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 先秦历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7 00:2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曹建敦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上博簡(九)[1]以下簡文多講排兵佈陣,以及不同地形狀況下的戰車步卒之陣形,可以和《周禮·夏官·大司馬》、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以及傳世《孫子兵法》、《尉繚子》、《六韬》等兵書參看。[2]
簡文:命臣相執【簡10】事人整師徒,執事人必善命之,命相敷(輔)緩(轅),五人於吾(伍),十人於行,行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不成。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命從灋(法)。小人將【簡11
簡文所言乃治兵立卒伍、正行列之事。《周禮·夏官·司右》:“凡軍旅,合其車之卒伍,而比其乘,屬其右。”鄭玄注:“合、比、屬,謂次第相安習也。車亦有卒伍。”《司馬法》卷下:“凡戰之道,等道義,立卒伍,定行列。”
敷,讀為輔,敷為滂紐,輔為並紐,皆為魚部字,音近可通。輔,本為車上的構件,許慎因不明輔之本意,遂解釋為人面頰上的器官,《說文·車部》釋為:“輔,人頰車也。”[3]頰車是人面頰上的牙下骨,載齒的齶骨。《釋名·釋形體》:“頤,養也,動於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養人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輔車其骨強,所以輔持口也;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車皆取在下,載上物也。”輔引申有夾之義。《呂氏春秋·權勳》“若車制有輔。”高誘注:“輔,頰也。”《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杜預注:“輔,頰輔。”輔是依附於車輪上的部件,為車輪外邊夾轂的兩根直木,目的是增強輪子的承重能力,[4]故先秦又有“夾輔”之詞。[5]
緩,讀為轅,《容成氏》簡一有“軒緩氏”,即所熟知的“軒轅氏”,緩通轅。[6]簡文意思是兵士夾車轅兩旁而陳。楚人治兵,以車轅為主,兵卒夾轅而列于左右。《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楚國治兵之法云:“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杜預注:“在車之右者挾轅爲戰備,在左者追求草蓐爲宿備。《傳》曰‘令尹南轅’,又曰‘改乘轅’。楚陳以轅爲主。”孔穎達疏云:
《司馬法》:兵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在車,不共碎役。所言左、右者,分步卒為左、右也。兵車一轅,服馬夾之,而言“挾轅”者,步卒被分在右者,當軍行之時,又分之使在兩廂,挾轅以為戰備。楚陳以轅為主,故以轅表車,正是挾車嚴兵,以備不虞也。其應在左者,使之追求草蓐,令離道求草,不近兵車也。蓐謂臥止之草,故云“為宿備”也。此是在道時然,故云“軍行,右轅,左追蓐”。至於對陳之時,則各在車之左、右,故豫定左、右之分,在道分使之耳。
楊伯峻注補充曰:“挾轅實即挾車。”兵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若干人。步卒分為左右兩隊。右隊步卒于行軍之時在車的兩廂,挾轅(實即在車兩邊)以備不虞。左步卒離道求草,不近兵車。到對陣之時,步卒則夹轅各在車之左右。
簡文:車為主安(焉)。【簡13】
《周禮·夏官·大司馬》云:“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鄭玄注引鄭司農云:“險野人為主,人居前;易野車為主,車居前。”簡文“車為主”,指車在前,步卒在後。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八陣》云:“車騎與戰者,分以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一在於後。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險易必知生地、死地。”可以參看。又《六韜》有“險戰之法”與“易戰之法”:“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故車騎不敵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三軍之眾成陳而相當,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車。夫車騎者,軍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先秦兵家對於戰爭地形地貌非常重視,將之分為“險戰”與“易戰”,《陳公治兵》有多處言及險戰之法。
簡文:……之(止?)師徒乃出,伓(背)軍而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將軍後出安(焉),名
【簡15】
背,背靠。先秦兵家在佈陣或戰鬥時強調背靠有利地形或可以憑靠的場所。如張家山漢簡《蓋盧》云:“倍(背)陵而軍,命曰乘勢。”[7]《孫子兵法·軍事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同書《行軍篇》云:“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背均為背靠之義。軍,指營壘。俞樾《群經平議·春秋左傳二》:“宋齊衛皆失軍”,俞樾按:“軍,謂營壘也。”[8]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整理者讀為陣。或疑此字為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乃《說文》之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字,讀為襲。
簡文:之曰弇行。女(如)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閟),女(如)逆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閟),女(如)開(關?)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女(如)攻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女(如)御追,必慎……【簡16】
簡文是講弇行陣以及軍隊開闔攻伐追擊一定要謹慎行事。弇行,陣名。先秦陣名往往以“行”名之,如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云:“田忌問孫子曰:‘錐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孫臏兵法·十陣》云:“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弇、掩通,有襲、覆之義,[9]弇行,為覆襲對方之陣,即所謂伏兵之陣。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威王問》:“為之微陣以觸其側。”影本注釋:“微,隱匿。微陣,在隱蔽地點佈置的陣列。”微陣蓋隱形之陣,佈于山林、樹木等隱蔽之處,以襲擊敵人。弇行陣或類于微陣。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此字見於包山簡二三三,郭店簡《老子》甲本簡二十七,以及清華簡(貳)《繫年》“晉與吳會為一,以伐楚,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方城”(簡一〇一)、“晉師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長城句俞之

