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首發)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
清華簡《皇門》,原無篇題,整理者據其內容“與今本《逸周書·皇門》大體相符”而定名。[1] 今粗粗研讀了釋文及注釋,寫成札記幾條,以求教於方家。
一
簡5:先神示(祇)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復)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式〉用休神祇無所謂先後,“先神示(祇)”之語難通。原注無說。今按:據今本“先人神祇,報職用休”,可知簡文“先”下應誤脫一個合文號,本當爲“先人”合文“先〓”。“先人神祇”即天神、人鬼、地祇三者。
二
簡6:王邦用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寍),少(小)民用叚(格)、能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稼)嗇(穡),㦰(咸)祀天神。叚,整理者讀爲“假”,引《爾雅·釋詁》“大也”。[2] 按:今本此處作“小人用格,□能稼穡”,莊述祖云:“格,至也。”陳逢衡疑此處缺文爲“用”,云:“用寧用格,安上全下也。”[3] 則簡文“假”亦當讀爲“格”。二字相通習見。“少(小)民用叚(格)、能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稼)嗇(穡)”與“小人用格,〔用〕能稼穡”一致,意爲“普通民眾因而來歸,能從事農業生產”。
本簡第15字作如下形體: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整理者釋爲“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讀爲“并”,又云:一說釋 “㦰”。[4]今本此句作“咸祀天神”。今按:當以釋 “㦰”爲是。此字並非簡單的左“并”右“戈”之形聲結構,而作戈援筆劃位於兩人之身與其相交之形(下文所舉《楚居》此字亦同),合於 “㦰”字原始形體,尚能見其表意性。兩人形上多出的一橫當爲飾筆,而與“并”字無關。相類的例子如《上博(一)·性情論》簡8“皆”字作: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可以爲證。《說文·戈部》:“
关于姓陈的中国历史故事
14768;,絕也。一曰:田器。从从、持戈。古文讀若咸。”則“ 㦰”字正可讀爲“咸”,與今本一致。《清華壹·楚居》簡 3中的“巫㦰”[5]即古書中的“巫咸”[6],亦可證。
三
簡7:乃隹(維)訯〓(汲汲)疋(胥)區(驅)疋(胥)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教)于非彝。訯,整理者讀爲“急”。[7] 今按:“訯”重文,讀爲“急急”,形容急切貌可通。但古書中“急急”一詞出現較晚,早期慣用“汲汲”,此處似以括注“汲汲”爲長。今本《逸周書》此處作“維時及胥學于非夷 ”,“及”字,程本、吳本作“𠬝”,盧文弨云“及,趙疑是‘反’字”,王引之疑“及”爲“乃”之誤。今據簡文,此處“及”字不誤。然而頗疑此處脫落重文號,原文當作“及〓”,亦讀爲“汲汲”。
四
簡9:卑(譬)女(如)戎(農)夫,喬(驕)用從肣(禽),亓(其)由(猶)克又(有)隻(獲)?今本此句作:“譬若畋,犬驕用逐禽,其猶不克有獲。”諸家注釋,多謂驕犬逐禽不能獲。[8] 然而前文皆謂君臣,後文又有“卑(譬)女(如)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覺)[9]夫之又(有)𢘅(瞀)妻”之句,因此,此處亦當是就人而言,“譬如”後接“畋”事顯得有些突兀。疑簡文“戎夫”當讀爲“農夫”。上古“戎”屬
中国历史上的航天故事
日母冬部,“農”屬泥母冬部,音近可通。 [10] 出土文獻中其相通之例如《上博(二)·容成氏》簡1“神戎(農)氏”,又農夫之“農”用“戎” 字表示見於郭店《成之聞之》簡13、馬王堆帛書《易傳·昭力》等。秦漢印章中也有“戎夫”之印,如[11] :
印 文
時代
著 錄 信 息
宛戎夫
秦
《衡齋藏印》;《尊古齋金石集》頁320;《古璽彙編》3629號
許戎夫之印
漢
《漢銅印原》頁250;《王氏集古印譜》 4.17;《甘氏集古印正》 4.8
張戎夫
漢
《魏石經室古璽印景》頁94
皆當讀爲“農夫”。
“ 驕”有放縱、縱恣義,如《尚書·畢命》:“驕淫矜侉,將由惡終。 ”孔傳:“言殷眾士,驕恣過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史記· 樂毅傳》:“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
“ 從禽”乃古人習語,謂畋獵,如《易·屯卦》:“即鹿无虞,以從禽也。”《毛詩·齊風·還》毛序:“哀公好田獵,從禽獸而無厭。” 《三国志·魏志·栈潜传》:“若逸于遊田,晨出昬歸,以一日從禽之娱,而忘無垠之釁,愚竊惑之。”“從禽”又常與勤政相對,指耽於享樂悠遊,多含貶義,如《後漢書·鍾離意傳》:“車駕數幸廣成苑,意以爲從禽廢政,常當車陳諫般樂游田之事,天子即時還宮。” 這種用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十分常見,例多不舉。簡文用此作喻,顯然也有勸諷之意。而它出現於戰國時代,很可能是後世這種用法的來源。
