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3 06:39
  • 15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首發)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篇,[1] 有傳世本可資比勘,但也有一些不見於今傳本的內容。原整理者已對此篇進行了較好的釋文注釋,然亦有可商之處,且可據竹書校讀傳世的《逸周書·祭公》。下面是我們的幾條劄記,先列出原整理者的釋文,再寫出我們的意見,最後在文末附上修訂後的釋文。

簡1:且(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祭)公[2]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祭)”字, 原整理者認為是從“丯”聲,見母月部,與“祭”通假,字右上所從尚待研究。 [3]
今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字很可能是一個雙聲符字,即除去“丯”剩餘的部份亦是作聲符。疐鼎、呂行壺、庚壺、四十二年逑鼎等青銅器銘文有下面一字: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疐鼎(《集成》2731)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呂行壺(《集成》9689)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庚壺(《集成》9733)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四十二年逑鼎(《文物》2003年第6期16~17頁圖二一)
此字寫法可以與三體石經“捷”字古文相互印證,吳闓生、郭沫若即釋疐鼎中的

中国历史人物三大故事

字為古“捷”字。[4]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字原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此字右上似當為“捷”字古文省去“戈”形之一部份,只保留了“戈”的一橫筆。
又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第42簡有如下字形: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原整理者讀為“散”,[5] 則是以字之左上部為聲符。三體石經以及青銅器銘文中讀作“捷”的字很可能是以“散”的聲符“㪔”作為聲符的。祭,《禮記·緇衣》中對應之字作“葉”,可見“祭”與“葉”聲音接近。又,“葉”字從“世”聲,“世”在月部,可知葉部與月部關係密切。祭,古音屬莊紐月部;捷,古音屬從紐葉部。二字聲母同為齒音,韻爲旁轉,音近可通。

簡1—簡 2:我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聞)且(祖)不【1】余(豫)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遲)[6]
遲,原整理者引《廣雅·釋詁三》“久也”為說,以為“此言不久於世 ”。[7]
今按:遲,有遲緩、稽延之義,原整理者對此字字義的理解是可信的。但將句意理解為“不久於世”,卻不可信。我們認為,這裡的“有遲 ”是說祭公的病情持續,長期不見好轉。

簡4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陳)周邦[8]
原整理者以為:作,《詩·駉》傳:“始也。”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通“陳”字,《周禮·內宰》注:“猶處也。”[9]
今按:“作”字似是造作之義,《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孔穎達疏:“作者,造立之言。”“陳”字,解釋為“處”恐不可通。此字傳統說法有讀為“甸”者,[10] “甸”可訓為“ 治”,於簡文中更為通順。《書·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孔傳:“天命湯更代,夏用其賢人治四方。”《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毛傳:“甸,治也。”

簡6—簡 7:克夾卲(紹)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成)康,甬(用)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畢)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成)大商[11]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原整理者指出,此字又見於清華簡《金縢》篇,作從“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從“止”之形,用為“拔”字,在此處讀為 “畢”。[12]原整理者在《金縢》篇的注釋已指出中此字所從之聲符為“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字訛變。[13]
今按: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有用為“畢 ”的 “觱”字,作如下之形: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簡87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簡139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簡183
這三形左上所從“爿”形實際上是“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中的倒“戈”之形所變。清華簡 “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字上部所從就是將睡虎地“觱” 上部所從的兩個圈形替換為了兩“戈”。

簡7:保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乂)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家)[14]
簡17:亓(其)皆自寺(時)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中)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乂)萬邦[15]
整理者釋文隸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的字,原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整理者認為即《說文》“抈”字,從“月”聲,讀為“乂”。按,此字以 “月”為聲,讀為“乂”,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從字形來看,此字並不從“手”,實際上是從二“月”相對,我們姑且隸定為 “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簡17原整理者隸為“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的字原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上部所從亦作兩“月”相對之形,可隸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

簡11— 12:亦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美)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懋)妥(綏)心,敬龏(恭)之[16]
《逸周書·祭公》與此句對應的文字作:亦先王茂綏厥心,恭敬承之。
二者對照,可以看出簡文的“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美)”對應今本的“先王”。 “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與“先”字字形較近,我們懷疑今本的“先 ”是“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之誤,後人不明來源,或又在“先”後添“ 王”字。

簡16:女(汝)母(毋)以俾(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御)息(塞)尔(爾)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莊)句(后),……女(汝)母(毋)以俾(嬖)士息(塞)夫〓(大夫)卿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士)[17]
原整理者將“息”讀為“塞”。
今按:“息”當從今傳本《禮記·緇衣》所引讀為“疾”。郭店簡《語叢一》簡110“食與色與疾 ”的“疾”,當讀作“息”,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簡5“公沽(胡)弗察人之生(性)三:食、色、息”恰好可以對應。郭店簡《緇衣》相應之字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上博簡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學者多以為二字從“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得聲(很有可能是後人誤將“息”字認作從“自”得聲,從而使“息”字產生出近似“疾”的讀音),有可能“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是從“自”分化出來,古音“自”、“疾” 同為從紐質部字,故可讀為今本之“疾”字。[18]

