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 金文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7 12:2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𧰲”字
——兼論“𧰲”字的古韻歸部
(首發)
孟蓬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新出清華簡(伍)有《封許之命》一篇,[1]其簡3云:
𧻚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桓桓)不(不)茍,嚴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將)天命。
生按:整理者隸定為“茍”的字,原形如下: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1
試比較同書《厚父》中两次出现的“茍”字: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2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3
不難發現,二者有明顯的不同。一是字形上部不同,“茍”字上部寫作倒矢形,與“至”字所从倒矢形相同,而1形是兩弧相切的形狀;二是1形腹部有口字,而兩“茍”字均無口字。因此《封許之命》簡3所謂“茍”字的隸定和釋讀應當尋求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楚簡中“豕”字或“犬”字頭部往往兩筆斜交,略如“X”形,但也有寫作兩個弧筆相對,略如“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形,且左側弧筆往往偏下。兩個弧筆挨得較近時(相切),很接近兩筆交的形狀(這實際上也是今人寫X時的兩種方法),但個別字形有分得很開的形狀。[2]清華簡出現的兩個“彝”字,其頭部就採用了兩弧筆相切的寫法: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彝”字上部的“彑”本象豕頭,但因為豕頭和犬頭筆形相似,《封許之命》的“彝”字所从居然被乾脆寫成了“犬”。
1頭部與豕頭或犬頭相似,但尾部下垂,而不是上卷,可以肯定其象兽形的主体部分不是“犬”字。所以要破解此字,應該在“豕”、“彑”兩部中中尋找。綜合字形和辭例分析,我

中国历史故事手工

們認為該字其實就是金文中常見的“𧰲”字,[3]當讀為“弛(伿)”。
“𧰲”字金文中的寫法有繁簡兩系。繁系是在“豕”形的頸部加“糸”或“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 象繩索或繩套),表示繫束,其後或變為“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 “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後又變為“口”,往往加於“豕”形的腹部。其字形演變序列如下: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1保員簋 “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字所从(西周早期);2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08.4298);[4]3叔尸鎛(春秋早期);4復封壺甲(

的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读后感

春秋早期);5邾公華鐘(春秋晚期,《集成》00245);6復封壺乙(春秋早期);7清華簡《封許之命》簡3(戰國中晚期)
簡系則在“豕”形的基礎上加一套環(有多種變體),或施於頸部,或施於腹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桓桓”,傳世典籍多訓為“威武貌”,施於此處不太合適,當別尋他解。金文有 “𧻚”字。秦公鎛:“十又二公,不𧰲上下,嚴龏夤天命。余雖小子,穆穆帥秉明德,叡尃(敷)明刑,虔敬朕祀,以受多福,協龢萬民,唬(疑虔之訛字或誤摹)夙夕,剌剌𧻚𧻚。”復封壺甲(《金文通鑒》12447):“戠(翼~𧝀)龏威(畏)諆(忌),不𧰲(弛)夙(夙)夜,從其政事,𧻚乍(將?)聖公命。” 簡文“桓桓”與秦公鎛“𧻚£

初中中国历史故事

546;”和復封壺之“桓”用法相近,都是指作器者自己而言,若據傳世文獻解作“威武”,不僅有自伐之嫌,而且與前文“虔敬”、“勤勉”之語意不相諧調。《逸周書·謚法》:“克敬勤民曰桓。”用這個解釋似乎較“威武”更為合適。
虔敬和勤勉語義相近,故金文中虔敬和勤勉的詞往往可以出現在相同的語境中。如金文有“虔夙夕”、“敬夙夕”(大克鼎),亦有“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劭)夙夕”。[5]蔡侯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鎛云:“余雖末少子,余非敢寧荒,有虔不惕,左右楚王,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為政,天命是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將),定均庶邦,休有成慶。”[6]清華簡《封許之命》云:“桓桓不𧰲(弛),嚴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將