全句意爲農夫不事稼穡,卻去追逐禽獸,行畋獵之事。這與上文謂後嗣 “弗肯用先王之明刑”,卻“疋(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教)于非彝”,“不肯惠聖(聽)亡(無)辠(罪)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辭)”等所要表達的意思相似,即不循正道、不務正業。另外,《皇門》篇記錄的是“周公告誡國子咨以善言” ,[12] 周公先追述“大門宗子勢臣”勤勉王事、選賢與能的業績,然後對“厥後嗣”“弗卹王國王家,惟(惡)德是用” 的現狀提出批評和告誡;前後文用語和文意上多有對應、可以互相參考。前文追述業績時有“王邦用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寍),少(小)民用叚(假)、能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稼)嗇(穡),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咸)祀天神”諸語,正可與此句相參。
整理者注釋謂“‘犬’字與‘夫’形近致誤”,[13] 今本《皇門》“犬”當爲“夫”字之誤。後人不明“從禽”的含義,將之改爲“逐禽”,以照應“夫”的訛字“犬 ”。
五
簡10:以自𩂣(露)氒(厥)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 𩂣”,整理者讀爲“落”,引《莊子·天地》釋文:“猶廢也”。今本作“以自露厥家”,[14] “王念孫《讀書雜志》釋之曰:“露者,敗也。謂都邑敗壞也。”朱右曾亦訓此“露”字爲“敗”。[15]
落 ”、“露”、“路”均有“敗壞”義,如蔣禮鴻先生說:
露有敗義,落亦有敗義。《方言》三:“露,敗也。”《荀子》《富國篇》:“其田疇穢,都邑露。”《莊子》《漁父》篇:“田荒室露。“《戰國策》《齊策》五:“ 百姓罷而城郭露。”《莊子》《天地》篇:“夫子闔行邪,無落我事。”成疏:“落,廢也。”廢即敗也。露、落一聲之轉,同有敗義。 [16]
陳劍先生也有專門論述。[17]出土文獻中尚有如下例子(第一條已見陳劍先生文):
馬王堆帛書《易傳·二三子問》第十行: “孔子曰:昔者晉厲公路其國,無(蕪)其地。”第九行:“路其國,〔無(蕪)其〕地。 ”
馬王堆帛書《稱》篇:“宮室過度,上帝所亞(惡),爲者弗居,唯(雖)居必路。”
今按:簡文“𩂣”字實爲“露”之異體,如《上博(一)·孔子詩論》簡21:“《審(湛)𩂣(露)》之賹(益)也”。因此,我們在釋文中選擇括注爲“露”字。
六
簡10:卑(譬)女(如)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覺?)夫之又(有)𢘅(瞀)妻簡文“𢘅妻”,整理者讀“𢘅”爲“媢”,解爲“妒忌”。[18] 此據其上“是人斯乃讒賊媢嫉”及其下“曰余蜀(獨)備(服)才(在)寢”一句立論,不無道理。不過此句今本作“譬若匹夫之有婚妻”,王念孫云:“婚妻,本作‘昏妻’,此後人不曉文義而改之也。據孔注云喻昏臣也,則本作‘昏妻’明矣。” [19] 據此則簡文“𢘅”字或可讀爲“瞀”。《尚書·益稷》:“下民昬塾。”孔傳:“言天下民昬瞀塾溺。”孔疏:“瞀者,眩惑之意。”《荀子·非十二子》:“世俗之溝猶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楊倞注:“瞀,闇也。”簡文“𢘅”字作下揭形體: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其上部所从雖是“矛”形,但追根溯源實為本與“矛”不同的“敄”之左半的簡化,其音本在侯部,故上博簡“𢘅”字或用爲“侮”(《容成氏》53),或用爲“ 務”(《仲弓》15、《彭祖》 7)。𢘅、瞀皆爲明母侯部字,音近可通。“瞀妻”指糊涂的妻子,與今本“昏妻”義同。
下文云“𢘅(瞀)夫又(有)埶(邇)亡(無)遠,乃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弇)盍(蓋)善夫”,“𢘅(瞀)夫”與“善夫”相對,分別比喻“昏臣 ”和“良臣”,此句意爲“昏臣得到親近而不被疏遠,就會掩蓋了良臣”。“𢘅(瞀)夫先受吝(殄)罰”則是說“昏臣首當其衝地受到懲罰”。
與此相關的還有簡11的“俟夫”,整理者讀爲“疑夫”,解爲“疑嫉”。[20] 今按,此說可商。“俟”可讀爲“癡”。《說文·疒部》:“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在线阅读
癡,不慧也。”段玉裁注:“癡者,遲鈍之意,故與慧正相反也。”今本此處作“狂夫”,一般解作“狂行之人”。 [21] 實則“狂”有“癡呆”之義,《廣雅·釋詁三》:“狂,癡也。”《韓非子·解老》:“耳不能別清濁之聲則謂之聾,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癡狂”亦常連言,如《淮南子 ·俶真》:“夫人之受於天者……一也,或通於神明,或不免於癡狂者何也?”足證“癡”與“狂”義近,“癡夫”與“瞀夫”義亦近。將簡本“俟夫”改讀爲“癡夫”之後,正可與今本“狂夫”相應,並且可以據此糾正舊注對“狂夫”的錯誤理解。
附帶談談我們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字的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簡文 “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字作下揭形體: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字从古、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聲,疑可讀爲“覺”。《說文·見部》:“覺,悟也。”有“明白、醒悟之意”,“覺”亦可用爲賢智者之稱,如《尚書大傳·湯誓》:“覺兮,較兮,吾大命戈兮,去不善而就善,何不樂兮!”鄭玄注:“覺兮,謂先知者。”“覺夫”與“瞀妻 /昏妻”相對,猶今言“明白人”。今本“匹夫”或係後人不明文義而改。不過,古書中並沒有“覺夫”的用例,我們這一看法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七
