見於睡虎地秦簡。上引《繫年》“夭”字假借作“曲沃”之“沃”,故“鋈”字即是把“𨥜”字所從聲符“夭”換作“沃”。《說文》:“鋈,白金也。從金、沃聲[22]。”
A、B釋作“𨥜(鋈)”,從文例看非常合適。據《說文》,鋈乃白金,仲滋鼎“𨥜(鋈)”後面卻綴以“黃”字這一點則需要稍加解釋。《說文》

初三历史故事解说中国历史

“纊”或體作“絖”,“觵”或體作“觥”,可證黃、光音近[23]。“囂(鐈)良𨥜(鋈)黃”之“黃”可能當讀爲吳王光鑒(《集成》10298、10299)“玄銧白銧”之“銧[24]”,亦是指一種金屬,與“𨥜(鋈)”並列。但如此理解,“囂(鐈)良𨥜(鋈)黃”的內部結構則顯得很不對稱,此外又結合金文相似辭例中的“黃”字來看,我們認爲“囂(鐈)良𨥜(鋈)黃”之“黃”讀爲“銧”的可能性較低,更大的可能性它應是表示“顏色”的“黃”。據此說,“良”、“黃”應分別是說明“囂(鐈)”、“𨥜(鋈)”的,“囂(鐈)”、“𨥜(鋈)”是指鑄造仲滋鼎所用的兩種金屬,“鐈良”、“鋈黃”大概是“主謂結構或補充式結構”[25]。下面我們先把相關銘文中“黃”字的辭例揭示如下:
(3)弭中(仲)乍(作)寶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擇之金,鎛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鑪),其□、其玄、其黃,用成(盛)术(秫)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稻)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粱)。 弭仲簠,《集成》4627
(4)擇之金,隹(唯)鐈隹(唯)盧(鑪),其金孔吉,亦玄亦黃。 伯公父簠,《集成》4628
(5)余擇其吉金黃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鑪),余用自乍(作)旅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曾伯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簠蓋,《集成》4632
(6)秦政(正)伯喪,戮政(征)西旁(方),乍(作)造元戈喬黃……。秦政伯喪戈,《珍秦齋秦》42頁
(7)元黃喬。 元黃戈,《文物》2009年1期51頁圖10.1
(3)、(4)、(5)中的“黃”據文例顯然是指顏色。(6)中的“喬黃”,黃錫全先生認爲:
喬黃,當指鑄器之原料,見於青銅器銘文。鐈,可能是鉛錫。黃似爲黃盧(鋁),指銅。如白公父:“擇之金,隹鐈隹盧,其金孔吉,亦玄亦黃。”曾伯㕆:“擇其吉金黃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余用自作旅㕆。”(原注:可參考黃錫全《夫鋁戈銘新考——兼論鑄器所用金屬原料之名稱》,臺北《故宮學術季刊》第13卷1期,1995年10月。收入拙著《古文字論叢》,藝文印書館,1999年版)此處簡稱顏色“黃”,可能是爲了押韻。[26]
董珊先生認爲:
“元戈喬黃”。“喬黃”作“元戈”的後置定語。《集成》第11757號銘文:“于取(鄒)子敄𣪌(鼓?)鑄鑱(?)元喬”, 其器名“鑱(?)”的後面以“元喬”作爲後置定語。“喬”(原注:從語音來看,“喬”應有“白”義。參看張永言:《論上古漢語的“五色之名”兼及漢語和臺語的關係》,《語文學論集(增補本)》頁190—200,語文出版社,1999年5月)、“黃”是說製作該戈所用銅、錫或鉛的質地顏色。銅器銘文往往標舉顏色以彰顯原料的質地佳善。金文或稱“鐈攸”、“鐈鋁”、“黃鋁”,又如東周兵器銘文稱“玄翏盧鋁之戈”,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文例。[27]
(7)中的“元黃喬”之“黃喬”顯然就是(6)中的“喬黃”。關於(6)中“喬黃”的解釋,我們認爲黃、董兩位先生的說法各有得失。結合他們的說法以及(4)中“鐈”、“盧(鑪)”言“玄”、言“黃”來看,我們認爲(6)、(7)中的喬都應讀爲鐈,表示一種金屬[28],而“黃”則表示其顏色。(7)中“黃喬(鐈)”在(6)中作“喬(鐈)黃”,後者則是“金屬名+顏色詞”,這與“囂(鐈)良𨥜(鋈)黃”之“𨥜(鋈)黃”同例。
金文中的“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鑪)”,一般認爲是指一種黑色金屬,但銘文中亦形容“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爲“黃”、“赤”,研究者認爲這是“黑中帶有赤、黃”[29]。如果《說文》訓鋈爲白金可信,我們認爲“𨥜(鋈)黃”可以解釋爲“鋈”這種金屬由於其組成成份比例的不同,以致它“白中帶黃”。
最後我們對古文字中“夭”的字形略作討論。簡牘帛書中“夭”一般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30]、“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繫年》簡94)等形。古文字中另有“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集成》8781)(下文用F表示此形)字,它作偏旁習見於“走”字及從“走”諸字。關於F,或認爲它是“走”之初文,或認爲它是“夭”之初文。林澐先生持後說,因此他把“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分析爲從“宀”從“夭”[31]。季旭, , 昇先生亦贊成F是“夭”字,他認爲“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是在F的基礎上疊加兩手形[32]。董蓮池先生認爲“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是在像正面人形的腋下腰部加以“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形符號而成[33],陳劍先生認爲“夭”是“要”的指示字,中間一曲筆“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是指示符號,指示“腰”之所在[34]。古文字中F似沒有確定無疑用作“夭”字之例,它與“夭”字無關,應是“走”之初文。我們認爲林澐先生、季旭昇先生關於“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的分析皆不可信,而董蓮池先生、陳劍先生的意見則非常有道理。根據上文關於“𨥜(鋈)”字的考釋,我們認爲D所從之E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這應是“夭”字較早的寫法,整個字形表示在正面人形的腰部加了一斜筆,指示“腰”之所在,應是“要(腰)”的指示字[35]。它之所以用一斜筆而不是用一橫筆作指示符號,可能是有意避免其字形與“矢”字相混。但“矢”形中部一橫亦偶有作一斜筆者[36],這種偶然寫法的“矢”仍容易與作E形的“夭”字相混,仍需其它更明確的方式來區別它們,於是E形在這種因素的影響下且又受到“走”字初文即F類字形的影響而產生類化,於是“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就演變爲“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37]。
2013年1月19日初稿
2013年3月13日修改



