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会道门-一贯道在台湾:一个值得研究的宗教现象

  • 会道门,中国宗教,炎黄文化,台湾,大陆文化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19 03:5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会道门-一贯道在台湾:一个值得研究的宗教现象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会道门-一贯道在台湾:一个值得研究的宗教现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贯道在台湾:一个值得研究的宗教现象


丁乙
开展一贯道研究的意义
(一)选择以一贯道为研究对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现在大陆民众也许大多不知一贯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信仰和宗教组织,但只要回忆起共和国成立初期暴风骤雨式的严厉打击反动会道门运动,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一贯道是当时运动最主要的打击对象。当时一贯道被定性为“与日寇及国民党特务相勾结,出卖国家、危害人民、阴谋暴动的反革命组织”,人民政府郑重宣布,“为保障人民利益,维持社会秩序,并挽救误入歧途的受骗群众,决予严厉取缔”。仅北京市,从1950年12月19日开始的两个月内,就逮捕了381人,枪毙42人,封闭大小坛口1283个,声明退道者17.8万多人。对于这样一个已被定性为反革命组织和邪教团体,而且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到严厉镇压的教团,敢不敢研究、要不要研究,的确十分敏感;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极具挑战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牟钟鉴老师的态度值得学习。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许多组织化民间宗教成员混杂,有强烈反共倾向,政府以“反动会道门”的定性全部予以取缔,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以理解。但民间宗教不是政治组织,其政治态度会发生改变,实际上也在发生改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宗教也在变。我们应当扩大视野,更新观念,加强研究,正确处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着这样的态度重新审视台湾的一贯道,个人觉得很有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选择以一贯道为研究对象,是一项为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填补空白的工作。一贯道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民间教门,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民间宗教思潮和组织长期融汇整合的代表性产物。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贯道利用国内复杂纷乱的社会局势,得到快速发展。1945年台湾光复后,一贯道各组派纷纷从大陆传入岛内。特别是大陆解放初期,一贯道被严厉取缔,大批一贯道骨干转赴境外,渐次聚拢台湾,虽因活动诡秘,在台湾也受到草木皆兵的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邪教而遭到多年打压监控,但凭借已有的立足点和同类教门在台湾历史上积累的惯性效应,教势不断增长,终因可作为国民党在选举政治中的有效工具以及台湾开放党禁,而于1987年获得注册许可,成为台湾合法宗教之一。
据统计,台湾一贯道现有组织70多个,信徒120万人以上,是人数仅次于道教、佛教的第三大宗教。同时,一贯道向全世界发展,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教,特别是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北美等地区,已成为最为国际化的中国本土型信仰实体。对于这样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民间宗教,着实应当成为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加强对其跟踪研究,既有宗教理论意义也有社会现实意义。
(三)选择以一贯道为研究对象,对发挥台湾民间宗教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在