簡18:三公,事,求先王之共(恭)明悳(德)[19]
簡 18原整理者釋為 “事”之字原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此字實為“尃”字,與簡4“尃聞”之“尃 ”一樣,應讀為“敷”字,與緊接的“求先王之恭明德”連讀。

簡19:我亦不以我辟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陷)于戁(難)[20]
原整理者直接將“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字讀為“陷”。[21]
今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下部所從即“竷”(贛)字,[22]在簡文中音近讀為“陷”。竷(贛),古音屬見紐侵部;陷,匣紐談部,二字音近可通。

簡21:王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稽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舉)言[23]
原整理者將“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為“舉”,訓為“顯”。[24]
今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似當讀為“譽”,為讚美、稱讚之義。此字傳世本作“黨”,前輩學者多讀為“讜”,訓爲“直言”、“善言” 。[25] “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為“譽”,與傳世本“黨(讜)”義同。
又,據簡文可知,今傳本最後似脫“乃出”二字。
【附:清華簡《祭公之顧命》釋文】
說明:本釋文以整理者釋文爲基礎,重新隸定或改釋的字均出注說明。
王若曰:“且(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祭)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哀)余少(小)子,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昧)亓(其)才(在)位,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旻)天疾畏(威),余多寺(時)叚(?)懲。我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聞)且(祖)不【1】余(豫)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遲),余隹(惟)寺(時)逨(來)見,不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淑)疾甚,余畏天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作)畏(威)。公亓(其)告我印(懿)德。”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祭)公拜〓(拜手)【2】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稽首),曰:“天子,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謀)父縢(朕)疾隹(惟)不瘳。縢(朕)身尚才(在)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兹),縢(朕)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魂)才(在)縢(朕)辟卲(昭)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之所),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亡)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圖)不智(知)命。”【3】王曰:“於(嗚)虎(呼),公,縢(朕)之皇且(祖)周文王、剌(烈)且(祖)武王,厇(宅)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陳—甸)周邦。隹(惟)寺(時)皇上帝【4】厇(度) [26]亓(其)心,卿(享)亓(其)明悳(德),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付)畀四方,甬(用)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膺)受天之命,尃(敷)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聞)才(在)下。我亦隹(惟)又(有)若且(祖)【5】周公概(暨)且(祖)卲(召)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兹)由(迪)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襲)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學)于文武之曼悳(德),克夾卲(紹)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成)康,甬(用)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畢)【6】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成)大商。我亦隹(惟)又(有)若且(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祭)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修)和周邦,保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27](乂)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家)。”王曰:“公爯(稱)不(丕)顯悳(德),【7】以余少(小)子颺(揚)文武之剌(烈),颺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成)、康、卲(昭)宔(主)之剌(烈)。 ”王曰:“於(嗚)虎(呼),公,女(汝)念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哉)!愻(遜)惜(措)乃【8】心,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盡)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付)畀余一人。”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懋)拜〓(拜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稽首),曰:“允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哉)!”乃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畢)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井)利、毛班,曰:“三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謀)父縢(朕)【9】疾隹(惟)不瘳,敢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告)天子,皇天改大邦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殷)之命,隹(惟)周文王受之,隹(惟)武王大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敗)之,【10】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成)氒(厥)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功)。隹(惟)天奠我文王之志,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董)之甬(用)畏(威),亦尚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壯) [28]氒(厥)心,康受亦弋(式)甬(用)休,亦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美)【11】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懋)妥(綏)心,敬龏(恭)之。隹(惟)文武中[29]大命,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戡)氒(厥)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敵)。”公曰:“天子,三公,我亦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上)下卑(譬)于文武之受【12】命,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皇)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㽎)方邦,不(丕)隹(惟)周之蒡(旁),不(丕)隹(惟)句(后)禝(稷)之受命是羕(永)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厚)。隹(惟)我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後)嗣,方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建)宗子,不(丕)【13】隹(惟)周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厚)荓(屏)。於(嗚)虎(呼),天子,藍(監)于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夏)商之旣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敗),不(丕)則亡遺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後) [30],至于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億)年〓,參舒(敘)之。【14】旣沁,乃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履)宗,不(丕)隹(惟)文武之由。”公曰:“於(嗚)虎(呼),天子,不(丕)則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寅)言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哉)。女(汝)母(毋)以戾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兹)辠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辜)【15】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亡)寺(時)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遠)大邦,女(汝)母(毋)以俾(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御)息(疾) [31]尔(爾)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莊)句(后),女(汝)母(毋)以少(小)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謀)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敗)大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作),女(汝)母(毋)以俾(嬖)士息(疾)夫〓(大夫)卿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理?)[32],女(汝)【16】母(毋)各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家)相而室,肰(然)莫血(恤)亓(其)外。亓(其)皆自寺(時)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中)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33](乂)萬邦。”公曰:“於(嗚)虎(呼),天子,三公,女(汝)念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哉)。【17】女(汝)母(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𢞢〓[34] (康康?),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厚)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顏)忍恥,寺(時)隹(惟)大不弔(淑)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哉)。”曰:“三公,尃[35](敷)求先王之共(恭)明悳(德);型(刑)四方,【18】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中)尔(爾)罰。昔才(在)先王,我亦不以我辟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陷)于戁(難),弗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失)于政,我亦隹(惟)以沒我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世)。”公【19】曰:“天子,參(三)公,余隹(惟)弗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起)縢(朕)疾,女(汝)亓(其)敬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哉。兹)皆缶(保)舍(胥)一人,康□ [36]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蠥?) [37]伓(服)之,肰(然)母(毋)夕(懌?) [38]□,【20】維我周又(有)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常)型(刑)。”王拜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稽首)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譽) [39]言,乃出。
(祭)公之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顧)命【21】
侯乃峰、劉建民執筆
2011年 1月5日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 97—113、173—178頁。
[2]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
[3]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
[4] 據張世超等編撰《金文形義通解》引,中文出版社,1996年,第 2812頁。
[5] 李零:《曹沫之陳釋文考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 270頁。
[6]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
[7]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6頁,注 [六]。
[8]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
[9]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6頁,注 [一〇] 。
[10] 黃懷信等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 927頁。
[11]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
[12]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6頁,注 [一六] 。
[13]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61注 [二四] 。
[14]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
[15]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
[16]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
[17]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 175頁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ppt