[1]王俅:《嘯堂集古錄》(二冊),《金文文獻集成》(第9冊),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綫裝書局,2004-2005年。
[2]裘錫圭:《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古文字論集》,第178—179頁,中華書局,1992年8月。裘錫圭:《讀逨器銘文札記三則》,《文物》2003年第6期,第75頁。
[3]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63、71,《金文文獻集成》(第9冊),43、47頁,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綫裝書局,2004-2005年。王俅:《嘯堂集古錄》(二冊)78、81,《金文文獻集成》(第9冊),161、163頁,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綫裝書局,2004-2005年。王黼:《博古圖錄》(三十卷)22.14,《金文文獻集成》(第2冊),174頁,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綫裝書局,2004-2005年。
[4]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14-15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感悟

頁,中華書局,2001年7月。
[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釋文》(第1卷),第246、253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第1冊),第332、345頁,中華書局,2007年4月。
[7]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8冊539頁、29冊39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
[8]董蓮池:《新金文編》,中冊1949頁,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
[9]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207頁,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7月。
[10]江淑惠《齊國彝銘彙考》,42頁,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6月。
[11]王寧:《叔夷鐘鎛銘釋文補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2012年9月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21。
[12]董蓮池:《新金文編》,中冊1468-1473頁,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
[13]參看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161頁“夭”字條、173頁“沃”字條、207頁“鋈”字條,1994年2月。
[14]鍾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470頁,藝文印書館,2006年4月。
[15]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4冊17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
[16]王輝、程學華:《秦文字集證》,21-22頁,藝文印書館,1999年1月。
[17]《秦文字集證》圖版14、《新收》632等把“D”摹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即把人形腰部上的那一斜筆誤摹作一橫筆。因此A、B正面人形腰部上的那一橫筆也可能

中国历史小故事100字

本是一斜筆之誤摹。
[18]參看吳振武:《趙十六年守相信平君鈹考》,《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397-414頁,1997年10月。
[19]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西書局,2011年。
[20]林澐:《“夭租丞印”封泥與“夭租薉君”銀印考》,載《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363-36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5月。收入《林澐學術文集》(二),182-185頁,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21]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415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
[22]大徐本作“从金、𣵽省聲。”
[23]《說文》:“黃,从田、从炗,炗亦聲。炗,古文光。”《說文》對“黃”的字形分析雖誤,但能說明“黃”、“光”音近。
[24]關於“銧”字的釋讀意見,諸家之說參看程鵬萬:《番中(仲)戈銘“白皇”研究》(未刊稿)。
[25]蒙沈培先生告知,初稿誤認爲“鐈良”、“鋈黃”是定語後置的結構。
[26]黃錫全《介紹新見秦政𤔲白喪戈矛》,《社會科學戰綫》2005年3期155頁。
[27]董珊《珍秦齋藏伯喪戈、矛考釋》,《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6期108—109頁。
[28]取子敄𣪌鉞(《集成》11757)“於取(鄒)子敄𣪌鑄□元喬”之喬,我們認爲亦當讀爲鐈。
[29]《秦文字集證》22頁。
[30]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886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31]林澐:《“夭租丞印”封泥與“夭租薉君”銀印考》,載《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363-36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5月。收入《林澐學術文集》(二),182-185頁,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32]季旭昇:《說文新證》,799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33]董蓮池:《古文字無傾頭形“夭”字說》,《古文字研究》第26輯,491-495頁,2006年11月。
[34]陳劍:《甲骨學》課程授課內容,2009年下學期。
[35] 古文字中另有“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郭永秉先生釋作“要”,“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在腰部的位置画一个圈,郭先生指出應看作指事符號(郭永秉:《談古文字中的“要”字和從“要”之字》,《古文字研究》第28輯,108—115頁,中華書局,2010年10月)。陳劍先生告知“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下部之“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雖然也是爲“要(腰)”字造的,但“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上部往往都有目形,整個字形可能另有本義。
[36]參看王恩田:《陶文字典》, 134頁“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字 ,齊魯書社,2007年1月。
[37] 東周金文中有一個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參看施謝捷:《吳越文字彙編》112-113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等形的字,它們在銘文中皆與金屬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及情怀

有關。研究者一般釋作“夫”,讀爲“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施謝捷先生改釋作“夭”,讀爲“鋈”(《吳越文字彙編》548、589頁等)。此類字形在人形腰部沒有指示符號,應非“夭”字。又比較王子午鼎“㝬”字作“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新收》449)、“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新收》446)、“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新收》444),我們認爲“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類形舊一般釋讀作“夫(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應可信從。
拙文承蒙沈培先生、陳劍先生審閱指正,謹致謝忱。
点击下载附件:1196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782.html

以上是关于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金文-謝明文:釋金文中的“鋈”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01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