怎么演讲中国历史故事

两岸同胞多年共同努力下,当今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当前,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发展两岸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对和平统一大业而言,需要两岸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在当前上述认同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巩固和发展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做再多的工作也只是事倍功半。源远流长、瑰丽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台湾一贯道源自大陆,中国特色十分鲜明,其道统教义既蕴含着很强的大一统认同意识,教门在台湾又拥有相当庞大的信众群体,其通过宗教形态弘扬中华文化的举措,从文化根源上维护着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维系着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内聚力,我们重视对其研究并善加引导,对促使台湾民众文化归根意识日益浓厚,以及由此自然而生的向心力不断积聚,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大业就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一贯道研究的现状与难点
(一)大陆方面研究动态
因为一贯道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即被定为反革命组织和邪教,现实中研究一贯道有一道不敢逾越的政治鸿沟,而且大陆社会现在无此信仰和教派,因此大陆方面对一贯道的研究甚少,对一贯道在台湾传播和发展的研究,更几乎是空白。就目前阅读所及,主要研究内容有两方面。
一类是关于一贯道源流研究。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是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2004年)。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民间宗教的通史。其中第十八章以“一贯道的源流与变迁”为题,专门介绍一贯道。作者引用了大量官方档案等第一手资料,经过认真、细密考证,对一贯道源流及变迁进行深入介绍与探讨。一贯道渊源于罗教的分支东大乘教及圆顿教,发展到江西又与江南的斋教融汇合流,流布到西南后由大乘教演化成青莲教。在近代之初,随着青莲教势北移,从中分化出末后一着教即一贯道,又受到华北诸宗教特别是八卦教系统的影响。因此,近代一贯道应是多种教门融汇合流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而不是近代社会产物。作者认为,一贯道有数百年的历史渊源和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因为社会本身的前进,它在各种不同阶段中表现出的社会性质也迥然不同,因此对其评价不能简单划一。一贯道的前史乃至王觉一领导的末后一着教,是反抗清朝封建当局暴政的民间教派,带有反封建的进步内容。
牟钟鉴、张践的《中国宗教通史》(2003年)第十、十一章,在论述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的宗教时,分别各有一小节论述一贯道。作者指出该教真正创始人是王觉一。认为一贯道要“一以贯之”的并非仅限于孔子的“忠恕”之道,而是要贯通儒、佛、道三教,使其归于一。作者认为该教在清末是一个反抗清朝暴政的民间宗教教派,有积极社会作用。一贯道起于清末,但真正兴旺发达是在民国年间,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组织系统和宗教仪式,而且教徒众多,势力遍及全国,在教义理论上也有重要发展。一贯道在民国以后成员日趋复杂,社会作用有相当大的消极面,特别是“七七事变”后,该教教主张天然投靠日寇,成为汪伪政权的“外交顾问”,吸收大汉奸褚民谊、周佛海、常玉清、王揖唐等加入一贯道,积极配合日寇侵华政策,以至为社会所不容。有关民国时期一贯道发展情形,谭松林主编、陆仲伟着的《中国秘密社会.民国会道门》(2002年)有关章节亦有介绍。
另一类研究则是对共和国建政初期取缔一贯道情况及经验的论述。如《一贯道罪恶内幕》(张永胜、王宜,2003年)、《反动会道门“一贯道”覆灭始末》(林林,2002年)、《建国初期对一贯道的斗争及其历史经验》(朱奕冰,2001年)、《建国初期北京取缔一贯道工作论述》(郑永华)、《建国初期绥远地区取缔一贯道的斗争》(庆格勒图,2001年)、《建国初期山西取缔一贯道经过及经验》(王大斌,2004年)、《建国前热河省一贯道考论》(申玉山,2007年)等。上述论文大都按照当时政府取缔一贯道的政策,历数一贯道罪恶,描述当时打击情况或过程,总结斗争特点或经验,揭示斗争带来的启示等等。其中一篇题为《法轮功与一贯道等会道门之比较》的论文,总结了一贯道等会道门的七大特点:一是提倡迷信反对科学,二是宣扬“末劫说”与“救世论”,三是创教者都是弱势族群中不满现实的人,四是利用医治疾病或传授巫术化气功武术吸引信徒,五是通过传徒大肆敛钱,六是企图通过社会上层或社会名人取得合法地位,七是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者认为一贯道在中国大陆虽然已经被取缔了将近半个世纪,但是它的残余势力仍然不时进行复辟活动,境外的一贯道也不断派人到内地进行渗透。提醒人们警惕,以一贯道为代表的会道门组织虽然在整体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它们腐烂的尸体上仍然不时发出阵阵恶臭,毒害善良的人民。一贯道等会道门组织所继承的,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封建糟粕,这种封建糟粕一旦遇到适当的土壤和气候,便会再次冒出地面,毒害人们的心灵,残害人们的身体。本人对这样的论点和研究方式不敢苟同,但仍然觉得有借鉴意义。研究一贯道,要了解这段历史。但因本文提出的是应当重视对当今在台湾发展的一贯道的了解与研究,不涉及对上述阶段一贯道的研究和评价,在此不多