《皇門》原釋文有如下文句:
句(苟)克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諒),亡(無)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懔)達,獻言才(在)王所。(簡 3-4)
母(毋)隹(惟)尓(爾)身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懔),皆卹尓(爾)邦,叚(假)余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憲)。既告女(汝)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元)悳(德)之行,卑(譬)女(如)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主)舟,輔余于險,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臨)余于淒(濟)。(簡12-13)
從文意看,整理者的讀法有捍格難通之處。今按:三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字分別作: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字當从“賏”得聲,在以上文句中疑可改讀爲聲音相近的“榮”或“營 ”。郭店楚簡《老子》乙本“𢤲辱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今本作“寵辱若驚”,也是出於相同的情況。據此可將有關文句改讀如下:
(1) 亡(無)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榮?)達。
(2) 母(毋)隹(惟)尓(爾)身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營)。
(3) 輔余于險,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營?)余于淒(濟)。
( 1)中的 “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疑讀爲“榮”。“榮達”是富貴榮顯之意, “無不榮達”與今本“罔不允通”意近。(2)中“惟爾身之營”即“營爾身”之倒裝。“營”有衛護之義。古籍中常見“衛身” 之語。又有“營衛其身”,如《論衡·書解篇》:“材能以其文為功于人,何嫌不能營衛其身。”(3)中的 “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疑讀爲“營”,與“輔”對文,衛護之義。
【附:清華簡《皇門》釋文】
說明:本釋文以整理者釋文爲基礎,重新隸定或改釋的字均出注說明。
隹(惟)正〔月〕庚午,公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格)才(在)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庫)門。公若曰:“於(嗚)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呼)!朕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寡)邑少(小)邦,𥣫(蔑)又(有)耆耇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慮)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屏)朕立(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肆)朕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沖)人非敢不用明刑,隹(惟)莫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開)【1】余嘉悳(德)之兌(說)。今我卑(譬)少(小)于大,我𦖞(聞)昔才(在)二又(有)或(國)之折(哲)王,則不共(恐)于卹,廼隹(惟)大門宗子埶(邇)臣,楙(懋)昜(揚)嘉悳(德),乞(迄)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寶—孚),以【2】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惠[22] )氒(厥)辟,堇(勤)卹王邦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廼方(旁)救(求)巽(選)睪(擇)元武聖夫,𦟤(羞)于王所。自𨤭(釐)臣至于又(有)貧(分)厶(私)子,句(苟)克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諒),亡(罔[23])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榮?[24] )達,獻言【3】才(在)王所。