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3 06:18
  • 14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
(首發)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

《尹至》簡2~3載伊尹所說“隹胾”以下一段話,整理者釋讀爲“隹(惟)胾(災)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虐)悳(極)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暴)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亡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典)” [1],並加注說:“悳,端母職部,讀爲群母職部之‘極’,《呂氏春秋·適音》注:‘病也。’”解釋“典”字時引《周禮·天官·序官》“典婦功”注:“主也。”[2]
《呂氏春秋·適音》訓“病”之“極”,見於講音樂的“太清則志危,以危聽清則耳谿極,谿極則不鑒,不鑒則竭”一句。“極”即疲極、疲困之義。這種意思的“極”跟整理者心目中可與“虐”並提的“病 ”似非一事。何況,“悳”在古文字資料和傳世古書中從無讀爲“極 ”之例。本篇簡5就有一個“悳” 字(“執(摯)悳不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僭)”),整理者把它括注爲“德”,甚是。從用字習慣看,簡2的這個“悳”也不應該讀爲“極”,而就應該讀爲“德”。“虐德”大概是指殘虐於德。
“ 典”當“主”講,多爲動詞,如整理者注釋所引即是。但這裏“亡典 ”之“典”顯然是一個名詞。“亡典”疑指散亡典常、典法而言。《史記·宋微子世家》:“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殷遂喪,越至於今。”裴駰《集解》謂“典,國典也。”“亡典”與“典喪”相近。
循 “虐德”、“亡典”之例,“暴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可能也是動賓結構的短語,整理者讀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爲“脛氣足腫”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可疑,尚待進一步研究。
據此,“虐德”、“暴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亡典”大概是並列的三件災禍,此段當重新標點爲:“隹(惟)胾(災):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虐)悳(德)、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暴)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亡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典)。”

《尹至》簡3“咸曰: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今東恙(祥)不章?’”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整理者讀爲“胡”。[3]《尹誥》簡2“今句(后)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不藍(監)”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整理者亦讀爲“胡”。[4]“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从“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聲,“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即糅合“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害”二形而成。從語音上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與其讀爲韻部並不相近的“胡”,不如讀爲“曷”直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曹沫之陣》簡9、10有“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有弗得”、“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有弗失”之語,《競

中国历史野战故事视频大全

建內之》簡1有“日之食也,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爲”之語,整理者早已讀“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爲“曷”。 [5]《尚書·多方》云:“爾曷不忱裕之于爾多方?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皆言“曷不” ,與讀《尹誥》“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不”爲“曷不”同例。

《尹至》簡4~5:“湯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往)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征)弗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整理者引單育辰先生《談戰國文字中的“鳧”》[6]分析“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从“鳧”得聲,十分正確。[7]不過整理者讀此字爲“服”,於韻部稍隔,恐不可信。
整理者指出“湯往征弗服,指《詩·長發》所云伐韋、顧、昆吾之事” ,這是有可能的。結合整理者讀爲“服”的語義綫索考慮,疑从“鳧 ”聲的“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當讀爲“附”。李家浩先生在討論包山楚簡簡258的“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茈”時說:“《玉篇·艸部》:‘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音符,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茈。’……《後漢書·劉玄傳》‘王莽末,南方飢饉,人庶羣入野澤,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茈而食之’,李賢注:‘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茈,《續漢書》作“符訾”。’包山 2:52—2號、2:188— 1號竹笥所繫竹簽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茈作‘苻茈’。” [8]既然“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與“符”、“苻”通用,“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當然可以讀爲“附”。《孟子·滕文公下》引《書》曰:“ 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先言“征”,後言“附”,與此“往征弗附”可類比。