中国历史故事小诗30个字

谈及。
(二)台湾方面研究动态
台湾地区对一贯道的研究比大陆热络,但也仅是近30年的事情。因为在台湾,一贯道也曾被当做邪教而不为当局和社会所容,直至1987年获得注册许可,成为台湾合法宗教之一,相关研究才多了起来。不过,台湾的研究大多也只停留于一贯道信徒对本道历史、现实和教理、教仪的阐述。
1、出版了多本研究一贯道的专著。如《天道钩沉--一贯道调查报告》(宋光宇,1983年)、《先天道研究》(林万传,1985年)、《一贯道的艰辛历程》(樊开印,1987年)、《一贯维中》(刘心德、刘心玉,1995年)、《天道传灯》(上、下册)(宋光宇,1996年)、《一贯道历史》(孚中,1997年)、《一贯道概要》(林万传,2001年)、《一代明师--师尊张天然略传》(林荣泽,2005年)等。均为一贯道徒所著,从多角度、多方面、各有侧重地对一贯道加以全面论述。对研究一贯道在台湾传播与影响课题,上述专著值得注意的几个论点有:
--关于台湾一贯道的历史坐标。从祖师传承、仪式行为等方面观察,认为今天在台湾传播的一贯道,与台湾原有斋教先天派的一支相同。纵观一贯道发展历史,虽然它背后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台湾一贯道是站在宗教发展轨迹的前端,其教义揉合了儒释道三家理论,创造了一个新的理论架构,在仪式方面不断改易旧有仪式,以更简单的方式礼拜神明。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台湾一贯道是“秘密宗教”,不如说是“新兴宗教”。
--关于台湾一贯道曾被视为“邪教”的缘由。认为主要是当局与一贯道之间缺

中国历史人物感情故事

乏良好沟通和其它教派落井下石。就当局而言,深层原因是不信任民众,基于治安顾虑,害怕群体性集会,照前清以来策略和方式对付新兴宗教。而教团方面,则长期缺少良好有效的对外公共关系,过分强调“道”的尊贵,忽视世俗法律的约束力。就社会层面而言,中国社会自五四运动以降,知识界对中国民间信仰一直持批判和怀疑态度,认为近代中国落后悉由民间信仰文化害惨。新闻媒体则不明究里捕风捉影对宗教问题夸大渲染,致使宗教问题不能得到公平处理。台湾地狭教稠,宗教之间相互攻讦,希图借当局之手除去对方而后快,也是台湾一贯道长期受不公正对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一贯道在当代台湾社会成功发展的根本原因。认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为帜志,是一贯道得以在台湾成功发展的根本原因。台湾光复后,以传播中华固有传统文化自居的一贯道适时入台传教发展,迎合了台湾人民痛恨日本殖民统治“皇民化”教育和对中华文化仰慕与渴望的心理需求,符合时代需要。及至1970年代,台湾社会因经济繁荣,渐次恢复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掀起了文化寻根的“复振运动”,一贯道以弘扬中华文化之教而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
--关于台湾一贯道信仰特质。台湾一贯道的信仰核心,基本上是沿袭明清以来“无生老母”信仰,其中很重要的思想是“三期末劫”的劫变观,认为天地运数已走到“白阳期”,会有大的灾劫刷洗,“无生老母”思念天下儿女,因此降下道来救劫,唯有入道者才能得救。这样的教义虽为同时代各民间教派所用,但是一贯道的救劫说更进一步融合求道“点玄关”仪式,形成一贯道特有的一种救世思想。一贯道又以“扶乩”方式宣教,以“借窍”方式为普渡证验,让人与神佛之间有了沟通媒介,加深了信徒对神佛信仰的作用。而乩训内容多为劝善道理,在宣教上又强化了教义作用,令信众对教义产生信心,从而对一贯道的信仰更加坚定。
2、相关研究论文日益增多。近年来,随着一贯道在台湾和海外传播与影响越来越广泛,台湾学界对一贯道的关注日益重视,研究论文越来越多,内容也更加广泛。台湾一贯道组织近年在台湾和海外,还举办过多次有关一贯道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于一贯道义理与仪式方面的研究。辅仁大学刘怡君的《内尽其诚外尽其礼--一贯道礼仪的信仰意义》(2006年)认为,礼仪是信仰者具体展现其信仰的宗教行为,信仰者藉由有系统、有结构的象征性语言及身体动作,既表达个人和群体对信仰对象的情感与态度,也借此与信仰世界发生联系沟通。该文从宗教神学角度,对一贯道礼仪加以综观,探讨一贯道礼仪的由来、特性与涵括范围,并以拯救论对一贯道数种礼仪文本进行诠释,解读其中所蕴含的启示内容,配合实际访谈,对礼仪在道、启示、信仰与人之间的作用加以阐释,说明礼仪对信徒在皈依历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协助众生完成个体与群体的终极关怀,突出一贯道如何开展解决人类“末后一着”。真理大学李纪勋的《当代一贯道的发展与变迁--以教义、求道仪式与三宝诠释为分析焦点》(2006年),以宗教团体因自身发展需求或对应于现实环境之变化,所产生的内部自主性的因应调适模式为论述架构,探讨一贯道教义体系与仪式的变动现象与转化情形,并藉由信徒与道场、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显现一贯道教义与仪式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台北科技大学林钰胜硕士论文《台湾一贯道佛堂仪式空间之研究--以发一崇德云林道场为例》(2004年),以台湾一贯道佛堂与仪式为研究对象,认为佛堂对保持一贯道秘密宗教属性、仪式行为等的影响很大。以1987年一贯道合法化为界,佛堂空间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求得生存而变化空间,第二阶段随着合法化后领导核心与组织结构展现其影响力,逐渐发展出某种约定俗成的建筑观念,进而形成现今一贯道佛堂空间的面貌。仪式方面,重点论述一贯道佛规礼节

