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秦簡拾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岳麓秦簡拾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岳麓秦簡拾遺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摘要:岳麓秦簡中,有些句子當重新斷句。有些字詞也應該重新釋讀。如《為吏治官及黔首》中的“指”當讀為“稽”訓作“當”;“數”當讀作“慺”訓作“謹敬”等。
關鍵字:岳麓 秦簡 為吏治官 黔首
岳麓秦簡的公布,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反響,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熱潮,其中,有些成果業已為學術界所採信。但岳麓秦簡中尚有可商榷的地方,下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略陳己見,望就正于方家。
一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有《為吏治官及黔首》一篇,是主要講述“為官之道”的,其中有下列句子(行文一般用通行文字,下同):[1]
吏有六殆不審所親(簡53/1566)
不祭(察)所使親人不固(簡54/1552)
同某(謀)相去(簡55/1553)
起居不指(簡56/1554)
屚(漏)衧(壺)[2]不審(簡57/1562)

岳麓秦簡拾遺
(徽)餃(繳)[3]不齊(簡58/1555)
于洪濤先生認為整理者對簡序的安排不甚妥當,指出這些簡可以合併抄寫,並認為1566號簡中的“吏有”和“六殆”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可作為斷句依據。他把這幾句簡文斷讀作:吏有,六殆不審,所親不祭(察),所使親人不固,同某(謀)相去,起居不指,屚(漏)衧(壺)不審,徽餃(繳)不齊。
按,把這幾句簡文合併抄寫是可信的,但是把“吏有”和“六殆”之間有空隙作為斷句依據是很讓人懷疑的。在於先生所列舉的例子中,簡1549、1572、0310中的“吏有”兩字的空隙與本簡中“吏有”和“六殆”之間的空隙一般大小,因此,不能據此進行斷句。此外,按于先生斷句,文意甚不通暢。
岳麓秦簡還有“五則”、“五過”、“五失”等內容,其中“五則”內容為:“一曰不祭(察)所親則韋(違)數至,(48/1550)二曰不智所使則以䙮(權)索利,(49/1551)三曰舉事不當則黔首指,(50/1565)四曰喜言隋(惰)行則黔首無所比,(51/1568),五曰善非其上則身及於死。(52/1567)”[4]所講述的是官吏的五個原則。對比可知,我們要討論的簡文也應該是指官吏的六種危殆行為。
綜合各家意見,我們認為這段簡文當重新斷讀作:吏有六殆:不審所親,不祭(察)所使,親人不固,同某(謀)相去,起居不指,屚(漏)衧(壺)不審,徽餃(繳)不齊。
如此點讀句意明瞭。其中的“指”字,在此當讀作“稽”。古文字“指”、“稽”均從“旨”聲,故兩字自可通。“稽”,在此訓作“當”。《史記·三王世家》:“維稽古”,司馬貞《索隱》引褚先生解云:“稽,當也。”《廣雅·釋詁三》:“稽,當也。”《廣韻·齊韻》:“稽,當也。”可見,“起居不指(稽)”就是指“起居不當”,與今天所言的“生活不檢點”相類。
二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簡14/1558有:
徼迣不數
整理者訓“徼”為巡視、巡邏,“迣”為遮攔,“數”為法制,將句子理解為“巡察、攔截不合法度,沒有按照規定嚴格執行”,又謂這是對官吏工作的一種貶斥。馬芳、張再興先生贊同整理者對“徼”、“迣”字的解釋,但把“數”字讀作“shuò”,看作動詞,訓作“不疏”,理解為“偷懶、不盡責、失職”等。[5]
按,把“數”訓作法制,無法通讀簡文。另外,如果把“數”字訓作“不疏”,那麼“不數”所表達的意思剛好是相反的,可見這一意見也是不可取的。
我們認為,“數”字在此當讀作“慺”。古文字“數(數)”、“慺”均從“婁(婁)”聲,故兩字可通。《玉篇》:“慺,謹敬也。”《抱樸子·外篇
中国历史关于龙的故事
》:“於是以其所不解者為虛誕,慺誠以為爾,未必違情以傷物也。”原注:“慺,敬也。”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九十六:“慺慺。”注引《說文》云:“慺,謹敬貌也。”簡文“徼迣不數(慺)”當是指“徼迣”不謹慎、恭敬,將會受到某種懲罰的意思。
三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簡76/1588有簡文言:
難開不利
劉云先生將簡74-78中的相關文字編連為:“橋陷弗為,城門不密,難開不利,術尌(樹)毋有,田道沖術不除。”並對其中的“城門不密”作了很好的釋讀。認為“城門不密”當如字讀,“密”訓為密實,本句的意思是指城門不密實,即城門不嚴密、不結實,是官吏失職的表現。[6]
對於“難開不利”一句,劉云先生認為如果其主語是“城門”,則“難開不利”的意思應該是城門開闔費勁,不滑利。又
中国历史故事的好句子
認為“難開不利”還有可能是《為吏治官及黔首》簡61-62中的“門戶難開,關龠不利”的簡省說法。最後認為,不管是哪一種意思,“城門不密”與“難開不利”相續而言都是合適的。
按,“城門不密”當從劉云先生所釋。秦簡法律嚴密細緻, 劉先生之說與此相符。但對於“難開不利”一句的解釋,則可商。
從劉云先生所編連的簡文來看,“橋陷弗為”、“城門不密”、“術尌(樹)毋有”、“田道沖術不除”分別是“官吏的失職的”四種表現,相互之間並無密切的關聯,但是均與修橋補路、留心農田有關。因此,“難開不利”似乎也當如此理解。其次,“難開不利”能否看作簡61-62中的“門戶難開,關龠不利”的簡省說法,很讓人懷疑。簡61-62是講“門戶”,不是講“城門”。據此,“難開不利”當別解。
我們認為,“難開不利”中的“難(難)”字在此當讀作“堧”或“

