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

  • 孟子,儒家,孟子思想,国学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12 11:5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孟子》之权变之道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

彭祖的奇闻趣事

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记录古代帝王奇闻趣事的书

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离娄上》)

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
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

鉴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嫂掉到水里了,用手去拉她,这是变通的办法。”孟子这里讲的是礼仪规范与权变的关系。

礼,在先秦充当着后世法制的角色,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与仁共同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从外到内指导着人的言行举止和德行修养。男女授受不亲是古代礼制的内容之一,而恻隐之心、爱人之

关于暑假奇闻趣事ppt

心又是仁的本质,当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与嫂嫂落水而想救起的仁发生冲突时,孟子主张曲礼而就仁,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权变思想。

也就是说,礼节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可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礼节的束缚,而应坚持“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来做出自己的决定。

孟子很重视权变思想的运用。一般我们都认为人应当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可孟子却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离娄下》)当信与义发生冲突时,就应以义为先。

我们都主张人应该要爱护自己,珍惜生命,可孟子却大声疾呼:“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难道孟子认为人不应当言而有信和珍惜生命吗?当然不是,这里体现的,就是孟子善于变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权变思想。因为人生有了更高的信仰和目标,那些一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追求,对于人们来说也就无足轻重了。

孟子眼界开阔,对事物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又反对执着于一端,认为“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心上》)

奇闻趣事姐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主张中道而不知变通,那便是执着一端,厌恶执着一端,就是因为它有损于仁义之道,只拿起一端而废弃了其余的缘故。人一旦执着于一端,就容易出现“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状况。这样,也就远远看不清真理的面目了。

在孟子那里,他讲“礼”远不及讲“仁”“义”突出,但由于他着眼于将礼内化为一种心理原则,因而,他所讲的仁义,也不过是“礼”的别名,在有些地方,甚至仁、义、智、礼、乐这五者均可集合在传统意义的“礼”下。

他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离娄上》)在仁、义、智、礼、乐这五个范畴中,最核心的是仁义,它体现的却是礼的内容:“事亲”、“从兄”。这两者均与血缘相关,在“门内之治”的范围内,礼就是缘饰事亲与从兄的,而智、乐、礼则是分别为知此二者不可去,乐斯二者,节文斯二者。

孟子的通达之处在于,不拿道德去刁难生存底线。反之,拿道德去刁难生存底线的,往往是不道德的人。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14440.html

以上是关于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孟子-《孟子》之权变之道;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778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