马哥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天命。”兩處文字可以互參。清華簡《封許之命》之 “桓桓不𧰲(弛)”與蔡侯申器之“有虔不易(弛)”語意略同,“嚴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將)天命”與蔡侯申器之“天命是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將)”語意略同。
“𧰲”字所記錄的詞在金文中也常常用其他字來表示。晉姜鼎:“虔不𧰲。”蔡侯鐘:“有虔不惕(易)。”毛公鼎:“敬今王威不睗。”克鐘:“克不敢𧰲。”內史亳同:“弗敢虒。”[7]易(惕睗)和虒古音各家一般歸支錫部。陝西眉縣出土的單叔鬲(西周晚期)自名為“𧰲”,[8]其辭曰:“單弔(叔)乍(作)孟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尊𧰲,𠀠(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董珊先生讀“𧰲”為“鬲”,[9]其說可从。《說文·彑部》:“𧰲,豕也。从彑,从豕。讀若弛。”弛从也聲。也聲字古音學家或歸支部,或歸歌部。[10]近年劉洪濤先生撰文認為也聲字在較早的時候當歸支部。[11]按,李家浩先生認為“只”、“也”為一字分化,“只”字古音在支部,則“也”聲字上古音前期歸支部無疑。[12]只聲字歸支部,則也聲字亦當歸支部。 “𧰲”總是跟支錫部字發生關係,其上古音亦應在支部。[13]在“懈怠”、“懶惰”的意義上,𧰲、易(惕睗)和虒都是假借字,我在十八年前發表的《釋“𧰲”》一文中認為其後出本字為“弛”或“伿”(《說文·人部》:“伿,隋(惰)也。从言,只聲。”以豉切),現在看來,應該距事實不遠。需要指出的是,有資格充當其後出本字還不限於“弛”或“伿”兩字。《說文·臥部》:“䭆,楚謂小兒懶䭆。从臥食。”尼戹切。又《女部》:“嬾,懈也,怠也。一曰䭆也。”[14]《言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待也。从言,伿聲。讀若䭆。”胡禮切。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从伿聲而讀若䭆,說明在“懈怠” 、“懶惰”的意義上,伿、䭆所記錄的也應是同一個詞。
附記:本文在資料方面得到馮勝君先生和劉洪濤先生的幫助,並請我的同事蕭曉暉先生看過,謹致謝忱!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上冊“圖版”,下冊“釋文”,中西書局,2011年。
[2]參閱李守奎《楚文字編》第576頁“犬”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3]孟蓬生:《釋“𧰲”》,《古漢語研究》1998年第3期。陳劍釋“彖”,見氏著《金文“彖”字考釋》,《甲骨金文論集》第243-272頁,綫裝書局,2007年。
[4]董蓮池《新金文編》隸定為“彖”(卷九第1367-1368頁,作家出版社,2011年),《拼音檢字表》注音為“豕”。
[5]孟蓬生:《金文考釋二則》,《古漢語研究》2000年第4期。
[6]黃德寬:《說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年。
[7]吳鎮烽:《內史亳豐同的初步研究》;王占奎《讀金隨劄——內史亳同》,兩文俱見《考古與文物》2010年2期。
[8]單叔鬲“𧰲”字相關資料蒙馮勝君兄告知,謹致謝忱。
[9]董珊:《略論西周單氏家族窖藏青銅器銘文》,《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4期。
[10]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第344-34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11]劉洪濤《上古音“也”字歸部總論》,《中國語言學》第3輯第120-12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2]李家浩:《釋老簋銘文中的“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字》,《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也聲字當歸支部,還可參考下文關於“地(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
)”字的討論。
[13]馮勝君兄也有同樣的看法,見其2011年2月18日致筆者電子郵件。
[14]大徐本“䭆”原作“臥食”,此從段注。
点击下载附件:1462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𧰲”字——兼論“𧰲”字的古韻歸部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496.html

以上是关于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金文-孟蓬生:釋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彑豕]”字——兼論“[彑豕]”字的古韻歸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25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