中国历史故事英语50词

門”(簡一一三)”,等。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黃錫全先生將此字讀若“懸或環”,意為環攻、圍攻。[10]郭店簡甲本《老子》云:“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亓兌,塞亓門。”北大簡作“塞其脱,閉其門”,今本作“塞其兌,閉其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乃“閉”字之誤,閉本意為閉門,引申為闔。簡文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用為引申義,指陣行閉闔,使道不得通,即閉阖陣形,包圍敵人。逆,迎也,面向。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地葆》:“絕水、迎陵、逆流、居殺地、迎眾樹者,鈞舉也,五者皆不勝。”迎陵,面向高陵;逆流,面向水流,指居於下流。简文“逆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閟)”,指迎對敵人的包圍。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读为術,道路。《国语·鲁语上》:“皆是術也。”韦昭注:“術,道也。”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擒龐涓》:“當術而厥。”整理者注:“術,道路。”先秦以及後世兵陣,往往講究開闔之法,或閉陣以掩殺敵人,或開出路徑以誘敵進入。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官一》有“取喙以闔燧”,闔燧,陣名,疑用封锁通路的方法来攻取敌人的前锋。另,先秦用兵佈陣,阻塞道路亦為常用之法。《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衛殺馬於隘以塞道”。又《周禮·夏官·司險》:“國有故,則藩塞阻路而止行者。”鄭玄注:“有故,喪災及兵也。閉絕要害之道,備姦寇也。”
“攻術”,指攻擊路上之敵。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有所謂“山斗”,有“燧斗”。《孫臏兵法·官一》:“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燧,通遂。浮沮,陣名,此陣用於遂鬥。
簡文:女(如)既滐(堞)城安(焉),紳()兩和而紉之,必慎。【簡17】
簡文蓋言護城之法。滐,從水從桀,整理者原釋此字為梁字,不確。滐,疑讀為堞。楚簡文字中,“葉”與“桀”字形或混,上博簡《容成氏》有:“王天下十又六年〈世〉而偞(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作)。偞(桀)不述其先王之道。”[11]上博簡《容成氏》“葉乃逃之鬲(歷)是(氏)”之“葉”,白於藍先生将之讀作“桀”。[12]滐疑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字之誤,讀為“堞”,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堞二字皆從葉得聲,可通。《墨子·備城門》:“樹渠毋傅堞五寸”,《雜守》“堞”作“枼”。[13]堞為女牆,短垣,簡文此字用為動詞,《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使盧蒲嫳帥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宮而守之。”杜預注:“堞,短垣。使其衆居短垣內以守。”楊伯峻注謂:“此堞其宮謂加筑其宮牆。”[14]《墨子·備城門》載有修築內外堞的內容,可參。
和,舊訓為軍門。《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狩田,以旌為左右和之門,群吏各帥其車徒以敘和出。”鄭玄注:“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為之。”古有“交和而舍”之說,見於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十問》篇、《戰國策·齊策一》,傳世本《孫子兵法·軍爭篇》亦有此說:“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曹操注:“軍門為和門。”古代軍門亦有它稱,如《穀梁傳·昭公八年》說:“艾蘭以為防,置旃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槷,流旁握