[18]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第103頁,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第26

中国历史赌博故事

0、261頁,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 2004年。
[19]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
[20]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
[21]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8頁,注 [四九] 。
[22] 陳劍:《釋西周金文中的“竷”(贛)字》,《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12月。
[23]

十大民间故事中国历史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
[24]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8頁,注 [五六] 。
[25] 黃懷信等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 941頁。
[26] 原釋文讀為“宅 ”,今從今本讀為“度”。
[27] 原釋文隸定有誤。
[28] 原釋文讀為“宣臧”,“宣”訓為“明”,“臧”訓為“善”,今從今本讀為“寬壯 ”。。
[29] “中”字,今本作“申”,二者或有一誤。
[30] 據今本, “(後)”之後似脫“難”字。
[31] 原釋文讀為“塞 ”,今從今本讀為“疾”。
[32] 原釋文讀為“理 ”。
[33] 原釋文隸定有誤。
[34] 此字原釋文屬下讀。
[35] 此字原釋文誤釋。
[36] 此字似為“好” 字。
[37] 此字有可能是“ 辟省聲”。
[38] 原釋文讀為“斁 ”。
[39] 原釋文讀為“舉 ”。
点击下载附件: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0776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01.html

以上是关于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22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 30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45. 45
  46. 46
  47. 47
  48. 48
  49. 49
  50. 50
  51. 51
  52. 52
  53. 53
  54. 54
  55. 55
  56. 56
  57. 57
  58. 58
  59. 59
  60. 60
  61. 61
  62. 62
  63. 63
  64. 64
  65. 65
  66. 66
  67. 67
  68. 68
  69. 69
  70. 70
  71. 71
  72. 72
  73. 73
  74. 74
  75. 75
  76. 76
  77. 77
  78. 78
  79. 79
  80. 80
  81. 81
  82. 82
  83. 83
  84. 84
  85. 85
  86. 86
  87. 87
  88. 88
  89. 89
  90. 90
  91. 91
  92. 92
  93. 93
  94. 94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1. 101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5. 105
  106. 106
  107. 107
  108. 108
  109. 109
  110. 110
  111. 111
  112. 112
  113. 113
  114. 114
  115. 115
  116. 116
  117. 117
  118. 118
  119. 119
  120. 120
  121. 121
  122. 122
  123. 123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8. 128
  129. 129
  130. 130
  131. 131
  132. 132
  133. 133
  134. 134
  135. 135
  136. 136
  137. 137
  138. 138
  139. 139
  140. 140
  141. 141
  142. 142
  143. 143
  144. 144
  145.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49
  150. 150
  151. 151
  152. 152
  153. 153
  154. 154
  155. 155
  156. 156
  157. 157
  158. 158
  159. 159
/ 159