《尹至》簡5: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播)民內(入)于水曰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戰)。”整理者釋“夏”下一字爲“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播)”,大概根據的是《上博(一)·緇衣》簡 15的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此字今本《緇衣》作“播”。不過,《尹至》此字原作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从“米”从“斗”,與上博簡《緇衣》用爲“播”之字有異,可據形隸定爲“料”。“料”字見於《說文·斗部》,訓爲“量也 ”,“从斗、米在其中”(小徐本作“從米在斗中”)。《國語·周語上》:“宣王既喪南國之師,乃料民於太原。仲山父諫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且無故而料民,天之所惡也 ……’”韋昭注:“料,數也。”整理者已指出“內(入)于水”之 “水”乃地名,《墨子·三辯》“湯敗桀於大本”,《道藏》本作“ 湯放桀於大水”。[9] 若此,《國語》“料民於太原”與簡文“料民內(入)于水”的說法十分接近,可證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播)”爲“料”是合適的。
《尹至》釋文
隹(惟)尹自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徂)白(亳),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10]至才(在)湯〓(湯。湯)曰:“各(格)!女(汝)亓(其)又(有)吉志。”尹曰:“句(后)!我逨(來)越今昀〓(旬日)。余𡵂(美)[11] 亓(其)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眾【1】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吉,好亓(其)又(有)句(后)氒(厥)志亓(其)倉(爽?寒?)[12],龍(寵)二玉,弗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虞)亓(其)又(有)眾。民沇[13]曰:‘余﨤(及)女(汝)皆(偕)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亡)。’隹(惟)胾(災):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虐)悳(德)[14]、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暴)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2】亡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典)。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又(有)恙(祥),才(在)西才

中国历史故事讲述人

(在)東,見章于天。亓(其)又(有)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率)曰:‘隹(惟)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速)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禍)。’咸曰:‘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曷) [15]今東恙(祥)不章?’今【3】亓(其)女(如)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台)?”湯曰:“女(汝)告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隱),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率)若寺(詩)[16]?”尹曰:“若寺(詩)。”湯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盟)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質) [17]﨤(及)尹,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茲)乃柔大縈。湯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往)【4】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征)弗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鳧—附)[18]。執(摯)厇(宅—度),執(摯)悳(德)不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僭)。自西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翦) [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动画片

19]西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戡)亓(其)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夏)料 [20]民,內(入)于水,曰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戰)。帝

中国历史真实故事感悟

曰:“一勿遺。”【5】

《尹誥》簡2“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滅)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尹至》簡5“自西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西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戡)亓(其)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的“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整理者皆讀爲“捷”。[21]據整理者爲上引兩處簡文所做的注釋,可知讀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爲“捷”,是以“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與三體石經古文《春秋》僖公三十二年“捷 ”作“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者爲一字。[22]
我們認爲“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即甲骨金文屢見的“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當從陳劍先生說釋讀爲“翦”。 [23]理由有二:第一,本書所收《祭公》一篇的“ 祭”字作“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右半所从即西周春秋金文㚄鼎(《集成》02731)、呂行壺(《集成》09689)、庚壺(《集成》09733)、四十二年逑鼎(《盛世吉金——陝西寶雞眉縣青銅器窖藏》72~ 73頁)“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之省(省去了“戈”的大半,但戈援的橫畫尚存), “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又見於《上博(四)·曹沫之陣》簡42等,各家多已指出即三體石經“捷”字古文“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可信。“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右半所从與“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字形上雖有聯繫,但顯然並非一字,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爲“捷”似不妥當。第二,《尹誥》此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滅)”連言,古書中只有“翦滅”的說法,如《左傳·成公二年》“余姑翦滅此而朝食”,《後漢書·鮑永列傳》“翦滅篡逆之策”等,未見“捷滅”的說法。從辭例上看,竹書的“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也應該釋讀爲“翦”。