昭君出塞中国历史故事

、法会礼节与“三表五愿”礼节等仪式的展演概况,并以佛堂空间与仪式空间为基础,就其宗教教义神圣宇宙观下,对所形成的佛堂建筑、仪式行为、活动情形与空间性的展演等现象加以诠释,进一步探讨在神圣宇宙观与佛堂及仪式的关系。
关于一贯道与当代社会关系方面的研究。南华大学杨弘任《一贯道如何契应当代社会》,针对一贯道道义形象、礼节仪式与日常实践等方面,分析其传统基础、现时状况与未来展望,认为当今时代交通与科技发达的因缘,跨国界与不同文化思想交流处处可见,而一贯道的“三宝”要义已由昔日强调对外在的躲灾避难,转变为强调面对内在的修道修心,弥勒理天净土的许诺,也逐渐转型“富而好礼”的儒家境界。国际商工林东生《一贯道的哲理及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认为,一贯道的哲理是一个继续形成与界定的发展过程,且必须转化为每天的生活智慧。一贯道的哲理将帮助人们的人格及生活型态有个更美好的生活规划模式,帮助人们培养出沟通的美德,帮助人们考虑到别人的立场,能建立一个更合理的规范,进而完成普渡收圆、化人间为净土。林源平的《一贯道与文化创新》认为,宗教形式和信仰本质是人类文化中最深层的底蕴,一贯道的宗教追求,既有理性思考也有感性行动,它从三教合一的文化根源,到现代社会的成长茁壮,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冲突中融合并创造新的宗教文化形态,这样的文化创新正是宗教的实践和信仰的辩证过程。
关于一贯道生命与社会关怀方面的研究。东海大学谢金泛《从一贯道“道之宗旨”的哲学诠释谈社会关怀》认为,社会关怀的内在根据乃是“敬天地的心”,一贯道社会关怀的主要方式是“社会教化”,除了推己及人、普渡众生的道德实践外,“礼神明”的活动也在一贯道里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叶永进《一贯道的社会关怀》认为,一贯道的社会关怀,广义说是对人类生命、生活及灵性的全面性关怀,不只要所有生命活得自在、快乐,更关心其灵性的提升与超越,若要全面性实践一贯道的救世关怀,就必须同时驱动其“入世间”与“出世间”关怀的两辐转轮,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中正大学周尚志《一贯道社会关怀:新作法新思维》认为,一贯道社会关怀要而言之,一为物质方面的急难救助,另一为精神方面积极正己化人的净化人心工作。一贯道场对关怀世界各弱势团体与族群不遗余力,经常发出善不欲人知且实际上的帮助。除了爱心援助之外,更对信众施与教化仙佛与圣贤经典,旨在化渡人心为良善,使社会趋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
研究台湾一贯道应重视的内容要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要点
应以宗教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为理论基础,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式,通过对台湾地区一贯道组织、人士的访谈和对一贯道佛堂、仪式的考察,重点考察一贯道在当代台湾地区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影响,并就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重视和发挥民间宗教作用,向当局提出意见和建议。
主要研究内容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一、通过对海峡两岸对一贯道研究状况的回顾与分析,探讨对一贯道研究的意义。二、通过对一贯道源流分析,了解一贯道从反清秘密结社到成为反动会道门并在大陆覆灭的过程。三、通过对一贯道在台湾合法化前后发展际遇、过程分析,了解台湾一贯道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态。四、通过比较研究当代台湾社会与过往大陆时期一贯道信仰异同,了解当代台湾一贯道教义、组织、传道方式及其信仰特质。五、通过分析一贯道在当代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中的作为,了解一贯道对台湾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六、总体分析台湾一贯道,并以一贯道在台湾的演变及其作用发挥为例,就恢复、培育大陆民间宗教文化生态和在发展两岸关系进程中发挥台湾宗教作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牟钟鉴老师在一篇介绍汤用彤先生治学态度的论文中提出:“研究宗教的最佳位置和态度便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我以为牟老师的这一论断非常精彩,是我们研究宗教问题应参考的态度。所谓信与不信之间,第一个含义是进得去也出得来,也就是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客观的评价;第二个含义是有所信取也有所剔除,也就是要从中汲取智慧而弃其虚妄,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保持清醒的理性。宗教既然是一种立体化的社会文化体系,研究方法便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宗教的社会根源,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的发生,用一般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的发展,用文化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的文化意义,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宗教感情,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如此等等。这些方法之间又可以互相交叉,综合作用。