是人斯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惠[25])王共(恭)明祀,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敷)明刑。王用又(有)監,多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憲)正(政),命用克和又(有)成,王用能承天之魯命。百眚(姓)萬民用【4】亡(罔 [26])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擾)比才(在)王廷。先王用又(有)雚(勸),以瀕(賓)右(佑)于上。是人斯既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惠[27])氒(厥)辟,堇(勤)勞王邦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先〔〓〕(先人)[28]神示(祇)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復)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式〉用休,卑(俾)備(服)【5】才(在)氒(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王邦用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寍),少(小)民用叚(格)、[29] 能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稼)嗇(穡),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咸)[30]祀天神,戎兵以能興,軍用多實。王用能盍(奄)又(有)四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鄰)遠土,不(丕)承孫〓(子孫)用【6】𥣫(蔑[31])被先王之耿光。至于氒(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後)嗣立王,廼弗肎(肯)[32]用先王之明刑,乃隹(維)訯〓(汲汲)[33] 疋(胥)區(驅)疋(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教)于非彝。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相氒(厥)室,弗【7】卹王邦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隹(維)俞(媮)悳(德)用,以 𦖞(昏[34])求于王臣,弗畏不恙(祥),不肎(肯) [35]惠聖(聽)亡(無)辠(罪)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辭),乃隹(惟)不訓(順)是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治)。我王訪良言於是【8】人,斯乃非休悳(德)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應),乃隹(維)乍(詐)區(詬)以 𥅽(答),卑(俾)王之亡(無)依亡(無)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惠[36])。卑(譬)女(如)戎(農[37])夫,喬(驕)用從肣(禽),亓(其)由(猶)克又(有)隻[38] (獲)?是人斯廼訡(讒)惻(賊)【9】□□,以不利氒(厥)辟氒(厥)邦。卑(譬)女(如)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覺?[39])夫之又(有)𢘅(瞀[40])妻,曰‘余蜀(獨)備(服)才(在)寢’ ,以自𩂣(露[41] )氒(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家)。𢘅(瞀[42] )夫又(有)埶(邇)亡(無)遠,乃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弇)[43]盍(蓋)善〓【10】夫〓(善夫,善夫)莫達才(在)王所。乃隹(惟)又(有)奉俟(癡[44])夫,是糃(陽)是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繩),是以爲上,是受(授)司事帀(師)長。正(政)用迷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亂),獄用亡(無)成。少(小)民用 𠷎[45] (禱)亡(無)用祀。【11】天用弗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保),𢘅(瞀[46] )夫先受吝(殄)罰,邦亦不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寍)。於(嗚)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呼)!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敬)才(哉),監于茲。