《尹誥》簡3~4:“亓(其)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之 [金]玉日(實)邑,舍之吉言。”整理者爲“金”字加中括號,據凡例,說明此“金”字已殘缺但能補定。[24]其實這個“金”字在圖版上存有大半形體: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沒有問題可直接釋出來。
“ 日邑”之“日”,整理者讀爲“實”,似乎還不如讀爲“牣”。《說文·黍部》“䵒”或體作“䵑”,這是“日”聲字與“刃”聲字相通的直接證據。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簡6第三欄“根(墾)田人邑”,《韓非子·外儲說下》“墾草仞邑”,《管子·小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墾草入邑”,《呂氏春秋·勿躬》“墾田大邑”,《新序·雜事四》“墾田剙邑”。裘錫圭先生指出,“人邑”、“仞邑”之“人”、“仞”當讀爲充實、充牣之“牣”,“入邑”、“大邑”之“入”、“大”乃“人(牣)”字之訛,“剙”可能是“仞(牣)”之誤。[25] “金玉日邑”之“日”也以讀作“牣邑”之“ 牣”爲佳。
《尹誥》釋文
隹(唯)尹既﨤(及)湯咸又一悳(德),尹念天之贁(敗)西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曰:“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自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26]亓(其)又(有)民,亦隹(惟)氒(厥—蹶)眾,[27]非民亡與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守)邑。【1】氒(厥)辟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作)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怨)于民〓(民,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復)之甬(用)麗(離)心,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翦) [28]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滅)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今句(后)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曷)不藍(監)?”執(摯)告湯曰:“我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協)我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友)。今【2】隹(惟)民遠邦䢜(歸)志。”湯曰:“於(嗚)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呼!吾)可(何)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作)[29]于民,卑(俾)我眾勿韋(違)朕言?”執(摯)曰:“句(后)亓(其)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賚)之,亓(其)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夏)之【3】金[30]玉日(牣)[31]邑,舍之吉言。”乃至(致)眾于白(亳)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中)邑。【4】

《程寤》釋文[32]
隹(惟)王元祀貞(正)月既生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霸[33]),大姒夢見商廷隹(唯)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棘),廼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小子)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發)取周廷杍(梓)梪(樹)于氒(厥)𨳿(外),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化爲)松柏棫柞。【1】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寤)敬(驚),告王〓(王。王)弗敢占,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詔)大(太)子發,卑(俾)霝(靈)名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34],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祓)。祝𢗹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祓)王,𠳄(巫)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率)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祓)大姒,宗丁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祓)大(太)子發,敝告【2】宗方(祊) 𡉣(社)禝(稷),𢗹(祈)于六末山川,攻于商神,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望),氶(烝),占于明堂。王及大(太)子發並拜吉夢,受商命【3】于皇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上帝)。興,曰:“發!女(汝)敬聖(聽)吉夢。朋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杍〓松〓(梓松,梓松)柏副,棫 㯱(包)[35]柞〓(柞,柞)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化爲)雘。於(嗚)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呼)!可(何)敬(警)非朋?可(何)戒非【4】商?可(何)甬(用)非梪〓(樹?樹)因欲,不違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材)。女(如)天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降)疾,旨味既甬(用),不可藥, 𠱾(時)不遠。隹(惟)商慼才(在)周〓(周,周)慼才(在)商。【5】睪(擇)用周,果拜(?)不忍,妥(綏)用多福。隹(惟)杍(梓)敝,不義(宜)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36]于商。卑(俾)行量亡乏,明〓(明明)才(在)向,隹(惟)容內(納)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棘),意(抑)[37]【7】欲隹(惟)柏。夢徒庶言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38]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39]又勿亡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秋)。明武𥚸(畏),女(如)棫柞亡堇(根)。於(嗚)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呼),敬才(哉)!朕𦖞(聞)周長不弍(貳),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務)【6】亡勿甬(用),不𢗏(?),思(使)卑䐓(柔)和川(順),眚(生)民不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災),褱(懷)允。於(嗚)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呼)!可(何)監非旹(時)?可(何)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務)非和?可(何)𥚸(畏)非彣(文)?可(何)【8】保非道?可(何)㤅(愛)非身?可(何)力非人〓(人?人) 𢘓(謀)疆(彊),不可以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藏)。𨒥〓戒 [〓](後戒,後[戒]),人甬(用)女(汝)母(謀),㤅(愛)日不𧿞(足)。【9】
執筆:鄔可晶、顧莉丹
2011年 1月5日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28頁,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
[2]同上,129頁。
[3]同上,128頁。
[4]同上,133頁。
[5]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釋文考釋(李零)24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釋文考釋(陳佩芬)16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月。
[6]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三輯,21~28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
[7]《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130頁。
[8]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簡帛研究》第二輯,6頁,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
[9]《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130~131頁。
[10]原釋文讀爲“逯”,訓爲“行”。按其說可疑,讀爲何詞待考。
[11]原釋文讀爲“閔”。按“𡵂”在楚簡中多數讀爲“美”,原釋文的讀法可疑。
[12]原釋文釋爲“倉”讀爲“爽”。按楚簡中“倉 ”、“寒”二字形近相混,此字應如何釋有待研究。
[13]原釋文讀爲“噂”,待考。
[14]原釋文釋爲“極”。
[15]原釋文讀爲“胡”。本篇其他“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原釋文亦讀爲“胡”。
[16]原釋文讀爲“時”。讀爲“詩”從李銳先生說,見《清華九簡研讀札記》後的評論,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0年5月31日。
[17]原釋文以爲“誓”字之訛。讀爲“質”從蘇建洲先生說,見《清華九簡研讀札記》後的評論,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0年 5月30日。
[18]原釋文讀爲“服”。
[19]原釋文釋讀爲“捷”。
[20]原釋文釋讀爲“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播)”。
[21]《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128、133頁。
[22]同上,130、134頁。
[23]陳劍:《甲骨金文“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字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 99~106頁,北京:綫裝書局,2007年4月。
[24]《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2頁。
[25]裘錫圭:《考古發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126~ 128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26]原釋文讀爲“絕”。
[27]“氒(厥)”,原釋文無破讀。此從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篇補釋》,簡帛研究網站,2011年1月4日。
[28]原釋文釋讀爲“捷”。
[29]原釋文讀爲“祚”。讀爲“作”上引廖名春文已說。我們的文章當初也有這一條,爲避重複,現刪去。
[30]原釋文補出“金”字。
[31]原釋文讀爲“實”。
[32]本篇簡序調整,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程寤〉簡序調整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1年1月5日。
[33]原釋文括注爲“魄”,今改括注生霸死霸之本字“霸”。
[34]原釋文讀爲“凶”,似無據。
[35]原釋文讀爲“覆”。按楚簡中此字多用爲“包 ”。
[36]原釋文讀爲“芃”,待考。
[37]原釋文讀爲“億”。
[38]原釋文隸定爲“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待考。
[39]此字整理者釋爲“引”,其形與古文字“引” 不合,非是。右旁疑爲“矢倒”,待考。
点击下载附件: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0774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10.html