中国历史八字故事大全集

,御轚者不得入。”即大家所熟知的轅門。關於兩和之制,可參孫詒讓《周禮正義》卷五十六的疏解。[15]又《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李悝警其兩和曰:‘謹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兩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數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李悝與秦人戰,謂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又馳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 ’於是皆爭上。”此處“左右和”,指兩翼軍隊。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十陣》云:“左右之和必鉤”,影本注云:“軍陣之左右翼亦稱左右和。”誠是。簡文之“兩和”,似不宜解釋為兩軍門,應指軍陣的兩翼。
紉,本意指單繩,《說文》:“紉,單繩也。”紉有結義,[16]如《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蔣驥注:“紉,結也。”簡文中有連結之義。上引《孫臏兵法·十陣》“左右之和必鉤”之“鉤”,張震澤先生認為意指鉤連。其說可從。軍隊佈陣,兩翼要相互連結,相互策應,否則容易遭致敵人各個擊破。
簡文:申(陣)於則鴈飛。【簡19】
隨,通墮,亦作隳,此處有毀、墮毀之義。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陳忌問壘》:“長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影本注:“疑借為隳,危也。”陓通洿,水池。先秦溝池可為軍事屏障,如《周禮·夏官·掌固》云:“掌脩城郭、溝池、樹渠之固。”《禮記·禮運》:“城郭溝池以為固。”《周禮·秋官·雍氏》鄭玄注:“池,謂陂障之水道也。”隨陓,指毀壞的洿池。《孫子兵法·行軍篇》:“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複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溝池地勢較低,易於設伏。
鴈飛,此處為陣名,因陣行形似雁群飛行的行列,故名。鴈飛陣,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稱為“雁行”:《官一》篇云:“為畏以山胠,秦以委施,便罷以鴈(雁)行。”《威王問》篇解釋此陣的功能云:“雁行者,所以觸側應□﹝也﹞。”《十陣》篇云:“雁行之陣者,所以接射也。”又《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丙戌,與華氏戰於赭丘。鄭翩原為鸛,其御原為鵝。”杜預注:“鸛、鵝皆陳名。”《太平御覽》卷三百一引此謂“鸛,鸛陣也。鵝,雁行陣也。”後世《武經總要》說雁形陣的形狀與功能為:“雁行前銳後張,延斜而行,便於左右,利於周旋。”似與《孫臏兵法》說有近似之處。
簡文:申(陣)於埸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野),罙(深)卉(艸)、霜露,車則【簡19】
簡文是說在平易的野外,若遇深草霜露,戰車該怎麼應對,簡文可以与《周礼·夏官·大司马》部分内容参看。
埸,簡文此字從土從易,整理者釋為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誤。埸,疆界,《詩·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毛傳:“埸,畔也。”《說文新附·土部》:“埸,疆也。” 埸,讀為易,[17]《周易·大壯》“喪羊于易”,陸德明《釋文》:“易,陸作埸,謂疆埸也。”王引之《經義述聞·易·喪羊於易》云:“古疆埸字多作易,故《說文》無埸字。”易,平易之義。《淮南子·兵略》:“易則用車。”高誘注:“易,平地也。”《六韜》有“地平而易”、“平易之地”之說。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讀為“野”。“野”字從予得聲,“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字楚簡中或通為“與”或“予”。[18]古籍中“予”與“與”字通假之例較多,[19]如《詩·鄘風·干旄》“何以予之”,《論衡·率性》引“

中国历史解说视频睡前故事

予”作“與”。“野”、“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二字上古音均為喻紐魚部字,音同,故可通。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即“易野”,上引《周禮·夏官·大司馬》有“易野,車為主”之说。《尉繚子·武議篇》云“吳起與秦戰,舍不

中国历史老人故事简短一点

平隴畝,朴樕蓋之,以蔽霜露”,屬野外駐軍之法。
此簡文或與先秦軍隊“草舍”(或稱草止)之陣法相關。《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鄭玄注:“茇讀如萊沛之沛。茇舍,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詩·小雅·車攻》:“田車既好。”毛傳:“田者,大芟草以為防,或舍其中。”先秦兵家之草舍法,往往除草以駐兵紮營。深草中,兵車不易前行,《孫臏兵法》有五草之勝說,《十陣》篇云:“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孫子兵法·行軍篇》有“天羅”,指草深林密,難以出入的行軍佈陣地勢。先秦兵家在佈陣時,深草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 參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以下引用《孫臏兵法》文字均來自兩書,不再出注。
[3] 參宗邦福《故訓匯纂》,第148—149頁。高亨书,919页。
[4] 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第131頁。
[5] 《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6] 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722页。
[7]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頁。
[8] 俞樾:《群經平議》卷二十六,《續修四庫全書》第17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9—420頁。
[9] 參宗邦福《故訓匯纂》之“覆”字纂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2085頁。
[10] 黃錫全:《清華簡<繫年>“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字簡議》,《簡帛》第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3—55頁,
[11] 參李守奎等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400頁。對“桀”字的新認識,參李守奎:《說楚簡文字中的“桀”與“傑”》,《簡帛》第七輯,第79—86頁;關於這兩個字相混,可參白于藍先生《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第512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12頁。
[13] 孫詒讓:《墨子間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626頁。另參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第512頁所列“葉”與“堞”通假之例。
[14]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137頁。
[15] 孫詒讓《周禮正義》卷56,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344頁。
[16] 參宗邦福《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1714頁。
[17] 參宗邦福《故訓匯纂》,第1017頁。
[18] 參白于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第196頁。王輝編著《古文字通假會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06頁。
[19] 參高亨《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版,第840頁。
点击下载附件:1188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776.html

以上是关于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先秦历史-曹建敦:上博簡《陳公治兵》研讀札記(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01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