朕遺父兄眔朕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藎)臣,夫明尓(爾)悳(德),以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惠[47])余一人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憂),母(毋)【12】隹(惟)尓(爾)身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營[48]),皆卹尓(爾)邦,叚(假)余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憲)。既告女(汝)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元)悳(德)之行,卑(譬)女(如)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主)舟,輔余于險,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營?[49])余于淒(濟)。母(毋)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作)俎(祖)考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羞)才(哉)。”【13】
劉嬌、張傳官 執筆
2011年 1月5日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以下簡稱“《清華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 163頁。
[2] 《清華壹》 168頁注 [二九] 。
[3] 參看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50—551頁。
[4] 《清華壹》 168頁注 [三一] 。
[5] 原釋 “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讀爲“并”,見《清華壹》181頁。又原注或釋此字爲“㦰”,讀爲“緘”,見《清華壹》184頁注 [二三] 。
[6] 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楚居〉研讀札記》(蔣文執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網站,2011年 1月5日。
[7] 《清華壹》 168頁注 [三九] 。
[8] 參看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54頁。
[9] 此字考釋詳見下文。
[10] 參看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19頁【農與戎】諸條,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11] 此表根據施謝捷先生提供的材料製作而成,謹致謝忱
中国历史课有趣的故事
。
[12] 參看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43頁。
[13] 《清華壹》 169頁注 [四九] 。
[14] 《清華壹》 170頁注 [五五] 。
[15] 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台北:世界書局,1957年,頁 134。
[16] 蔣禮鴻《義府續貂》,中華書局,1981年, 104頁。
[17] 陳劍《〈上博五〉零札兩則》,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 id=216。
[18] 《清華壹》 169頁注 [五三] 。
[19] 參看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55頁。
[20] 《清華壹》 170頁注 [五八] 。
[21] 參看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57頁。
[22] 原釋文括注爲“ 助”。
[23] 原釋文作“無” 。
[24] 原釋文作“懔” 。
[25] 原釋文作“助” 。
[26] 原釋文作“無” 。
[27] 原釋文作“助” 。
[28] 原簡無合文號,當有脫漏。
[29] 整理者原讀爲“ 假”,今改讀爲“格”並於其後點斷。
[30] 原釋作 “”,讀爲“并”。
[31] 原釋文讀爲“末 ”。
[32] 原釋文作“肯” 。
[33] 原釋文括注“急急”。
[34] 原釋文讀爲“問 ”,今改讀爲“聞”,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九簡研讀札記》,2010年5月30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1166。
[35] 原釋文作“肯” 。
[36] 原釋文作“助” 。
[37] 原釋文無括讀。
[38] 原隸定作 “”。
[39] 原釋文讀爲“梏 ”。
[40] 原讀爲“媢”。
[41] 原讀爲“落”。
[42] 原讀爲“媢”。
[43] 原未嚴格隸定。
[44] 原讀爲“疑”。
[45] 原隸定爲 。
[46] 原讀爲“媢”。
[47] 原釋文作“助” 。
[48] 原釋文作“懔” 。
[49] 原釋文作“臨” 。
点击下载附件:
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0772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867.html
以上是关于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