以上是关于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22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 30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45. 45
  46. 46
  47. 47
  48. 48
  49. 49
  50. 50
  51. 51
  52. 52
  53. 53
  54. 54
  55. 55
  56. 56
  57. 57
  58. 58
  59. 59
  60. 60
  61. 61
  62. 62
  63. 63
  64. 64
  65. 65
  66. 66
  67. 67
  68. 68
  69. 69
  70. 70
  71. 71
  72. 72
  73. 73
  74. 74
  75. 75
  76. 76
  77. 77
  78. 78
  79. 79
  80. 80
  81. 81
  82. 82
  83. 83
  84. 84
  85. 85
  86. 86
  87. 87
  88. 88
  89. 89
  90. 90
  91. 91
  92. 92
  93. 93
  94. 94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1. 101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5. 105
  106. 106
  107. 107
  108. 108
  109. 109
  110. 110
  111. 111
  112. 112
  113. 113
  114. 114
  115. 115
  116. 116
  117. 117
  118. 118
  119. 119
  120. 120
  121. 121
  122. 122
  123. 123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8. 128
  129. 129
  130. 130
  131. 131
  132. 132
  133. 133
  134. 134
  135. 135
  136. 136
  137. 137
  138. 138
  139. 139
  140. 140
  141. 141
  142. 142
  143. 143
  144. 144
  145.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49
  150. 150
  151. 151
  152. 152
  153. 153
  154. 154
  155. 155
  156. 156
  157. 157
  158. 158
  159. 159
/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