岳麓秦簡拾遺
”。上古音“難”是泥母元部字,“堧”或“

岳麓秦簡拾遺
”是日母元部字,聲韻具通。典籍中從“難”聲的字
中国历史故事相声
與從“耎”聲的字常見通假。[7]因此,“難(難)”讀作“堧”或“

岳麓秦簡拾遺
”在讀音上是沒有問題的。《玉篇》:“堧,河邊地也。”《廣韻·仙韻》:“堧,江河邊地。”“堧”古書又作“壖”。《史記·河渠書》:“五千頃故盡河壖棄地,民茭牧其中耳。”裴駰集解引韋昭曰:“謂緣河邊地也。”“

岳麓秦簡拾遺
”也是田地的一種。《玉篇》:“

岳麓秦簡拾遺
,城下田。”《廣韻·
中国历史故事400字小学
獮韻》:“

岳麓秦簡拾遺
,城下田也。”
“開”,我們認為讀作“塏”。上古音“開”和“塏”都是溪母微部字,兩字雙聲疊韻,通假的例子常見。[8]“塏”在此指高處之田地。《說文》:“塏,高燥也。”朱駿聲《定聲》:“塏,謂高地。”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九十九:“爽塏。”注引《說文》云:“塏,地高燥也。”《左傳·昭公三年》:“請更諸爽塏者。”杜預注:“塏,燥也。”孔穎達疏:“塏,高地,故為燥也。”與此相對應,我們認為上文的“難(難)”字讀作“堧”可能更合理點。
據此,簡文顯然是講述“堧”、“塏”兩種田地的利用和開墾問題。
以此而看,簡文的“利”字當訓作“饒”、“善”等意思。《戰國策·秦策一》:“西有巴、蜀、漢中之利。”高誘注:“利,饒也。”《玉篇》:“利,善也。”
綜上所述,簡文“難開不利”當是對官吏墾田不力的責難。
附記:本文草成後,蒙王彥輝、張新俊先生批評指出,特此致謝。
(編者按:[1]朱漢民、陳松長:《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下文出自此書者,如無特別說明,不再一一注明。
[2]方勇:《讀岳麓秦簡劄記(二)》,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11年4月1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48)。
[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讀〈岳麓書院藏秦簡〉(壹)》,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2月2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16)。
[4]陳偉:《岳麓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識小》,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11年4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4#_ednref2)。
[5]馬芳、張再興:《岳麓簡〈為吏治官及黔首〉校讀(一)》,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11年4月2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65)。
[6]劉云:《讀岳麓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劄記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11年4月2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67#_ednref1)。
[7]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第209頁。
[8]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第519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861.html
以上是关于岳麓秦簡拾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岳麓秦簡拾遺;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