因此,我们研究台湾一贯道,应交叉采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田野调查、理论阐述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台湾一贯道的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同时,鉴于研究一贯道在大陆是敏感议题,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其评价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当然,还必须遵守政府政策,维护民族利益,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
(三)研究难点及解决之道
1、一贯道被党和政府定性为邪教、反动会道门,是研究禁区。对台湾一贯道的研究还涉及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非常敏感、复杂,因此,本研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稍不注意就有犯错误的危险。为此要认真掌握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对台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2、与其它宗教研究议题相比,大陆有关一贯道的文献资料、专著和论文非常少。大陆方面有关研究多为政治批判,台湾方面有关研究多为信徒对教义阐释,可资吸收、参考的论点、论据稀缺,给本研究带来很大难度。同时,鉴于两岸关系现状,大陆人士要到台湾从事本议题实地田野调查也有相当难度。在理论上,要全面、真实阐述一贯道在当代台湾社会发展的状况、特点与影响,本研究将涉及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两岸关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和理论,对研究者的学识要求和整体把握都是严峻挑战。解决的办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占有,并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以科学、严谨、创新的精神对待本研究,不畏定论,以事实说话;三是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政策、时间、资金等问题,务必争取两岸当局同意从事研究的学者到台湾岛内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
(四)研究预期目标
1、通过对台湾一贯道教义、宗旨的分析和教团发展脉络的梳理与研究,进一步论证两岸民间宗教源流关系,认识当代台湾一贯道已脱离“秘密宗教”原型,转变为公众合法信仰。一贯道以自命代表中华文化道统而为自身存在求取合理性来源,以推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作为社会宣传资本,以佛、道教神学观念和神秘主义操作技法为诱导手段,成为近代儒教失去“国家宗教”地位后,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多元混合信仰,显现出民间儒教统绪在当代社会需求面前的复兴样式。
2、通过对一贯道在当代台湾社会政治、文化、民生等层面发挥作用与影响的分析研究,为大陆决策部门评估一贯道在台湾政治生态条件下标榜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客观积极意义,切实重视一贯道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族群凝聚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思考。
文章出处:《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3月号,总第147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9827.html

以上是关于会道门-一贯道在台湾:一个值得研究的宗教现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会道门-一贯道在台湾:一个值得研究的宗教现象;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770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